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六十三章 爛泥扶不上牆 文 / 排雲掌

    天地會起義軍在廣西有風光無限之時,自然也免不了有陷入低谷之際。*

    就連熊光宇派來轉述大成國內幕的弟兄,都忍不住露出可惜之色。

    他述說道正當天地會起義軍不斷發展進攻之際,這時國內形勢卻突然發生了重大變化,很快就影響到了身處廣西的大成國。

    這不是廢話麼,太平天國經過1856年的內訌之後元氣大傷,使朝廷得以騰出較多的力量去鎮壓各地各族人民的起義和騷亂,大成國鬧出這麼大聲勢能討得了好才叫見鬼。

    果然只聽那位轉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湖南巡撫駱秉章應廣西巡撫勞崇光的請求,派候選知府蔣益澧率湘軍一千六百人,段瑩器率祁勇一千人,江忠浚率楚勇千餘人,共三千六百餘人,在蔣益澧統一指揮下,於1857年6月中旬進入廣西,配合廣西清軍進攻正在威脅桂林的陳永秀、黃金亮起義軍。

    湘軍的戰鬥力不是吹出來的,區區不足五千人馬一路強攻9月便收復了全州、興安、靈川等縣,順利進入進入桂林城。

    眼見桂林來了新援,而且還是鼎鼎大名的湘軍,見一時難以建功陳永秀、黃金亮部被迫轉移,分別參加了活動於粵、桂邊的陳金剛部和柳州的李茂部。

    與此同時,起義軍佔領梧州後,廣東當局加緊添制和改造戰船,抽調部隊,雇募壯勇,積極進行收復梧州、潯州的準備。

    還有,剛剛被起義軍拿下的南寧城於1857年10月3日,竟被色克精阿等糾集的數千團練收復,梁、區倉促率部東撤,退入靈山(後來梁、區發生內訌,梁昌在合浦被團練所擒,區潤被其部下殺害)。

    由於上述種種不利情況,大成國起義軍被迫由進攻轉入防禦,逐漸喪失了戰場上的主動權,以致形勢急轉直下,開始由勝利走向失敗。

    1857年12月,當蔣益澧所率湘軍在平樂、賀縣一帶進攻陳金剛、陳永秀起義軍時,陳開、李茂沒有主動支援,而是準備以陳開為東路、李茂為西路,會攻桂林。

    1858年1月,李茂由柳州率部北上,佔領永福。2月,李茂率萬餘人進駐桂林西南六十里的蘇橋鎮,並在此等待沿桂江北上的陳開部的到來。

    可是,當陳開部於4月抵達平樂縣時,由昆壽指揮的粵軍已由肇慶向梧州開進。

    5月,陳開部遭到已經佔領平樂的湘軍的攻擊,前進受阻。梧州是兩廣咽喉要地,粵軍一旦攻佔梧州,西進則可直接威脅潯州,北上則可與湘軍夾擊正在平樂一帶的陳開部主力。

    陳開在北進受阻、梧州告急的情況下,立即率部南返,保衛梧州。這樣,進攻桂林的任務完全落到了李茂所部身上。

    當李茂屯兵蘇橋,威脅桂林的時候,蔣益澧所率湘軍雖已增至五千餘人,但兵力分散,桂林僅有二千餘人。為防止李茂部進攻,蔣採取不時調換部隊防地、布設疑兵的辦法,迷惑對方。並由右江道張凱嵩糾集團練進攻慶遠,牽制李部。

    李茂未作周密偵察,不知湘軍的虛實,結果萬餘人長期滯留蘇橋,不敢進攻,喪失了打擊湘軍和地方團練的有利時機。

    而等陳開率部南返後,蔣益澧便命令駐平樂的湘軍折回桂林,並秘密調動一千五百人繞到蘇橋後面,於1858年5月下旬開始對李茂部實行前後夾擊。李茂不幸負傷,便率部撤出蘇橋,後退守柳州。起義軍進攻桂林的計劃宣告失敗。

    當李茂與湘軍作戰失利,向柳州撤退時,在梧州與粵軍作戰的起義軍也節節敗退。

    而就在此時進攻梧州的粵軍,由廣東巡撫江國霖和提督昆壽親自編組。他們認為,過去幾次作戰失利,主要是「選勇未精,配船無法」,以及進攻時機選擇不當,必待「西水未漲,東風當令之時,水陸並進,步步為營,方能得手」。

    據此,他們得到署理兩廣總督柏貴同意後,抽調外海、內河水師,根據戰船大小、火炮輕重、行駛快慢,分別編為前、中、後三隊。即以能裝載四五千斤火炮的紅單等大型船六七十隻為前隊,能裝載二三千斤火炮、槳多人眾,轉棹方便的扒船五十隻為中隊,能裝載一千斤火炮、行駛快速的湖南麻陽舢板船一百隻為後隊。

    前隊主要發揮火炮射程遠的優勢,便於先發制人;中隊既可掩護前隊,又便於進退;後隊可以在前隊、中隊的炮火掩護下,迅速接近對方,實行近戰。

    陸路方面,兵力增至一萬餘人,一半掩護水師溯江前進,一半專門進攻陸上起義軍的據點。

    此外,總督衙門還督令沿江各縣團練於西江兩岸配合作戰。部署就緒後,粵軍於4月19日趁江水尚未大漲、水流較緩之際,由昆壽統一指揮,從肇慶西上,往攻梧州。

    起義軍對粵軍的兵力和進攻部署缺乏瞭解和研究,仍然襲用過去的老辦法,在封川江面集中戰船二三百隻,於4月29日順流下駛,直衝敵陣。當駛至德慶的春牛坪江面時,預有準備的廣東水師前隊首先發炮,擊沉起義軍前隊戰船數只。起義軍水軍右營安國公李發、先鋒李明中炮犧牲方寸大亂。

    這時,粵軍水師中隊扒船向兩翼展開,後隊麻陽舢板船在炮火掩護下迅速接近起義軍戰船,槍炮齊放,岸上的兵勇也配合作戰。經過激戰,起義軍不少戰船被擊沉、擊傷,人員傷亡也不斷增加。

    在危急情況下,天地會起義軍**戰船十餘隻,利用煙霧掩護,轉棹撤回封川江面。起義軍在封川添築炮台,並由梧州增兵四五千人,準備堵擊粵軍。同時還聯絡廣寧、懷集等地起義軍南下抄襲粵軍後路,進行牽制。

    但大成國水、陸部隊不久即被清軍擊敗,廣東水師揚帆直駛梧州。5月30日晨,大成國在梧州

    的主要據點戎墟被蒼梧、西寧的數千名團練攻佔。梧州城守軍面臨兩面受敵的不利形勢,遂於30日深夜撤至城外。

    粵軍輕鬆收復梧州後,便停止了追擊。

    也就在梧州失陷的同時,另一頭蔣益澧所部湘軍在蘇橋擊敗李茂部後,便乘勝向柳州逼進。李茂派其弟李輝率部扼守白沙江口,扎竹為筏,橫鎖江中。

    白沙江口是洛清江和柳江的匯合處,李茂以為守住這一咽喉要地,湘軍水師便難於攻取柳州。然而,蔣益澧事先摸清了李茂的防禦部署,湘軍由桂林乘坐麻陽船駛抵雒容(今鹿寨西南)後,不再下駛,而是於夜間拖船上岸,由陸路抬運至柳州城附近的洛垢下水,出其不意地直逼柳州。

    1858年6月24日,李茂以為白沙江口已經失守,便慌忙從柳州撤退,輕易便讓蔣益澧率部收復柳州。

    湘軍收復了柳州後馬不停蹄分兵兩路,一路追擊李茂,一路進攻李輝。駐守白沙江口的李輝部因孤立無援,大部潰散。李茂部先後在柳城、融縣反擊湘軍失利,便轉入貴州東南部,與苗民起義軍配合作戰。

    8月,大成國部隊在圍攻黎平失敗後,旋又折回廣西融縣一帶。11月,李茂不幸病故於懷遠(今融安北)山中,餘部由陳戊養統領,仍歸陳開指揮。

    「真真爛泥扶不上牆!」

    待到聽完了大成國有盛轉衰的故事後,吳可當做那位傳信小弟的面一臉不以為然,搖了搖頭撇嘴不屑道。

    「怎麼,覺得我說錯了?」

    見那廝一臉不服,卻又敢怒不敢言的憋屈摸樣,他忍不住撇了撇嘴冷哼了一聲,淡然反問:「大好的局面突然崩塌,面隊湘軍幾千人竟打成那副德性,要是換做長毛大將在此的話,情況還會如此糟糕麼?」

    那傳信的傢伙頓時不說話了,臉上的神色既尷尬又無奈。

    開玩笑了吧,要是太平軍大將在廣西的話,這仗怎麼可能打成這摸樣?

    不要說大成國擁兵數十萬,就是連連戰敗丟失要地梧州跟柳州,兵力依舊比來援湘軍和兩廣清軍加起來都多不少。以那些太平軍知名大將的能耐,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出現大起大落的狀況。

    吳可這樣打老了仗的人哪看不出來,柳州、梧州之所以失守,除了清軍兵力增加這一原因外,主要由於大成國那邊由一味進攻而被迫轉入防禦作戰,喪失了措置裕如的能力。

    而李茂從蘇橋撤退後,在兵力上仍佔有優勢的情況下,如果沉著冷靜,集中力量對南進之敵進行一二次殲滅戰,仍然有可能變被動為主動。

    陳開部在梧州方向的作戰中,在兵力上也佔有相對優勢,同樣由於事先缺乏防禦準備,對粵軍的進犯雖然進行了節節抗擊,但因倉促應戰,以致難於阻止準備比較充分的敵人的進攻。

    真如吳可所言,大成國那幫王爺公爺還真是有些爛泥扶不上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