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太后不開心 文 / 弘毅知難

    京師,紫禁城,慈寧宮。

    皇太后布爾布泰有些失落,是的,一種失落的神情顯而易見的掛在她的臉上。

    八月二十三日,演武結束之後皇帝一行並沒有急著返回京師,而是在弘毅和鰲拜的共同建議下,又在木蘭演武場繼續操練騎步兵攻佔傳統城堡、俄式四方城堡和星型城堡的各種戰術,以及西洋鳥槍兵防禦戰法,自然是把自己的那位孫兒忙活的夠嗆,一直鬧騰到八月二十六日,皇帝才起駕回京。

    也就在那幾日,鰲拜領受自己的懿旨,每天都會將演武的細節、皇帝的態度、皇子的表現、眾臣的反應等諸多內幕從木蘭演武場源源不斷送至這慈寧宮來。最後一天皇帝起駕返京之時,回來傳話的下人說,小玄燁現在居然在參加演武的滿蒙官兵中口碑奇好,還說什麼「功封」多羅貝勒爺的玄燁真乃「金烏下凡、兵戰奇才」之類的言辭早已傳遍軍中,連駐防京師的八旗軍中也開始流傳什麼「貝勒爺自有天助,自太陽之中引下神火,與百步之外取人性命,連那些遠在北地活吃人肉的羅剎(此處就是說佛教中惡魔的本意了)都俯首聽命、甘受指使,紛紛從原本普通的鳥銃中噴出神火,而且噴火的速度和頻率奇快,最後幾十人就打敗了滿清第一巴圖魯率領的數千精兵,連鰲拜本人也是重傷不起了,這貝勒爺的火器實在是聞所未聞的厲害!」……

    今日已經是八月三十日了,皇帝一行已經返回紫禁城兩天了。兩天內,福臨、岳樂、明安達禮、兵部尚書噶達渾、湯若望、幾名參與木蘭演武的王公九卿、內大臣,還有小小貝勒爺玄燁,已經數次在位育宮商議軍國大事。據太監尚有貴回來稟報,似乎很是君臣相得,幾個人時而爭論不休、時而其樂融融,很多議決就這樣頻繁送往兵部、工部,還有遠在天邊的寧古塔、呼瑪爾和烏蘭烏德……其中還有一條,竟是欽命多羅貝勒玄燁為欽差,代表皇帝福臨,在明安達禮和噶達渾同陪下,去檢視畿輔駐防八旗和京師禁旅八旗!

    流言終歸是流言,眼下也不足為慮,因為木蘭演武的每個細節都已經原原本本的呈現在她皇太后布爾布泰的面前,包括自己最疼愛的小孫子玄燁的指揮得當、力克強敵,還有幾名內大臣特別是鰲拜的信服,以及皇帝福臨的最終決斷……理智告訴她,結果很好,如果按照這些部署發展下去,配備了先進西洋鳥槍的大清鐵騎將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自己,還是壓抑不住心中的巨大失落。

    為什麼?看著自己的兒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難道不值得開心?

    答案遠非這麼簡單!要知道,滿蒙八旗是大清入關、定鼎中原的憑借,而蒙古八旗,又是不亞於滿洲八旗的一種決定力量。而皇太后布爾布泰,或者說她黃金家族的博爾濟吉特氏,在蒙古諸部之中就是中流砥柱,這也決定了這位皇太后,在蒙古和滿洲的位置和作用!假若一旦火器變成似孫兒玄燁一般運用起來無堅不摧的戰力,傳統八旗騎兵的作用就會下降,蒙古諸部將不再是必須依仗的軍事力量,那作為蒙古勢力的代言人,皇太后自己一言九鼎的日子將輝煌不再。

    再者,都知道前明火器運用有著豐富的經驗,也曾經令滿蒙八旗吃虧不少。而西洋火器雖然犀利,但卻遠水解不了近渴,大清不會把希望單純寄托在一兩個洋人身上。如果要大力發展火器,就必然要倚重前明的火器專家,那都是些什麼人?無論年齡大小、籍貫何方、秉性脾氣,他們都會是以漢人為主的群體!一個「蠻夷王朝」的決定性軍事力量掌握在自詡為「中華正統」的漢人手中,又有誰會保證這些漢人會一直尊崇滿洲人的統治?這也是關鍵所在!

    假使說蒙古諸部地位衰落只是涉及自己的榮辱地位,那首崇滿洲的國策是否能夠延續下去,就是天大的事情了。作為大清皇太后,布爾布泰不得不憂思長遠,不得不關注此處,也就自然而然的失落惆悵起來。

    「蘇麻,火器就如此要緊嗎?」皇太后突然問道,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皇太后,奴婢昨日問了小爺這個事情了,您猜他如何說?」蘇麻從侍女手中接過茶杯,輕輕放在皇太后面前,不溫不火的說道。

    「哦?我那孫兒弄出這麼大的事情,還有什麼說道?」皇太后眉梢一抖,神色在一瞬間有些迫切,不過也就是那麼一瞬間,繼而恢復平常,不動聲色。

    「小爺說,假若滿洲健兒率先習得火器造辦與使用的方子,可保我大清萬世!這也是他現在兼領火器營之後的一個計較……」蘇麻喇聰明的把話題只說一半,根據聽者的反饋來決定是否要繼續。

    「是不是呀?呵呵,我說這小子不會這麼愣頭青一般的蠻幹……」皇太后來了興趣,示意蘇麻喇細細說來。

    其實,蘇麻喇早就從皇太后這幾日的表現中領悟出事情的關鍵要害,躊躇猶豫,思量再三,她終於還是主動利用教習小玄燁國語國書的時候,有意提出來,希望小玄燁不要得不償失,一味親近皇上而冷落了皇太后,不能失去了皇太后的庇佑和照拂。畢竟,無論是皇太后還是皇二子,甚至是皇上,對於蘇麻喇來說,都是自己的至親至愛。但眼下,似乎小玄燁有些放棄了原本不偏不倚的立場,與皇上走的越來越近……

    當時,蘇麻喇只說了一句,「小爺,皇太后這幾日身子不爽,總是憂思滿洲八旗一旦習得了火器,就會荒廢了騎射……」那時候,她注意到大器天成的小玄燁手中毛筆一下子劍走偏鋒,廢了一整篇兒滿語書法。

    「蘇麻大姑姑,玄燁是不是做過了?皇瑪瑪是不是不高興了?」弘毅乾脆丟掉手中的毛筆,直接鑽進蘇麻喇的懷中,抬頭閃爍著一雙烏黑的大眼睛,可憐兮兮的問道。

    「呵呵,小爺過慮了,皇太后最是心疼你了,怎麼會生你的氣?她只是擔心大清的根本……」蘇麻喇本來不想說很多,但是作為一個女人,還是一個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兒女情長」機會的女人,心中的母愛自從見到了

    這位可愛的小阿哥,就不由自主的蓬勃~起來,這份母愛,甚至將自己二十年的忠心事主都可以悄悄掩蓋,只要懷中的這位小皇子需要,她願意赴湯蹈火。

    「蘇麻大姑姑,玄燁其實也是為了滿洲為了大清。木蘭演武的結果您也知道,區區四百羅剎匪軍,就能在那呼瑪爾城抗拒六千八旗將士足足百日,如果這是國戰,又會有多少八旗猛士無辜喪命?現如今,我們大清如果盡早掌握火器之利,同時遴選聰敏優異的滿蒙漢八旗少年學習西洋火器,數年之後,八旗還是天下第一!到那時,無論是漢人蒙人,還是西洋諸番,都難以撼動滿洲天下了!」看到蘇麻喇沒有反對的意思,弘毅知道這番話最終會原原本本的送到自己那位皇瑪瑪皇太后的耳朵裡。於是接著說了一句很關鍵的迎奉之言。

    「蘇麻大姑姑,其實咱們蒙古人才是這會使用火器的民族呢!當年蒙古大軍所向披靡,掃滅南宋,進抵歐羅巴,可是大大仰仗了火器之利的。那時候就有了鐵製槍管和手銃、手炮,也有了後世明朝的承襲和發展。這些火器後來經阿拉伯人之手傳入西洋,西洋諸國才偷偷學了去並加以改進。我大清八旗騎射冠天下,火器也應獨步四海才行呢!」蘇麻喇果然十分驚訝於弘毅的說法,眼中流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神情。

    其實,弘毅在心裡盤算的是,如果利用學習火器這一機會把滿蒙漢各族年輕人集中在一起,讓他們互相學習、建立友誼,成年之後,開枝散葉,以點帶面,那麼,來日的民族隔閡一定不會像今日這般對立,「大中華民族」的概念也一定會早一些時日形成!

    聽了蘇麻喇的複述,皇太后心中稍微寬慰一些,雖然前路慢慢,心中的憂慮依舊,但,至少現在,自己的這位天降祥瑞的小孫兒還是沒有忘記滿洲根本,也未必會一味的投靠皇帝。所有的一切,還需要繼續在這慈寧宮靜靜觀察,大清的天下,還需要自己這位皇太后來洞察一切!

    駐防八旗是被清政府派駐到全國各地扼要守險的八旗軍,順治年間,駐防各地的八旗兵丁有1萬5千餘人;康熙、雍正年間有7萬9千人;乾隆、嘉慶年間有10萬餘人,一直到清末。按駐地劃分可分為畿輔駐防、東北駐防和各直省駐防。畿輔駐防始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是年設昌平州、固安、采育裡、張家口、古北口、獨石口等地駐防。東北駐防。東北是滿族的發祥地,備受清政府的重視。包括盛京駐防、吉林駐防和黑龍江駐防。盛京地區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駐防的兵力僅次於京畿地區。設盛京將軍1人總轄之,下設副都統4人、副都統銜總管1人、城守尉8人、協領15人、防守尉2人、佐領131人、驍騎校207人;主要駐防地為盛京、興京、鳳凰城、義州、牛莊、錦州、金州、遼陽、熊岳、復州、寧遠、廣寧、鐵嶺、開原等。

    禁旅八旗,又稱京旗,是八旗兵中留駐京城的部分,是禁衛軍性質的部隊。左翼四旗,鑲黃旗在城東北,駐安定門內,依次而南為正白旗,駐東直門內,鑲白旗駐朝陽門內,正藍旗駐崇門內;右翼四旗,正黃旗在城西北,駐德勝門內,依次而南為正紅旗,駐西直門內,鑲紅旗駐阜城門內,鑲藍旗駐宣武門內。在這支禁衛軍中又可以分為郎衛和兵衛兩種。郎衛又稱親軍營,主要負責保衛宮廷和作為皇帝的隨從武裝,是皇帝身邊的親軍。郎衛俱由領侍衛府統轄,全部官兵都是從正黃、正白、鑲黃等所謂上三旗的人員中挑選的,由這三個旗各派二人為領侍衛大臣以率領之。兵衛主要負責衛戍京師的工作。在兵衛中又分護軍、驍騎、前鋒、步軍各營。又在各營內(包括親軍各營)挑選更精銳者編為神機營、健銳營、火器營、虎槍營等特種兵。這些特種兵都受過專門的訓練,配備有當時最銳利的武器,清廷企圖不斷以新的軍事技術和裝備來加強自己的親軍,作為王朝的基本鎮壓力量,不但用以保證皇帝的絕對安全和畿輔地區的穩定秩序,亦用以鎮懾其他各軍。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手機用戶.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