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345章 登陸日(1) 文 / 龍騎士

    美國陸軍總參謀長,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對於艾爾豪威爾來說,這位老將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他的伯樂。正是當時深受羅斯福總統信任的馬歇爾的力薦,他才以中將軍銜就坐上了多國部隊總司令的職務。

    雖然因為英軍在北非地區的崩盤,導致整個非洲戰役的失敗,也差點將多國部隊全部葬送在非洲的沙漠中。

    將近百萬多國部隊奇跡般的撤出非洲後,馬歇爾頂著巨大壓力,堅持繼續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艾森豪威爾是一名可以創造奇跡的指揮官,「在敦刻爾克,三十萬英法聯軍橫渡百餘海裡的英吉利海峽,在德軍的追擊中虎口脫生,就被稱為奇跡。那麼,艾克把近百萬聯軍安全的撤出了法西斯軍隊的包圍圈,這樣的行動豈不是只有『神跡』才可以形容?一個能夠創造神跡的將軍,難道不是美利堅最適合的遠征軍司令嗎?」

    想起總參謀長在國防部推薦自己時的舌戰強辯,想起自己再次遠征歐洲這前,老將軍說的「即使所有人都質疑,但我仍然堅信你——艾森豪威爾將是美利堅的英雄。」

    悄悄的握了握了拳,「喬治,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總參謀長的電報來得很及時,或者說從軍人的立場上來看,英國絕對不能落入大聯盟之手。因為那樣美利堅將會被孤立,將失去所有的盟友。

    艾森豪威爾相信,說服那群白宮政客的過程一定是非常艱辛:我將於兩日後隨丘吉爾首相同機返回倫敦。總統命令駐歐洲美軍司令即日起,開始實施「不列顛堡壘」計劃。

    「不列顛堡壘」,是美軍早就制訂好的英國本土防禦計劃。雖然那時漢、美談判還不沒破裂,但兩手準備向來是美國人的習慣。

    在「堡壘」計劃中,將有一百四十萬美國和加拿大聯軍登陸不列顛島,再加上英國本土陸軍,將有二百二十萬多國部隊投入防禦戰中,並隨時準備在擊潰登陸的大聯盟軍隊後,奪回直布羅陀,用杜魯門的話來說就是:將該死的法西斯們趕回地中海。

    不知不覺中,就連杜魯門也不再奢求更多,在其看來,能將大聯盟勢力阻擋在直布羅陀海峽以東,對於美利堅來講,就蠻可以接受了。「太平洋、印度洋都給你了,你還要染指大西洋,未免有點太貪了吧?」

    嗯,美國人現在的底線就是堅守住大西洋。只是,已經在亞速爾群島建立海、空基地的漢軍,會輕易退出大西洋嗎?

    答案很明顯。在《亞速爾協議》簽訂沒有幾天之後,大漢帝國最高統帥部就宣佈,大漢皇家海軍將組建大西洋艦隊,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正是亞速爾群島的英雄港,艦隊司令員正是在之前就被人笑稱「大西洋艦隊司令員」的林傑海軍少將。

    潛艇部隊指揮官出身的林傑這次也算是「功成名就」、名副其實了。

    同時,大西洋艦隊加入盟軍大西洋戰區司令部,已升任皇家海軍副司令的關滄海上將,同在夏威夷的龍胖子一樣,成為海軍中第二位指揮兩大艦隊的帝國上將。

    雖然新成立的大漢大西洋艦隊僅有兩個航母戰鬥群(還是剛剛從北部艦隊劃過來的),但由於意大利海軍和西班牙海軍的加入,以及猶大王國「聯盟」號航母戰鬥群的到來,盟軍在大西海戰區的海軍力量仍然是讓人望而生畏,二十一艘主力航母及四十三艘各式萬噸以上的主力艦——其實在大漢的海軍體系中,主力艦的定義已經非常模糊。從前的海上巨無霸,數萬噸的戰列艦正在逐漸退出航母戰鬥群的編隊,如北部艦隊保留下來的奉先號和舉號等也都被列入分艦隊,以執行海岸炮火支援任務,完全失去了戰前海上炮戰的主力地位。

    現代的海戰中,飛機的攻擊力逾來越大,已經很難見到雙方艦隊接近到炮戰距離,以艦炮對轟的場面。即便偶而會出現,那這種戰鬥的主力也不會是戰列艦,而是導彈護衛艦。

    在直布羅陀戰役中,實驗性質的六艘導彈護衛艦,在近岸攻擊時發揮了奇效,完成了艦炮難以完成的任務。

    皇家海軍的戰役戰術思想發生巨大的變化。所有配置了口徑巨大主炮而犧牲航速和防護力的戰艦都被認為是過時的。

    所有的諸侯級戰列艦和猛將級巡洋艦建造計劃都被終止,而將軍級和校尉級驅、護艦也開始了現代化改裝設計。艦對地、艦對空導彈項目以及反應快速、發射率較高的中小口徑艦炮也都被列入了海軍的最新科研立項。

    對於這些,鍾義一直是笑而不語。是時候該大力發展帝國科研方面的自身造血功能,逐漸擺脫對於基地的依賴。

    「就算沒有了基地的支持,可是還有我!雖然我不是什麼專家,也沒有度娘幫忙,但只要我可以提前指出正確的發展方向,將科學家們的思路引導到在前世已被證明過的路上,帝國的科技就可以繼續領先於全世界。」

    肚子越來越大的土著妞就快要臨產了,皇室再次添丁。在這個世界,陛下又將多一份牽掛。但至少是目前,最讓陛下牽掛的仍然是大西洋。二百多萬盟軍已經蓄勢待發,多國部隊亦開始在蘇格蘭地區登陸不列顛。

    該來的總會來,「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又一場決定國家命運的大戰一觸即發,當然,這一次被決定命運的國家是——英國。

    ……

    「正面五個師的登陸部隊應該夠了,但第二波的裝甲部隊僅有一個師,夠嗎?就算我們的行動可以比美軍更快,可英國並非沒有裝甲力量。嗯,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和丘吉爾步兵坦克的確是都菜了點,可還有潘興-26呀,美國人這段時間可是沒少往英國運這款足以與我們的『猛虎』對抗的坦克。」

    肖國興也是個大嗓門,這貌似是近衛軍

    軍團出身的軍官們的通病。而且作為黃金城裝甲團時期的老資格,肖上將在質疑蔣帥的戰役計劃時也毫無心理壓力。

    「老肖,最後一次戰役推演時我參加了。說實話,一個裝甲師的突擊力量,的確是整個登陸計劃中最大的隱患。一旦近衛第6裝甲師遭到阻擊,空降軍的壓力將會非常大。」

    筆挺軍裝的孫立人在指揮部中非常的顯眼,沒辦法,個子太高了。

    蔣雲志聞言苦笑,「老肖和老孫說的都沒錯。但以我們海軍的運力,若想在最快的時間內實施裝甲突擊,一個裝甲師是我們的極限。所以我們只能相信我們的傘兵能夠在援兵到來前堅持住。」

    「大爺的,抗戰時咱們從南洋到香港,都能一個集團軍同時運送,這怎麼到了這邊,就只能同時投送一個師呢?老蔣你是不是把運輸船都藏起來跑私活去了?」

    「我……滾粗,那能比嗎?那時咱們是在中華作戰,遍地都是同胞,都是自己人,背支槍就可以打仗。這是在英國,你別告訴我你不知道近衛軍一個裝甲師得需要多大的運輸量,你要真不知道,老子撤了你的近衛軍團司令,省得給老子們丟臉。」

    「哈哈……」

    大戰前夕,在西班牙拉科魯尼亞的盟軍總指揮部中,氣氛相當不錯。在強大空軍的威懾下,美軍被迫只能在不列顛島北部蘇格蘭地區登陸。「霸王」行動,盟軍的主要敵人仍然是英國本土部隊。

    1943年6月22日,盟軍的氣候專家在數天前就預測,這一天英國南部將是晴好天氣,而且有大霧,有利於登陸部隊的隱蔽。

    好吧,在雷達技術日新月異的這個時代,大霧這種東西還能有多大的蔽作用?蔣雲志對此深表懷疑。但只要是個晴天,風浪也不大就可以了!

    雙方都準備了這麼久,沒有人奢望所謂的突襲。又不是小股部隊滲透,這麼大規模的行動最後肯定是硬碰硬,比雙方的火力,比雙方的戰鬥意志。

    在「登陸日」的頭一天,蔣雲志元帥與戰區空軍司令龍嘯天上將來到了薩馬-德蘭格雷奧。在這個地區,盟軍的工兵部隊搶修了當地的民用機場,將跑道增加到了四條,其中能夠滿足霸王龍大型運輸機起降的加長跑道就有兩條。

    在這裡,將在今晚就將最先投入戰鬥的近衛軍團第19和第22傘兵師已經準備就序。他們將在午夜前就登機,然後在凌晨前空降到登陸區域右翼,並在「霸王」行動正式開始前就攻佔維約爾,切斷大倫敦地區和威爾士通往蒂姆灣地區鐵路大橋,阻止英軍通過鐵路迅速向登陸區增兵。維約爾只是一個小鎮,因為位處兩條鐵路的交匯地帶而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樞紐。英軍在此地駐紮了一個威爾士長槍團。

    以兩個近衛傘兵師進攻一個英國的步兵團,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有難度的戰鬥。雖然威爾士長槍團建軍悠久,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英國內戰的「清教徒革命」時期。

    但在一支部隊中,歷史這東西,有時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而更多時則是落後與老弱的象徵。

    傘兵們的壓力在於維約爾地處英國內部,其周圍百公里半徑內,並不缺少英軍的大部隊,甚至在多切斯特,還有一個英國的絕對精銳——第11裝甲旅。

    沒有人敢保證,這支曾是保皇派中堅力量的英國裝甲部隊,在保皇派的霍巴特旅長被免職後,蒙哥馬利派出了自己的親信掌管第11裝甲旅,但帝**情局的特工們已經與多位軍官取得聯繫,他們承諾在戰鬥打響後,將按兵不動。既不將炮口對準自己的同胞,也不攻擊應王室邀請來「解放英國」盟軍部隊。

    蔣雲志並沒有這個情報傳達給傘兵部隊的指揮官,在其看來,對這種不靠譜的承諾,還是別抱太大希望為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