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五口設海關 文 / 弘毅知難

    「原來如此!好個大防廈漳泉!」福臨豁然開朗起來,大加讚賞。放開海商,自然會帶來官民雙方的富足,民間富足,卻是一把雙刃劍——稅收充足與富可敵國的矛盾。特別是富可敵國的人,一位異姓漢王!好在前明君臣為今日的大清早就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玄燁詳說。」福臨很想聽聽「大防廈漳泉」的具體措施。

    「庶!兒臣以為,大防廈漳泉,可取外松而內緊之策。放開幾處海港讓同安王自由往來,又要加以限制,讓他自由不得。」

    這句模凌兩可、互相矛盾的話說出來,自然把大伙都弄得一頭霧水了。弘毅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節奏鋪排開。

    「開何處海港?玄燁以為,可自北而南開五口通商,分別是山東膠澳、江南上海、福建廈門、廣東澳門,以及琉球首裡。」弘毅比照著正史裡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始設立的四處「海關」,有根據當下形勢的判斷,做了自己的調整。

    原本康熙朝先後開設的四處海關,分別是「設立粵海關於廣州之澳門、閩海關於福建之漳州、浙海關於浙江之寧波、江南關於江南雲台山在鎮江城西門外」。而弘毅的版本,卻用山東膠澳,也就是現在的青島膠州灣取代了浙江寧波,增加了琉球。

    「五口通商?如何通商?又為何是這五處?」皇帝問得很透徹。

    「回皇阿瑪的話,開口通商是讓同安王安心,知道大清真正是在大用於他。此為『外松』。而『內緊』,就是不許他在此四處港口貿易,只是裝載運輸當地衙門採辦之物。」弘毅回答的很籠統。

    「至於為何是這五處,請容玄燁一一道來。」

    「山東膠澳附近,有腹大口窄海灣一處,名膠澳灣。灣闊水深,可為良港。此處通商,海上與朝鮮釜山、倭國長崎近便,路上距京師不遠不近,其北有登州港,又可駐紮水師以為照應。可防備大隊商船大舉入天津而震懾帝都。況且此處港口,古已有之。尤以明代倭患之前為盛。」

    弘毅說起自己家鄉來,那毫不含糊,連假托什麼范承謨師傅、談遷老先生之口都省略了。雖然是假公濟私造福家鄉人民,不過歸根結底還是戰略需要。

    元明兩朝,帝都多在北京,使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分離,導致當時的軍糧和民食完全仰仗南方各省。特別是明代,每年需要從海上運糧七十餘萬石去接濟遼東軍士,因此海運的安危。關係到國計民生。雖然有大運河聯繫南北,但舟行緩慢,船身既小,載貨有限,很難滿足京師的需求。在運河淤積,乾旱枯水季節。運河不能通航的情況下,海運成為必然的重要選擇之一,故而膠州灣海口為南北海船航行的必經之路。其海口外星羅棋布的大小島嶼,是航海者最適宜的避風港。

    元朝時,運糧的海船大都自長江或淮河出口,經膠州灣海口、成山頭,到天津大沽口上岸。最繁盛時,每年運糧360萬石,而且南洋各藩國的貢品也循此道進京。為避免成山頭之險和縮短到達京師的距離,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開鑿膠萊運河,1282年竣工,溝通了黃渤二海,漕運航線188公里。明代中葉後,倭人入侵,明朝開始實行禁海政策,加強了膠州灣港口的軍事功能,膠州灣地區和國際間的商業貿易衰落,但仍然保持著近海短程貿易。

    「嗯,膠澳獨得地利之便。」福臨點頭,算是基本通過。

    「江南上海,雖為一縣,但在前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其人物之盛、財賦之多,蓋可當江北數郡,蔚然為東南名邑。其地處江海交匯之口,背靠江南富庶之地,又恰在我大清南北沿海之中分,海船帆檣足以達閩、廣、沈、遼之遠,遠及西洋、暹羅之舟,歲亦間至。於此處開口,可分攤福建廈門之重。」弘毅這次可是據實稟報。

    「哦?南北居中、分擔閩中,好!」福臨很在意這一條!

    「福建廈門,乃是鄭氏根基,開口通商也是自然。只是為何是廈漳泉中的廈門,此乃海澄王佔據金廈之後,卻將漳州、泉州原有之月港、安平港廢棄不用,乃至搗毀的緣故,現在看來,真是自斷其臂。」

    明末,廈漳泉地區其實是廈門的廈門港、漳州的月港與泉州的安平港並重的。迄至明末清初,福建沿海的城市大多受到戰爭破壞,但廈門島卻一直在鄭成功的長期控制之下,清軍很難來到這裡,得以避免了戰火。所以,廈門城成為沿海居民避難的地方,數以萬計的人口擁入廈門,使廈門從一個市鎮成長為一個重要的城市。

    漳州府卻是鄭成功與清軍爭奪的重要據點,曾被鄭氏軍隊圍攻,死亡人數據說有十幾萬。在延續多年的拉鋸戰中,漳州府的月港很快將重要位置讓渡給了廈門港。

    泉州府的安平港,命運與月港不同。鄭成功的祖母長期定居安平鎮,他的叔叔鄭鴻逵也在安平養老,所以,鄭成功是不會對安平鎮用兵的。在日本方面的史料中,直到清代初年,仍有安平發來的商船。但至順治十二年(1655年),鄭成功與清朝的談判正式破裂,清軍大舉來攻。為了集中力量,鄭成功將安平的人口全都遷到廈門,並將安平鎮夷為平地,以免被清軍利用。此後,安平鎮不再是重要的外貿港口,降為廈門聯結內陸的中轉港口。安平港、月港的毀棄及泉州城、漳州城、同安城的人口銳減,卻都成為廈門成長的動力。在以上諸港市沒落的背景下,廈門迅速興起,並在清代初年成為福建主要對外貿易港口,同時也是中國主要對外貿易港口之一。

    「嗯,廈門乃是不得已而為之。」福臨這句點評也算是初步同意。

    「皇阿瑪,至於廣東澳門,早就是西人貿易之所了。朝廷何不順水推舟,也好讓湯老瑪法在同鄉面前更好說話?」弘毅突然嬉皮笑臉將矛頭指向了湯若望,卻讓福臨心頭一動——讓鄭芝龍時率領著船

    船隊常去震懾震懾那幫紅毛,何樂而不為?

    「老臣慚愧!」說是慚愧,湯若望可對小皇子的照顧感恩戴德!

    「皇阿瑪,再者說。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也會樂觀其成的。」弘毅意味深長看著皇帝。

    「嗯,澳門須得嚴控。平南王責無旁貸!」說是責無旁貸,其實是讓其他三個「異姓王」都能通過「穿一條褲子」的尚可喜來分得一杯羹,不要對同安王太過眼熱。

    「琉球首裡,不言自明。」說到最後,弘毅言簡意賅到了極致。

    「哈哈,朝廷置員於此地,開設基地、驅除倭寇,的確不言自明!」福臨心領神會。

    「既然皇阿瑪和諸位大人對此五處海港開口通商不存異議,玄燁就詳細說說如何操作才能達到『內緊』的目的!」

    弘毅莞爾一笑。眾人這才明白他剛才為何對內緊外松的策略一筆帶過——後面才是詳細闡述!

    「同安王暢行海上之後,朝廷需要明定——五口外銷貨物,同安王可開出清單,由五口官府置辦備齊。大清船隊需從官辦貨場採辦,裝船外銷。舶來之物,無論取自北方之朝鮮、日本。還是來自南陽諸地,靠泊不算,最終只能返回廈門港。」

    「這是為何?」福臨帶頭發問。

    「集中採辦外銷之物,同安王就不能自行採買,以致囤貨居奇、哄抬物價,好斷了他的奸商念頭。」好在前面弘毅費了好大口舌來論證鄭芝龍的種種本性,這個理由很容易就被眾人接受了。

    「海運貨物抵達廈門。依據戶部三吏賬簿之數,官府清查無誤後,不可就地貿易,而是重回海上!由朝廷另選他人,另組近海船隊,南運廣州、琉球一部,北運上海、膠州一部,以方便就近的南北貿易。」

    「這是為何?」福臨認真問道。

    「貨物不上岸,就變不成白花花的銀子,也就無法讓鄭氏父子中飽私囊了。等到廣州、膠澳等四處貨物貿易完結,則照賬冊所記,按官府六、鄭氏三、水手一的分成,完數調撥銀兩給同安王就是了。只是那些水手的一份,卻要廈門府台官吏依照名冊發放,不必經過同安王之手。」

    「好好!妙極!」福臨大肆點頭,重臣卻心有餘悸——好你個小玄燁,這可真是太狠了!

    狠在何處?弘毅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讓鄭芝龍辛辛苦苦運回來的「蕃貨」連廈門都進不了,變不了現,可以說只能等著朝廷發工資了,而且還全是記賬工資!

    弘毅的盤算遠不止於此——鄭芝龍是現在大清海上貿易的導師級人物,就必須避免壟斷。在遠洋貿易的同時,再扶持幾個近海貿易的小「公司」,大伙都跟著沾沾光,也好都耳濡目染學一學,人才還必須多多益善不是?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其實弘毅還有幾處原因不好明說——

    其一,「隆慶開海」的主要措施是「月港開放」。由於從一開始就以「於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為原則,不允許漳泉二府以外地區商民對海外貿易的參與,以月港地區的「開放」來成就全國絕大部分沿海地區的「海禁」,它只能導致走私貿易的興起。

    其二,月港的開放十分有限,對本國海商非但未能提供任何方便的貿易條件,相反卻制定了許多苛刻的限制,從而使中國海商在國際貿易中最終因沒有國家實力為後台,不敵西方殖民勢力的競爭和剿掠而無法擴張貿易規模。政府武裝護送商船才是解決之道!

    其三,明朝政府把對外貿易口岸限定在地處偏僻、遠離內陸商品貨源地,並且有重山相隔的閩南,其本身就是為了使月港開放對內地的影響降到最小,這也就大大降低了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其四,月港排斥外地商民參與開海貿易的活動,從而在全國商民中造成了一種不公平的海外貿易環境,也沒能達到消除海盜源頭的目的,反而因此激起走私貿易的氾濫,明末中國沿海又興起一個「中國海盜的黃金時代」,走私貿易的大規模氾濫,就是明證。

    所以,讓廣州、上海和膠澳、琉球都來個「利益均沾」,也是對以上種種的「防患於未然」!

    「皇阿瑪,內緊之處還不止於此!兒臣請您下旨明定:福建例,一如四川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廣西靖南王耿繼茂這三藩——其應用糧餉,可會同所在總督、巡撫料理支給,凡軍機事務悉聽其王調度。至於官評、民事、詞訟、錢糧,仍歸地方官各循職掌料理。武各官有事見王,俱照王禮謁見。」

    「哈哈,玄燁這是把朕在順治八年頒給吳三桂的諭旨,還有順治十一年頒給尚可喜、耿繼茂的諭旨,捏合在一處了呀!好,准行!那你剛才說三藩之例在福建需要變通,這變通在何處?」

    福臨記性不比弘毅差,清楚記得自己親政之後的每一道的旨意,更記得弘毅剛才強調的所謂「變通」!

    「皇阿瑪聖明之治!兒臣變通之處,是在福建各處關隘往來與廈漳泉三地的,皆需有我滿蒙漢八旗把守,嚴行勘查,不可令額外軍需物資往來通行,尤其是同安王自海外運回的各色物品。此時為了杜絕其案發橫財、資助海澄王軍資!」

    「准奏!通商五口尚需設立關防,將玄燁所說,逐條落到實處!海港關防……這五處海港關防,就分別叫做魯海關、江海關、閔海關、粵海關吧!琉球和台灣這大小琉球,合作一處,叫做台海關!五處海關均設海關道,戶部速速辦理!」

    弘毅聞聽福臨通盤接受,喜上眉梢——

    福建雖然作為「五口通商」之一,但卻名不副實呀!一來不能坐地貿易,而來不能貨物集散,三來還有重兵盤查!這樣

    下來,作為你海澄王鄭世森的大本營,其作用和地位就下降太多了。

    鄭氏父子,你要如何應對我還真是不知道。但假若是我,一定會盡早發兵去台灣滴!

    成山頭所在為渤海與黃海交匯之處,故而山高浪急,暗礁密佈,故而有「成山頭之限」一說。

    其時吳三桂尚未入雲貴,故而權力還沒有做了雲南王的時候那麼大,地方政務還是要依從朝廷委派的地方官的。多好的時機呀,諸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