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五十九章 賣豬崽與華工 文 / 排雲掌

    總督府正堂一番雞飛狗跳,吳可總算明白發生了何事。

    原來就在他四下巡視的當口,上海百姓卻是以法船偷偷載運華工出洋為由,毆斃其水手1人,引起租界法國領事強烈不滿。

    後此事鬧得沸沸揚揚,法領事伊擔又受不住壓力出手截回一運人法船,157名華工獲釋。

    這事在上海鬧得沸沸揚揚極為轟動,又涉及洋人的事務江蘇官員不敢怠慢,這才第一時間通知吳可,請他回來主持大局。

    馬的怎麼把這茬給忘了?

    賣豬崽啊,出洋華工多麼諷刺又慘烈的血淚史!

    對於別的歷史事件可能他不太清楚,但賣豬崽這樣被後世影視小說介紹了無數遍的玩意,吳可想忘記都難。

    「河水灣又灣,冷然說憂患,念我鄉里時,眼淚一串濕衣衫……」

    記得前世看過的香港電視劇《大地恩情》的這首主題歌。這首歌唱的,是早期漂洋過海在外國謀生的華工,對故國故鄉的思念之情。

    當然,吳可所瞭解的有關賣豬崽的事兒,基本上都是從電視劇小說上獲取的信息,可能有些片面有些偏頗,但華工在外洋的日子真的很不好過卻是事實。

    為了更深入的瞭解這些事情,吳大總督利用手頭資源,迅速找來許多有關方面的資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中國人素來安土重遷,不是到了萬不得已,一般是不肯離鄉背井的,更何況遠涉重洋,去到地球的另一方。

    皆因山多地少,又地處南海之濱,香山人很早就有人被迫出洋謀生。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香山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洋船出洋謀生僑居。

    宋、元之間的那場著名的崖山海戰之後,不少香山鄉民為躲避戰亂而大量逃亡海外。明朝以及清初,朝廷都實行海禁,規定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片帆寸板不許下海」;不得與外國通商,「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東南沿海人民,包括香山人民,由於海禁而斷絕了生計,反而迫使他們冒險出洋謀生,漸成習慣。

    清嘉慶五年,香山居民程世帝等十多人,乘帆船從澳門駛出,「望無涯際之海洋,與洶湧波濤奮鬥」,船行月餘,歷盡驚濤駭浪,來到了只有20來間「亞達屋」的檳榔嶼,在這個荒涼的島上,拖著長辮子的香山人居留墾田,建造著自己的異國家園。

    在近代以前,華僑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一帶。不過,這些背井離鄉到海外謀生的華人,卻一直被視為「天朝棄民」,「祖國」不僅不關心他們在海外的生死存亡,反而認為他們死了活該,是罪有應得。

    乾隆五年(1740年),荷蘭殖民者在爪哇屠殺逾萬華人,即歷史上著名之「紅河(溪)慘案」,消息傳到國內,乾隆說:「天朝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這還算好的,起碼那時候出去的國人雖然日子極為艱難,但週遭環境還不至於惡劣到活不下去,通過努力也是能夠出人頭地的。

    後世南洋那麼多華人世家巨富,有的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就是因為南洋之地的環境並沒有徹底惡劣到家。

    這樣的情況,直到道光年間才有了急轉直下的巨大變化!

    鴉,片戰爭以後,國門被列強打開。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列強也迫使清政府開放人力市場,允許華人出洋做工。

    19世紀,由於美洲的開發,以及澳洲發現金礦,需要大量的工人,於是,列強以契約受雇形式,到大清招募工人,這樣大清東南沿海人民有了合法出洋打工的途徑。

    外國列強來華招工者,當然會將工作的地方以及工資待遇說得不錯,以吸引華人。

    華人作工最為勤敏,耕種甚為得力,故有招工之舉。唯出洋時必須定明年限,並言明每日作工不越九點半鐘,每月應領洋銀四元,每禮拜日止工。該工人是日倘欲作工,得利應歸己用。至工人之衣食與往來船費,招工者均應一併發給。若工人在外偶得疾病,招工者必須延醫調治,以昭公平。

    「馬的真夠狡猾的!」

    吳可看到這些資料差點沒忍不破口大罵,說得好聽還不是等把人哄騙出去,到了自家地盤想怎樣就怎樣?

    平心而論。上述數節,即使放在今天,也比某些無視《勞動法》的黑心老闆更體現出人性。但是,說得好聽,合同上寫得清楚,到了異國他鄉,華工們能否享受到如此的待遇嗎?

    也有許多人,即使窮困無比,也不願離鄉背井,到萬里之外「淘金」。有一個詞叫「賣豬仔」,如何得來?

    溯查招工出洋一事,向來多系從澳門將該不幸之工人載於船中,運往(外國),至於由澳門口運往外國之工人,多被中國人在各地以虛妄之言欺哄,或用力勉強送至澳門,如此是使販,賣人口之徒可以隨意而成其事。

    也就是大清本土黑惡勢力與官府勾結,欺壓良善將之作為豬崽一樣的貨物買給列強商人以獲非法之利!

    「哼哼,真真滑天下之大稽,沒想到咱們自己人幹得出這樣的事情來?」

    看到某些資料吳可當真氣得不行,他也沒客氣讓總督衙門官員一同觀看,並直白罵道:「某些黑了心的朝廷官員,以及地方惡霸、土匪,勾結某些無良之洋人,以招工出洋為名,或欺哄,或強搶

    ,將無辜的同胞賣到外國獲大部之利,這樣的人統統該死,凡是犯到老子手裡的一個都別想活!」

    這種「賣豬仔」的行為,當時在澳門,在廈門最烈,如英國商人在廈門開辦的和記洋行,就常派人用一種印有「和記」字樣的大米袋將某些路上的青壯年出奇不意地罩住,強裝上船運走。

    「大人咱們該如何做?」

    堂下不少官員露出氣憤填膺之態,他們也被這些血淋淋的現實給驚住了。雖然早有耳聞,但從沒想到會有如此慘絕人寰之事!

    「哼哼,現在老子鞭長莫及,等以後有了機會自然少不得好好炮製那些生兒子沒屁,眼的混蛋,不過大清之民還是洋人一個都別想跑!」

    吳可暗子咬牙切齒,滿臉猙獰怒道。

    「我等支持大人!」

    堂下官員齊聲表態,這樣的事情怎麼能忍?

    「嗯,諸位別的先不去說,先查查咱們兩江之地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吳可點了點頭一臉欣慰,不過轉眼便滿臉殺氣沉聲吩咐:「但凡發現一例便絕不姑息,不管其身後有何人做靠,老子就信不整不死他們!」

    這番冰冷充滿殺氣的言論,可是驚主了堂下不少官員,心中暗暗為某些無良人士捏了把汗,吳大總督這次可動了真怒,誰要是不長眼撞到他手上,幾乎想保全性命都難,更會牽連家族跟著一起倒霉。

    之後兩江官府展開一次轟轟烈烈的排查行動,真真糾出不少暗地裡與洋人勾結,或者乾脆明面上替洋人招工的買辦,吳大總督一怒之下在兩江掀起一陣慘烈腥風血雨,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除了以官府名義拿到不少官面上的情報之外,吳可還不甘心又通過秘密渠道,又從租界洋人手裡買到一些在洋人那兒眾所周知的有關華工的消息。

    可是情報內容太過黑暗刺激,實在讓人有不忍目睹的感歎。

    原來自從19世紀40年代以來,美國三藩市發現金礦,以及修築橫貫美國東西部的大鐵路。以契約受雇形式大量招募華工。

    廣東沿海的人,尤其是鄰近澳門、見慣洋人的香山人,則懷著夢想,不畏波濤,來到美洲大陸。

    善於吃苦耐勞的香山華工讓美國人驚喜不已,於是多方招募,開礦修路。作為苦力,大量華工從19世紀中葉進入美國,充當金礦礦工,充當鐵路勞工。

    短短不到而是年時間華人移民的人數激增至5萬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青年男子。

    見此機會,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招收了第一批50名中國勞工。看到中國人能吃苦、工資要求低,又十分順從,這家公司便開始大量招收華人,總共有10多萬華工參加了美國鐵路的修築。

    「呵呵,看到沒有!」

    吳可揚起手頭經過翻譯的資料,連連冷笑不已:「咱們的人都被招去替洋人發展實力去了,沿海流失這麼多青壯民丁,咱們自己的發展倒是沒人出力的!」

    「大人,這鐵路是為何物?」

    堂下官員也摸清楚了吳大總督的脾性,不知道的不怕你問,就怕你礙於面子不問,等到事到臨頭出了岔子就別怪總督大人翻臉無情。

    「哼哼,那可是事關國計民生的要物,有了它國力直可上升一大截!」

    見堂下官員滿臉茫然,又面露不信之色,於是他便耐心的將火車與鐵路的事兒詳細解說一遍,講其好處與利民強國之處說得尤其仔細,不時引來堂下一陣真驚呼吸氣之聲,顯然一干兩江官員被震撼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