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標準化生產 文 / 弘毅知難

    17世紀上半葉的滑膛槍,無論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也不管是「撞擊擊發」還是「轉輪擊發」,其實都是純手工製品,對工匠的要求頗高。即使是同一名工匠製作出來的同一類槍械,也必然是存在諸多差別的。所以到了後世,機械化大生產條件下,誰要是擁有一桿16、17世紀的手工打造的滑膛槍,一定是當做工藝品和藝術品來珍藏的。

    「老瑪法,前幾日我們論及研究院開辦之事,玄燁曾提及過兵器製作的標準化,您可還有印象?」弘毅頗具耐心,但凡是過分超越這個時代的一些觀點,都會爭取留一個充裕的時間段來讓那些聰明之人慢慢領會,而絕不會採取填鴨式的辦法。

    「小爺當日所講,字字珠璣,老臣豈能忘懷?這幾日老臣閒暇之時就多有思量,雖然純苯,可還是有些心得的。今日又得見孫元化之大作,特別是他說的這個『比照度數』和『比例推算』,終於醒悟其中要義,剎那間竟有茅塞頓開之感!」湯若望頗有感觸的說道。

    「哈,那就好。不知您是如何看待我所說的標準化?」

    弘毅心裡這個美呀!湯若望能這麼快就明白「武器製造標準化」的重要性,現在看來完全是一種機緣巧合!這一點從他的話語中就能聽出來。若不是孔四貞「及時」奉上這兩部書,估計自己要讓湯若望在工業革命尚未開始、就連一根毛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弄明白這個「標準化」,可能需要耗費好多時間和精力的!

    「小爺。老臣在您面前不敢打誑語。依老臣看來,這所謂標準化,一樣是知易行難的!」不料,湯若望卻果斷給了弘毅一大盆冷水!

    「怎麼,不可行嗎?」弘毅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即使想用到金手指,人家也根本不接納。

    「確有不便之處。」湯若望的回答依舊肯定,而且是直視著弘毅的失落眼神。

    「為何?」弘毅有點洩氣了,勉強問道。

    「小爺,是因為工匠自身所限。」

    果然!果然是這個理由!弘毅點了點頭。示意湯若望繼續說下去。

    「小爺。現如今無論是天朝還是泰西,火器製作都必須是依靠那些能工巧匠之手。我朝順治二年,朝廷頒旨除去了所豁各直省的匠籍,並免征京班匠價。前明之例。民以籍分。故有官籍、民籍、軍籍、醫匠釋灶等籍。於是『匠戶』至是除之。他們往往世世代代承襲祖傳手藝,官府有需,即應募雇而來。平日無事。則自討生計。其中工藝之要緊處,都依賴父傳子、子傳孫這樣口對口、手把手的教授,而不是其他。故而對於其中精妙之處的理解,也會因人而異,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個人製作同一款火器,往往也會有這裡或者那裡的不同。」

    「嗯,與民生計,此舉是大有裨益的。」弘毅慢慢集中了精神,打算好好聽聽湯若望的分析,說不定其中還有轉機。畢竟,元明時代「匠戶制度」在清初的取消,歷史來看是有利於手工業的發展的。

    「您那日所說的所謂『標準化製造』,無非就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進而無論是火藥研磨配置、槍管炮筒鑄造,還是零件打磨,不管換了哪一個工匠來造辦,出來的火器都是一個樣子,而且,從任何一件火器上取下任何一個零件,都能在另外任何一件火器上使用如常。」湯若望複述了一遍當日小玄燁的說法,以表示自己並非不重視或者不願做,而是的確做不了。

    「不錯。」弘毅急忙肯定湯若望的複述,從「原創作者」的角度表示人家說的很準確。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所謂標準細則,倒是容易勘定。老臣以為在孫元化的這部《西法神機》的基礎上,只要稍作明確整理,再輔之以泰西諸國眼下的通用數據、公式,就可大體釐清。但這使用嘛,恐怕……」湯若望一臉難色。

    「恐怕什麼?」

    「恐怕是無人能用,結果只能是一紙空。小爺,需要遵守這些標準的工匠中,幾乎無人看得懂。而制定這些標準的學者之中,又無人會動的了手啊!」湯若望把他分析出的最大、也是不可逾越的障礙擺在了弘毅面前。

    「哦……」弘毅也是無奈點頭。道理很明白了,這就是「科技」和「工藝」兩者之間無法協調統一!

    那些工匠,或者說手藝人,其實代表著當下大清火器製造的工藝水平。而如湯若望、孫元化等這些火器專家,所能夠掌握的卻是比較先進的科技理論和標準。但,工匠看不懂科技,學者玩不會工藝,實在是無奈啊!

    「如此看來,此事的確急不來了。」小玄燁幽幽說道。

    「小爺英明,此事的確是做不來。」湯若望言辭鑿鑿。

    「老瑪法,我說的是急不來,不是做不來。」弘毅耐心糾正道。

    「啊,是急不來……不是做不來?」湯若望沒聽明白。

    「看來,咱的研究院還要再擴它一擴了。」

    「如何擴?」

    「在原本三十名旗人子弟、十名民人子弟的基礎上,再額外照收四十名工匠子弟!分成兩個班,先前那四十名孩子,就叫做……『研究生』吧。這四十名工匠的孩子,就叫做『技工生』。對這些手藝人的孩子,我們不但不取分、管吃管住,每月還要給他們家裡一筆賞銀,告訴他們的父母,將來他們的孩子學成之後,其中優異者還可以入士流,乃至取官身!」弘毅終於找到了一個迂迴曲折的辦法——反正時間還有,那就將標準化生產的基礎「從娃娃抓起」吧!

    「這是……哦!老臣明白了,您這是要辦一所歐式的『學院』呀!」

    湯若望終於恍然大悟。在他的家鄉,中世紀開始,各類的教區學校、僧院學校和大

    主教學校陸續設立,成為後來城市大學的雛形。在這裡,教區的孩子們可以學習以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算術、幾何、音樂和天學為主要內容的所謂「七門自由藝術」,簡稱「七藝」。現在弘毅所說的,就和這種學校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錯,的確像是學院的雛形哈。不過,我們是為了培養火器方面的專門人才啊!工匠們現在不識字,沒有化,只能依靠家傳。倉促之間我們無力改變。但如果從他們的兒子們做起,給他們讀書識字的機會,再教授他們這火器之學,將來他們的父輩還會再給他們言傳身教,如此一來,經驗與實踐,兩者不就都有了?」弘毅忍不住欣慰的笑了,卻還在繼續說:

    「況且,這首批八十名孩子在一起,將來也會互相磨合,研究生的理論與技工生的操作就必然會時常碰撞在一起,到那時,所謂相得益彰、互補相長,哈哈……」

    「原來如此,小爺好謀略啊!哈哈……」湯若望也是會心而笑……

    這乾東五所之二所裡的兩個人,此時可都十分開心,根本看不出幾分鐘之前還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來!

    雖然盡早實現「標準化生產」的圖謀被無情地現實擊得粉碎,但經過這一番思想交鋒,鎩羽而歸的弘毅也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你真要用金手指,你所穿越的那個時代所固有的種種羈絆就會讓你寸步難行、頭破血流。與其處處碰壁、逆勢而為,不若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正所謂——「no-zuo-no-die」!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