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308章 重刀無鋒 文 / 龍騎士

    時勢造英雄,大英雄更需要舞台,孫立人在蔣雲志處請戰,即由三十萬國/軍獨立承擔重任,做那片夾心菜葉。

    奪取蓋爾甘奈群島的東島,並成立斯法克斯戰區指揮部,皆為掩人耳目,吸引多國部隊注意力,為襲取加貝斯創造有利條件。

    對於孫立人指揮三個集團軍來說,攻取只有兩萬餘人駐守的加貝斯並不成問題,而如此大費周章,無非是要達成戰役的突然性。

    「一而取加貝斯,絕不能將加貝斯之戰打成相持或是反擊戰。」

    這是臨行前,蔣雲志對出孫立人最後的叮囑,只是還有一句話蔣總指揮沒有說出口,「攻加貝斯容易,但接下來的『守』才是真正的考驗。」

    攻下加貝斯,被分割的英軍必定會瘋狂反擊,以奪回戰略要地,謀求兩軍圍殲「夾心菜葉」,然後合力突圍。

    這樣,「大耳狐」計劃真正的行動壓力將全部壓在孫立人和他的三十萬中華革命軍身上,兩面受敵的情況下,他們能否將英軍吸引住?能否堅持到盟軍其他部隊的合圍完成,將最終決定非洲戰場的戰略走勢。

    盟軍的海空優勢決定了並不能在加貝斯投入太多的兵力。即要吸引多國部隊來攻,讓英軍保有希望;又不能將其嚇跑,喪失信心,而提前突圍,打亂盟軍的作戰計劃。

    孫立人接的是一個不能敗亦不能勝,還要打的熱熱鬧鬧的大戲。這場戲演砸了,英軍就極有可能在並未合圍完成的包圍圈中鑽了出去,給接下來決定成敗的非洲大決戰添加許多變數。

    機會只有一次。

    孫立人明白,中華革命軍的身上,背負著太多的敗績,甚至是恥辱。這個機會與其說是自己爭取來的,不如說是總指揮給國/軍的最後一次機會。抓不住,那麼國/軍將不會再有獨擔重任的機會。或許回到馬達加斯加爬山溝鑽樹林,每天與黑人土著們互打冷槍,就是這些戰士軍人生涯最後的歸宿。

    「一定要抓住,能不能在戰爭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能不能為國/軍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在些一舉!」

    20日凌晨4時,在貝斯灣中隱匿數日的孫立人指揮著中華革命軍新編第22師、第27師乘坐公台號和元皓號兩棲船塢登陸艦,以及二十四艘炎黃輪,在幼節號航母戰鬥群的火力支援下,突然出現在加貝斯灣正面,在近二十公里寬的海面上對英軍灘防陣地發動了進攻。

    斯法克斯的血腥海灘成功的吸引了英軍的注意力。沒有人會想到,盟軍還會開闢第四塊登陸場。

    海面上的氣墊登陸船幾乎是數分鐘之內便衝上了沙灘。換裝漢械後,中華革命軍的火力配置幾乎與大漢十三軍不相上下。班用自動火力和連排級的打擊火力迅速在灘涂上與英軍的防守火力形成對攻。

    裝備至排一級的無線通訊使得每一個進攻中隊都可以在幾分鐘內呼叫到海、空火力支援。

    幼節號航母上的孫立人心情不錯,籃球運動員出身的他,從軍以來勝仗沒少打,可今天這一戰,似乎最為舒爽。

    以前認為,給士兵們配上槍就是部隊。紀律好些自動火力多些,再加幾門大炮,就是精銳了,當初的中/央軍不就是這樣?

    可現在才知道,一支高素質的強軍,不僅是要一個高水準的指揮員和性能優異的裝備,還要在兵員選拔和戰術訓練上有獨特之處,部隊的通信聯絡、與友軍合成作戰方面的能力更是必不可缺。

    當然部隊的士氣和士兵們的鬥志也很重要。孫立人在戰前動員大會上的一段話,也深深刺激了這些參戰士兵們。

    「都是炎黃後裔,為什麼漢軍是龍?而我們就只能是蟲嗎?是爹生娘養的,都是喝著長江、黃河水長大滴,差距咋就這麼大泥?」

    「不要跟我說什麼漢械精良、漢軍勇武……漢軍難道不是我們中華同宗嗎?大移民這才過去幾年?幾年他們就是咱的同鄉老表,那時他們甚至還不是軍人!」

    「內戰中,我們是打了敗仗,可中華人輸中華人,兄弟相爭,沒啥丟人的。可現在,我們的對手換成了英國人、美國人,再慫,咱們可就真的丟臉丟到全世界了。」

    「願意繼續當蟲的,你就不用下船,只是回去以後,脫了這身軍裝,別跟人說是我孫立人的兵,別再說你還是個中華人!」

    「不怕死的、還記得咱是龍的傳人的,拿起手中的槍,跟老子來,污死那幫小/b/養的。」

    ——安徽蚌埠方言,「干死那些雜/種。」

    俗語說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可無論是新兵老兵,最怕還是被人瞧不起,被人罵孬種。哪個軍人沒有榮譽感?哪個爺們願意被人說是地下爬的慫貨?

    一樣的米吃飽,一樣的水養大。孫立人的話,讓在盟軍中本有些自卑的國/軍戰士們都梗梗起了脖子,爆發出了強大的戰力。在殘酷的搶灘登陸戰鬥中,中華革命軍那面「青天白日滿地紅」軍旗,雖然犧牲多名旗手,可自始自終就沒倒過。

    就算是軍事技能上的不足,並不是單憑悍勇就能完全彌補,但加貝斯灘上的中華革命軍,除了軍裝顏色與樣式不同,已與漢軍無異。

    一樣的黃色面孔,一樣的無懼生死,一樣的或「格老子」或「馬了個巴子」的罵罵咧咧……

    隨著登陸場逐漸穩固,越來越多的部隊成建制的登上海灘,英軍的海岸防線已經切割的零零碎碎。

    到下午2時,在側翼登陸的新編第7師,擊退了正面守敵,並快速發展縱深陣地,切斷了加貝斯城守軍與海邊英軍之間的聯繫。

    &nb

    sp;而在海灘上,已經有中華革命軍三個完整師登陸成功,並在海、空軍戰機的火力支援下,穩步的向前推進,逐步擠壓英軍的防守空間。

    下午5時,加貝斯海岸防線被全線突破,防守海岸的英軍師已被包圍到海邊的一個小漁村中。當海軍艦炮開始對這個漁村進行了一輪地毯式轟炸後,傷亡慘重,僅餘下的三千多人的英軍在少將師長哈普勒的帶領下,舉白旗投降。

    解決了海岸防線上的敵人,十萬****在入夜前,全部登陸。運輸艦隊開始返航班加西的時候,加貝斯城的攻堅戰已經打響。

    在加貝斯城內,只剩下了一個英國陸軍師。因為兵力的單薄,英軍指揮官明智的放棄了城外陣地,全部退守城內,以期在巷戰中拖住盟軍,等待救援。重兵駐守的的黎波里距離此地並不算遠,斯法克斯的路程更是僅有一百多公里,只要能堅持兩到三天,是完全可以等到援兵的。

    夜色中,彈藥引爆時的火光不時照亮本應寂靜的夜空,戰爭,殘酷而血腥的戰爭這個讓突尼斯的伊斯蘭們恐懼絕望的魔鬼,沒有因為他們虔誠的祈禱而遠離他們。

    世界大戰烽煙不斷,可是戰爭的雙方卻都是遠離自己的家園,將戰爭的陰影留給了突尼斯,留給了利比亞,留給了那些落後貧窮卻真真正正與戰爭無關國家的人們。

    孫立人有些感慨,內戰的感覺,與在別國土地上打仗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新編22師的師長高魁元請示:英軍在民宅和各處建築層層抵抗,我軍傷亡較大……

    孫立人在無線電中勃然大怒:蠢材,這裡不是中華。我不管你怎麼打,我只要天亮前加貝斯城全部在我們的手中。

    放下通訊器,高魁元咧嘴苦笑,轉過身立刻吼了一聲,「通知各團,不惜代價,拿下加貝斯城!」

    在國/軍體系中,各級指揮官都有這個習慣,或者說是明哲保身,可以活得更久的護身符。那就是話不說明,將責任推給下級。同樣的一個衝鋒命令,解放軍指揮員會喊「跟我沖」;國/軍的則是「給老子沖」;而漢軍的就是「沖?沖個屁?調重炮,給老子轟!」

    軍長如此、師長如此……一直到最下層,不願承擔責任就乾脆摞挑子,或者集體嘩變!這可能也是國/軍在實力佔優的情況下,仍落得如此慘敗的原因之一。

    不過,在國外作戰,師長又把話說的這麼明白,中、下級軍官們的承受能力也強了許多,既然師長說不惜代價,那就是只要城,不要人。

    當進攻的部隊得到了無差別攻擊的許可令,因為英軍隱藏在平民中,而畏手畏腳的進攻頓時順暢了許多。遇到易守難攻的建築,66式神拳火箭筒的高爆彈立刻就打了過去。更為過份的,團屬的重型迫擊炮被投入了巷戰,無論是民居,還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清真寺,只要有抵抗,一律照轟不誤。

    貝克斯巷戰,在軍事上並無新奇之處,在人道上更是備受譴責。

    但在戰區總指揮部,天亮後收到貝克斯城英國守軍已被肅清,孫立人已經指揮部隊進入防守陣地的消息後,蔣雲志元帥對國/軍部隊大加讚賞。

    重刀無鋒!打仗嗎,要那麼花哨幹嗎?只要能完成預定目標,就是好樣的!至於貝克斯城平民的傷亡報告……蔣總指揮簡單看了看,揉成了團,準確的投進了垃圾桶裡。

    「尼瑪,打仗哪有不死人滴?巷戰不這麼打?難道還要用士兵們的命去填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