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307章 夾心菜葉 文 / 龍騎士

    龍騎兵旅與色得蘭騎兵師在凱魯萬城外的潰敗,標誌著英軍後方陣地的失守。

    雖然空投在凱魯萬的部隊中,有不少中將軍銜的將領,但蔣雲志指派由近衛軍第7軍軍長寧樹新少將擔任空投部隊司令時,所有在凱魯萬的盟軍部隊似乎都覺得這就是應該的。

    大漢帝國的皇家近衛軍,一個少將也比其他部隊的中將甚至上將靠譜的多,這種信任,絕不僅僅因為皇家近衛軍是天子親軍,近衛軍團是用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因為第8軍的失利,寧樹新並沒有搶時間派出部隊騷擾蘇塞的守軍,而是繼續加強凱魯萬的外圍防守陣地,並對凱魯萬機場進行燈火管制,以引導運載重型武器的y-41霸王龍繼續降落。

    在突尼斯灣,在哈馬馬特灣,在蓋爾甘奈海峽,盟國海軍對三個計劃中的登陸場進行了一晝夜的炮火準備。海軍艦載機與西西里島和撒丁島上盟軍空軍,除了時刻注意登陸場附近的制空權外,還不停地向灘涂陣地潑灑著航空炸彈、燃燒彈,對於一些重點地區,還會投放一定量的紅寶石精確制導炸彈。

    當然,這種因為加裝制導設備而價格昂貴的炸彈,是絕對被限量使用的。龍嘯天可不想回到長安後,被陛下指著鼻子罵「敗家仔」。

    紅寶石精確制導炸彈是在各式導彈獲得飛速發展之後,基地戰爭實驗室開發出來的又一種新式彈藥,它解決了一些特殊目標打擊價值較小,又需要大容量彈藥部和精確打擊才能擊毀的問題。

    1月18日下午,蘇塞和莫納斯提爾的英軍防線因為被盟軍前後夾攻,而率先告破。尤其是後路被寧樹新指揮的空投軍團包抄,嚴重影響了守軍士氣。在盟軍的強大攻勢下,六萬英聯邦守軍走出了掩體和工事舉手投降,三十萬盟軍蜂擁而上,踏上了突尼斯的土地。並在數個小時內,左右兩路出擊,分別攻克了馬赫迪耶和錫勒亞奈,威脅突尼城守軍的後路。

    20日,以海軍艦炮轟擊和飛機轟炸為主的突尼斯灣戰場,登陸部隊一改多日以來的佯攻態勢,在突尼斯城海上門戶的哈勒格瓦迪港正面,十幾公里寬的海域上,發起了大規模登陸行動。

    搶灘利器士級兩棲船塢登陸艦和野牛氣墊登陸艇紛紛出現在海面上。皇家海軍精銳的陸戰一師和意大利的聖·馬哥師在雷霆之勢投入搶灘作戰。

    讓英軍海灘防線徹底崩潰的是近衛第7軍第21陸航師,三百架wz-40海東青武裝直升機與登陸艇上的海軍陸戰隊海空並進,「海東青」配裝的長冠企鵝輕型空地導彈和蜂巢式火箭彈發射系統讓海灘上任何一處暴露的火力點都很難堅持過三分鐘,再加上多艘船塢登陸艦的抵近炮擊,讓駐守突尼斯灣的加拿大第二摩步師和英國陸軍第10軍很快就放棄堅守海岸陣地的計劃。

    在蘇塞登陸的盟軍已經越過了錫勒亞奈,距離突尼斯城不足一百公里。

    別說英軍根本無力反攻已經建立沙灘陣地的盟軍,就算是可以將敵人重新趕進大海,他們也會在數個小時後,就要如西塞守軍一樣,面臨被兩面夾擊的命運。

    如果說英軍的指揮有什麼優點的話,那麼在處境困難的時候,果斷放棄一定要算上一個。

    趁著盟軍還未完全封鎖退往阿爾及利亞的道路,英國第10軍和加拿大摩步師乾脆放棄靠近海岸線的所有陣地,交替掩護,撤出了突尼斯城,退往安納巴。

    至20晚,盟軍地中海戰區總指揮部發表聲明:突尼斯城宣佈解放!

    但突尼斯境內的戰鬥並沒有結束,與另倆個登陸場相比,斯法克斯的海灘上則血腥了許多。繼首日兗州軍團成功登陸三陣地,擊退守衛的印度旅之後,三號陣地便成了雙方反覆爭奪的要地。

    孫立人的登陸計劃便是利用印度軍人心渙散的機會,在三號陣地打開突破口,為此,他不惜派出他的戰區所屬部隊中最精銳的兗州軍,第12軍第34師也不負重望,很快擊潰缺乏鬥志的阿三們。但英國人在此地囤積重兵,加拿大第5師和南非第2師都算得上百戰強軍,英國第6集團軍更是被倫敦的大人物們寄予厚望,希望這個集團軍可以接替在班加西投降的第8集團軍,贏回英國陸軍在非洲戰場上的顏面。

    印度旅的潰敗,和三號陣地的失守,並沒有如孫立人想像般導致英聯邦軍隊全線被動。英軍的長弓師和以黑人為主的南非師打了兗州軍第34師措手不及,一波反擊即奪回了3號陣地大部分的重要地段。第34師的登陸旅也被壓制在海灘上無法形成有效的還擊。

    為營救34師,兗州軍穆星辰上將先後又投了數拔部隊登上3號陣地前的海灘,3號陣地的多個地段在雙方的殊死搏殺中,數易其主。一個搶灘登陸戰,居然打了陣地戰。

    英軍也少有的表現出旺盛的鬥志,不惜戰鬥到最後一人,也堅決不放棄陣地。

    最後,兗州軍還是在呼叫海軍蠻龍攻擊機,利用制空優勢切斷英軍對3號陣地的增援,才拼下了3號陣地。

    但在另幾個灘涂陣地上,南洋軍與土耳其軍負責搶灘的地段,盟軍全部遭到了英軍頑強的抵抗。雖然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英軍傷亡慘重,但直到20號晚,其他兩處戰場盟軍部隊已經開始登陸之時,在斯法克斯戰區,戰鬥仍然膠著在海灘上。

    但似乎穆星晨上將並沒有表現焦急的神情,依然是每天向英軍陣上傾瀉彈藥,然後與反擊的英軍在3號陣地附近糾纏不清。

    登陸戰役四天後,盟軍在斯法克斯的登陸場仍然不足五平方公里。這仗打的……連盟軍的大部分將領都覺得詭異極了。

    「不對呀,咱們的這個戰區的指揮官不是孫立人上將嗎?怎麼打著打著換成兗州軍的穆星辰了?上邊也沒有撤換指揮官的命令呀?」

    />

    「對呀,孫將軍人也好幾天沒見了?那三十萬國/軍呢?沒見他們上戰場呀?」

    「你傻吧?沒看到船隊裡的運輸船都少了許多。不會是被總指揮調到別處去了吧?」

    這樣的議論在開戰三天以後就充斥了整個斯法克斯戰區所有的部隊中。攻戰東島搭建指揮部時,許多人還看到孫立人的身影,怎麼打上了,總指揮反而不見了?

    直到21號早晨,消息傳來,眾人才悄然大悟。幾個土耳其軍官聚在一起,不住的嘀咕,「漢人實在是太狡猾了,連盟軍裡的自己人都被他們騙了!」

    原來,在蔣雲志的「大耳狐」行動計劃中,真正的第三個登陸場並非是斯法克斯。在蓋爾甘奈海的另一側,集中了大量的英聯邦精銳部隊,斯法克斯絕對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

    但亞歷山在將第6集團軍部署在此,就是看重了斯法克斯重要的戰略地位。既可以北上支援蘇塞,又可以南下救援的黎波里,與艾森豪威爾留在古達米斯和聖堡的部隊相互輝映,確保的黎波里的側翼安全。

    在地中海艦隊決戰慘敗之後,亞歷山大部署的突尼斯防守策略應該還算不錯的,即照顧到了突尼斯的防守,為多國部隊非洲方面軍留下了後路,又在利比亞沿海堵住了盟軍西進之路,補上了第8集團軍投降之後,非洲多國部隊留下的巨大空檔。

    只是蔣雲志很是納悶,為什麼亞歷山大在的黎波里的防守上都注重了側翼的保護,可為什麼在突尼斯的內陸都沒有留下足夠多的部隊呢?導致凱魯萬成了盟軍打破突尼斯海岸防線的突破點。

    難道亞歷山大不知道漢國的空降軍比德國的傘兵部隊還要強大許多嗎?難道他以為近衛空降軍是只要從飛的屁股處掉出來,連側門都不會跳傘的英國蹩腳傘兵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蔣總長一定認真的考慮,空降倫敦的計劃。

    而且,亞歷山大也沒有想到,蔣雲志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強攻的黎波里,蔣元帥的野心比亞歷山大上將的想像還要大很多。

    所以,在斯法克斯與的黎波里中間的加貝斯灣,協約國地中海方面軍只留下了兩個師的防守部隊。在亞歷山大上將看來,這裡就是一個死地,盟軍絕不可以選擇在英國兩大集團軍中間登陸。

    如果說凱魯萬的漏洞是亞歷山大低估了漢軍的空降軍作戰能力,將大漢近衛傘兵與克里特島上德國傘兵糟糕的表現劃上等號,而留下低級失誤的話,那麼加貝斯的薄弱防守,就是英國陸軍上將送給蔣大元帥最好的禮物。

    佯攻斯法克斯,但不同於突尼斯灣戰場前期假的不能再假的佯攻,在斯法克斯,必須表現足夠的登陸決心,把英國第6集團軍的注意留在蓋爾甘奈海峽。然後另派一支部隊偷襲加貝斯,截斷第6集團軍與的黎波里守軍的聯繫,為盟軍其他部隊創造出分而殲之的機會。

    當然,這個計劃的實施,就相當於在北非戰場上形成了一個三明治,被分割開來的英軍是兩個肉餅,而攻佔加貝斯的盟軍部隊就是最裡面的那層菜葉。

    要麼是菜葉被肉餅夾碎,要麼就是肉餅被菜葉分開,離的很近,卻直到被吃掉,也永遠沒有再相聚的機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