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城管大隊

正文 第七十四章 江山社稷 文 / 天道一念

    南山書院那邊墨家的一堆傢伙正在改良第三代的蒸汽機,這邊長安通往洛陽的火車道就已經全面修完了。

    在官道旁的火車道看起來頗有有種來到後世的感覺,李二坐著車架也是從長安到洛陽審視了一圈,最終也是滿意的點頭應允,並且賜名為」長洛鐵路」。

    臨近年關,種種事情全都擠在了一起,這邊是遣人倭國,那邊是女子學院,這邊是土豆豐收,那邊是歐洲拜訪,再加上李二的《新商稅》頒布在即,事情是接踵而來,沒有絲毫的喘息。

    本來是想趁著過年期間偷個懶的,結果現在的徐陽每天都是書院,皇宮,徐家莊三地跑,頗有後世高中三點一線的感覺。

    新一季的土豆又準備開始種下了,這一次種植的就不僅僅是一個藍田縣,而是長安周邊三縣以及洛陽府縣。

    李二對於土豆很重視,吩咐房玄齡親自來安排土豆種植的事情,絕不能出了差錯。

    這事也是搞的房玄齡叫苦連天,曾經多次和徐陽發牢騷說,改日要辭去官職,和杜如晦一同在南山書院當個教書先生算了。

    徐陽也只是笑笑,現在李二身邊沒人可用,歷史上的那個馬周也被拐入南山書院當了主編,房玄齡的工作一下子多了數倍,每日都要挑燈夜讀,審批奏折,當然,這事徐陽也沒有辦法幫,只好給房夫人幾份益氣養生的方子,熬給房玄齡喝。

    大唐疆域擴大的同時,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管理的不方便。李二現在每日將批奏的時間從三個時辰延長到了四個時辰。可還是不夠用。他也是多次在面見徐陽的時候抱怨,海外的事情太多了,實在是不易處理。

    對此,徐陽不可否認,但他也沒有說話,皇權和人權是充滿矛盾的兩種事物,若是想要皇權,那麼必然要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來處理眾多的事情,一旦將這些事情交給他人處理,那也就是算間接的削弱了皇權,這個東西,李二身為帝王,是他自己該把握好的東西。

    金聖曼懷了孩子,因為是妾室,所以重視程度當然沒有劉夢璃當初那麼風光,除了程處默、尉遲寶林幾個,幾個商業的合作夥伴都沒送來禮物。這也讓金聖曼有些吃醋。嚷嚷著要徐陽帶著她去找她姐姐德善女王,被徐陽用最近外交事務繁忙給推脫了。

    拜占庭國的求助被李二擱置了下來。和徐陽討論了半天,李二最終還是決定拒絕拜占庭人的請求,所以在一次朝會上宣佈了這個消息,不過李二雖然不肯向阿拉伯人出兵,卻仍然對拜占庭師團表示了友好的姿態和高度重視,答慰、賞賜,一點也不失禮。

    畢竟拜占庭時李二早有耳聞並且很感興趣的西方大國,李二很願意對他們多些瞭解,也願意與其保持友好關係。而拒絕拜占庭帝國的請求,是李二和徐陽討論了半日的結果。

    後世人從《鬼谷論》中就可以知道,李二不出兵是從三個方面慎重考慮。

    一是」遠交近攻,離強和弱」的中國古代傳統外交政策。對於中國來說,阿拉伯和拜占庭的地理位置都遠離唐朝本土,只能是遠交的對象。他們之間的存亡,勝負對中國的利益沒什麼觸動,那又何必興師動眾,空耗國力呢?

    二是,這個時期,唐朝才剛剛開始接管東突厥的領地,並且在與西突厥進行嘗試性的羊毛交易與同化,沒有太多精力去管拜占庭的事情。

    三是此時的阿拉伯人的擴張矛頭還沒指向東亞,與唐朝政府的利益井水不犯河水。冤家宜解不宜結,何必要主動招惹他們。

    就這樣,李二的審慎性格,使唐朝沒有輕易捲入中亞戰爭,保存了實力,讓寶貴的軍事力量能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當然,阿拉伯人也是李二這個決定的受益者,因為這在客觀上給阿拉伯人提供了絕好的擴張機會。

    經過了十年之後,阿拉伯人已經漸漸成為了中亞的絕對強權,而拜占庭帝國到了後來,其實際統治區域只剩下了它的首都。

    先驅者徐陽在《鬼谷論》中就曾提到他十分後悔的一件事,那就是當初沒有聯合拜占庭對大食出手,以至於後來統一中亞多花了十幾年的時間。

    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如果那個時候唐太宗出手了呢?亞洲乃至世界格局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還是會像現在這樣中國成為世界霸權嗎?想到蝴蝶效應的存在,這或許是個很難算清楚的問題。

    當然,歷史不容假設,正如《鬼谷論》中所寫:一條不起眼的記載,一個帝王的決定,也許蘊涵著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命運的無限可能性,就足以體會到歷史的樂趣了。

    唐人的疆域擴大的速度,快過它所能管理的速度,所以現如今在海外商品流通毫無規範,李二已經派出多名朝中宰相去協助牛進達管理海外事務,可是人手依然不夠。

    現在的長安對於各種礦產資源簡直到了嗜血的地步,特別是鐵礦,長孫家發了瘋似的滿中國找鐵礦,要不是徐陽給他們遠遠不斷的鐵礦位置圖紙,現在的鋼鐵產量要下降三分之二還多。

    奴隸一直處於急缺狀態,這個市場從來沒有飽和過,那些參與修建鐵路的奴隸,剛剛修完,就立馬被送入地下,開始了暗無寧日的採礦生涯。

    資本的積累與發展,這時候就開始露出了他的獠牙,每一個毛孔中都滴著骯髒的鮮血,可是這些鮮血不是唐人的,在唐人眼中,這些血連豬狗的都不如。

    李二在觀看完修建好的火車鐵軌後,也是帶著幾位顧命大臣上火車溜躂了一圈,其中徐陽的名字赫然在列。

    往日從長安至洛陽,馬車也需要半日,雖然現在的火車也需要半日,但是火車可以大量運輸人力和物資,也為長安和洛陽兩地的交易提供了極大

    的方便。

    火車通車,在長孫無忌眼中,是個震懾外族的好東西,所以在火車通車的第二次行駛時,就邀請了從土蕃來的一群使者。

    祿東贊當初看到火車時大驚,他怎麼也想不到唐人會研究出這種東西,聽說日行百里,無須草料,簡直雙眼都能射出星星了,對於吐蕃何時能迎娶大唐公主更是上心了,頻頻詢問長孫無忌。

    可是李二的幾位公主在朝中都跟寶貝一樣對待,現如今大唐強盛,更是不太擔心外族入侵,對於吐蕃和親的請求,李二沒有變現出太多的熱情,每一次回復都含糊其辭,而祿東讚他們則是沒有辦法,因為他們即將踏上返程的路。

    其實李二對於松贊干布,對於吐蕃的印象其實不錯,但是大唐公主又不是批發商品,你說娶就有嗎?

    李二共有二十一位親生的公主,除去早夭的、病逝的,其餘的公主都嫁到朝中公卿大臣家了,有一半還改價過,那是相當緊俏,這個時候,除了蘭陵公主和晉陽公主以外,其他的都不太能考慮。

    不過,和親這種事,一般都不會讓親公主去的,即便是宗女,也不是什麼長女之類,最主要的還是朝中有一股子反對和親的勢力,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徐陽。

    李二不知道徐陽為什麼這麼反對和親,一聽到和親這個詞,徐陽的眉頭就皺的跟一朵花似的,他的理由居然只有一句話:「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