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要氏傳奇

正文 第十六章 我的疑問(三) 文 / 黑天鵝王子

    「你說的都對,如果我告訴你,我的本事即使你願意學,我也願意教,但是你一定學不會,你相信嗎?」

    「我不知道……」我猶豫地不知說什麼好了。不過心裡卻不太服氣要嬰的這番話,從小到大我的聰穎是親朋好友們公認的,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我自信如果真的想學什麼,沒有學不會的可能,因為我的座右銘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但是在要嬰這類奇人面前,我對世界的看法卻被顛覆了,這不僅僅是他展示出來的奇能異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更主要的是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讓我總是恍惚地感到和他不是存在於一個世界。要嬰凝神著我的眼睛,彷彿在勘查我內心每一個罪惡的想法,眼神深邃地像一潭秋水般的平靜,卻讓我感覺渾身如芒在刺。

    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是正宗的皮笑肉不笑,這讓我感到非常不爽,「你別這樣看著我好嗎?怎麼在你面前我總覺得自己沒穿衣服似的。」

    「這就是你和我——或者說是我們要家人和這個世界上其他所有人的區別。」看著我一臉似懂非懂的樣子,要嬰變戲法似的把手裡捏弄了半天的橡皮泥往桌子上一擺,我定睛看去,赫然是一個微縮版的我,盤腿坐在桌子上,一臉的迷糊相兒。

    「你的手可真巧!」我由衷地讚歎著,湊近了仔細欣賞著,卻不敢伸手去拿這個「我」,生怕弄壞了我平生第一個被別人創作的藝術品雕塑。」能把它送給我嗎?」我用乞求的語氣詢問他。

    要嬰無所謂地一擺手,看著我一臉發癡自戀的樣子,不由得笑道,「看來你和大多數人一樣,還是脫不了凡身肉骨,一看見好東西就總想著佔為己有,心裡的貪慾就忍不住了。」

    「要不是捏的是我的雕塑,我還不稀罕要呢.」我言不由衷地打趣道,眼睛卻捨不得離開那尊「我」。

    「這個世界太喧囂浮躁,有太多的誘惑吸引著你,你的心不靜,所以才會有貪慾,」要嬰似笑非笑地盯著我,冷不防把桌子上的雕塑一拍,那尊微縮版的「我」瞬間就變成了一張泥餅。

    「你!……你這是幹什麼?」我的臉一下子漲的通紅,只覺得大腦裡馬上充滿了被人打了一巴掌似的憤怒,「你是在侮辱我嗎?」

    要嬰呵呵地樂了,「你看你,和所有人一樣,總是在片面地看待一件事情,主觀而又簡單地去判定事物的對錯,因此你的判斷力總會被不正確的情緒所左右,這樣的結果你知道是什麼嗎?」

    「是什麼?」我的腦子逐漸地冷靜下來,開始思考他的話。

    「那就是——你很難或者說不可能去相信你的五官感知以外的事物。這是從小受到的教育所賦予你們的思維模式,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延伸到現在,就是科學所倡導的實證主義。任何未知的事物,如果不經過科學的反覆驗證,就不能證明它的合理存在——即使是確實存在也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實在不行就統統歸類成封建迷信了。比如你看到的有關我展示的一切信息,你雖然通過眼睛傳遞到大腦,讓自己被迫相信了,但是你的內心卻並沒有接受這個事實,你總在不由自主地在排斥你所看到的東西,甚至會感到害怕,因為這已經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

    「照你這麼說,我的思維不是很矛盾嗎?我從小受到的教育,也包括我現在教育的學生,我們所有人學到的知識都是自相矛盾,甚至自我否定嗎?」我的情緒又激動起來了——凡事都喜歡較汁,總喜歡以自己的學識炫耀於人,一碰見要嬰這樣的總是揭我瘡疤的人,就會激的我惱羞成怒,這都怪我的父輩和學長老師在漫長的歲月中給我養成的壞脾氣——唯我獨尊。

    「你以為不是嗎?」要嬰則是一點都不給我面子,「忘了是哪位哲人留下的一句話你肯定是知道的——存在就是合理,總不能某件事物因為你的智商無法解釋,你就否定它的存在吧。」

    「我沒有否定未知的事物,也沒有那麼輕狂,我還是知道人如螻蟻,會有多大的局限性的道理的。」我依舊是不服軟。

    「我說的是你的內心!」要嬰用一種雞對鴨講的神色看著我,語氣也有點不耐煩了,「你真應該靜下心來,放下所有的塵世浮囂,好好研究一下佛學和道教,體會一下天人合一究竟是什麼樣的境界,然後再來跟我交流吧。」說完也不理我了,喝完杯中酒就自顧自地倒頭就睡。

    說實話,我對道教雖然沒什麼研究,但是從小受一生吃齋念佛的祖母影響,對佛學的一些無我幻虛之境倒是頗有體會,並在大學期間專程去青海塔爾寺和廈門南普陀神學院,和眾多活佛大師們做過一些深入探討,而且還在普陀山觀摩了教徒們迎接佛祖舍利子的儀式,親眼看見清智上師在眾目睽睽之下,全身被一層淡淡的五光十色的光環所籠罩,並在眾僧高唱佛樂聲中緩緩升起,鼻中還聞見一股似有似無的檀香。當時的我確實被這種莊嚴而又異常的現象所震驚,但是心裡總是覺得自己所看見的景象不是真實的,卻又為神聖的佛像佛法所震懾,感覺到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令我在後來若干歲月中久久不能忘懷。

    雖然要嬰不惜大費唇舌攻擊現存的教育模式以及我的頑固不化,但是我在惱怒之餘,也隱隱感到他們要家學說和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幾千年的佛道之學有些相通之處.俗話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人類五官所接觸到的事物,必須經過大腦運用現代科學有了合理解釋,才能為內心所接受,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思維模板,而且早就像電腦主板那樣固化在我們的心智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