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六十一章 瘋狂的天地會起義 文 / 排雲掌

    「督台大人,廣西的情況……」

    因為要瞭解廣西民間情況到底如何,吳可一邊調用官方資源理清官面上的情況,一邊又通過熊光宇瞭解從廣州天地會那兒聽到的消息。『『

    為了說清楚情況,熊光宇還特意派來一位心腹之人匆匆趕回了廣州,親自向吳可匯報他們所瞭解的廣西情況。

    通過官方和民間兩處渠道,污可跟手下信服幕僚對廣西局勢有了一個全面瞭解,說到天地會勢力的時候不得不提當初的大成國。

    當初廣東天地會起義失敗,數十萬大軍圍攻廣州數越不可得,最後又被清軍各個擊破四下逃散。

    其間,天地會首領陳開、李茂敗走廣州後,狼狽率部到達肇慶不久,就面臨清軍從西江上下游夾擊的不利形勢。

    1855年4月13日,廣西按察使張敬修部攻佔了德慶城。5月中旬,廣東鹽運使沈棣輝部攻佔了九江、三洲等據點,並於羚羊峽外擊敗起義軍的水軍。21日,乘大霧迷漫之際,搶佔起義軍的羚羊峽炮台,戰船衝過峽口,直駛肇慶。

    面對上述形勢,陳開、李茂等接受對廣西情況非常熟悉的梁培友的建議,決定放棄肇慶,向廣西轉移。

    而這時在廣東各地起義軍已遭清軍和團練的血腥鎮壓,武裝起義已轉入低潮,而廣西的天地會起義又仍很活躍的情況下,此種戰略性轉移自然是正確的。

    當時,廣西比較大股的起義武裝,桂西南有以吳凌雲為首的起義軍,桂東南有以黃鼎鳳和范亞音為首的起義軍,桂東北有以張高友為首的起義軍,永淳(今巒城)、橫州(今橫縣)一帶有李彩為首的起義軍,蒼梧縣有羅華觀起義軍,湘、桂邊有陳永秀、黃金亮起義軍。

    此外,還有活躍在各地的許多小股起義軍。

    至於廣西的清軍,自太平軍興起並向湘鄂地區轉進後,主要用之於對付太平軍,留下的部隊不多,廣西地方當局不得不依靠團練來對付各地起義武裝。

    陳開、李茂等毅然率領起義軍向起義勢力比較活躍,清軍勢力比較薄弱的廣西進軍,對於保存和發展自己,無疑是十分有利的。

    1855年5月下旬,陳開、李茂、梁培友、區潤、梁昌等率戰船千餘艘,溯西江揚帆直上,在德慶衝破張敬修部水師的堵扼,越過封川,進入廣西。

    在進攻梧州不克後,即西走籐縣,過平南,進據大黃(湟)江口,於6月5日直薄潯州府城(今桂平)。

    潯州城三面臨水,起義軍戰船分泊南、北兩河,發炮轟城,步軍則在東、西兩門外紮營安炮,從陸路進攻。潯州知府劉體舒督率清軍、團練閉門堅守。起義軍在屢攻不克的情況下,一面派兵控制交通要隘,一面在城外築牆設壘,阻擊清軍的援兵,切斷城內的糧餉接濟,實行長期圍困。

    7月23日和8月28日,起義軍兩次採用穴地攻城法轟塌南門城牆,但缺口很快被清軍封閉,未能突入城內。

    這時,廣西巡撫勞崇光因無兵可調,貴縣勇練的增援亦為起義軍所阻,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業已進至梧州的張敬修身上。

    可是,張敬修所部不僅兵力有限,而且士氣低落,並需換乘適應淺水作戰的戰船,籌措欠發的糧餉,因而進展十分遲緩。

    當時的兩廣總督葉名琛不得不於8月中下旬先後增派參將尹達章率淺水船八十隻、兵勇三千名,已革知縣謝效莊率團練千餘名,加強張敬修部,令其立刻水陸並進,解潯州之圍。

    9月21日,清軍戰船駛至石咀時,被扼守大黃江口的起義軍擊敗,紛紛逃回梧州。

    圍困日久又得不到支援,潯州城內的清軍很快糧盡援絕,士氣更加低落,起義軍便於9月27日乘機發起總攻,由南城登梯緣牆,一舉攻入城內,俘殺了知府劉體舒和桂平知縣李慶福等人。

    佔領潯州城後,陳開等宣佈建立「大成國」,改元「洪德」,改潯州城為「秀京」,並蓄髮易服,頒發制度,分官設守,開爐鑄錢(稱「洪德通寶」),開始進行政權建設。

    為了防禦清軍進攻,在城外修築土城二道,在東門外的三角咀修築炮台,在沿江兩岸築壘設營。

    不得不說,封建時代的國人對皇權有一種病態的迷戀。

    天地會起義人馬殘餘部隊也不管吃不吃得消清軍的反撲,不顧形勢悍然建國立旗,硬生生把自己拔高於太平軍同等地位,生怕引不來朝廷的瘋狂反撲,簡直就是無腦的瘋狂行徑。

    當然,在某些時候建國立業也是很鼓舞人心的……

    果然,潯州城的攻克和大成國的建立,大大鼓舞了廣西各地起義軍的士氣,陳、李起義軍開始成為廣西各支起義軍的中心,出現了一派大好形勢。

    尼瑪的都有人在自家地盤上建國舉旗了,廣西巡撫勞崇光哪還能忍?

    不過鑒於廣西兵單餉竭,他只得一時採取消極防堵的方針,隨分派提督惠慶率綠營千人,與右江道黃輔相等所率綠營分駐武宣、蒙墟,防堵起義軍北上柳州;新任署潯州知府張鵬萬馳赴平南與署知縣李載等招集潰散兵勇、團練,防堵起義軍東進;左江鎮總兵色克精阿率部馳赴橫州,防堵起義軍西進。

    起義軍攻佔潯州立國後,立即發起了對外的攻勢作戰。10月初,李茂、梁培友等率軍數萬,攻佔潯州西南的貴縣縣城,當地起義軍首領黃全義、黃鼎鳳和活動於橫州、永淳一帶的李彩率部參加大成國起義軍。

    不久,李茂又揮軍進攻潯州東北的平南縣。由於平南清軍防守堅固,以致從1855年10月中旬至翌年

    2月,久攻不克。清軍乘機攻佔平南以西的一些沿江據點,並從廣東陸續調來援兵,向潯州推進。

    在此情況下,李、梁等一面以部分兵力在大黃江口一帶依托有利地形扼阻廣東清軍的水陸援兵;一面毅然率部北上,於1856年4月15日夜一舉攻陷武宣城,斃潯州協副將福格、守備朱錦蘭等多人。

    起義軍突然奮起襲占武宣,不僅威脅象州、柳州,而且威脅蒙墟清軍的安全,打亂了清軍進攻潯州的部署。

    此後,梁培友率水軍南返潯州,李茂率部繼續北上,於5月7日攻佔象州。李茂聯絡荔浦張高友起義軍,於7月進攻柳州。勞崇光忙調桂林和潯州附近的清軍、團練前往增援。起義軍進攻柳州受挫,張高友率部退守象州,李茂於8月率部返回潯州。

    同時,梁培友率水軍南下後,準備再攻平南。6月17日至23日,連日大雨,江水猛漲,清軍設置於大黃江口下游的攔河鐵鏈被急流衝斷,岸邊的炮台多被淹沒,陸路各營也因洪水阻隔,彼此不能應援。

    梁培友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於6月26日一面派兵圍攻清軍陸上營壘,一面集中戰船數百隻,順流連檣而下,火攻清軍水師。清軍廣東水師的一百餘隻戰船被燒燬殆盡,張敬修、尹達章以及候選知府謝邦瑞、已革肇慶千總柯維和兵勇四百餘名被擊斃。

    起義軍打了一次漂亮的水上殲滅戰,接著起義軍水陸並進,圍攻平南,於8月29日攻克縣城,擊斃和俘虜李載等多人。

    在圍城期間,起義軍水軍還在籐縣的白沙擊毀由廣東水師千總蘇海率領的戰船三十餘隻,繳獲米船百餘隻,一度進抵梧州城外。起義軍攻佔武宣、平南後,又於10月初拔除了威脅潯州的清軍據點蒙墟,提督惠慶敗退石隴。

    起義軍進入廣西後,經過一年多的作戰,佔領了潯州府屬的廣大地區,初步開闢了以潯州為中心的政權領地,開始在廣西立定了腳跟。

    這些勝利的取得,客觀上由於廣西清軍兵力薄弱,而起義軍能得到廣西起義武裝的積極配合,主觀上則由於李、梁等起義軍首領能在作戰中注意集中兵力,乘敵之隙,出敵不意。起義軍雖然取得了很大勝利,但與廣西清軍和團練的力量對比,仍然處於劣勢,根據地還很不鞏固。

    拿下了偌大地盤,又建了國當了老大,天地會一干大佬們自然想要再接再厲繼續奮發,不給廣西清軍喘息之機。

    1856年10月,陳開召開了起義軍將領會議商討以後發展策略,並分封李茂為平靖王兼陸路總管,梁培友為平東王兼水路總管,區潤為平西王,梁昌為定北王。陳開自稱鎮南王,不久又改稱平潯王。此外,還分封了公、侯、元帥等職官。

    會議還確定由李茂率部北攻柳州,梁培友率部向東發展,區潤、梁昌率部向西發展,陳開則坐鎮潯州。部署既定,各王便分別率部向北、東、西三個方向發起攻城作戰,以便進一步擴大以潯州為中心的地盤。

    真真是瘋狂的天地會起義,在廣東受挫後沒想卻在廣西狠狠鳳凰了一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