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六十二章 風光無限 文 / 排雲掌

    這情景聽得吳可好一陣目瞪口呆……

    尼瑪有沒有搞錯,天地會起義人馬到了這份上都能翻身?

    果然對地方清軍不能有太多期待,越是期待他們越是能叫你明白,什麼叫做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早知如此,他當初就不應該參加什麼官軍,直接投奔天地會武裝算了。

    別的不說,以他的能力只要能夠活下來,起碼席捲小半個廣西沒任何問題,說不定也能在大成國混個公爵甚至王爵幹幹。

    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不說湖北跟兩廣相隔有多遠距離,就是他想加入天地會勢力也要看人家答不答應。

    天地會能在朝廷的嚴厲打擊下堅持近兩百年,自有一套用人和收入體系,可不是說想加入就能加入的。就算他加入了天地會,以其淺薄的資歷和名望,還不知道熬多久才能熬出頭。

    就算他本事再大,碰上一個在指揮方面平庸的老大,在廣東亂戰那等混亂局勢下,不被老大的糊塗指揮坑死就很不錯了。

    當然了,在從通城那個小地方崛起之前,他根本就接觸不到天地會這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反朝廷組織。

    熊光宇是他在湖北接觸的第一位天地會小頭領,同時也是唯一一位天地會中人。他倒是知道不遠處的岳州(岳陽)有個天地會分舵,可惜等他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已身居守備之職威威鎮鄂南,根本不可能放棄大好前途轉投天地會。

    再說了,湖廣地區可比兩廣局勢混亂險惡得多,他要是敢投身反叛朝廷的行獵之中,除非一路跟隨太平軍打到金陵,否則基本上逃不出被過路清軍剿殺的結局,他就是重生者也一樣。

    天地會殘餘勢力在廣西的遭遇讓人聽著就羨慕不已,尼瑪的別人拚死拚活連塊地盤都很難佔下,誰想這幫剛剛被趕出廣東的傢伙這麼好命,順手就拿下好大一塊地盤,而且還是在清軍兵力十分薄弱的地區。

    都不用查看總督衙門歷來卷宗,就知道在清軍沒徹底形成壓制局勢之前,這幫天地會殘餘勢力還有好長一短風聲水起的日子好過。

    果然,熊光宇派來匯報情況的那廝,詳細述說了天地會殘餘武裝在廣西的風光無限,那語氣中的羨慕嫉妒怎麼也隱藏不住。

    1856年11月,平靖王李茂率水陸兩軍由象州北上,再次進攻東、西、南三面臨水的柳州城。11月11日,起義軍戰船直駛城下,步兵則佔據了銅鼓、長塘、歐陽等據點。

    12日,起義軍向東門、北門外清軍營盤發起進攻,清軍不支,退入城內。起義軍佔據了城外各要隘,完成了對柳州城的包圍。

    當時柳州城僅有游擊韓鳳所部二千餘人及右江道孫蒙、參將湯遇珍所率的少數部隊固守待援,而這時陳永秀、黃金亮、張高友部起義軍,正積極活動於興安、靈川、永福地區,威脅省城桂林。

    這情況還了得?柳州絕不能出事!

    廣西巡撫勞崇光一面調兵防守桂林,一面催令道員張凱嵩由慶遠(今宜山)率部馳援柳州。張凱篙收羅綠營一百五十名和團練三千名,於12月3日進駐與柳州城隔江相望的二都。

    同月21日,提督惠慶也由石隴率綠營近千人趕到該處。因兵力有限,並受到柳江南岸起義軍的牽制,張、惠二部清軍均滯留二都,不敢渡江作戰。

    而起義軍的圍城作戰正日益加緊,曾於1857年1月2日炸塌城牆一段,雖未能突進城內,卻給守軍以極大震驚。

    見情況不妙,勞崇光催促駐二都的清軍迅速渡河增援。1月8日,惠慶率部渡江。他自知難於解圍,便約韓鳳由城內出擊,內外夾攻。但韓鳳龜縮城內,拒不出戰。

    起義軍一面阻擊惠慶援軍,一面加緊攻城。這時,城中糧食已盡,兵丁飢餓難忍。3月14日,韓鳳率親兵二百餘名企圖突圍逃跑,剛出城門,就被起義軍擊散,韓鳳僅率少數人逃往桂林。

    15日,李茂乘機揮軍攻入城內,殲滅了其餘守軍,擊斃孫蒙、湯遇珍等,勝利地攻佔了柳州府城。惠慶見柳州已失,慌忙向桂林撤退。

    佔領柳州後,起義軍乘勝攻佔了柳城(今柳城南)、羅城、慶遠、融縣(今融水),控制了柳州、慶遠二府所屬各州、縣,打開了通向貴州的道路,並與貴州苗民起義軍取得了聯繫。

    李茂坐鎮柳州(改稱龍城府),建立平靖王府,設丞相、都督、將軍等職,所佔州、縣派部將分任知州、知縣。

    在軍事上,將起義軍編為前、後、左、右、中營,此外尚有御林軍、常勝軍、長生軍、禱天軍等番號。在經濟上,注意恢復生產,發展商業,並自鑄「平靖勝寶」錢幣,儼然自成一統。

    果然,凡是有膽子自立為王的狠角色,甭管讀沒讀書接沒接受過精英教育,在這自立的一系列政策和手段上卻是不差什麼,又是封官又是建軍又是撫民的,活脫脫一個深韻官場之道的老油子。

    大成國的王爺可不止一位,李茂如此風光無限其它幾位王爺也差不到哪去。

    與此同時,平東王梁培友擬首先肅清平南縣屬的地方團練,保障後方安全,然後東攻梧州,得到大成國高層一致首肯。

    1857年4月3日,梁培友親自率部從平南縣大烏墟出發往攻廖洞村團練,不幸中炮犧牲。起義軍失去了一名得力將領。

    之後,陳開親自統率梁部繼續東進,於5月30日佔領籐縣後,率戰船千艘順流

    流東下,直抵梧州,在活動於蒼梧一帶的羅華觀起義軍配合下,發動了進攻梧州城之戰。

    6月22日,起義軍搶佔了梧州城外潯江和桂江匯合處的三角咀,居高臨下,炮擊梧州城。接著,佔領了梧州對岸的戎墟鎮(今蒼梧縣),水軍戰船還控制了廣東封川至德慶間的江面,從而封鎖了水陸交通,完成了對梧州城的包圍。

    梧州城內有廣東按察使黃鐘音、知府陳瑞芝、副將蔣福長等統帶的潮勇、香山勇一千二百餘人,加上當地團練,共三千人左右駐守。

    當時的兩廣總督葉名琛得悉梧州被圍後不敢怠慢,一面令肇羅道張承修、肇慶知府史樸加強肇慶方向的防禦,一面派廣東陸路提督昆壽率綠營五千人、水師守備蘇海率戰船九十餘隻,增援梧州。

    起義軍水軍在數量上佔有優勢,一面在梧州城外游弋,發炮環攻,一面積極打援,主動進攻廣東援軍。

    7月28日,起義軍水軍在廣東都城(今郁南縣)江面對正在逆水上駛的廣東水師發起突然襲擊。蘇海所率的戰船不是被擊毀、擊沉,就是繳械投降,蘇海也當了俘虜。昆壽所率綠營也遭到起義軍有力的打擊,被迫向肇慶潰退。從此,梧州城內守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絕境。

    梧州被圍日久,城內糧食漸罄。廣西巡撫勞崇光急忙先在桂林採辦糧食,準備由桂江南運梧州,但因中游的平樂縣已被楊西安起義軍佔領,運輸受阻;後又令懷集、賀縣團練從陸路開闢糧運通道。葉名琛也令肇慶知府史樸、高要知縣黃家仁率兵練千人向梧州運米,但水陸要隘均被起義軍控制,以致粒米片薪未能進入城內。

    至9月中旬,城內糧米顆粒無存,每天飢餓而死者達數百人。陳開得悉這一情況後,命令部隊奮勇攻城,於9月27日夜一舉攻入北門。在廣東鎮壓起義軍頗為賣力的潮勇等這時也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被殲千餘人,除陳瑞芝乘亂逃脫外,黃鐘音、蔣福長等都當了俘虜。起義軍佔領梧州後,將該城改名秀江府。

    就在同一時期,大成國定北王梁昌、平西王區潤、定國公李彩所部起義軍,於1857年2月和4月先後佔領了永淳、橫州兩縣,恢復了李彩起義時的根據地,受到當地壯、漢人民熱烈歡迎。

    5月27日,梁昌、區潤、李彩率部四萬餘人、戰船數百隻沿邕江水陸並進,往攻南寧。駐守該城的左江鎮總兵色克精阿等懾於起義軍的聲威,率武官員事先出城走避,起義軍不戰而得南寧城。

    佔領南寧後,梁昌、區潤率部西攻百色不克,又折回南寧;李彩率部東攻靈山,後又折回橫州、永淳。在此前後,隆國公黃鼎鳳率部攻佔了賓州(今賓陽東北)、上林等縣,活動於容縣、岑溪地區的榮國公范亞音率部攻佔了北流,進圍鬱林(今玉林),在南線也取得了重大勝利。

    自1855年9月天地會殘餘勢力佔領潯州至1857年9月佔領梧州為止,天地會起義軍經過兩年鏖戰,先後攻佔府、州、縣城數十座,控制了大半個廣西,隊伍一度發展到數十萬人的龐大規模。

    天地會起義軍在這一時期的攻城作戰,克服了起義初期不顧主客觀條件盲目強攻的缺點,在廣西清軍缺乏機動力量的情況下,改用長期圍困的方針,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較大的勝利,反映出作戰指揮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這也是廣東天地會自起義以來,最為風光無限的一段日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