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章 ——爹娘都送禮 文 / 弘毅知難

    順治十二年九月初八日,卯時末刻,紫禁城,乾東五所之二所。

    弘毅剛剛送走出宮去聯絡張歲寒和季開生的侍衛瑪拉,肚子一人站在二所正殿門口的月台之上,享受著紫禁城初升太陽的照耀。

    在這金光燦燦的朝霞中,弘毅心情大好。昨晚已經見過了自己的再生娘康妃佟佳氏,母子二人也詳細交代了今天的幾件舉措,用不了多久,這紫禁城的後~庭,也許就會如其所料掀起一點點小小的波瀾。不必太過於波濤洶湧,只要是那麼一點點漣漪,我弘毅,又或是皇二子玄燁,就可以在後~宮一眾失寵的「佳麗」中得到自己應有的位置!

    一陣晨風吹過,撩起了弘毅的小馬褂的下擺,「嘩啦啦」一陣輕微的響動,是自己腰間佩戴的香囊和玉珮做了一次親密的纏綿。引得弘毅有些不太適應一般,低頭望去。

    這兩樣飾物可都是最近這兩日才新近入項的「寶物」——

    玉珮是前天晚上小玄燁驚動努~爾哈赤老先生「被托夢」成功,「再生爹」、皇阿瑪福臨攜著兒子出了慈寧宮回到自己的位育宮,父子二人又進行了密談一番之後,突然從自己的荷包裡摸出來賞賜給弘毅的。

    玉珮由明黃絲絛牽掛,還打著一個小小的中國結,老遠一看就知道是皇室御用之物。墜下玉件雕刻得卻很簡單,圖案只是一尾由收入發、躍出白色水面的淡黃色大胖魚。彎成圓圈狀的魚,與四周圍的浪,巧妙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類似「玉璧」模樣的環形結構。這玉珮看似簡單,做工卻極為精美,魚的鱗須是片片分明、跟跟飄動。大小卻只有方寸之間,倒是正好與還沒長個的小弘毅相配。

    當時福臨只是說了一句:「阿瑪送你一樣東西,這是緬甸貢來的上等翡翠——白底青翠。打今兒起你就帶著他,阿瑪我,也就放心了。孔聖人曾經說過,『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玄燁,你可要記住了。」

    聞聽「緬甸」二字,弘毅不由得為之一振!要知道,此時的緬甸,早就不是元朝那時的「征緬行省」,也已經開始從明朝初年納貢稱臣的軌道上漸行漸遠,當權的緬甸其實也行該是內亂不斷,中原王朝卻沒有收復失地的勇氣和能力,無論明、清,都對其採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這直接導致了後來乾隆朝的「清緬戰爭」,而且還是大清王朝的被迫「自衛還擊」!

    這個緬甸,在我的康熙世界史中,要讓他今早歸化才好!

    「玄燁?你怎麼了?」福臨看到兒子走神,關切的問道,拿著翡翠玉珮的手,也並沒有收回。

    「兒臣叩謝皇阿瑪恩典!」弘毅這才反應過來,趕緊跪受皇恩。

    「起來吧,玄燁。自今日起,有外人在時,你我君君臣臣,這不能變。在這位育宮,我,就是你的阿瑪,你,就是我的阿哥!不要那麼多禮數了就。」福臨親自拉起了小傢伙,和藹可親的說。

    弘毅有點發蒙,不至於自己剛剛「通靈」,這位皇爸爸對自己居然連「朕」這樣的正式自稱都不用了,改了「你我」這種聊天模式!不過轉念一想,自己今晚所作所為,無論開海通商,還是劃定領海屬海,都是極大的宣揚了他大清皇帝的威儀,也許,自己用後世三百多年的智慧,贏得了福臨的讚許和信任,或者還有那種越來越迫切的依賴?

    當晚,回到東二所,弘毅自己翻來覆去瞧看那方玉珮,發現了玉珮龍紐處,一面刻著「順治御用」,一面刻著「魚躍龍門」,這才突然如夢初醒。原來,事情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其一,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塊翡翠玉珮,卻因為做成了玉璧的樣子而變得大有深意。拖了後世多如牛毛的鑒寶節目所賜,弘毅學習了不少玉器知識,知道玉璧的用途,按古獻記載和後人推測,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為身份的標誌;三為佩飾;四作琺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玉璧的這些用途在春秋戰國時代幾乎都存在,都可以從古獻及現代考古發掘實物中找到證據。可以說,玉璧是中國古代玉化中最為核心的一種玉器,也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器,它的歷史延綿了5000多年,在中國傳統的化理念中,象徵著美好的意願和高貴的品質。大家最最熟悉的玉璧造型的應用,就是當年林徽因設計的新中國國徽,它的圖案就是以玉璧為主體的!可以說,贈與玉璧,其情頗深!

    其二,玉珮是福臨所賜、皇帝御用,讓弘毅佩戴在身上,那就是「如朕親臨」一般的榮光。不過頒賜給他弘毅的時候,卻沒有大張旗鼓,只是「私相授受」,那就是避免兩歲的娃娃走到哪裡都是跪迎一片,也好行動自如一些,也算是一種變相的保護和關愛。但如果真是有了什麼情況發生,拿出來就是「皇上駕到」!

    其三,「魚躍龍門」四字大有學問。玉珮的形製圖案大抵可以分為吉祥如意、長壽多福、家和興旺、安寧平和、事業騰達、辟邪消災等多種類型,其中,魚躍龍門就是在湍急的水流中,魚兒逆流而上,眼看龍門近在咫尺,謂之曰「通過考驗,身價百倍」!難不成現在的自己,已經在福臨的眼中通過了考驗,進而獲得了組織的信任和認可?如果如此,實在是可喜可賀!

    再說這第二件——荷葉香囊。那是昨晚弘毅夜訪景仁宮,臨走之時,自己的「再生娘」、康妃佟佳氏含淚交予自己的。比起「內涵豐富」的那方玉珮,這香囊可以說是簡單明瞭:正面外嵌牡丹,背面滿繡柿子,寓意「萬事如意」!可恰恰就是這個滿洲特色的荷包香囊,卻讓弘毅一晚上情難自已、悲從中來!為什麼?因為,在那一世的最後一晚,愛人小艾,親手送給自己幾乎一摸一樣的一個荷包!

    睹物思人,昨夜的弘毅輾轉反側,要不是今天好友許多事情要做,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平靜下來。

    *

    就

    在弘毅不由自主握著兩件新寶貝陷入沉思之時,突然聽到梁功在月台下的連聲呼喚:

    「小爺!小爺!出大事了!」

    啊!又出什麼大事了這是?弘毅急忙收攏心思,進入戰鬥模式!

    卯時末刻,大約就是早晨六點半的樣子。古代一個時辰為現在的兩個小時,一日十二時辰,分別用十二地支(生肖)來冠名,每個時辰都有初刻、二刻、三刻,也只有這三刻,因為第四刻也就是下個時辰初了。比如說卯時,有卯初(也稱卯正)卯時二刻、卯時三刻,也可以稱卯初、卯中、卯末,具體來說就是卯時正(初)是5點,初(一)刻是北京時間的5點半,二刻是6點,三刻是6點半,末是6.59分!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叫做日晷的計時工具,它把一個時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一份叫做一刻,而根據上面的分析來看,一刻正好是西方計時方法中的十五分鐘。這裡就有了同樣是一刻,卻分別代表30分鐘和15分鐘兩種解釋。

    玉珮,首飾的一種,現代人們用來掛在脖子或腰間的一種玉製配飾品。清朝一定只能是掛在腰間的。中國宋代是一個手工業和工商業空前發展興盛的時代,國富民強,化發達。民間用玉也較前朝為盛,大量出現各種玉珮飾,玉用器。兩宋玉器承襲兩宋畫風,通常畫面構圖複雜,多層次,形神兼備,有濃厚繪畫趣味,人情趣甚濃。佩飾分為玉束帶、玉珮,用具有玉輅,玉磬,禮器有玉圭、玉冊等等。內廷專設有玉作,玉料由西域諸國進貢。明清是另一個玉化繁榮的時代,這時民間盛行佩帶各種玉珮飾。有錢的人上到帽簷前飾,中至玉腰牌,玉掛件,下至玉鞋扣,幾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一般平民百姓也常會帶個玉手鐲、玉耳環,玉扳指等。所用玉料大多為青玉、白玉、青白玉等。其中特別以產於新疆和田的羊脂白玉最為名貴,黃玉也同樣價值不菲。翡翠也是在清早期流入中國的。但由於翡翠石料一般較為細小,所以多用來做介面,耳環等小件器。我們現今看到的大部分玉珮飾都是明清兩代的產物。

    玉璧,「六瑞」之一。在中國古代與玉琮、玉璜、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清代玉璧小型較多,壁身較厚,穿孔較小,出現了中間帶環套的雙聯壁。玉璧上的紋飾出現了幾何紋圖案,吉祥圖案及人物圖案,寫實性較強。這一時期無論朝廷、官方、民間,都很流行系壁。乾隆時仿古玉璧逼真,而且十分精美。到了清晚期,玉璧的質料較差,做工粗糙,雕琢沒有章法,只求形似,不求工精,工藝水品大大下降。

    緬甸,宋以前稱為撣國,驃國,蒲甘。公元1106年,緬使隨大理使節到宋,宋鑒於緬甸山川遙遠,道路阻隔,因此稱為「緬」,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緬甸」即其合稱。

    白底青翠,緬甸玉的一種。白底青的特點是底白如雪,綠色在白色的底子上顯得很鮮艷,白綠分明。這一品種的翡翠極易識別:綠色在白底上呈斑狀分佈,透明度差,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纖維和細粒鑲嵌結構,但以細粒結構為主;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表面常見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結構。該品種多為中檔翡翠,少數綠白分明、綠色艷麗且色形好,色、底非常協調的,可達中高檔品品級。

    征緬行省,為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二月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在今緬甸境內設立的一個特殊的軍事行中書省,與元朝其它的行中書省不同的是,其設立於緬國(蒲甘王朝),並沒有因該行省的設立而消失,因此保持很強的獨立性。行省丞相由緬國(蒲甘王朝)國王兼任,自辟官屬,且財賦不入都省。因此,緬國(蒲甘王朝)在名義上受到元朝的直接管轄,與元朝其他行省性質並不同。緬中行省撤銷之後的蒲甘國王幾乎仍然是元朝傀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