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四十四章 ——阿爾巴人隊(廿九) 文 / 弘毅知難

    ps:

    對於如此有淵源、又有時代背景的「包衣」歷史,後世三十多年的人生閱歷不足以讓小玄燁先知選覺、無師自通。辛虧自打成了宗人府右宗正和下五旗宗室宗室總理之後,皇太后布木布泰果斷讓蘇麻喇對這位寄予厚望的小孫兒進行了好幾次的滿洲皇室常識普及。

    學習的時間雖然是見縫插針,但學習的過程卻異常順利。蘇麻喇親眼所見小傢伙從壓根不懂到半知半解,再到最後的恍然大悟,一個勁兒回去和自己的主子、布木布泰說小玄燁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將來一定是大有可為的。

    當日聞聽蘇麻喇如此回稟,皇太后微微點頭,只說了一句「我這小孫兒的確不同凡響,這我是知道的」,然後跟了一問:「他起先果真是不知道咱這些家底的來龍去脈的嗎?」

    蘇麻喇也是恍然大悟,急忙回稟:「主子,奴婢的確認為小貝勒爺起先是壓根兒不知道什麼是包衣,什麼是包衣阿哈的,兩者之間的巨大分別那簡直是混為一談。好在他勤奮好學,奴婢稍作解釋,他就明白的緊了。」

    至此,主僕二人這才心下釋然,說起別的事務去了。

    弘毅自然不知道這些小事,也沒有慶幸自己「妖孽」傳聞再一次在「皇瑪瑪」那裡順利過關,只是如願欣賞到了別科托夫的感激涕零。又繼續對羅剎人普及起自己也是現學現賣的滿洲常識:

    「booi-aha,漢語作家奴、奴隸、奴僕或奴才,其實就是『旗下家奴』,又可叫做旗下家僕、旗下家人、八旗戶下人、八旗戶下家奴、隨旗人,等等……哦,說多了你也不明就裡,其實就是正兒八經的奴才,是八旗中整體地位最低的一群人。你只需要明白,你和那些旗下家奴可不一樣,其實。你都可以有自己的旗下家奴的。你記住了先!」

    弘毅所說的都是實情。

    清朝時期,外八旗人和包衣人均擁有數量不等的旗下家奴宗室王公之家除府屬佐領管領下的包衣外,也有自買之旗下家奴。旗下家奴沒有獨立的戶籍,因戶口完全依附於主家戶口之內。又稱「附戶」。其中立有戰功者。賞賜開戶權利。稱「開戶人」或「另戶」,地位高於一般家奴,但仍明顯低於身為「正戶」的外八旗人和包衣。也無法徹底脫離與主家的隸屬關係。因為儘管滿洲貴族把這種人是看得極為「下賤」的,但又非常需要他們,須臾離開不得。

    「包衣阿哈」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由諸申(滿族平民)轉化而來。平民犯罪,淪為奴隸。或窮困欠債,將妻子兒女典賣為奴。另一種就是所謂「家生奴婢」。因為包衣阿哈世代為奴,其所生子女仍為奴,亦稱「家生子」。他們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來安排。以上兩類,主要是來自關外時期,統稱為「陳奴僕」。

    包衣阿哈第三種來源,也是最主要的來源,就是通過戰爭掠奪俘虜為奴。初期,女真族各部落之間互相征伐,掠取對方人口為奴。爾後,搶掠漢人、朝鮮人作奴隸,為數不少,主要用於農耕。清軍入關後,就以投充之人、被圈地的民戶、購買的奴僕、戰爭掠奪的人口和罪犯家屬等漢人為主了。當然,也有出身王府侍婢所生庶子的閒散宗室,因府內生活拮据被賣與旗人官員為旗下家奴的特殊案例。奴隸、奴僕是主人的私有財產,可以饋贈,亦可以買賣。瀋陽開城地區就是當年一處販賣奴僕的市場。早期時,一個奴隸可以換30匹布,或15頭牛。奴隸無任何人身自由,時常被主人打罵凌辱,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清初八旗奴僕的大量逃亡,釀成所謂的「逃人事件」,其原因即在此。

    前期,旗人擁有家奴的比例甚高。根據曾被後金俘虜的朝鮮大臣李民寏目睹,當時即便一般旗兵之家也擁有家奴四、五人。大臣則百倍、甚至千倍於此,如權臣索額圖家,僅其子阿爾吉善就有家人541口。此外,年羹堯、福長安、曹頫等大臣在被查抄家產之時都有數以百計家僕的統計。

    旗下家奴由於廣泛存在於旗人貴族、官兵之家以及旗地屯莊之中,其總體數量已遠遠超越八旗之內其他群體的人口數。順治五年編審,家奴男丁曾一度佔八旗男丁總數的63%,此後開始逐漸減少,但至雍正初年,仍有男丁20多萬,佔八旗男丁總數的三分之一多。

    但旗下家奴的人口並不穩定,一些人因為無法忍受壓迫而逃亡,但之後還會有新的戰爭俘獲者等加入,所以人口浮動較大。然而,自康熙朝以後,八旗開始出現生計問題。許多旗兵選擇出賣家奴,還有一部分家奴因立有戰功而另行開戶。到了乾隆四十年的時候,大量旗兵已不再擁有奴僕。

    旗下家奴的工作主要是充當主人的隨役。由於清朝入關後,旗兵成為職業兵或後備兵,失去生產職能,而這一部分正好由家奴承擔。他們主要充當家中僕役,如果在官宦之家還可以擔任家中管事、幫助協理公務。此外,他們還替主人經營各類生意、從事耕種、收租等業務,遇有征戰時以主人隨丁之身份助戰。

    旗下家奴也被統治者視為八旗兵源之一,所以清廷還會直接徵召家奴以旗兵的身份從軍作戰,但需徵得其主人同意。在三藩之亂初期圖海平定察哈爾、雍正、乾隆年間用兵準噶爾等戰爭中以旗兵和幫丁身份從軍的旗下家奴都起到過重要作用。旗下家奴立下戰功者,可賞賜開戶權。脫離奴僕身份另立戶口,但朝廷需向其主家賠償該奴僕的「身價銀」。開戶人的地位難以與身為「正戶」的外八旗人和包衣相提並論,而且也難以與主家徹底脫離從屬關係。他們有成為旗兵的資格,但只能選擇旗兵種類中等級最低、滿洲、蒙古旗人不屑於擔任的步甲,且一度在步軍營中達到了71%的比例。雍正三年以前,內府包衣的家奴尚可挑選馬甲,此後,僅滿洲旗下的歷年久遠、最為資深、騎射優異的陳奴僕在無人遞補兵缺之時,才有資格被選為馬甲,陳奴僕立戰功者還有機會被賜予做官的權

    權利。在道光朝以後。由於八旗生計困難、旗下家奴數量的減少。許多步甲兵額又重新被正身旗人所佔據。

    旗下家奴與八旗中的其他人群在法律地位上有著良賤之別。原則上,他們無法參加科舉、做官;也不能與外八旗人和包衣人通婚。一般旗人殺死旗下家奴,僅受枷號和鞭刑,若與被殺死家奴的主人無親戚關係。還需賠償奴僕一人;漢人良民若殺死旗下家奴。也會按原罪行減一等判處。故意殺人由斬監侯減等至絞監侯。誤殺則可以由絞監侯減等脫去死罪。而旗下家奴若殺死良民,則按本來罪名從重判罰。不過,由於他們身在八旗制度之內。還是會因此享有一定特權。比如,旗下家奴若犯徒刑,可按正身旗人例改為以枷號、鞭刑來折抵;若犯充軍或流刑,則轉發駐防旗下為奴。其中武功優異者、立有戰功者還可以根據其才能、功勞的大小折抵罪行。這些目的都是為了保障旗下家奴為主家的服役以及八旗軍事力量的儲備不受損失。

    雖然旗下家奴在法律上地位低下,常常招致非人待遇,但在實際生活交往中也不乏往來融洽的例子。例如,被發配至東北給披甲人為奴中有知識之人就頗為當地旗兵所敬重,很多還被聘為先生以教授子弟。京郊營房的隨丁也與營房旗人相處十分融洽,他們世代來往緊密,以至於不再被營房旗人視為是家奴。其中的忠耿之人還頗得尊重,即便主家晚輩見了也要執以長輩之禮待之。所以許多旗下家奴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並不一定處在家奴的狀態。此外,在極個別情況下,也有家奴甚至因主家勢力的強大而躋身富奴、豪奴的地位,其中最為知名的例子當屬和珅家人劉全。

    與漢軍旗人大多數融入滿族不同,旗下家奴,尤其是東北的「隨旗人」,大都選擇認同漢族。一方面,出身於八旗制度下的他們雖然具有旗人的心態,也對祖先入旗存在一定自豪感,但由於本身來源於漢人和長期在旗制內受到區別對待而始終難以對滿族產生心甘情願的認同,在家譜上也不像漢軍旗人一樣將祖籍附會為長白山。隨旗人的那種「滿洲一完了,咱還寫漢族」的想法也展現出了一部分旗下家奴為了既得利益投充旗下的心態。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弘毅也無法一一向剛剛成為中國人的別科托夫解釋清楚,只是言簡意賅的繼續說道:

    「所以,別科托夫,你以後在我面前還可自稱奴才,但其實,你只能是我皇家的奴才。對外,你就是大清正兒八經的官員了,而且,官居正四品!」弘毅趁機給這個羅剎降人在政治上給予充分的提拔!

    「奴才叩謝主子隆恩!」別科托夫喜不自禁!

    「不僅如此,你的手下那五虎將,也都是一樣、堂堂正正的正六品!你們都是我大清的中流砥柱!」弘毅再給猛藥。

    「奴才替他們叩謝主子!我們有此殊榮,一定不辜負您的厚愛!」別科托夫一併感恩戴德。

    「所以,我看你可以改個名字了……」

    弘毅翻弄著手邊的那一本厚厚的《阿爾巴牛錄花名冊》,突然話鋒一轉,一點反應的時間都沒給現在還叫做「別科托夫」的這位四品包衣佐領!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