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一四四章 控制大清工商 3更! 文 / 魯東道夫

    楊浩忍不住拍案叫絕:「這幫晉商的腦袋,簡直好用的沒法形容了。那麼好的廣告手段,居然也給他們發現了機會,了不起!」

    如此處理,比他之前設想的還要完美。

    光緒皇帝想要勵精圖治,打造一番直追其祖宗的功業,從1891年開始學習英語,瞭解西學。這種主動求變求新的做法,站在公平的立場上看,楊浩都覺得挺讓人佩服的。

    尤其是,這還在翁同龢等一大幫清流的極力勸阻下。他能夠堅持不動搖,並十分用功,每天早晨四點就開始上課……這要比絕大多數人都勤快多了。

    可以說,光緒這一做法,對天下年輕人有很大的震撼。其表率作用,怎麼估計都不過分。

    就是基於此,楊浩才費事巴拉的弄來一套百科全書,投其所好,順帶著狠狠地黑滿清一筆錢。

    今天拍賣的所有書籍中,要說最讓人費勁的,就是這一部《不列顛百科全書》。

    其他的,都有現成出版物或者版式,讓楊氏收購的印刷廠直接開搞就好。但大百科全書則不同。本世界流通的,都是近代更新的版本。而他要拿到十九世紀末的,只能是第九版。

    為此,楊浩不得不先買了一套原版回去,再讓化組召集了數十名大學生,組成專門工作小組。他們分工合作,按照英原版,在現代電子版中抽取出中英內容,然後把兩樣重新編輯排版。

    如此一來。可以說,出現在今天的這本中英對照版,乃是真正的孤品。不但在本世界是獨一份,在19世紀位面更是絕無僅有。

    花了那麼大力氣,當然得連本帶利的收回來。

    可以預見的,這部書一旦擺上了光緒的案頭,天下青年一代讀書人必定望風景從。就算他們買不起豪華版的,賣價百十兩的縮印版一定買的起。到時候,賣他幾萬套不要太輕鬆。

    楊浩原想著,由一位他送出帖子的皇親或者大臣。把這事兒給辦了。卻不料。晉商看得更清楚。他們不但出錢買下來,直接賣給楊浩一個人情。反過頭來,再獻給皇帝,那又得了一個面見的機會。到時候皇帝一高興。隨便賞點什麼。那好處就大了!

    另外。經過一番炒作,拿皇帝御用當幌子,這套書想要賣多少都是他。裡外裡的。多少份的好處!

    楊浩可是知道,一種商品被權威人士用過之後,廣告效益有多好。特別是中國人,對於皇帝或者大長老等人幾乎盲目的崇拜信任,只要對方點個頭,你就等著收錢吧!

    日昇昌經理話一出口,原先想不通的人頓時跌足後悔!

    後悔也沒有用,買賣已經達成,大家吐個唾沫是個釘兒,誰也沒法挑理。

    商人們都懂得和氣生財的道理,紛紛抱拳道賀。包廂內的列位貴戚們,則大感無趣的甩袖子走人,連在英租界酒店為他們準備的宴席都不參加了。

    似乎沒有達到目的的溥偉,則對其餘人的嘲諷、幸災樂禍,表示淡然無謂。彬彬有禮的告辭之後,洒然離開。

    中午時分,客人們都去用飯,楊浩會合工作組的人員進行結算盤點。

    退回保證金之後,一共二十多種圖書的拍賣總收入,達到黃金二十五萬兩、白銀四百八十萬的巨大數字!

    這差一點,就到了一千萬兩白銀啊!

    什麼是賺錢?這才是,這都跟搶錢差不多了!

    楊浩心說,這下子不管哪一頭,資金鏈是不用擔心斷裂了。

    乙位面還好說,只要有貨物往這裡充實,基本有多少賣多少,好多倍的暴利保證周轉消耗。

    但在本世界,影視城以及相關項目的投資,眼前看來還是個無底洞。保守估計,起碼得有五十億軟妹幣的本金,才能保證基業安穩,不怕人算計。

    前期弄過去的那些金銀古董什麼的,價值遠遠不夠。雖然這兩個月,從京津一帶和上海不斷運回的生絲、茶葉、皮毛數額巨大,想要變現卻需要不短地時間。古董傢俱也不能拿出去太多,市場衝垮了得不償失。

    銀元生意就更別提了。楊浩一想到那數以百萬計的大洋就頭疼,最後除了挑出價格稍高的、品相較好的,剩下的大多數仍舊留在這裡當本金。

    而今天拍賣的這一些,如果能全部換成黃金,總價值近五十萬兩。拿回本世界,起碼可以質押五六億美元。如此一來,基本可以保證所有在同步進行的項目,進展無憂。

    不過對眼前的人,楊浩不能透露內情,只是躊躇滿志的說:「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就能輕鬆撬動整個國家的工商業建設,繼而掌控金融命脈!我們的事業,也將正式進入快車道。諸位,接下來,每個人的任務都會很重。能不能建設一個光明的未來,全在大家能否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鄭瑞麟心情激動,握緊拳頭不停地搖晃:「請先生放心!我們一定可以完成所有的目標。用不了一年時間,我們就能匯聚起足以左右天下的力量。到那時,一呼百應,天下景從!」

    楊浩微笑著點頭,心裡頭其實在暗歎,列位還是把困難想像的稍微簡單了點兒啊!

    不過士氣可鼓不可洩,分派出去跟著收錢送貨的各項事宜,下午,楊浩親自召開參與競拍諸多商家的真正合作會議。

    上午的拍賣會,不過是合作夥伴的選擇過程,被卡下去的那些吃喝一頓後,該幹嘛幹嘛去。

    留下的這些,無不是佼佼者。他們投入競拍的資金,也不是僅僅買了一套書,或者一個代

    理發行權。他們真正得到的,是之前楊浩已經與宋雲生為首的晉商,和同興公鏢局為首的鏢行聯盟,外加一些其他的人脈,一起籌備的一間商業投資銀行的股份!

    當下的大清國,除了少數幾家外資銀行外,本土的還都只是原始的票號錢莊,根本不懂銀行是怎麼運營的。他們的主要業務,也是攬儲、放貸和給清廷代理各項稅務、轉運等工作。抗衝擊能力,盈利能力,都十分薄弱。

    如果沒有楊浩出現,最終天下十大商幫開設的成千上萬家票號、錢莊,只有寧波商幫的活下來。今天最為興盛的「匯通天下」晉商票號,擔負京城資金運轉的四大恆,都將風流雲散。

    楊浩籌備銀行的目的,自然不是當救世主,他只是不希望億萬國民辛苦積累的財富,被洋鬼子輕而易舉的給搜刮了。與其讓他們吞噬,還不如自己拿來做點有意義的事。

    這家命名為「炎華商業投資銀行」的實體,總部設在美租界,樓都打好地基了,就等著本世界建成了投影過來。

    其主要業務基本不涉及攬儲放貸,而主要是對工商業項目投資扶持。最為不同的一點,是能夠提供世界獨一份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比如說,某家要興辦一家火柴廠,想要從該商業銀行貸款。他首先會拿到一份十分詳盡的商業計劃書,在銀行接待人員的指導下,全部填好,接受資產評估和個人信用調查。

    確定他合格之後,銀行不會直接給錢。而是根據其計劃書,幫助其確定設廠地址、廠房建設、設備購進、員工培訓、管理體系、生產銷售,乃至售後服務。可以說,當老闆只需要抄著兩手看就好了。

    當然了,這些工廠不可避免的要有投資銀行的股份,設立一位董事。另外關鍵一點,裡面必須設立工會,由外派的工會代表負責監督,確保該企業會按照要求的那樣管理運營。

    這樣的做法看起來似乎很苛刻,嚴重限制了老闆的自主權。比如隨意招募或者開除工人;隨便打罵虐待;隨意剋扣工資;隨意延長工作時間還不給加班費;不嚴格按照工作規程,為了省錢就罔顧安全等等。

    不過好處就很明顯了,只要你具備基本的條件,就有希望以小博大。基本上廠子開起來,不必擔心生產和管理問題,不必擔心原料貨源和銷售問題;不必擔心市場惡化和滯銷問題,基本上穩賺不賠。

    這麼好的條件,今天參與的諸位股東都能看出來,根本不必擔心沒有業務。

    並且這裡面最重要的部分,全都由楊浩來提供。他們只需要提供初期的少量資金,在半年之後,就等著利滾利不斷地壯大一個龐大的工商業托拉斯!

    如此一個龐大的投資機構,就以今日的拍賣總額折價一千萬兩為本金。楊浩投入巨量的設備和人員,折價一千萬,控股百分之五十一。按照各家投拍的錢劃分股份比例。

    在遠東,這是頭一號大的資本。他們不但可以投資實業,更可以發行自己的銀票,或者說,紙鈔!

    參與進來的人,包括晉商、魯商、浙商、京津商幫四大股力量。當下就涵蓋了洋行、票號、口外運輸、河海運輸、工業製造等許多個領域,可說是實力雄厚,影響力巨大!

    並且,在他們成立之後的第一筆項目,就現成的擺在眼前。

    以數萬輛膠**車,和隨後投入的數千輛蒸汽汽車為基礎,加上不斷投入的大型貨輪,小型河海蒸汽船,打造一個貫穿南北東西,廣佈口內口外的超級物流集團!

    用楊浩的話說,「我們不但要匯通天下,更要貨通天下,勢通天下,工廠遍天下,最終路通天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