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375章 受阻希拉河 文 / 龍騎士

    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

    在結束「侯喜」行動的第一階段作戰之後,盟軍令人驚訝的挺進速度突然受到了遏制。美國大兵們如突然開竅了般,變得會打仗了!

    在南線希拉河和菲尼克斯城的攻防戰中,堅持不向後方撤退的麥克阿瑟上將,指揮美國陸軍在空軍的強勢反擊下,居然還將戰線推過了希拉河,逼迫盟軍後退了三十公里有餘,幾乎退過了墨西哥境內。這在1943年年底的北美戰場上,是不多的可以讓美國人稱道的一場戰役。麥克阿瑟也因為保住了自己西海岸戰區總司令的職務。

    盟軍在諾加萊斯出發的南線中路軍,以王鐵漢上將指揮的幽州軍團和東瀛第2軍團為主,還有一些墨西哥軍隊,總兵力達到了40萬。11月11日,「侯喜」行動總攻開始,幽州軍團的炮兵師在兩個小時內,向美、墨邊境線上的美軍陣地打出超過一萬發的炮彈,隨後又以裝甲部隊為先導,快速突破攻進亞利桑那州境內。在計劃中,幽州軍團的目標就是直取麥克阿瑟的司令部駐地菲尼克斯,打亂西部美軍的通訊和指揮。

    為此,皇家空軍派出了兩個飛行師協同幽州軍團作戰。一百六十架各型號「威龍」對地攻擊機將幫助裝甲部隊首先解決掉美軍的重型坦克。

    但是很明顯,無論是親自出任「侯喜」行動總指揮的漢皇陛下,還是整個盟軍指揮部包括葉帥、雲帥等人,對於美軍空軍的作戰能力都有些低估了。

    美軍前總參謀馬歇爾早在兩年前就指出:一旦多國部隊在非洲有失,那麼接下來的就一定是大不列顛保衛戰和北美保衛戰!

    雖然,在羅斯福逝世後,馬歇爾在美軍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其卓越的戰略眼光還是使得「北美保衛戰」的說法引起了白宮和國會的重視。

    所以,即使在大不列顛戰場上,多國部隊沒有制空權的窘狀是一窘再窘,但美國依然沒有將自己的海、空軍繼續增援歐洲。

    「死道友莫死貧道!」這句話美國人更懂。而且在非洲戰役之後,美國的戰機儲備不減反增。在得到英國的雷達、頭盔瞄準等技術之後,美國的多款戰機火速投產。f-107終極佩刀、f-108輕靈、f110密特拉……

    這些先進戰機的性能,被美國空軍評估為「基本趕上並局部超越漢軍現在的主戰戰機。」但美國人沒有人大張旗鼓宣揚自己空軍戰力的上漲,而是繼續加緊張生產這些戰機,默默的為即將到來的本土保衛戰蓄力。

    大漢軍情五處在戰前也曾就美國的新式戰機做過重點匯報,但也許是陛下對於基地生產的領先於歷史上數代的空軍機群過於自信,這份情報並沒有引起衛青閣的足夠重視。

    直到「侯喜」行動開始之後,在登陸戰役中,由「棘背龍」二代預警機的存在,美國空軍並沒有在戰役中起到太大的作用。但在三周之後,進入十二月份開始,美國空軍終於開始發力。尤其是希拉河戰役中,雙方對於制空權的爭奪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尤其是美國的空空導彈瘦身工程大見成效,成功開發出的aim-120「監獄」中程空空導彈,使得美國空軍繼皇家空軍之後,也實現了視距外打擊能力。

    aim-120空空導彈(amraam)

    生產商:美國雷聲-休斯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長:3。65米

    彈體直徑:17。8厘米

    翼展:63厘米

    發射重量:157公斤

    彈頭:22千克高爆穿透

    制導:中信息雷達半主動+末段雷達主動制導

    射程:48公里(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90公里

    飛行時速:3。5馬赫

    末段雷達主動制導、3。5馬赫的飛行速度,這就是美國空軍評估部隊所說的「基本趕上並局部超越漢軍」。「監獄」中程空空導彈的各項性能幾乎與大漢的「火鳳凰」持平,而且在重量和規格上還遠遠小於「火鳳凰」,這使得aim-120不需要像重達四百公斤以上的「火鳳凰」那樣,必須由重型戰鬥機來攜帶。f110密特拉甚至是f-11虎式,都可以攜帶6或4枚監獄。

    「監獄」的出現,直接後果就是美國空軍一下子從被動挨打,變得可以堂堂正正的在視距外與皇家空軍掰手腕。而且,除了出動重型「猛龍」戰機,皇家空軍的其他戰機包括海軍的j-15「鷹」,也因為「麻雀」導彈比「監獄」短腿,而戰鬥力銳減。

    更讓皇家空軍難堪的是,美國人得到了英國人「閃電」戰機上的雷達與頭盔瞄準器技術,在這方面,美國人甚至走在了皇家空軍的前頭。在紅警基地,飛行員頭盔與瞄準裝置結合在一起的頭盔瞄準具,也僅僅是進入測試階段,在整個帝國,只有交州皇家空軍試飛場的試飛員才剛剛帶上這個新傢伙,正處於摸索使用中。

    頭盔瞄準器的出現,使得在作戰中,美軍飛行員往往可以佔得先機,在發現目標後,更快的跟蹤和發射導彈。即便是皇家空軍有預警機的支持,在希拉河空戰中,皇家空軍也未佔到任何便宜。

    這也是大漢皇家空軍組建以來,首次在空戰中,出現戰損率高於1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就在希拉河空戰,皇家空軍戰機的被擊落數,甚至超過了美軍。低空搜索地面目標的「威龍」機群,更是在首日戰鬥中,被突然出現的美軍戰機擊落達數十架之多。

    空中的戰況,讓盟軍快速突破的計劃被破壞。王鐵漢將軍在收到空軍戰報後,明顯是準備不足。美軍坦克集群並未如預想中那樣慘遭空中力量打擊,反而是在希拉河南岸與盟軍的坦克發生了激烈碰撞。

    戰鬥開始變得慘烈,美國

    大兵們在經歷了最初的迷茫之後,開始恢復了正常的戰鬥水準。畢竟,他們手中的武器,並不比漢軍落後多少。

    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的力量都不容小視。

    圖森圍殲戰中,迫使六個師的美軍放下武器的東瀛第2軍團,成功的拉到仇恨值。麥克阿瑟手中最精銳的美軍第9裝甲師率先在右翼突破。近六萬人的東瀛部隊被潘興坦克沿著山脊切斷了與大部隊的聯繫,盟軍與美軍都迅速在這條分割帶投入兵力。

    麥克阿瑟發誓一定要「幹掉這些日本猴子,為圖森城被圍殲的美軍報仇。」

    而幽州軍王鐵漢上將當然不會允許盟軍進入美利堅後的首次敗績發生自己的中路軍中。

    東瀛第2軍團的部隊大多數都是由在中華戰場上投降的日軍士兵組成,其戰鬥力不容小視。雖然被美軍裝甲分割,但日本軍隊的鬥志絲毫沒有消減,為了抵禦美軍的坦克,他們按縱深按梯次佈防,扼守希拉河與阿本森山之間狹窄的區域,最大程度的減小美軍坦克集群衝擊的壓力。

    反坦克步兵炮、配備穿甲彈的火箭筒……登陸北美的盟軍各支部隊,在帝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之後,都不缺乏反裝甲武器。戰爭進行到1943年年底,裝甲與反裝甲,已經成為了陸軍戰鬥的主題。

    尤其是葉為洵元帥成為帝**總參謀長之後,將自己在西伯利亞對蘇軍作戰的經驗做出系統的總結,綜合德蘇戰場與非洲戰場關於裝甲力量的運用,編撰出一本《步兵反裝甲手冊》,下放到帝**的各支部隊,以指導步軍對敵人裝甲部隊的作戰。

    東瀛的部隊雖然不如帝國十三軍一樣優先配備反坦克裝備和及時革新戰術思想,但帝國所有殖民區部隊的建軍思想都是與帝**一致,並緊跟帝**改革的步伐。

    這樣的未雨綢繆,無疑讓這支東瀛部隊在面對美軍的裝甲力量進攻時,並未太過於驚慌失措。正確的戰術,加上精良的裝備,讓被分割的盟軍僅在一開始被美軍第9裝甲師以坦克集群突破了一段陣地,隨後盟軍便組織起了有效的防禦。甚至有一個反坦克炮小組,在山脊的拐彎處,擊毀了十二輛m4謝爾曼中型坦克,直到他們打光了所有的炮彈,才安全撤回本方陣地。

    氣急敗壞的麥克阿瑟命令空軍出動,空襲盟軍陣地。但裝備了aim-120的美國空軍並沒有完全掌控美、墨邊境的天空,在希拉河空戰之後,坐陣夏威夷空軍司令雲九元帥很快調整了戰術。整整一個飛行師的「猛龍」戰機出現在墨西哥接近邊境的數個機場中,在墨西哥北部三省,每一省的天空更是都著有多達22架的「棘背龍」預警機保持24小時全天候巡羅。

    利用「猛龍」戰機「龍鳳呈祥」更遠的打擊距離,來對付同樣能夠做到「鎖定即擊落」的「監獄」中程空空導彈。

    「遠程掌控」戰術「侯喜」計劃第二階段的空中相持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軍的空襲計劃在皇家空軍不惜代價的遠程狙擊下,同樣流產。

    希拉河戰役的決勝在不知不覺中又重新回到了陸軍的身上。只是已經習慣了擁有空中優勢的盟軍,則必須要調整戰術。

    王鐵漢上將致電漢皇陛下:在失去絕對空中優勢的情況下,我軍的裝甲部隊必須要重新編組,加強裝甲部隊的集團規模,以裝甲力量快速突破美軍防線。否則,我軍必會被拖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