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奪隋

正文 第四十三章 獨領一軍 文 / 倚樓觀雨

    遼河西岸,身披金色披風的威武男子靜靜的看著眼前的一切,笑了笑,朝身邊大臣說道:「大隋第一勇士非李玄霸莫屬!」

    「這也是陛下英明,識人善用,振威校尉才有此大展拳腳的機會!」黃門侍郎裴世矩諂媚著說道。

    這本是內史侍郎虞世基想要說的話,結果被同是寵臣的裴世矩搶先開了口,不由恨恨地瞪了他一眼,上前躬身說道:「陛下萬乘之軀,卻親自上場為將士們擊鼓助威,我軍將士才會奮不顧身殺敵,再加上陛下安排的振威校尉這支奇兵,此戰才能獲得如此輝煌勝利。陛下英明神武,我大隋必勝!」

    「陛下英明神武,我大隋必勝!」一眾大臣齊聲頌道。

    「此皆眾將士之功,朕不敢居功!」楊廣笑著擺了擺手,話雖如此,他心中卻頗為受用,不經意間看到李世民忠心耿耿地持盾護衛在身側,於是慈聲問道:「世民,你是振威校尉的兄長,你來說說他這一箭威力如何?若換成你,你可能做到?」

    李世民面色一紅,他雖然自認為騎射不錯,但卻也有自知之明。天下間能射出李玄霸那驚天一箭的人或許存在,但絕不包括他!

    「陛下,三弟這一箭可謂驚天動地。不過若換成末將領軍,末將不會射出這一箭,而是會在敵軍逃回的路上沿路設伏,力求生擒敵將。」李世民想了想,並不直接回答,而是十分巧妙的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哦,這是為何?」楊廣來了興趣,一臉好奇地問道。

    「陛下說過要生擒斛斯政,末將一直謹記在心,萬不敢違背聖意。若是一箭射死了他,末將萬死難辭其咎!」李世民恭聲回道。

    被李世民這麼一提醒,楊廣頓時想起自己在大戰爆發前曾對全軍做出指示,要生擒斛斯政。

    李玄霸這一箭明擺著要置斛斯政於死地,若真的射殺了他,便等於當著數十萬將士和各國使節的面打他這個皇帝的臉。

    這是不把他這個大隋皇帝放在眼裡!

    想到這裡,楊廣的臉立馬陰沉了下去。本來他對李玄和他麾下那支奇兵力挽狂瀾的表現極為滿意,正想對其大加封賞,此時又改變了主意。

    一眾大臣將皇帝變臉這一過程清清楚楚地瞧在眼裡,皆暗自搖了搖頭,心頭不免同情起李玄來。遼河一役,李玄和他的那支奇兵可謂力挽狂瀾,若沒有那畫蛇添足的一箭,他便是此戰的最大功臣,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都有可能封侯拜相。

    那本沒有任何錯的一箭,被李世民這麼一說,卻惹怒了皇帝陛下,只怕他以後想要再得寵就難如登天了。一個臣子的本事再大,也需要皇帝的支持,只有皇帝才能賦予他權力。沒了皇帝,他便什麼都不是。

    大臣們歎息之餘,皆拿眼偷瞧李世民,眼神裡除了欽佩外還有絲絲的不解。他們欽佩李世民小小年紀就如此聰慧,卻又不解李世民為何要破壞親弟弟的大好前程。

    「世民有心了,你此番護駕有功,朕都記著。」楊廣拍了拍胸口,抬頭眺望東方,絕口不提李玄霸三個字。

    夜幕降臨,追殺高句麗逃兵的大軍高奏凱歌而還,在遼河東岸擇地紮營,一邊清理戰場,一邊派人接應其餘的數十萬大軍過河。

    此時,天上繁星點點。四野裡黃沙浸血,死屍山積。斷槍折戈、死馬破旗,綿延十餘里之遙。

    這一仗高句麗損折了四萬餘人,隋軍也死傷兩萬餘人,可謂極其慘烈。

    隋軍雖然大勝,但遼河東岸,到處都能聞得悲鳴聲,那是眾將士在為死去的戰友送別。

    楊廣領著武大臣和各國使者巡視戰場,慰撫麾下將士。

    當四萬多顆高句麗人的頭顱被將士們當作戰利品獻給大隋皇帝楊廣後,望著那如山的腦袋,隨軍觀戰的各國使者嚇得面如土色。

    突厥始畢可汗、靺鞨渠帥突地稽皆表示,下次出戰,他們願意率領麾下兵馬做大軍先鋒。契丹族長和王子也熱情地宣佈,待大軍凱旋,他們將親獻牛羊美酒,為遠征將士洗塵。而百濟國的使者則伏地痛哭,懇請聖皇帝陛下盡早將高句麗盜匪犁庭掃穴,以除百濟百姓每年被其侵擾之苦。

    楊廣威風凜凜地挺立在觀風行殿上,揮手制止了各國使者的歌功頌德,眺望遠處的遼東城,志得意滿道:「遼東自古就是我華夏土地,高句麗趁我中原大亂之際奪取了去。今聯親率百萬大軍而來,是為了收復祖宗基業,此戰乃迫不得已,望高元小丑不再自誤,以免覆國!」

    「陛下御駕親征,我大隋雄師百萬得沐聖恩,將戰無不勝,區區高句麗指日可滅,遼東這片土必將重新納入我華夏版圖!」虞世基躬身頌道。

    武百官皆反應過來,一同躬身:「陛下英明神武,遼東這片土必將重新納入我華夏版圖!」

    「陛下英明神武,遼東這片土必將重新納入我華夏版圖!」數十萬將士齊聲吶喊,如震天之雷響徹在遼東土地上,便連那遠在數十里外遼東城內的高句麗守軍也感受得到,內心皆震撼不已。

    這夜,中軍帥帳燈火通明。

    一身金甲的楊廣端坐在王座上,李世民昂首挺胸侍立在皇帝身側,他身後還站著一個供皇帝陛下驅使的內侍,一眾武大臣分列帥帳左右。

    帥帳裡一點聲響也無,就如同楊廣的面孔一樣,無比肅穆。

    「宣振威校尉李玄霸覲見!」內侍亮起他那尖細的嗓子,拉長了聲音朝外喊道。

    李玄在帳外候了半個時辰了,早已等得不耐煩,聽到喚聲,連忙收斂神情

    情,健步走入帥帳,在楊廣五步外站住,拱手肅立道:「末將參見皇上,吾皇萬歲!」

    他此時甲冑在身,此舉倒也沒有失禮,楊廣微微頷首,一雙眼睛帶著一種威壓掃向李玄。

    「李玄霸,今日你力挽狂瀾,大破敵軍,百萬軍中揚我大隋國威。朕甚喜之,特加封你為冠軍大將軍,你可滿意?」

    楊廣話音剛落,就引來了一片注視的目光,這些目光中有驚訝,有同情,有幸災樂禍,唯獨沒有羨慕。

    「好大的軍銜!」李玄心中冷笑,面上卻不動聲色,恭聲道:「謝陛下!」

    這段日子,李玄早已將大隋軍制摸得差不多了,如何不清楚這個「冠軍大將軍」所代表的含義?

    冠軍大將軍,光聽這個名字夠霸氣吧,勇冠三軍,十足高大上。可瞭解大隋軍制的人都知道,這個冠軍大將軍只是一個沒有任何職權的散職,加封某人為冠軍大將軍只是在其頭頂多一個稱號,多一個頭銜,而他的真正軍職沒有任何提升。

    大隋實行府兵制度。真正掌實權的軍職有十二府的大將軍、將軍、武賁郎將、武牙郎將,以及他們下轄的各鷹揚府長官,包括鷹揚郎將、鷹擊郎將等。

    遼河這一役,李玄和麾下三千兒郎冒著生命危險衝鋒陷陣、浴血奮戰,斬殺的敵軍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他本以為,憑此天大戰功,即便楊廣不喜自己,也至少會加封自己一個正五品的鷹揚郎將,以堵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怎會想到這個皇帝陛下做得更絕,看似對自己恩寵無比,加授自己一個正三品的冠軍大將軍軍銜,實則對自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好處。

    李玄雖然面無表情,但明眼人都看出他在聽到楊廣的這個封賞後眸子黯淡了下去,甚至那一直挺立不動的身軀都出現了輕微顫動。

    「畢竟還是個少年,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不錯了……」百官們心中皆搖頭輕歎。

    武百官都能察覺到李玄的失落,作為帝王的楊廣怎會看不出來?他心頭頓時有些不高興。在他看來,他賜下這個三品的武散官軍職已是對李玄天大的恩賜,後者應該一臉的感激涕零才對。

    「李玄霸,莫非你對朕的賜封不滿?」楊廣面色一沉,低喝道。

    帥帳中氣氛驟然一僵硬,武百官莫不收斂神情,就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看到李玄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李世民心頭頓時浮起一抹不忍。皇帝陛下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完全是因為他之前的那番話,再怎麼說眼前這人也是他的親弟弟,自己這麼做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

    他正猶豫著要不要替李玄說話,這時腦海裡浮現出一道青春靚麗的身影,咯咯笑著、追著他喊「世民哥哥」。李世民邁出去的腳又收了回來。

    「末將不敢!」李玄自然知道楊廣此時正在怒頭上,此時最明智的做法便是閉嘴,但他一想到那一張張殷切盼望的面龐,把心一狠咬牙道:「只是末將麾下的三千將士英勇殺敵,多有死傷,他們都是大隋最忠勇的戰士,理應得到朝廷的封賞!」

    說完這番話,李玄抬頭偷瞄了眼王座上的楊廣,沒有想像中的龍顏大怒,皇帝陛下的臉上十分平靜。

    「按理說,從軍立下的戰功是要算在所屬府軍的頭上。」頓了頓,楊廣微瞇著眼道:「不過,你所領的這支騎兵確實英勇善戰,此次又為朝廷立下大功,朕不願寒了將士們的心,便賜予你們營黃金三千兩!」

    「另外,既然你為冠軍大將軍。那麼從今往後,你所領的這支兵馬便不再是從兵,也不從屬於府軍,便獨立成一軍吧。名號由你自己定,軍中空缺的軍職也由你自行挑選合適人選出任,想好後你將名號和名單呈報給兵部便可。日後,你這支騎兵營若再立戰功,便按照府軍的激勵制度予以封賞!」或許是李玄剛剛為麾下將士請功的一幕感動了楊廣,皇帝陛下最後又補上這一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