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三十九章 ——阿爾巴人隊(廿四) 文 / 弘毅知難

    尤里所說的第三個觀點是:古希臘人注重探尋自然現象背後的原因,這使科學創新的源泉永不枯竭。

    尤里說,西方科學的本質在於它是對自然現象背後原因的猜測或揭示,而這正是古希臘理智的一個鮮明特徵,並作為西方化的一個主要傳統沿傳至今。

    為此,尤里舉例說道,從古希臘自然哲學家的思想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化因素的內涵。例如,赫拉克利特認為,「自然界喜歡躲藏起來」。留基伯首先提出「沒有什麼事情無緣無故而發生,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和必然性」。德謨克利特寧肯找到一個因果的說明,也不願獲得一個波斯王位。亞里士多德更把認識自然現象背後的原因看做是哲學探索的基本任務。

    亞里士多德甚至曾明確的說:「認識是我們研究的目標,人們在掌握一樣東西的為什麼之前,是不會認為自己認識了它的」。「智慧就是有關某些原理與原因的知識」。所以,「我們必需求取原因的知識,因為我們只能在認明一事物的基本原因後,才能說知道了這事物」。

    弘毅對此也深以為意。因為古希臘人的這種注重探尋自然現象背後的原因以統一地解釋某類現象的傳統,經過藝復興後又進一步得到了發揚光大,並不斷推動了近現代科學的持續進步。

    儘管這一次尤里沒有拿中國說事,說明在這一點上他對中國的瞭解還不深刻。但弘毅比他知道得多一些——

    因為中國沒有這種「一探究竟」的化底蘊,所以中國傳統科學不具備探索自然現象背後原因的本質。中國傳統科學其實是偏重於對自然現象的忠實描述和一種所謂的「經驗總結」。縱觀中國科學史,我們就不難發現,中國傳統科學的經典著作,諸如《墨經》、《徐霞客遊記》、《齊民要術》、《農政全書》、《傷寒雜病論》、《夢溪筆談》等等,幾乎無一不是對自然現象的描述或經驗總結,而對這些自然現象為什麼會產生,以及這些經驗是如何獲得的、其背後的原理是什麼等等,則從不加以深入探討。

    因為所有人都沒有糾纏,尤里順利闡述起他的第四個分論點——

    古希臘人所具有的強烈的懷疑和批判精神。使得科學創新永無止境。

    尤里認為。科學的發展需要創新,而創新需要懷疑和批判。沒有懷疑和批判,就意味著科學生命的終結。西方科學之所以能持續向前發展,不斷出現舊理論的淘汰和新理論的誕生。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西方化中滲透著強烈的懷疑和批判精神。

    這種懷疑和批判精神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皮浪的「懷疑主義」。懷疑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流派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持續了500多年時間。對古希臘羅馬時期人們的思想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皮浪認為,「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固定下來當作教訓。因此我們對任何一個命題都可以說出相反的命題來。」皮浪及其之後的懷疑主義思想不僅代表了希臘羅馬時期的一種哲學思潮,同時也反映了這一時期學術界的實際情況。

    當時的學術界確實幾乎不存在任何權威,每一位哲學家除了相信自己外。不相信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老師。亞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名言不僅是他自己離開老師,獨立門戶的充分理由,也是後來所有學生在學術上與老師分道揚鑣的理由。

    這一次,尤里十分睿智的說到,西方化中的這種懷疑和批判精神在中國傳統化中是非常缺乏的。中國傳統化是儒家化,崇尚的是中庸之道,打擊的是標新立異。諸如「人怕出名豬怕壯」,「槍打出頭鳥」等俗語人人皆知。這與西方化的懷疑和批判精神形成鮮明對比。西方人認為科學是「可錯的」,中國認為真理神聖不可侵犯;西方人尊重自己的老師,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論調是絕對不敢出現在中國人的話語中的——中國人無不是極力維護自己老師的學說,只可繼承發揚,萬萬不敢越雷池一步去「揚棄」!

    經由尤里這一說,杜篤祜、朱昌祚這兩位形同「師徒」的人,都選擇了三緘其口。是啊,所謂「離經背道」,罪莫大焉!西方人看來個個都是「欺師滅祖」的「白眼狼」啊!如此論調不值一駁!

    尤里闡述完了自己的觀點,小心謹慎的退到一旁,等著諸位上官的品評。但實際情況是,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在沉默中等待……

    弘毅不是理科生,所以儘管對中西方科學比較研究很感興趣,卻總是感覺不得門而入。今天聞聽了十七世紀一位不怎麼純正的西方人的評論,欣喜之餘,也陷入了深思——畢竟,尤里的一番理解還是很針砭入理的,至少不是想當然的「以為」,而是有理有據。

    另一個方面,入華不久的尤里,能夠針對中華明作出上述闡釋,至少說明此人這段時間沒有混吃混喝,而一定是找過不少人求教,也聽過不少人的分析,這才能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

    最難能可貴的,是尤里並沒有真的讀懂中國,所以才敢於說出這些話,否則的話,他也只能使第二個湯若望,心知肚明,卻只能言不由衷!

    杜篤祜和朱昌祚二人,儘管從理智上不願意承認尤里所說十分正確,但卻無以反駁,因為他每次提到中國之事,都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來描述的,說的都對,沒有厚此薄彼。這樣下來,中西之間的異同一目瞭然。

    儘管中國的都好。但西人看來也不是向他們原來以為的那樣,除了會看個星星月亮,其它的都一無是處了。至少,他們的學問也是自成體系,先不說能不能站得住。

    別科托夫等人至於說要對尤里的長篇大論做個學術評價,那還真是難為他們這些探險者和戰俘了。他們之所以默不作聲,是明智的選擇,因為不知道自己這位不知深淺的同伴,這一長套說辭,會帶來怎樣的反饋。

    弘毅逐漸從自

    自己的思緒中走了出來。很欣慰的發現兩位主要聽眾——杜篤祜、朱昌祚都是沉思不語。這至少說明尤里的理解不是胡說八道,而是有些道理的。這就好,也不必深究出個所以然,現在就讓兩人深為歎服是不現實的。

    「杜大人。雲門兄。尤里不過是我門下的包衣奴才。我也是驕縱太過,讓他在二位面前如此張狂,說了這許多不著邊際的話。見笑了。」弘毅謙虛道。

    「大人哪裡話?尤騎校所論的確是聞所未聞。孔子有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下官的確是對那西人的學問知之甚少,今日的一聽聞,也是大開眼界!」杜篤祜急忙寬慰小貝勒爺。

    「右宗正大人,今日尤里所言,下官和杜大人一樣,也有所啟發。日後不明之處,還需向尤騎校清教一二。」朱昌祚對能夠自圓其說的人,早就沒有了一開始的不屑,而是有些欽佩的意思在裡面了。

    「哈哈,好說好說。我不是想讓尤里去火器研究院擔任個把教職嗎?讓他去給旗民子弟們說一說這些事,也好開拓一下學童的視野。屆時尚需兩位多多指點才是!」弘毅這不是虛偽,研究院招生工作已經啟動了,等到開學的時候,多幾個有才識的助手,無論中西人士,都是求之不得的。

    又是一番閒談之後,杜篤祜、朱昌祚二人看出小傢伙還有和自己的羅剎降人交代其他事情的意思,也就不便久留,推托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先行告退了。

    剩下的時間,弘毅也還有好多事要交代給「別克隊長」等人!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留基伯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也是率先提出原子論(萬物由原子構成)的哲學家,也是德謨克利特的老師。一說他出生在米利都,一說阿布德拉。他的學說受到三個哲學家的影響——芝諾、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哥拉。約公元前440年-前430年,他在阿布德拉成立了一個學校,而德謨克利特也就是在這所學校就學的。

    皮浪(前365或360年——前275或270年),又譯為畢洛或皮羅,被稱為「愛裡斯的皮浪」。古希臘懷疑派哲學家,懷疑主義創始人,早期懷疑主義代表人物。皮羅的口號是:「不做任何決定,懸擱判斷。」「懸擱」(epoche)的意思是中止,既不可定,也不否定。他主張懸擱對事物的判斷,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確定性。皮羅聲稱,事物都同樣是沒有差別的、不可預測的和不可判斷的。由於這一原因,我們的感覺和意見都不告訴我們真理或錯誤,因此,我們一點也不能相信它們,而應該無意見,不介入,不動搖,對任何一個東西都說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為是和非,又不同為是和非。真正採取這種態度的結果首先是沉默,然後是沒有任何煩惱。「懸擱判斷」的理論意義是為了避免懷疑的悖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