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三零八章 變法失敗,楊浩造反(二) 文 / 魯東道夫

    楊浩地圖炮一般的全範圍打擊,傷到的可不僅僅是旗人,更多的則是為他們效忠數百年的士人。如果說以前的兩百多年裡,還有不少人是有點節操的,名義上堅持稱臣而不為奴才,那麼現在朝廷內外的那些清流,可真真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無恥之徒了。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閉關鎖國的政策就能牽制民眾思想,繼續其愚民統治的了。就算整個統治階級自己要那麼做,貪婪無度的洋鬼子們不斷侵略瓜分的進程下,也必然帶來外部的衝擊洗禮。以中國人的底蘊,集體覺醒並振興也只是遲早的事。

    楊浩不過是為這一過程燒了把火,並把其中許多階段都直接跳過去,沒有等到整個民族跌落深淵底層而已。

    可他的話說的太惡毒,幾乎得罪了整個士人階層。畢竟當官的都有自己的座師和先輩,那些人多半也是清廷官員出身,一代一代形成如今的格局。如果他們承認了楊浩的說法,等於是要否定自己的先人前輩師長,這在中國道德理念中,是大逆不道的。

    人最在乎面子,這種事他們做了千百次,卻絕對不能明面上承認。為了保護這張皮,他們不惜拼上性命——當然多半是別人的。

    可以說,楊浩的宣言能夠號召起來響應的在朝士人官僚百中無一,千里挑一都難。在野的人雖然會多一些,但也都猶猶豫豫的一時難以下定決心。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從啟蒙讀書開始學到的那一套東西。都已經根深蒂固的難以動搖。同意楊浩的理論主張。他們就必須跟其他人一樣從頭再來學習。

    那種痛苦。就好像七零後八零後創業失敗,不得不重新與一幫九零後小青年一起競爭上崗,還必須設法跟上學習日新月異的從業知識。在全新的時代,所謂的經驗能派上用場的已經不多,反而是年紀大了負擔重,精力也跟不上,比不得小鮮肉們放得開反應快。那種痛苦,實在難以形容。

    稍微影響多一些的。也只有三十歲以下年輕一代居多,再加上從二十年前放眼看世界的那少數一幫人,包括留學生在內。

    他們都親眼目睹了中國舊有秩序在洋槍洋炮的衝擊下,一次次的分崩離析,朝著徹底崩塌的末日不斷滑落。偏偏他們又都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書中所謂的治國平天下理論,師長們傳授的經驗,幾乎一點用都沒有。

    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綢繆洋務運動,建立起強大海軍,原本看上去似乎有了成效。結果隨著被他們瞧不起的小小日本一場戰爭。徹底現了原形。

    可以說,他們整體都在迷惘彷徨。

    就在這時。楊浩從天而降,以一系列開天闢地般的理論知識,讓他們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從外到內的歷數列強崛起的種種細節,分析中國落後挨打的原因,再身體力行的把其宣傳的強大之路一點一點的變為現實,充分證明其開闢出的路線,是當前最可能成功的改變中國現狀的光明坦途。

    這就讓楊浩成功聚攏了一大批的追隨者。剩下的一些人,則從中看到了另外的可能,他們從自身根深蒂固的理念出發,想著去影響改變皇帝朝廷,實現類似於英國或者日本的政治體制,來一次變法革新。

    想法都不錯,執行速度也很可以,可這才短短二百天不到,就花樣百出,錯漏滿地。滿清朝廷的真實嘴臉,被楊浩不斷施加的壓力擠兌下原形畢露。光緒帝和一群清流們的急躁粗暴,隨著對譚嗣同痛下殺手的事情,把原本深藏在袍子底下的虛偽光溜溜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原本對他們還抱有一份希望的擁簇者,此時都不得不認真考慮,今天他們能殺譚嗣同,明天會不會殺了我?譚嗣同不過是激進一些,想要直接弄政黨出來而已。那麼清廷正熱火朝天鼓搗的君主立憲,要實現類似於英國那種議會權利凌駕於國王之上,貴族組成的上議院權利會被下議院顛覆架空,那麼中國還是滿人為尊的中國嗎?

    皇帝的權利被大大削弱,失去了對各省督撫的任免權,失去了對國家經濟財富的支配權,失去了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權,失去了覆蓋整個族群的無償養護權!旗人那種傳承於部落制度甚至是落後奴隸制的宗法體系,必將不復存在。到時候,旗人這一群體將會被漢人輕而易舉的顛覆,只留下一個空頭的皇帝位子,天知道坐到哪一天就被人家趕下台了!

    楊浩早就把各國政治制度詳細的羅列出來,供國內賢達們自行學習參考。英國國會制度可是被反覆闡述評論的。滿清上層更傾向於日本那種皇帝和元老院、各宗藩實質掌握大權的政體,慈禧太后也在暗中操縱著朝那方面使勁。可別忘了中國士族的龐大群體力量,他們根本不會同意!

    矛盾衝突,從一開始就不可調和。譚嗣同的遭遇,被用來證明清廷實質上壓根就不會進行英國式的政體改革。所謂的君主立憲,到最後還是要保證皇帝權力不受控制,滿人依舊擁有絕對高高在上的位置,那還革新個屁啊!

    變法成了鬧劇,隨著譚嗣同被劫走成功,上演到了第一階段的高-潮。全國上下高漲的變法熱情陡然降溫,各省督撫和朝廷大員們發出的折子裡,說的話一下子諱莫如深,雲山霧罩的,不肯讓人輕易抓住把柄。

    就在這當口,楊浩緊跟著向全國公開了他理想中的國家權力架構體系。沒有去沿襲英國人的君主立憲制度,而著重釐清了國家從上到下各級政府,需要劃分設立的部、廳、處、科,中央、省、府、州、縣等等的職權規劃。

    這其中。原本集中在知縣、縣令、主簿等官員手中的權力被大大分散。一個絕對領導被分拆成至少五人的領導小組。每個決策都追求少數服從多數的基本理念。

    同時,原本只能世世代代當小吏,甚至乾脆沒地位沒品階沒好處的那些人,也有了正式編製階位和俸祿。同時他們也有了明確的考核辦法、晉陞策略,與縣官一樣都變成國家

    公務員,不再是一輩子都沒有往上爬的機會。

    這簡直是驚天動地的大變革!報紙一出,立即遭到全面哄搶!加印到一百萬份時仍舊供不應求。一些腦子靈活的非法小報立即轉載翻印,謀取暴利。短短幾天裡,上千萬份印刷版,數不清的手抄版,幾乎傳遍中國每一個縣鄉之間!

    這裡面蘊藏的利好消息太大了!

    按照楊浩的架構,現有的吏員只要考核過關,立馬就能轉職成公務員。雖然受到的約束大了,但哪怕是一個小皂隸,都有機會成為縣府大官,這等亙古未有的機遇,誰都不會放過!

    雖說現在的體制下。他們撈外快更多,但權力缺少保障。大多數難以養活一家人。現在卻有了足夠的薪水待遇,不貪污也能養家餬口,這就非常難得。美中不足,必須時刻小心被人超越,這就得經常學習。但比起收益,這都是小事。

    對此更加上心的則是全國幾十萬的捐官。這些人多半都是讀書但考不過科舉的,他們付出了與別人一樣的辛苦,卻只能花錢去弄個不磕頭的尷尬身份,那種憋屈實在難以形容。

    但現在,他們卻可以跟進士及第一樣的當官,而且是正兒八經的官員,手裡有權可以管理一部分事務。這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啊!

    這麼一算下來,公務員身份的人起碼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之多!比起現有全國不過三萬官員的體系,數十倍的擴充。

    這一提議,直接命中了中國人的致命穴位!自古以來儒家教導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為什麼讀書人高人一等?能當官!

    不管公務員是不是他們概念中的官,這總是個體面的職位是一定沒錯了。

    於是乎,幾乎整個中國的讀書人都給楊浩給鼓噪了起來!不是讀書人的平民,一看接下來要施行的革新中,設立的各種學校不再講求出身來歷,並且小學到中學都是免費教育!只要考上、畢業了,多半都能當官,他們埋藏子骨子裡的熱情也立馬被點燃!

    就算這輩子他們趕不上,自家兒子輩、孫子輩總能趕上了吧?這樣好的政策,那是一定要支持的!

    所有人的熱情都被鼓噪起來,士農工商齊齊動員,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都在議論這一前所未見的大新聞。

    至於章後面著重提醒的,所有官員、公務員都要受到**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彈劾,給他們選擇性的給忽略了。自古以來的御史多的數不清,誰真正管得住官員了?

    楊浩一篇章,就把清廷上層精英們辛苦折騰了大半年的變法運動一舉摧垮!不管光緒皇帝發多少「上諭」,也沒人在乎、搭理了。你丫的弄來弄去還是老一套,哥們一點實惠都撈不到,誰特麼管那個啊!

    回到合肥老家的李鴻章看到報紙之後,久久不語。秘書羅豐祿由衷的佩服讚歎:「傅相遠慮可謂深幽,莫非早就料到會有今天的變化?」

    李鴻章罕有的苦笑道:「老夫也沒想到楊浩那小子還有這一手!當真讓他搞成了的話,這天下沒別人什麼事兒了!」

    清廷那邊,短暫的失語之後,頓時暴跳如雷!

    光緒皇帝也不顧什麼威儀體面了,大發雷霆之怒連連大叫:「反啦反啦!姓楊的如今總算撕下偽裝,公然譭謗朝廷!如此狂悖逆行,是可忍孰不可忍!此獠不得不除!」

    他立即下旨,命令新軍並武毅軍、山東巡撫李秉衡,一體行動,誅滅楊氏逆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