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241章 喬治巴頓 文 / 龍騎士

    敘利亞戰役,大聯盟共投入了五十六萬陸軍,而英印軍只有二十七萬。

    邱吉爾說:「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英國的本土不足大漢的一個州,英國的人口不及大漢的一個殖民區。」

    沒人理睬他,這個世界如果什麼都是公平的,那就根本不會有戰爭。況且若論殖民地的話,哪個國家會有英國多?加拿大加上印度,要地盤有地盤,要人口有人口。

    如果沒有大漢帝國的出現,強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國還不是被英國無數的殖民地人口和資源拖垮了?

    可面對建國還不到十年的大漢帝國,江河日下、英雄遲暮的日不落帝國是那樣的無力。

    中東戰場已經糜爛到這種地步,英國還是不敢過多抽調在印度的兵力。當然,在這一點,軍情局又立了大功。

    沐雨成功的幫助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錢德拉·鮑斯在加爾各答逃脫了英國殖民政府的搜捕,隨即在大漢帝**情局的支持下,錢德拉建起了由印度戰俘和流亡東南亞各地的印度人組成的印度國民軍,在阿薩姆邦、緬甸和孟加拉地區,利用叢林的掩護與不列顛印度軍隊做戰!

    同時,軍情局還故意造出將有一隻強大軍團登陸緬甸的假消息,而恰在此時,南洋方面的猶大軍團與南洋第三軍團正在休整。幾十萬的部隊精銳大聯盟部隊一旦在孟加拉灣登陸,對英屬印度的沉重打擊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印度人一直在鬧獨立,一旦大聯盟部隊的成功登陸,激起更廣泛的印度人起義,那英王權杖上那顆最大的寶石就毫無疑問的被摘下。

    因為紅海的出口曼德海峽和亞丁灣已被漢國海軍控制,英國皇家海軍也出不了地中海,以印度皇家海軍那點實力想對漢國海軍造成點威脅都難,更何況那幫印度人不鬧起義,英國人就謝天謝地了。

    波斯灣還有一隻漢國的南部艦隊,他們隨時可以控制住阿拉伯海甚至是印度洋。彷彿就在突然之間,英國人發現無敵的日不落大海軍竟然被困在小小的地中海和北海了。

    英軍在印度的心存忌憚,使得敘利亞戰場上大聯盟軍隊獲得了絕對優勢。

    已升任近衛軍團司令的肖國興中將,指揮著兗州軍團、夷州軍團和南洋第二軍團以及近衛軍機步第四軍和裝甲第三軍的9師等部隊,在敘利亞的代爾祖爾省和約旦的穆傑特同時發動進攻,兩路大軍猶如兩隻鐵鉗,緊緊的夾向歷史名城大馬士革。

    左路軍是肖國興親自指揮的近衛軍部隊和夷州軍團,一千多輛猛虎和東北虎中型坦克,加上近衛裝甲9師的五百輛猛瑪重型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在敘利亞大沙漠上迅速推進。英國的十字軍巡洋坦克就是個杯具,它那薄弱的裝甲根本不堪一擊,在巴格拉阻擊戰中大顯神威的瓦倫丁六磅反坦克炮也在龐大的裝甲集群面前,如滄海一栗,如螳臂擋車。一塊小石子砸在湖水中的感覺讓英軍無力得近乎絕望,白頭巾的阿三哥們也失去了在伊拉克時的悍勇,或許是國內自由印度國民軍的成立,將他們本來平靜的心擾得好亂好亂!

    近衛軍幾乎是越野行軍的速度攻進安曼王宮,代表著英國殖民統治的米字旗被扯下,大漢皇家金龍戰旗在沙漠氣候的熱風中冉冉升起。這表示繼伊拉克後,約旦哈希姆王國成為了大漢第十二個海外領地。

    出乎於英國意料的是,肖國興在佔領約旦首都,並與阿卜杜拉國王友好交談,告之漢軍尊重各國王室的傳統,請其安心做好國王之後,並沒有立刻北上伊爾比德,攻擊英國在大馬士革南方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沒有向西挺進,攻取巴勒斯坦的海港城市海法,那裡是地中海艦隊對中東進行補濟的重要的港口。

    大聯盟中東方面軍的另一把鐵鉗,由兗州軍團和南洋第二軍團組成的右路軍繼續向著大馬士革方面進攻,但左路軍的肖中將卻放棄了由戈蘭高地順勢而下,兩面夾擊大馬士革的大好機會。而是兵分兩路,一路近衛9師和夷州軍團繞過死海,直取聖城耶路撒冷,另一路近衛機步第四軍則是沿著巴勒斯坦和約旦的邊境,一路南下,進入馬安省。

    當英軍明白過來,知道肖國興的目標是亞喀巴灣時,卻以為時已晚。英國在中東所有的兵力幾乎全部集中在了大馬士革周圍,堅守黎巴嫩和霍姆斯一線,保住貝魯特是英軍的底線。否則英國將失去所有與印度的陸上通道,而海洋通道?

    「印度洋還有我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事嗎?」前海軍部長,現任英國首相邱吉爾如是吼道。

    但英國人沒有想到,大聯盟軍根本就沒有去想印度的事,或者說印度那點事,根本就沒入漢皇的法眼。

    地中海丟了,英國丟蛋了,印度的事還算是事嗎?

    肖國興之前的部署就是引誘英國人去死守大馬士革和霍姆斯,甚至用兩個軍團的兵力去做佯攻。這一招不由得英國人不上當,如果他們不全力死守北線的伊斯米耶和巴爾米拉,那麼以兗州軍和南洋第二軍團近三十萬人的兵力,完全可以攻下霍姆斯,或是大馬士革,英國還指望著印度的資源反哺英倫三島呢,他們不敢冒這個險,甚至不敢去想丟掉黎巴嫩的後果。

    可英、美正在籌備北非多國部隊登陸的「火炬」行動,他們根本沒有更多的軍隊來顧及中東,兵力的匱乏使得英軍不得做出選擇,肖國興做出的兩路大軍夾擊大馬士革的態勢,正是算是幫了英軍指揮官的忙。可沒想到肖司令根本不按套路出牌,打著打著,他居然指揮著精銳的近衛機步軍調轉車頭,直撲約旦唯一的港口城市亞喀巴。

    現在不用選了,就算是一位士官也明白,漢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根本就沒想過要截斷所謂的不列顛印度交通線,他們的目的是西奈半島,是埃及,是蘇伊士運河,是地中海!

    「火炬行動必須要盡快,否則不用等我們登陸非洲了,

    ,漢人就直接去了!」邱吉林再顧不什麼風度了,習慣性握在手中大煙斗也早知甩到了哪裡。作為首相,他本不應該出現在英、美參謀長聯合會議的,但漢軍已經控制約旦亞喀巴灣的消息,讓他唐寧街無論如何也坐不住了。

    對於邱吉爾的無禮,美軍參謀長馬歇爾表示理解。「首相先生,我們正在確定最後的具體方案,請相信,多國部隊很快就會發動攻擊。」

    在直布羅陀,火炬行動的總指揮艾森豪威爾上將正在與多國部隊海軍總指揮唐寧安在做最後的部署。

    多國部隊確定的三個登陸地點位於西北非國家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境內,這些土地控制在維琪法國政府手中。維琪法國有大約六萬名士兵及海岸炮台在摩洛哥,有坦克和飛機支援,在卡薩布蘭卡駐有10艘或以上戰列艦及11艘潛艇。

    艾森豪威爾判定法國人不會對抗多國部隊,美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梅菲提供了這一情報,大多數法國士兵對於打敗他們祖國的德人並無好感。但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坎寧安以及他的副手拉姆齊海軍中將都拒絕相信這份情報,在法國投降後,為避免法國的的戰艦落入德人手中,英國皇家海軍曾攻擊在米爾斯克比爾的法國海軍。

    今天,梅菲大使再一次傳來消息,法**隊在阿爾及爾的最高指揮官查理·伊曼紐爾將軍表示願意與多國部隊合作,但要求與一名盟軍高級軍官在阿爾及爾進行一次秘密會議。艾森豪派出他的高級指揮官馬克·韋恩·克拉克中將乘坐潛艇六翼天使號前往阿爾及爾與這些法國高級軍官會晤。

    克拉克中將還沒有消息傳回來,但艾森豪威爾卻接到了華盛頓和倫敦的電報,兩份電報的內容幾乎是一樣的,羅斯福總統和邱吉爾首相都要求他必須盡快登陸北非,改變非洲戰場上的形勢。

    因為……英軍在中東已經快守不住了!

    好在,克拉克沒有讓艾森豪威爾等太久,他成功的與維琪法國的亨利將軍在潛艇上會面,但令人意外的是這貨提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要求:由他出任多國部隊總司令。

    艾森豪威爾被氣樂了,真要是配合的好,算你個臨陣起義也就不錯了,還想當多國部隊總司令?真讓他當了,那我幹嗎去?法國人骨子裡的浪漫還……真夠浪漫的。

    一直都不同意與法國叛軍合作的康寧安開心了,縱使在戰爭中英法同為協約國,縱使在法國兩軍曾攜手作戰,但歷史上的原因使得英法兩國人歷來是互瞧不順眼。法國人丟了這麼大個丑,還是在美國人面前丟的,估計所有的英國人都會很開心!

    「艾克,還是執行b計劃吧!」

    挺好的一件事,可以無傷亡順利登陸,沒想到碰到了這麼個極品,第一次單獨指揮大戰役的艾森豪威爾相當鬱悶的點點頭,「好的,我同意執行b計劃!」

    b計劃,就是在考慮法國人抵抗的基礎上,強行登陸。

    卡薩布蘭卡、奧蘭及阿爾及爾三個登陸點,三個特混編隊,分別由一名陸軍指揮官和一名海軍將領負責。

    吉米·杜立特,美國空軍少將,在前一世,他因指揮了轟炸東京的那個被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聞名於世。在這一世,他就沒有那麼大的名氣了,在火炬行動中,他只是負責指揮西部的美軍陸軍航空隊,他的直屬上級,負責指揮卡薩布蘭卡登陸的西部特混編隊司令是……喬治·巴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