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八章 ——阿爾巴人隊(廿三) 文 / 弘毅知難

    小半個時辰之後,尤里.普列斯昆.莫吉拉總算是說完了自己關於古希臘和中國對「學問」側重點不同的理解。這其實是弘毅假借權利之名的一次「命題考試」,方言現如今的大清朝,普通的國人連題目都看不明白,更別說詳細闡述了。

    假使是湯若望來做這道題目,也會是利弊參半的事情。利,在於老湯頭也是神學院科班出身,數學、天、哲學、古典學都不在話下,可謂學者了。弊,在於湯若望太瞭解中國和中國化了,要從他嘴裡說出這個題目,那立足點一定是後世所謂的「西學為用、中學為體」之類的論調,學術性意味很少之又少。

    而尤里就不同了。他也是科班出身,學問一定不如湯若望精深,但好處就在於入華時間比較短,只是通過觀察接觸瞭解了一些中夏明的皮毛,還沒有被完全「禮教」化,或者說「不知深淺」、「不知死活」。時間一長,最多會成為另一個湯若望,也不能實話實說、言無不盡了。所以,這個「誤打誤撞」的時間點,弘毅很看重。

    但即便如此,弘毅耐心聽完尤里的「答辯」後,也是如沐春風一般,欣喜不已。就連「陪考」的杜篤祜、朱昌祚二人,也不再爭辯,只是細細琢磨……

    弘毅驚喜的發現,聰明的尤里是從中國人最感興趣、最引以為傲的所謂「化」的角度切入了古希臘科學和中國古代科學之異同分析的。他開宗明義就說到,西人當下之「學問」、或者用後世的詞彙「科學」來表述。是在古希臘傳統化的滋潤下發展起來的,並且還嘗試著談及了在他的眼中,中國傳統化對「學問」、特別是「創新」的影響。

    歸納下來,弘毅是這麼總結尤里的「演說」的,當然,弘毅自動將尤里中國化詞彙的「學問」替換成了「科學」——

    首先,西方之人普遍熱衷於探索自然的奧秘,這是科學創新的初衷和源泉。

    西方科學和西方化都起源於古希臘的自然哲學,這種哲學在當時同時也是科學。古希臘自然哲學是西方科學的萌芽,古希臘的哲學家幾乎全是自然哲學家。古希臘哲學家熱衷於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他們探索自然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探索自然界的本原是什麼。第二。探索常見的自然現象。第三,熱衷於「幾何學」研究。

    說到此處,尤里再一次拿小爺玄燁已經做了肯定的亞里士多德做例子。當年亞里士多德研究小雞發育,準備了21隻雞蛋。每天打破一個雞蛋。詳細記錄小雞坯胎的發育過程。又比如阿里斯塔克對太陽、月亮和地球三個星球進行深入的研究。得出《太陽和月亮的大小與距離》。再比如歐幾里得由5個公設、5個公理、23個定義,推導出467個命題,得出歐氏幾何定理。等等。

    古希臘哲學家思考自然問題到了癡迷的境界。關於這一點,泰勒思掉進土坑的傳說很能說明問題。泰勒思成天思考天體問題,連走路也在思考。一天掉進土坑裡,被一名色雷斯婦女看見。這位婦人笑他說:你眼前的路都看不清,還去研究天上的事情?

    或許是這名色雷斯婦女說出了中國人當下的普遍理解,故而一下子引起了杜、朱二人會心的笑聲。弘毅也跟著笑,卻發現包括他在內的三個人,此時此刻的笑聲中,已經少有了那些歧視和鄙視,而只是帶有欣賞和讚歎之意的善意的調侃。

    尤里還說到,古希臘人熱衷於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使西方科學得以誕生,成為科學創新的初衷和源泉。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古代哲學屬於道德哲學,儒家化占主導地位,古代哲人對研究自然界興趣不大,而更多關注和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並無科學創新的初衷和源泉。關於其中原委,尤里甚至引用了一句可能是從景山老太監那裡學來的高深莫測的話交給他的古——「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反而一下子引發了杜、朱二人的大肆讚賞,直誇尤里潛心學問,大有可為!

    尤里哪裡知道,這句話出自子產、公孫僑,願意是說天之道於人高而遠,人之道相比人近,所以天道不是人能接觸到的,又拿什麼來理解和闡述他呢?這只是諸子百家對「天道」的看法之一,卻恰好證明了國人「不求甚解」的動因,難怪杜篤祜、朱昌祚大加讚賞。

    情急之下,弘毅趕緊用荀子的話來對所謂「天道」的另外一種含義作了解釋——荀子主張「明於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制天命而用之」。如此一來,總算再次堵住了二人的嘴巴。

    尤里看到弘毅出手,明智的選擇就此打住,開始了自己的第二個分論點的論述——

    古希臘先哲們為了求知和擺脫愚昧而做的種種努力,正是科學創新的本意和目的所在!

    既然有利都承認西人「愚昧」故而尋求擺脫,算是無意之中給足了國人面子,所以這個分論點的闡述進展的十分順利。

    尤里所說的,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古希臘人思考自然、研究自然,他們把這看做是人類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學術活動,這是由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的。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他們探索哲理只是為擺脫愚蠢,顯然,他們是為了求知而從事學術,並無任何實用目的」。在他看來,「求知是人類的本性」。古希臘人的這種僅僅為了「求知」、為了「擺脫愚蠢」而從事自由學術研究,並不賦予其任何實用目的的價值取向為整個西方化所繼承。

    在尤里看來,關於探索自然的目的這一點上,東方民族與古希臘人是有顯著區別的。比如古代埃及有比較發達的幾何學,但埃及人之所以重視這門學科,是因為丈量土地的需要。又比如古代中國的天學已經十分發達,但中國的天主要是為王朝政治服務的,同占星術密不可分。事實上,西方科學的幾乎所有重大成果的獲得都與實用目的無關。當然,其中許多成果後來都變成了技術,有了實用價值,但那只是科學的「副產品」。

    bsp;這次,有利所運用的中國例證,在弘毅耳中聽來無異於被人打在臉上一般無光,可杜、朱二人卻以為天星相自古以來就是為了占卜禍福、服務皇家的,無可厚非,故而也依舊在點首贊同,典型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在西方科學史上,法拉第花了11年時間研究磁生電的方法,並最終得到磁感應原理。他絕沒有想到他的這一原理會成為未來改變整個世界面貌的電氣技術的基礎;麥克斯韋也絕不是為了今天的無線電通訊技術才把法拉第的電磁學理論抽像化、數學化,並預言電磁波存在的;普朗克也絕不是為了今天的量子計算機、激光技術和超導技術才提出量子假說的;孟德爾、韋斯曼、摩爾根更不是為了今天的轉基因技術才去研究生物的遺傳現象的。對此,科學史家丹皮爾有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不幸,科學主要是為了發展經濟的觀念,傳播到許多別的國家,科學研究的自由又遭到了危險。科學主要是追求純粹知識的自由研究活動。如果實際利益隨之而來,那是副產品,縱然它們是由於政府資助而獲得的發現。如果自由的、純粹的科學遭到忽略,應用科學遲早也會枯萎而死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