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七章 ——阿爾巴人隊(十二) 文 / 弘毅知難

    羅剎降人中,若論學識的確非尤里莫屬,至少他知道在後世大名鼎鼎的、剛剛在歐洲故去十三年的伽利略!

    這位「尤里」的全名是叫做「尤里?普列斯昆?莫吉拉」,也就是說,除了名字叫做「尤里」之外,他還有父親的姓名——普列斯昆,然後才是家族姓氏——莫吉拉。這一點和其他幾個羅剎降人可都不一樣。

    例如「聰明的伊萬」,其實他的這個名字「伊萬」在時下的羅剎可謂十分普通,這是因為作為東正教國家,教會要求每個孩子在出生後,都要由神甫按照教會歷書上所列的人名來給孩子取名。比如,在8月12日這天,教歷上記錄著伊萬、德米特裡、阿列克賽等7個男人名,那麼,這天出生的男孩只能在這7個名字中選擇。於是,伊萬成了全俄最最通用的名字,就如同英語國家的「湯姆」一般,比「小強」還常用,最後演變為一種姓氏——伊萬諾夫。

    況且,弘毅知道一點,在十七世紀之前的俄羅斯,廣大勞苦大眾和倭國百姓一樣是沒有家族姓氏的,只有名字,而且除了宗教歷書上的聖徒名稱之外,也和小日本一樣就地取材做名字。俄羅斯最早出現的「姓」來源於一條河的名稱。例如「庫爾布斯基」這個姓,就來源於一條叫做「庫爾巴」的河,意思是「住在庫爾巴河邊的人」。還有一些姓原本是根據一些人的外貌特徵和舉止風度所起的綽號,但隨著光陰的流逝。這些綽號便成了姓,如:「爾布恩?尼希」是「駝背乞丐」的意思;「別列科夫」最初是長淺黃頭髮的人的綽號,現在自然長黑頭髮的人也可以用這個姓了。

    有趣的是,有些俄羅斯人的姓取自動物的名稱,如「扎伊采夫」(兔子)、「科羅溫」(牛)、「烏特金」(鴨子)。據說,古代俄羅斯人非常迷信,許多傳說中,某些動物、禽類不是呼風喚雨的神,便是點石成金的仙。於是人們就以它們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以求具有那些「神仙」的本領。或者求得它們的保佑。我們甚至還可以從一些人的姓中分別出其祖先所從事的職業。如:「洛特尼剋夫」(鐵匠)、「邦達列夫」(箍桶匠)等等。

    也就是說,弘毅麾下五位驍騎尉:伊萬、尤里、安東、謝爾蓋、尼古拉,除了尤里之外,其他人的全名也就是這幾個字。沒有什麼正兒八經的姓。這一點也體現在他們的履歷中——姓名很簡單。家族歷史只能通過「社會關係」一欄來體現了。

    為何尤里不一樣呢?因為他不僅僅畢業於基輔的莫吉拉學院。而且他還是這所俄國著名學院創始人彼得?莫吉拉的親孫子!可謂書香門第之人了。所以,弘毅對尤里要說的伽利略的神童事跡十分的期待。

    伽利略可是意大利歷史上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學家及哲學家,是科學革命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等等。在當下的中國,如果所有的西方先進技術都可以被稱之為「奇技淫巧」的話,唯獨天學能夠被豁免,因為湯若望的《時憲歷》已經被頒行天下,他多次預測的日食月食也都得以驗證。所謂事實勝於雄辯,讓西方天學作為歐洲科學技術的先驅最先敲開了華夏故國的大門!

    「伽利略?」

    弘毅有了這次「妖孽」光榮稱號的影響,算是學乖了,只簡單重複了一句,而沒有簡明扼要對伽利略做個概論。

    「是的,貝勒爺。他可是泰西最近最最著名的星相學家,可惜十多年前剛剛故去。不過也算是當代之人了,不知用他年少時的例子是否更加具有說服力呢,諸位大人?」

    尤里溫爾的點頭稱是,可說著說著就衝著杜篤祜和朱昌祚轉過臉去了,很有一點挑釁的意思。與此同時,他聰明的將天學的稱謂換做了更通俗神秘一點的「星相學」,以配合這個對「天」極為敬仰敬畏的國度的基本國情。

    「哦?尤驍騎,星相術士中華歷來不乏其人。不知您所說的這位伽……」杜篤祜擺足了一派學究氣勢,卻對人名沒太記清。

    「伽利略,杜大人,是伽利略。我曾經從湯老瑪法那裡聽聞此人。」曾弘毅抓住機會替尤里補充,也想著就此開導杜篤祜等傳統人一番。

    「是,大人,伽利略——」杜篤祜不得不轉身衝著小貝勒爺施禮,算是受教了。還不等他再次轉過身來折騰尤里,弘毅接著補充道:

    「其實這個伽利略委實不簡單呢!」

    「……」

    杜篤祜沒法說話了。委實不簡單?原因他不明白,但上位者發話了,明顯是對自己關於這個叫做伽利略的人的態度不甚滿意,只好閉嘴。

    「杜大人,您有所不知啊。這位伽利略發明了一種觀察星相的利器,我們國人叫做『望遠鏡』。」弘毅循循善誘道。

    「望遠鏡?哦,大人所說十分貼切,直觀易懂,望遠……望遠,不錯,對此下官也略知一二。此鏡國人最初稱之為『遠鏡』,前朝稱之為『千里眼』,大人可是說此物?」杜篤祜表面上看似迎合弘毅,其實是在用自己的學識對小傢伙做著某種形式的抗議。

    對於單筒望遠鏡的中國古稱,弘毅笑而不語,因為人家畢竟比自己明白。但他更清楚明白的是,杜篤祜絕非通過學識來和自己對著幹,而是如這個時代所有的人一樣極好面子,這也毫不奇怪。不過,有些事實不擺出來,不足以震撼他們,以起到「放眼看世界」的奇效。

    「杜大人好學識!玄燁受教了。不過我年紀小,尚不清楚,這所謂的千里眼,果真能看千里?」弘毅一臉的誠懇,認真問道。

    「大人,千里眼乃是美譽,如何真的能直視千里呢?據下官所知,用此物,於汪洋之上,若萬里無雲,則可觀三十餘里之遠。若在陸上,則應視地形之別而論了。」杜篤祜果真是個嚴謹的幹吏,對一些基本常識也

    心中有數。

    「原來如此。此物可堪用?」弘毅繼續誘導。

    「大人,何止堪用啊。如今海上行船、路上行軍,此物實屬必備啊!觀敵情於數里之外,運籌於帷幄之中,離開此物是不行的!」

    朱昌祚一旁也參與了進來。他說的更是沒錯,經過短短幾十年,望遠鏡這個好東西迅速被無論明清何朝所廣泛採用。要不是由於製作工藝複雜、原材料全憑「進口」而限制了適用範圍,恐怕早就在更廣大的範圍中使用了。

    「原來此物如此之妙啊。不過我倒是知道,這種千里眼,其實正是我的湯老瑪法於前明天啟年間才帶入中華的,是地地道道的西方蠻夷之物。」弘毅很自得,似乎湯若望就是他親爺爺一般,全然不顧有些人會說他數典忘祖、自甘墮落了。

    「呃——此事下官還真是不清楚。」杜篤祜這才發覺自己上當了,中了小傢伙的圈套!的確,單筒望遠鏡入華至今不過四五十年的樣子,而且的確是由湯若望帶入的。有些描寫鄭和下西洋的國產動畫片不太注意史料考據,想當然的將望遠鏡放進了鄭和的手中,真真是教壞了小盆友!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