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夢中說錯話 文 / 弘毅知難

    弘毅躲在被窩裡壞笑,實在是佩服岳樂的聰明!

    皇太后布木布泰,是皇太極的媳婦。岳樂的爹,是皇太極的八弟阿巴泰,皇太極和阿巴泰,分別是努~爾哈赤七子和八子。所以,論輩分,岳樂叫布木布泰為七嬸正對!

    作為現如今愛新覺羅家族的頭牌,皇太后聽了自己侄子這一番苦苦哀求,只有挺身而出的份兒,絕沒有繼續推諉扯皮的道理了!

    「岳樂,你先起來。都是朝廷重臣了,別在那裡像個小子一樣鬧騰了,讓下人奴才笑話!」皇太后中了招,還不忘關懷一下這位剛才表了孝心的侄子。

    「庶!奴才謝皇太后恩典!」岳樂雖然起身,也換了稱呼,但是抓住的救命稻草絕沒有隨便扔了的意思。

    「只是,這件事情的確需要慎重。我也知道皇帝的心思,你們君臣還是要細細謀劃才好。」皇太后雖然在道義上做了後盾,看樣子卻不想直接參與進來。

    弘毅在後面聽著,知道又到了自己出手的時候了。唉,一個兩歲不到的小孩子,現在就要這麼天天語出驚人的,千萬別哪天被人家當成妖精、妖孽之類的給辦了呀!不過話又說回來,越是迷信的人,越容易對自己難以把握的人、事、物採取盲目崇拜,只要自己事出有因,絕不出格,應該可以平穩等到福臨翹尾巴的那一天的。

    再說了,現如今離自己「法定即位時間」還有六年,不能浪費這段寶貴的日子。畢竟,十七世紀中葉的世界,正是日新月異的時代,原本歷史上的中華明,其實就在這個時候逐漸放慢了領跑世界的腳步,才會有十八世紀的停滯不前、十九世紀的「千年未有之變局」,才會有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災難深重!

    如此說來,即使自己現在的作為將來寫成小說被廣大讀者大大們廣為詬病,還是要勉力為之才好!

    說出手就出手!開工啦!

    「皇瑪瑪,孫兒聽龍興日講官范承謨范師傅說過,當日在盛京,若不是索尼、鰲拜等一干兩黃旗忠臣力挺皇阿瑪,這皇位說不定就被九王多爾袞收入囊中了!」弘毅盯著皇太后說道。

    「正是。」布木布泰有些傷感。

    「那也就是說,要不是兩白旗大臣『跪勸睿王、當即大位』的話,九王多爾袞也不會騎虎難下,非和太宗一脈爭奪皇位,是不是這個道理呀?」

    「這……也是一個道理。」皇太后突然心思一動。

    弘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恐怕連岳樂也是明白的,那就是:假若不是兩白旗大臣為了自己的旗主多爾袞、實則是為了自己今後的權貴,一定不會出來和兩黃旗鬧翻的。引申出來,假若八旗子弟都只有一個主子,那還爭什麼爭?誰當皇帝不一樣?只要幹好本職工作,就等著「考核評定、年底分紅」好了!誰還會去拿著性命爭個你死我活的?

    皇太后卻也聽出了另外一個意思,也只有她和一旁的蘇麻喇能夠領會,那就是:九王多爾袞攝政、乃至後來的專權,還不是因為自己的旗下奴才攛掇的?至於他自己,說不定根本就沒有過什麼篡奪皇位的打算!如此說來,眼前的這位小玄燁,將來果真能夠繼承大統的話,這段歷史的本來面貌,也許就有可能給他一個交代了!

    「皇瑪瑪,安郡王,所以說,玄燁理解你們對大清、對天下的擔待,也體恤我皇阿瑪的苦衷。假若天下滿蒙漢八旗共戴一主,八旗旗下所有王公、甲士、旗民都只為了咱們大清、為了皇上效命,哪裡還會有什麼皇位之亂!」弘毅適時說出了他的打算,還不忘給再生爹福臨留個好形象。

    「玄燁說得在理,本王受教了!」最先表態的是安郡王岳樂。說實話,他還真是沒有想到這個層面。昨日今日這兩天,都一直以為是皇上要獨攬乾坤、一權獨大的意思,還沒有想過八旗分主的最大危害,就是造成了對皇權的制衡。

    「叔王過譽了。其實,八旗分主是太祖所定制度,但那時候我滿洲在關外,人少地貧,沒有滿洲各氏族的鼎力支持,絕難龍興關外。可太宗立清之後,滿洲早已人心歸一,定鼎關內之後,在漢人面前,滿洲人更應該擰成一股繩,而不是自顧自的圈地納戶、攀比較勁,假使長此以往,不用漢人,滿人自己就會分崩離析了!」弘毅有備而來,一股腦將這兩天的思路整理完成,做了一個小小的演講,聽得幾個人目瞪口呆、歎為觀止。

    「玄燁,道理是不錯,可是眼下,這上三旗自不必說,下五旗卻是如何平息各家旗主的不滿?」皇太后這樣一說,算是終於表態站在了兒子福臨、侄子岳樂、孫子玄燁這一邊了。但是,主意拿定了,辦法還要你們給來出才好!

    「是呀,我的小貝勒爺,你給叔說說,眼下怎麼辦才是要緊!」岳樂也湊過來,一臉的焦急懇切。

    「玄燁以為,此事要想辦成,當務之急就要……」

    弘毅壓低了聲音,連蘇麻喇在外圈都聽不分明,只見三個人交頭接耳,時而沉思不語,時而頻頻點頭,最後才是恍然大悟,喜笑顏開。

    「皇太后,那侄子這就去辦!」岳樂撂下這句話,急匆匆出宮而去,與來的時候大為不同的是,現在的安郡王雄心勃勃、志在必得!

    「蘇麻,有時間,你也和我的孫兒說說九王多爾袞的一些事情吧,看來,咱們姐兩個的過去,終歸是要有人知道才好,可不能讓後世子孫再平白無故多了那些嚼舌頭的話茬子!」皇太后看著岳樂遠去,似有所悟的說道。

    「奴婢記下了!」蘇麻喇驚喜異常,多少年了,自從皇上親政,關於那個九王多爾袞,就成了皇太后不可觸犯的禁地,就連自己這個情同姐妹的奴才,也從來不敢言語涉及。可今日,她居然親口下旨,要自己和小玄燁多說說那些個舊事……

    &nbs

    p;

    順治十二年九月初四日,入夜,慈寧宮。

    皇太后還是將玄燁留在身邊照顧,而且是親自照顧:親自餵藥、親自幫著寬衣、親自拍著入睡,甚至還傳招來了景仁宮康妃、玄燁的親娘前來陪伴一番。

    今夜的慈寧宮,比往日多了許多歡聲笑語,多了濃濃的母子親情、祖孫親暱……

    直到床上的玄燁漸漸熟睡,康妃這才依依不捨準備跪安。

    「康妃,你可知道母憑子貴的根本是什麼?」看見康妃眼中的淚花,皇太后問道。

    「回皇太后的話,媳婦以為,以為……」康妃還沉浸在稍縱即逝的親情之中,一時半會兒沒有想明白皇太后何來一問。

    「嗯,我就是看中你這份清白的心機,不明白也好,不要什麼都明白,反而平添許多煩惱。」皇太后的話,在康妃心中,就想那盞宮燈發出的光亮,閃閃爍爍,時明時暗。

    「是,媳婦記下了。」

    「記下了?我告訴你,母憑子貴,關鍵就在於懂得明哲保身!」

    「是!」

    「玄燁有我看護,你只要謹守婦道,盡心伺候皇帝就好。其它的,你只要不胡亂攙和,一切都有我給你做主!」

    「媳婦謝過皇太后!媳婦一定謹言慎行,不給玄燁添亂!」

    「還有呢?」

    「還有……還有……」

    「說!」

    「是,還有,媳婦再也不會派人去襄親王,不會再讓襄親王福晉來景仁宮了!」

    「錯!記住了,你還要好好環護與那個襄親王福晉董鄂氏的這份情誼。記住了,好好待她!」

    「啊……媳婦記住了。」

    「好,你跪安吧!」

    打發走了一頭霧水的康妃佟佳氏,蘇麻喇趕緊上前伺候皇太后更衣就寢。

    「唉,蘇麻,我做的對不對?」皇太后輕歎著氣,問道。

    「皇太后,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孫子,都是您的心頭肉,您的計較,也都是為了大清朝,為了愛新覺羅家!」蘇麻喇將自己掩在燈影中,清楚答道。

    「唉,兒子、孫子,都各有各的想法呀!……算了,你也早些睡下吧!」皇太后慢慢躺在床上,卸下了一天的繁華和忙碌,她分明感覺自己老了許多。

    蘇麻喇輕輕吹滅所有的宮燈,在黑暗中款款行禮,這才悄悄退出,毫無聲息的躺在了外間的臥榻上。

    布木布泰失眠了。回想這一天玄燁的言辭,其實都是對的。不得不佩服小小年紀的他,居然有如此設謀遠慮。最關鍵的,卻是關於那個多爾袞!

    顯然,他沒有像他的父親那樣,把深深的誤解化作濃濃的仇恨,相反,小玄燁似乎自打一開始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一般!應該不會有人敢和他說起這些,況且即使要說,也不會真知道事情的真相!

    也許,整個皇朝,真正理解自己的,就只剩下屋外的蘇麻,和這個身邊的小孫子玄燁?

    想到這兒,布木布泰翻了個身,想試探一下小傢伙可曾蹬了被子。要知道,其實當年福臨還小的時候,自己都沒有如此心思細密的照顧。倒不是做娘親的不盡職盡責,皇太極還在的時候,自個整日裡想的是如何與其他四宮的姑姑、姐妹爭寵鬥智,卻把小福臨更多的扔給了蘇麻。後來,多爾袞不許自己親自照顧小皇帝福臨的起居,日日夜夜只能是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一般的暗自垂淚……

    「唉!我的孩子,委屈你了!」

    想到傷心處,布木布泰自言自語道,卻不想身邊的小玄燁,卻在此刻伸出他右邊的小手,摸索起來。

    皇太后急忙抓住那隻小手,輕輕放進涼被,藉著宮燈再端詳玄燁脫臼的左肩並無大礙,心中這才寬慰一些。剛準備睡下,忽聽玄燁又開始嘀嘀咕咕起來,一隻小嘴巴一張一合,樣子十分可愛,全然沒有白天裡的那種深不可測,引得布木布泰輕輕湊近,想細細端詳一下。

    「奶奶……孫子也想你!」

    布木布泰一個機靈,不是滿語,而是漢話!

    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小玄燁連夢話都說漢語,豈不是又成了第二個傾心漢化的福臨!想到這裡,布木布泰坐直了身子,陷入了沉思……

    弘毅夢到了自己的奶奶,那位四十多歲守寡,獨自拉扯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六十歲有了孫子並且將弘毅自己拉扯成人的傳統中國婦女、自己的奶奶!夢中,故去三年的奶奶拉著自己的手,關切的說:「我的孩子,委屈你了!奶奶擔心你呀!」

    「奶奶,孫子也想你……奶奶,你別走!」就這一句,奶奶不見了。弘毅一著急,驚醒了,才發現自己睡在皇太后、自己的「再生奶奶」布木布泰身邊。這位皇瑪瑪,此時披著錦被、正襟危坐,一臉嚴肅的望著自己,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顯得冷峻嚴肅!

    正史中,多爾袞的的確確離著皇位非常近。努~爾~哈赤死的時候,他也有機會;皇太極死的時候,他還是有機會。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父攝政王」。弘毅此時這個說法,只不過是為了拉攏皇太后一派的權宜之計。但是,歷史上多爾袞的真正功績,乾隆皇帝的評論也許中肯。乾隆評價多爾袞: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有年威福自專,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製規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統之業,功勞最著。王之立心行事實為篤忠,感厚恩明君臣之大義。[清

    史稿卷二百十八列傳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