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罪惡春秋

正文 第4章 仙風罩身 文 / 顏公上

    送喪隊伍哭天喊地、喊爹喊媽,哀嚎聲震天。

    到了墳墓前,左側山門早已開啟,謝道士繼續作法,口中唸唸有詞。念畢,拂塵一揮,幾個石匠、抬匠把靈柩往山門一推,靈柩安放在墳墓中四平八穩,謝道士急令關山門。

    就在此時,忽聽一聲雞鳴,小潭裡的水冒出了一串串水泡直往上湧。

    謝道士睜開法眼一看,只見墳中冒出一道白煙,化著一隻天雞,朝鳳石飛去,在鳳石上空盤旋了三轉,直向白虎坡下飛去便無蹤跡。

    謝道士深知就裡,緘口不語。封好山門,隨眾人回到顏崇德家裡吃齋飯。

    齋飯過後,謝道士把顏崇德父子叫到後山墳前,見四處無人,說道:「亡靈顏楊氏系陽壽所限,天命所歸,你們要節哀順變。」

    顏氏父子點點頭。

    謝道士繼續說:「茫茫宇宙,歷歷大千,星星萬點,萬點一圓。上天本無時空之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人類把地球時空分為世紀、上中下葉、春夏秋冬、年月日時,這只是人類便於記事而已,對光明永恆的天界毫無意義。

    在亙古時,天界發生了一場浩劫。火星上的天雞至尊,乃王中之王,尊者之尊,負責守護火星疆域的樂土安全,保護子民永享極樂。」

    謝道士移動了一下身子:「盤踞在水星的赤龍大帝不甘水星有水無陸,肆意吞併火星。率龍子龍孫、蟹兵蟹將起兵進犯,在天庭中排兵佈陣氣勢了得。天雞至尊率天雞、百鳳迎戰,在水、火界上與赤龍鬥法。

    自古水火相剋,水火不容。天雞至尊和赤龍大帝法力不相上下,鬥得難分難解。斗了八百一十九天,赤龍大帝法力不支,敗下陣來,退回水星固舊生息。」

    顏氏父親張望著他。

    謝道士望著天上:「所謂神仙打仗,凡人遭殃,水火相殘,宇宙遭劫,天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由此,該隱誅弟,揭開了人類互相殘殺的序幕。人世間充滿著暴力、仇恨和嫉妒。

    火星上面的星球被熊熊天火燒成祼星,了無生息。此戰攏亂天庭,驚動上帝。上帝問罪,方知是赤龍霸氣難泯,挑起事端,禍亂天庭,觸犯天條,盛怒之下處以取消赤龍『大帝』封號,將赤龍打下地球大西洋受輪迴之苦。」

    謝道士向前移了兩步:「赤龍不服懲處,但又無可奈何,為洩心中怨氣,一怒攪翻水星,水星之水直瀉天際,衝向九十九重天外的地球。

    洪水自天而降,一連下了數十天,地球被淹,人和動植物全部陷入沒頂之災,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都低於水面七米,故有『女媧補天』,『大禹治水』之說。

    天雞至尊雖大獲全勝,但也法力受損。因守土有功,受到上帝褒獎。鑒於天雞至尊元氣大傷,上帝令金、木、土、北斗眾星護駕天雞至尊到月球靜休,賞賜修煉天功。」

    謝道士補充道:「天功就是人類所說的智慧。」然後繼續說:「眾星得令,護駕天雞至尊光臨月球。開天闢地眾星捧月,張果老倍感榮幸,率嫦娥、玉兔、百鳳眾仙到月門接駕。

    禮畢,張果老安排天雞至尊在菩提大殿修煉天功,仍譴嫦娥、玉兔、百鳳眾仙服侍。月球光明無限無黑白時日之分,天雞至尊有眾仙助力,不時恢復元氣並煉就天功。閒瑕之時,站在菩提樹下覽勝。嫦娥、玉兔、百鳳眾仙被天雞至尊神采所惑,動了凡心,玉兔爭先向天雞獻情,眾仙隨之示愛。」

    聽到此處,顏氏父子相互一視。

    謝道士神情嚴肅,並無調侃之意,繼續說道:「天雞至尊經不起嫦娥、玉兔及百鳳眾仙誘惑,也動了凡心,以目傳情,並與眾仙神交,犯了淫戒,被護法使者報與如來。如來法眼一開,便知就裡。

    萬惡淫為首,火星屬西方樂土,天雞是上帝愛神,如來採用感應之法知會上帝。上帝聞後大怒,責令將天雞至尊打下九十九重天。

    如來降罪傳法旨,天雞被罰取消『至尊』封號,貶下凡間戴罪修行,許諾天雞若能勵志普度眾生,屆時讓天雞投胎轉世

    、^看書網小說『神、俏麗風流、一等一的嬌娃仙子!但因凡心不死,愛慾不泯,因果報應,論罪當罰,被如來打回三界受輪迴之苦。

    玉兔和百鳳眾仙被貶下凡後,歷經數道輪迴,仍凡心不死,愛慾不泯,相思天雞之情與日俱增,紛紛飛到對面的百鳳坡上與天雞隔水相望,以解相思之苦。

    她們不知天雞元神移至鳳穴凹處修行,誤認為天雞斷了愛慾,不理她們,故而苦苦相盼,亙古不去,化著百鳳斑狀永久相伴。靈體又經數道輪迴,六十年內玉兔和百鳳眾仙又將先後投胎轉世,再護伴天雞。」

    謝道士轉過身來:「昨晚子時仙風罩身,如來法旨:天道生變,丁酉之年,天雞下凡。天雞吸天地之靈氣,受日月之精華,不久便要投胎轉世,屆時自有天機。赤龍困天雞,天雞戲赤龍。天雞與赤龍六十年風雲大戲即將來臨。因天機不可洩漏,佛祖只叫我告訴你們這些。」

    父子倆驚愕之狀溢於言表。

    顏品文忘了喪母之悲,很久才回過神來:「你說天雞在金鳳穴凹處修行,我信。」他對著顏崇德:「大爺,你想起沒有,最近幾年來,我們和鄰里每天子、午時都要聽到雄雞打鳴,居然找不到下家,原來是天雞在叫。通過謝老師這麼一說,就啥子都明白了,當真好神奇哈?」

    顏崇德也忘了喪妻之痛,驚呀地說:「當真,就是,好稀奇喲。」

    謝道士了卻使命,倍感欣慰,高興地說:「好,我走了。」

    他剛走到小潭旁邊,突又回身:「哦,還有一事要交待:天雞轉世雖有眾神護佑,但赤龍要派人來取天雞精靈,你們一定要守護好鳳石和天雞修行之地——鳳穴凹處,不准任何人來損壞鳳石或取走天雞精靈金身,否則禍害無窮。切記、切記。」

    父子倆面面相覷,把謝道士送到官道上才往回走,一路上冥思苦想,但仍不明所以,難解個中玄機。

    幾年間,顏品文身形愈加魁壯,天庭飽滿,地闊方圓,儼然一副當家人形象。

    一日清晨,見父親坐在堂屋裡,顏品文便到小方桌左旁的太師椅上坐下:「大爺,我想把房屋改成四合院瓦房,想請蘭陰陽來看一下風水朝向,定個黃道吉日,明年開春就可動工,不知大爺意下如何?」

    顏崇德磕磕煙灰:「現在是你當家作主,你想建就建,問我幹啥?」

    「修房造屋是個大事,還是要大爺作主。」

    顏崇德煩躁地說:「哎呀,你比老子能幹,也比老子想得周到,老子想安心享幾年清福,改不改造你自己定。」

    顏品文像是無奈又像是驕傲:「既然這樣,大爺就安心亨福,我再仔細酌量」

    顏崇德把手一揮:「好,好,我想抽桿煙,你不要再煩我了。」

    顏品文苦笑著走出堂屋,站在院壩裡,見長工吳江和魏大洪從側房裡出來,扛著鋤頭要去挖土,忙問道:「你們看見李之黑沒有?」

    吳江抬頭看了看東方,見陽光燦爛,白雲飄浮,紅紅的太陽爬起來了一丈多高,說道:「太陽都這麼高了,他可能割牛草去了。」

    長工包吃包往,每月打兩頓牙祭,一年兩套春秋衣服,三年一套冬季棉衣,每年可得幾擔糧食養家,長工也盡心盡力,一年四季的活不用主人安排,農忙農閒都能自個找活幹。

    吳、魏二人下地不久,顏品文見李之黑割了一背簍牛草回來,等李之黑在牛圈裡餵了牛出來,顏品文以孩子的稱呼:「李ど爸,請你幫我到蘭家溝去接一下蘭陰陽,順便割兩斤豬肉回來,今天中午打個牙祭。」

    李之黑長高了,但身材瘦削,從小缺衣少吃,長得顴骨略高,額頭較窄,面目幹練。這幾年在顏品文家當放牛匠,衣食無憂,他對顏家很感激,把牛兒喂得肥肥壯壯的,應道:「好,少東家,我馬上就去。」伸手接過顏品文遞給他的幾個銅元便走了。

    顏品文轉身朝院壩左邊走去,以步代尺測量建四合院瓦房的尺寸,計算每間屋的進深多長,開間多寬,能修多少間瓦房。

    在丈量到佃戶黃江成居住的屋前時,正巧黃江成出門,見到顏品文忙躬身問好:「少東家好。」

    「好,好,我想把這些草房改建成瓦房,先量一下尺寸。」

    黃江成結婚四年,生有一女一子,長子叫黃東長。全家居住的是顏品文的兩間房屋,交租後的糧食足以養家。他聽說要建瓦房,興奮地說:「修房造屋是天大的好事,恭喜少東家。」

    顏崇德五十八歲,兒孫滿堂,人們認為這就是福。此時正值三九時節,寒風刺骨,他穿著長衫,拄著枴杖,帶著中元從後門到了後山,看了看山水和莊稼,心滿意足的從右邊山口下山。

    走到白虎坡下的小路上,碰到在張祖伯家打長工的張子洪穿著一身爛棉衣,雙方作揖。

    張子洪道:「顏大爺好,你又出門來看你的莊稼了,你好福氣哦。」

    顏崇德笑道:「托你的福,還好。你家還好吧?」

    張子洪一臉愁苦:「難為你關心,吃了上頓沒下頓,連年都過不起,讓人見笑。」

    「這有什麼好笑的。哪個不會遇到點困難。」顏崇德從裹袋子裡抓了一把銅錢遞給張子洪:「這點錢你拿去買點年貨,讓全家好好生生過個年。」

    顏崇德便把銅線硬塞在他圍腰袋裡:「過日子要緊,這點錢可解一時之急,但願明年天年好些,好些收成,大家都好過日子。」

    張子洪突然跪下,一邊叩頭一邊說:「顏大爺大恩大德,永生不忘,今生若有出頭之日,一定湧泉相報。」

    顏崇德急忙把他扶起來:「些許小事,何足掛齒,有什麼報不報的?快別客氣。」張子洪千恩萬謝地走了,顏崇德牽著中元也慢慢地轉回家。

    顏品文正在大朝門口丈量籌劃,一眼看到袁保長從太陽田的田坎上走來,馬上向前迎接:「袁保長,稀客、稀客。」

    袁保長道:「小當家好,不好意思,又來打你的麻煩了。」

    到了大朝門,顏品文伸手請進:「哪裡、哪裡。袁保長貴客,請都請不來,何來麻煩之說。」

    兩人進了堂屋,分賓主坐下。

    袁保長開門見山:「小當家,不好意思,我清水河有個同宗兄弟,才二十多歲就死了,留下孤兒寡母,無田無房,沒吃沒穿。弟媳帶著一歲多的小侄袁開宗投奔於我,你曉得我的家檔,房子又窄,只能臨時安頓她們,難解她們一世之困。思來想去,只有請你行善,能不能借一間房屋給她們母子容身?」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