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二四四章 形形色色的敵人 文 / 魯東道夫

    津門的人們在幾個月前剛剛看了一齣好戲。

    那時葉志超率領第一批部隊前往高麗作戰,出征的隊伍開拔時,滿街都是哭爹喊娘的動靜,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搞一次規模空前的大出殯。

    那些官兵,誰也覺得有任何榮耀,好似此去就是送死一樣,悲悲切切無精打采。認真看上去,個個兒渾渾噩噩,如同夢遊一般的拖著沉重的腳步登船。岸邊上依依不捨的送別哀告,估計連靈柩紙錢都準備好了。

    就是這樣的軍隊,花了李鴻章好不容易籌集起來的大批軍餉,在戰場上有些也橫下一條心拚命。但更多的,則是在葉志超這樣惜命的軍官率領下,從牙山一敗再敗,不住的轉進,硬是周遊高麗三千里江山的一多半,一直跑回遼東老家。

    那麼一群人能幹成什麼事,估計老百姓都懶得去猜測。

    但今天,他們懷著同樣的興致前來看熱鬧,卻親眼目睹了另外一支完全不一樣的軍隊。只有區區三千人,卻散發出勢不可擋的昂然鬥志。每一張年輕的臉龐,閃爍著的只有對為國征戰的熱烈嚮往。

    他們整齊劃一的步伐,堅定邁向渡船的姿態,不像是去投入一場攸關生死的空前大戰。而更像是在赴一場期盼已久的盛宴,在那裡,他們將把自己一身的光芒盡情的綻放,締造傳奇。

    這種直入人心的感官刺激,令圍觀的人群實在興不起「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不由自主的。他們居然開始憧憬起遠方戰場的勝利。

    自中日開戰以來。連連敗北導致的種種鬱悶與無奈。似乎從這群年輕人身上,可以找到宣洩和解脫的辦法。哪怕只是看著他們沉默的身影,也足以讓人從內心深處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慰藉。

    休說民眾不愛國,他們只是沒有那麼清晰的自覺。

    已經融入中國人血脈骨髓之中的浩浩中華自豪與自矜,其實一直在暗暗的影響著所有人的心情。非是如此,也不會在戰敗之後,陡然迸發出那般激烈的救國愛國熱忱。

    沒有人樂意當亡國奴,中國的老百姓也從來不缺覺悟。他們只是沒有機會表達而已。

    現在,當楊浩的宣言傳遍各處,響亮的吶喊聲震動四野,數以萬計的圍觀民眾,在短暫的沉默之後,轟然爆發出一陣激烈的喝彩聲!

    「都是好爺們!好漢子,夠有種!」

    「這才是軍隊該有的模樣兒,咱們中國還是有真男兒,真漢子!楊大老闆,咱們支持你!」

    「說得好。打死小日本,出了這口鳥氣!」

    「官兵不爭氣。咱們漢家爺們站出來!叫那些大小洋人都瞧瞧,咱們中國人,不是好惹的!」

    「加把勁兒,打他一場漂漂亮亮的仗,回頭爺們給您牽馬墜鐙!」

    亂紛紛的呼喊聲一浪接一浪,從縣城一直蔓延到租界。無數人沿著河岸站上大堤,注視著一條蒸汽船翻起渾濁的水花奔向下游。

    李鴻章與一眾官員站在碼頭一側,面無表情的冷眼看著人群越聚越多。天津衙門的道員急出一頭大汗,焦慮的低聲向他建議:「傅相,要不要調些兵馬來把人都攔住?這不像個事兒啊!」

    官兵出征跟死了爹娘老子大出殯似的,全都在起哄看笑話。

    現在一群名不正言不順的地方武裝去打仗,居然博得滿堂喝彩!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才是正朔呢,這樣朝廷知道了會怎麼看?

    李鴻章冷然道:「看好他們別鬧出亂子就好,其他的,不要管!」

    道員猛的想起來,貌似這支部隊的統治官就是大公子李經方啊!人家歡呼鼓掌,那也有大公子的光彩不是?他這提議算幹嘛滴,拆台啊?!

    他心中突突一條,又給嚇出一層汗來,這兩番折騰,回頭準得小病一場不可。

    旁邊的秘書羅豐祿提醒道:「傅相,楊氏如此大張旗鼓,分明有邀買人心的意思,的確有些不妥。可否提前佈置一下,稍微控制輿論別鬧出不可收拾的大動靜來?」

    李鴻章手指捻著鬍鬚:「不必。有時候多一個人說話,反而能把事情弄清楚了。天還塌不下來,讓他折騰吧。」

    羅豐祿一皺眉,不過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不錯,之前朝堂上下明裡暗裡的都把抗日之責扣在李鴻章身上,好像這個國家的安危必須他全部擔起來。打贏了那是應該,打輸了就要成為天下最大的罪人。

    這首先就沒道理,國戰,那是關係到一個國家榮辱的大事,豈能如此荒唐處置?奈何李鴻章根本說不清楚,朝中政敵,天下士林,似乎都認定了這個道理。他想不當千古罪人都不肯能。

    這時候,楊浩卻站出來,用一系列的字說明國戰的意義,天下各個階層應負有的責任。那是與每個國民都有關係的大事,如此處置不但不公平,更顯得那群放嘴炮的清流和冷漠旁觀的人都不像話。

    這等於是給李鴻章分擔了壓力,雖說並不能令朝中政敵改變主意,好歹輿論上的說法要好聽許多。對於一個愛惜名聲勝過一切的讀書人而言,李鴻章內心深處是挺感謝的。

    今天,楊浩更用親身示範的方式,實踐作為一個明國家之國民,所必須擔負的義務和使命。三千將士出征,更是作為中國將進入明時代的代表,首開先聲,率先垂范。

    其中意義之大,怎麼形容都不過分。

    有半年多時間培育起來的輿論氛圍和影響力,楊浩今天這一番「國家、民族、權利、義務」的講話,必將

    影響到千百萬人,甚至更多。只要接下來的戰鬥中他們發揮出色,力挽狂瀾,他的聲望將超越當代無數的所謂清流領袖,聚攏起一個龐大的追隨者人群。

    這是明晃晃的在邀買人心,聚攏人望。放在西方國家,分明是要成為政治領袖的節奏。放在中國,這是要造反吶!

    「他是在示威。向朝廷展示其力量強大,進一步試探朝廷的態度,攪亂局勢,干擾視聽。如果不加控制,必將成為一股全新的勢力。小則足以左右輿論,大甚至可能動搖天下,威脅朝廷的統治。哼,好大的膽子!」

    另一群側目旁觀的人群,分明是來自朝廷清流一夥兒的代表。為首的廷式為「翁門六子」之一,當今皇帝的侍讀學士。

    在帝黨年輕一代精英之中,他是極為突出的,更得光緒皇帝器重。今天,他身負多方重任前來觀察敵情,聽到楊浩的一番演說,看到眼前的種種表現,不由心生憤懣,險些喊出聲來。

    「若不加約束,此人定是一個竊國之徒!哼,虧我當初還以為他也是一名心懷天下的進步人士,想不到狼子野心至此等地步,簡直喪心病狂。」

    旁邊另一人也憤憤出言,他的名字叫康有為。今年,他開始編纂《人類公理》一書,想不到才擬定綱要,寫了個開頭,迎面就撞見楊浩在《國聞報》連載發表一系列章。對於明國家的論述,釐定中華明、中華民族、中國的概念,未來成為明國家的政權、階級、公民之權利、義務,比他那空想無實的「大同世界」不知道要可信多少倍。

    更有甚者,楊浩甚至連從低到高的教育讀本都弄出來,通過各種渠道合法不合法的往外發行,在士林之中造成極大反響。

    今天楊浩親自實踐作為明國民的責任,比他們這群放嘴炮的更容易獲得民心支持。

    這等於是在絕了他以章言論上進的道路啊。斷人前途如殺人父母,這個大仇,自覺身為清流一派的康有為,是一定要報的。

    廷式讚許的衝他點點頭:「廣廈看的很清楚啊。不如就由你來擬一份奏折,把楊氏之種種危害詳加闡述,愚兄也可將其呈送上去,說不定就能入了聖上的慧眼。」

    康有為大喜,差點跪在地上給這位只比自己大兩歲,卻已經成為天子近臣的清流中堅磕頭!這可是一步青雲的天大好事啊,只要自己的章給皇帝看了,來年開科取士他再中了進士,大好前程指日可待!

    當然了,康某人慣會裝正人君子的,一臉正氣的拱手道:「此為聖上和朝廷張目之正事,有為豈敢不盡心盡力?」

    廷式與一群清流官員滿意的微笑點頭,認為他的態度非常靠譜。

    康有為富態的臉上泛出紅光,遙遙看著一身戎裝的楊浩那挺拔偉岸的身軀,暗暗發狠:「等你吃了敗仗之後,再看康某如何讓你遺臭萬年!哼,當真以為那日本人是那麼好打的麼?」

    他的心裡甚至當即就想好了十幾條罪狀,以此為綱目擴展開來,起碼是幾萬字的洋洋灑灑一篇大章。楊浩,必將成為他康有為踏上政壇的第一塊超大號踏腳石啊!

    人群之中,孫與陸皓東默默的注視著楊浩,直到他最後告辭,登船而去。孫悠然歎道:「楊鼎世已經開始行動了,我們也必須加快速度。這天下風雲,豈能少了我們四大寇的身影?」

    陸皓東哈哈一笑,與他轉身洒然離去。(……)

    ps:感謝書友fruitke的月票!水中的砂石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