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奪隋

正文 第六十章 建立城衛軍 文 / 倚樓觀雨

    (申明:高句麗是西漢到隋唐時期東北地區出現的一個有重要影響的邊疆民族,它和中原朝廷大隋的關係有點像後來的滿清與大明。高句麗屢次挑釁中原朝廷,終於惹怒了隋煬帝,決定討伐高句麗。在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時候,他們屢次不守諾言,慘殺了正要撤回遼西的數十萬漢人,用他們的頭顱壘成京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時的漢人仇視高句麗,在這種情況下坑殺高句麗降卒我覺得情有可原。)

    安市城城北大營,方圓數里,目前作為冠軍營的臨時大本營。

    大營廣場,齊整地林列著將近三千名冠軍營將士。他們每個人都穿著亮銀色的鎧甲,騎著神駿的戰馬,手握耀人眼目的鋼刀,個個昂首挺胸,威風凜凜,揮刀、收刀,同時發出一陣陣整齊的吶喊,一派兵強馬壯的景象。

    李玄領著安市城的一眾官,從威嚴的軍陣前緩緩走過。

    「薛大人,安市城中人口有多少,壯年男丁又有多少,你且說來聽聽!」

    官們跟在李玄身後,從這支殺氣騰騰的隊伍旁邊經過時,個個都噤若寒蟬。他們中不乏有見過世面的人物,有去過中原遊歷的,也有到過都城平壤匯報業績的,見識過不少精銳之師,但從未見過一支擁有如此強盛兵鋒的軍隊。雖然這支兵馬的人數不多,但絕對能抵得上一支萬人的精銳!

    他們也都知道,原先駐守在這座城的一萬守軍便是被這只名叫冠軍營的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殺了個片甲不留。而且最讓人驚悚的是,這支兵馬攻打完這座城池後,損失竟然只有區區數十人,連一百都不到!這樣的戰績,若非親眼所見,誰會相信?!

    見李玄相問,一名年約四十,面色白淨的中年男子趕緊上前一步,恭聲答道:「稟侯爺,城內共有常住居民兩萬五千八百六十七戶,人口合計十一萬餘人,其中壯年男丁一萬一千餘人。」

    「你能否即刻命人召集他們前來?」李玄點了點頭,追問了一句。

    「這……」薛昌貴滿頭大汗,支支吾吾。

    「怎麼,有難處?」李玄停下腳步,回過頭逼望著薛昌貴,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悅。

    薛昌貴猶豫了片刻,咬了咬牙道:「下官不敢欺瞞侯爺,這些事情一向由可邏達大人掌管,卑……卑職只是一個小小的可邏,不敢逾權!」

    「從今天開始,你升為可邏達,掌管城內一眾官。限你在半個時辰內召集六千民壯,否則提頭來見!你們都退下吧,半個時辰後我要看到結果!」李玄冷冷說道。

    薛昌貴頭冒冷汗,連連稱是,領著一眾官匆匆退去。

    待這些官退去,李玄轉身望著廣場上的冠軍營將士,目光從他們身上緩緩掃過,滿意地點了點頭。不管是上到戰場也好,還是拿來嚇人,這支兵馬從未讓他失望過。

    「沈光!」

    「末將在!」沈光出列,抱拳拱手。

    「命你率領三百將士,前往前可邏達府邸,將其腦袋提來。其府中一切人員皆捉拿下獄,一切財產充公!」

    「末將領命!」沈光一抱拳,點起三百人馬,往城南方向匆匆趕去。

    李玄凝望著沈光遠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抹寒芒。這個可邏達掌管著城內一切的財政、民生、吏治,可謂城主之下的第一人。他也有所耳聞,知道此人是個十惡不赦的傢伙,殺人縱火、強佔民女、霸佔良宅,可謂無惡不作!正因為如此,他才需要拿這樣的人渣殺雞儆猴,同時可以為自己爭取一些民心。

    而他之所以讓薛昌貴就任可邏達一職也是有原因的。這個薛昌貴有著薛老鼠的稱號,意思是膽小如鼠,但其為人還算公正。而且,此人擁有漢人的血統,讓李玄多少能放些心。

    半個時辰後,薛昌貴領著一眾官騎馬匆匆而來,他們身後則是一隊跑步進場的差役,再之後才是一隊隊的城中民壯。

    這些民壯進入廣場後,一眼便看到了林列在廣場右前方,一眾威風凜凜的冠軍營將士,他們的眼中除了懼怕外,還帶著一絲羨慕。

    在這個時代,參軍入伍,憑藉著軍功一步步成為將軍,光宗耀祖是大多數男兒兒時的夢想,他們也不例外。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淡化了,如今親眼看到這支威武的兵馬,往日的激情又被點燃。

    薛昌貴命令數百名差役指揮入場的民壯們在廣場中站好,他則領著一眾官策馬向高台走來。他不經意地抬頭,一顆血淋淋的人頭立刻落入眼簾。那碩大的頭顱被一根長矛從正中穿過,披頭散髮,雙目圓睜,眼中流出血淚,充滿了不甘。

    薛昌貴何曾見過如此驚悚的一幕,臉色瞬間慘白,嘴唇上下顫抖,雙腿一軟,差點從馬背上跌落。

    一隻孔武有力的手掌陡然伸出,按在他腰間,他才沒有從馬背上當場跌下。

    「薛大人可認得這個人?」

    待看清幫了自己一把的人是李玄後,薛昌貴一個激靈,連忙翻身下馬,跪在地上哆嗦著開口:「下……下官認得,他……他是可邏達金大富。」

    「知道就好,薛大人從今天開始便是可邏達了,你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吧?」李玄伸手扶起薛昌貴,和氣藹藹地說道。

    「下官以後一定惟侯爺之命是從!」這次薛昌貴努力將舌頭打直,回答得極為流利,似乎生怕說慢了而讓李玄產生不滿。

    「你們呢?」李玄抬起頭,目光掃向薛昌貴身後的那些官,大聲喝問。

    「惟侯爺之命是從!」官們戰戰兢兢地齊聲說道。

    李玄滿意地點點頭,將目光重新投向薛昌貴,問道:「本侯交代你的事可辦妥了?」

    「侯爺,下官在城中心廣場處張貼了數十張告示,但還是只召來了五千民壯。不是下官不盡力,實在是時間有些……」

    李玄揮手打斷了薛昌貴的話。

    「這麼短時間內能集齊五千民壯,實在為難你了,稍後你給自己記下一功!」說著,李玄轉身看著那些官,大聲道:「只要你們盡力為本侯辦事,以前一切過往本侯將不予追究,日後若有功勞必將重賞。但日後你們若有任何對本侯不利之舉動,其下場便如台上之人!望你們好自為之!」

    一眾官員皆稱不敢,李玄不再理會他們,大步走到台上,掃了眼台下那五千民壯。

    這些民壯從入場到現在,一直鬧哄哄的,使得這處廣場像極了一處市集。此時,他們正指著台上那顆血淋淋的頭顱,議論紛紛,臉上的喜色溢於言表。

    李玄大聲喝道:「肅靜!」

    那些民壯並未將台上這個少年將軍放在眼裡,仍然吵鬧個不停。

    「肅靜!」蘇烈領著冠軍營將士齊聲一喝,聲如雷動,一種只有經歷過血戰才能磨練出來的殺氣直衝雲霄,嚇得那些民壯立馬緘口不言,全場寂靜了下去。

    李玄上前一步,指著長矛上高掛的頭顱,目光環視全場,大聲道:「這位是前一任可邏達,他魚肉百姓,作惡多端,罪有應得,現已經伏誅!本侯決定將他生前霸佔的一切財產返還給城內百姓,其餘不明財產全部由諸位平分,諸位意下如何?」

    李玄話音剛落,一眾民壯振臂高呼,齊聲吶喊。

    多久了,他們從未遇到過一個如此為民著想的官員,以往哪個城主和官員想的不是盡可能多的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

    而這個年輕的將軍一上台,立馬誅殺了城內惡貫滿盈的可邏達,替城中百姓舒了一口惡氣。而且,他還願意將可邏達的不義之財平分給在場的每一人。這一刻他們真正接受了李玄,認同了他們名義上的城主。

    李玄揮了揮手,台下的歡呼吶喊聲戛然而止。

    「你們想不想從此過上沒有欺壓,翻身做主,能夠讓親人、朋友不受傷害的日子?」李玄大聲喝問。

    「想!」一眾民壯大聲回答,個個一臉的激動。他們受盡了苦日子,以往都是任由當官的和當兵的欺負,能夠翻身做主,再不用受到欺壓,這樣的日子誰不想過?

    「我可以承諾給你們這樣的日子!」緩了緩,李玄大聲道:「但是,你們要想永遠過上這樣的日子,想守護自己身邊重要的人,我的這一個承諾遠遠不夠!你們要自己拿起武器,為了你們自己,為了你們的家人、朋友,為了你們的幸福家園而戰!只有這樣,當你們的子子孫孫問起他們的父母、爺爺時,他們每一個人都會為你們今日的選擇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是你們今日的努力才有了他們以後幸福的生活!」

    「這是屬於你們的榮譽!你們可願意為了守護這份榮耀而成為這安市城城衛軍的一份子?」

    李玄話音剛落,一聲聲「願意」便響徹在廣場之上。最後,他們彷彿達成了一致一般,異口同聲地喊出「願意」兩個字。

    李玄滿意地點點頭,大聲問道:「你們中有誰參過軍,又或是比較勇武,現在站出來!」

    民壯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推舉著身邊熟悉的人。片刻後,一共站出了一百多個民壯,他們的身材都很扎實,看上去極為的精神。

    李玄指著這些被挑選出來的一百個民壯,追問道:「你們中有誰自信能統領好這支軍隊,站出來,我會將守護你們家園的這個重任交在你的手中!」

    同時有兩個人往前走出一步。其中一個身材魁梧、虎背熊腰,面相老實;另一個高高瘦瘦、長手長腳,面目陰冷。

    「你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出身?」李玄問道。

    魁梧漢子抱了下拳,道:「杜大為,父母都是漢人,曾當過五年的游騎兵。」

    高瘦漢子拱手道:「樸傲,新羅人,新羅王宮侍衛出身,後流落至此。」

    李玄點了點頭,道:「從今往後,你們這支部隊名為城衛軍,一軍最高統帥為大統領,官銜與大邏達相當。大統領與可邏達各不相屬,以後皆聽令於我。」

    「杜大為聽令!」

    「末將在!」

    「命你為城衛軍大統領,率領五千城衛軍守護安市城!日後,除我冠軍營外,不准任何軍隊踏入安市城半步!」

    「末將領命!」

    「樸傲聽令!」

    「末將在!」

    「命你為城衛軍副統領,協助大統領守住安市城。日後若立下戰功,再行提升!」

    「末將領命!」

    李玄最後囑咐道:「麾下各都統人選由你們自行甄選,務必盡快展開訓練,所需花費找大邏達要,一切以守住城池為主。若人手不足可自行招募,上限為一萬人!」

    「是。」兩人異口同聲回答。

    ,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