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五章 ——使清第一人(廿二) 文 / 弘毅知難

    伊萬?佩特林?費奧多爾?巴伊科夫伯爵騎在馬上,終於再次將思緒拉回到現實世界之中——路途太過艱險,馬匹又是那麼瘦小,還要小心看路才好!

    「巴伊科夫老爺,到了中國的首都就可以知道阿勃林的下落了。」一旁的巴巴托夫一直在小心觀察著這位伯爵老爺,見到他終於從沉思不語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這才小心說道。

    「嗯,是的。」新任伯爵明顯心不在焉,隨口回道。

    「老爺,說不定他還在汗八里城,這也也說不准呢。那裡的生活還是很悠閒愜意的……」巴巴托夫在詆毀同胞這件事上,向來不遺餘力。

    「哦?你去過汗八里城?」巴伊科夫警覺的轉過臉來,冷峻問道。

    「不不,我並沒有去過。但屬下是去過南蒙古的闊闊闊堂的,那裡就有許多中國人了,汗八里城的風俗景致是這些中國人時常掛在嘴邊上的吹噓談資。」巴巴托夫急忙解釋。

    「闊闊闊堂?」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巴伊科夫好奇地問道。

    「哦,老爺,那是進抵中國之後的第一個城市,當地的蒙古人也叫做『庫庫和屯』,意思是『青色之城』。」

    「青色之城?你是說……」

    「是的,伯爵老爺。它可是一座規模宏達的城池,到了那裡您就能明白這名字的由來了。它的周圍層巒疊嶂,可謂青山輝映。從而顯露出一派蒼鬱生機,這座城對於我們這些跋涉在險山惡水中的商旅來說可謂是人間天堂了。特別是庫庫和屯的城牆都是由青磚砌成的,遠望一片青色,就像生命之舟!」

    巴巴托夫一邊暢想,一邊描繪,似乎這座庫庫和屯城就在眼前一樣。

    「原來如此。這座城塞裡面蒙古人多還是中國人多?」巴伊科夫突然想起了沙皇阿列克謝那恢宏的「雙頭鷹志向」,有所圖謀的問道。

    「這個嘛……老爺,蒙古人喜歡住在草原上,以帳篷為家,所以。他們居住在這座庫庫和屯城內的。大多是一些喇嘛和貴族……」巴巴托夫不知道巴伊科夫的心機,卻是如實回答。

    「啊?也就是說,是中國人居多數了?」

    「是的。所以,中國人給這座庫庫和屯起了一個中國名字。叫做歸化之城。」

    「歸化城?什麼意思?」

    「呃——據我所知。老爺。他的中國話意思就是,這座城裡的人民已經皈依了中國的宗教,承認了中國皇帝的宗主權。甘願作為中國朝廷的子民了。」巴巴托夫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出了一個尚算靠譜的解釋。

    「哦——」巴伊科夫有些懊惱的支吾道,其實是在替沙皇阿列克謝惋惜。

    「我聽說,這座城池的歸化,其實是因為一個女人的緣故……」巴巴托夫還以為自己的解釋不夠透徹,急忙搜腸刮肚講起自己那一點點可憐的歷史知識。

    巴巴托夫口中的闊闊闊堂、庫庫和屯也罷,歸化城也好,其實就是被後世稱之為「青城」的呼和浩特。這座塞外名城的創立史,頗具傳奇色彩,也離不開那個巴巴托夫口中的「女人」——三娘子。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三娘子出生於瓦剌的土爾扈特部,其父哲恆阿哈是該部落的首領,該部落遺址就在今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一帶。三娘子本名叫「鍾金哈屯」,意為「高貴顯赫」。生長在蒙古貴族家庭的三娘子天生麗質、聰慧過人。她飽讀詩書,性格豪爽,擅長歌舞騎射。長大後,三娘子能能武、胸襟開闊、通達事務,深受部落民眾的喜愛。有關史籍記載說她「幼穎捷,善番書,黠而媚,善騎射」。

    後來,瓦剌奇喇古特部落與雄才大略的俺答汗聯姻,於是,20歲芳齡的三娘子嫁給了俺答汗,成為王妃。此次婚姻的締結,將三娘子推上了可以盡情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為了輔佐丈夫擴展疆土,發展漠南經濟,三娘子毅然隨夫出征瓦剌。這一大義舉動,使得三娘子更加受到俺答汗的寵愛和器重,無論大事小事,對她總是言聽計從。

    三娘子出嫁之時,正值明朝政府與塞外草原的關係極度緊張時期。此前,由於明朝多次拒絕俺答汗有關「通貢互市」的合理要求,還殺死了俺答汗的使者。俺答汗曾經親率蒙古鐵騎直逼北京城下,再次派遣使臣重申互市的要求。面對大軍壓境的嚴峻形勢,明朝政府被迫與俺答汗達成在大同等地開闢互市貿易的協議。然而時隔不久,明朝政府又出爾反爾,再次挑起戰端。經過20多年連綿不斷的戰爭,雙方損兵折將,人民流離失所,農牧業生產蕭條。

    面對這種劍拔弩張的嚴峻形勢,三娘子以其聰明才智力排眾議,積極主張與明朝政府和好。公元1571年3月,經過三娘子的不懈努力,雙方終於宣佈休兵罷戰,化干戈為玉帛,實現了通貢互市。與明朝政府實現通貢互市之後,塞外草原上的幾千里邊境地帶很快出現了一派祥和、安定、繁榮的景象。史籍中對此評價道「朝廷無此後顧之憂,戎馬無南牧之儆,邊氓無殺戮之殘,師旅無調遣之勞。」

    此後,三娘子積極維護與明朝的友好和貢市關係,使得蒙漢人民可以自由貿易,草原上諸部落對她更是口服心服,甘願受其約束。每當互市時,常常出現兩族人民「醉飽謳歌,婆娑忘返」的情景。後來,明朝政府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封三娘子為「忠順夫人」。

    但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還沒有一座像樣的城池。據《明史》記載,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俺答汗和三娘子開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庫庫和屯」的城池。有記載說,庫庫和屯城進人施工階段後,三娘於是主要的主持者。萬曆三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賜名為歸化城。據《阿拉坦汗傳》記載,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樣式修建的,有8座樓和琉璃

    璃金鑾殿。

    萬曆六年,俺答汗在青海向達贛三世許願回來後,開始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弘慈寺,兩年後竣工。並花費巨額白銀鑄成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由**三世親自前來開光後供奉在寺內。萬曆九年(公元158l羊),俺答汗和三娘子再次擴建歸化城,又修築了一座規模宏偉的外城。據說,當時歸化城的城牆全部用青磚砌成。遠遠望去一片青色。

    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克歸化城,奪銀佛寺」。明崇禎五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戰敗林丹汗。追到歸化城後縱火燒城,唯獨對銀佛寺倍加保護。後來的歸化城是清朝在廢墟上又重新建立起來的,但是人們為了紀念三娘子,仍然將歸化城稱為「三娘子城」。

    巴巴托夫有些故意賣弄的講解歸化城的由來,也是化解漫長旅途中寂寞無聊的路數,但巴伊科夫卻越聽越心煩,特別是聞聽一個蒙古貴族和他的夫人居然如此熱衷被中國人「歸化」!於是,巴伊科夫絕少插話,只是聆聽。

    布哈拉商人巴巴托夫終於發覺了此中的一些尷尬氣氛,這才住了嘴。一行人就這麼寂靜的行進著……

    「老爺,臨行之前,我聽說沙皇陛下親自召見了您呢!這可是您飛黃騰達的好兆頭,解釋還請您多多提攜啊……」耐不住寂寞的商人又開始蠅營狗苟起來。

    「沒什麼!沙皇只是讓我們盡心辦差而已!」沒成想熱臉蛋貼了個冷屁股,巴伊科夫聞聽此事,甚至不顧路途艱險,居然揚鞭打馬,在崎嶇的山路上小跑起來,將巴巴托夫那張諂媚之臉遠遠甩在了後面!

    布哈拉商人哪裡知道,巴伊科夫老爺對這件事情心煩著呢!

    幾個月以來,巴伊科夫對任何人也都是絕口不提那一天在王宮裡發生的事情,就連外交衙門的官僚數次要求他撰寫關於沙皇如何交代的條陳,他都已不識字為借口搪塞過去了。

    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就是一個虔誠的正教教徒,在上帝和聖母面前的誓言就那麼神聖不可侵犯!

    作為一個在西伯利亞打拼的貴族子弟,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他早就不相信任何誓言了!較之於那次的宣誓,阿列克謝沙皇的許諾才更有誘惑力!一個督軍府的督軍,這可是獲利豐厚的美差!別說為了它去執行秘密命令,就是冒著生命危險也是值得一試的!

    但現在來看,年輕沙皇的一系列如意算盤卻未必能夠得償所願!而且這種結局的發生也越來越有可能!歸化城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點——在東方,真正的主人還是中國人!蒙古人也早已歸化在博格達皇帝的麾下!

    所以,如果你沙皇的承諾無法兌現,我要怎麼做?當然,無論前路如何艱險,我還是會嘗試去實現你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但一旦失敗,我該怎麼辦?

    或許,作為一個商人,我必須做好風險評估!真要是那樣,可就不能怪我巴伊科夫換臉不認賬了——我若是能夠讓你和中國之間建立起穩固的貿易,我就同樣可以讓博格達皇帝認識到你的險惡用心!要知道,秘密就是情報,而情報,永遠都是最值錢、最有價值的!對沙皇是如此,對中國皇帝一定也是如此的!

    (本章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