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罪惡春秋

正文 第7章 半夜偷糧 文 / 顏公上

    赤龍頭長鹿角、頭似駝面、眼似銅玲、項似蛇身、腹似魚鱗、龍爪如鷹爪、龍嘴兩旁有龍鬚,頜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全身赤紅。為了吸收亡靈充實魔力,他思得一計,趁東方黑暗之夜,和蛇魔共同施展魔法。一夜之間。大地災情氾濫,蠶蟲如麻,以排山倒海之勢,鋪天蓋地而來。

    種在地裡的莊稼,田邊土坎的野草和樹葉,凡是人能吃的東西,都被它們吃光,啃光,莊稼顆粒無收。人們餓得吃野菜、樹皮,白泥,很多人患腫病,自生自滅。大限無情,顏崇德為了省一口飯給子孫吃,也在這年被餓死。

    破出封建迷信,不許做道場,這年月死的人太多,明天誰死都不曉得,見慣不驚,顏品文全家悲痛欲絕,請了幾個人幫忙把顏崇德抬上山埋了。

    整整三年,蠶蟲一夜出現,啃光食物後,一夜之間,又消失得無影無蹤,生不見蟲,死不見影。

    雖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有神靈相助,人類自不當絕。又一夜之間,滿山遍野長滿了二十公分高的天星米。

    天星米是地裡長的一種野菜。神奇的是:平常要兩個月才能長二十公分高,在這非常時期卻一夜之間便長成二十公分高了。雖然有毒,是不能吃的。但餓慌了的人不管這麼多,只要能吃就吃,毒死總比餓死好受一些。

    有了天星米這個救命糧,近一半的人挨過了這個亙古不遇的大饑荒存活了下來。

    顏崇德死後,顏品文家還有十人。

    公上三歲,還在吃奶。

    時年顏定平二十歲,顏定正十六歲,大饑荒仍然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顏定平眼見全家要被活活餓死,四月初一晚上,他見顏品文坐在堂屋裡發愁,便從院壩裡走進堂屋,站在顏品文對面問了一個無法回答但又必須回答的問題:「眼見全家人就要被餓死,怎麼辦?」

    顏品文右手托頭靠在小方桌上,手指不停地抓著額頭,愁眉苦臉,無計可施。很久才說:「能怎麼辦?有什麼辦法,聽天由命吧。」

    顏定平氣呼呼地說:「聽天由命,眼睜睜的等著餓死,我才不幹呢?我還年青,我不想死,我不會聽天由命,我要想辦法讓全家活命。」

    顏品文睜大眼睛看著他:「你想幹啥?」

    「我只想全家活命!不幹啥?」

    顏品文聽他的口氣,便知道他要幹啥。急道:「你給老子不准亂來哈,大丈夫頂天立地,即便餓死,也不能去做那些偷雞摸狗,見不得人的事哈!」

    顏定平並非不孝之子,也並非故意頂撞顏品文:「我沒有那麼好,我只想全家活命。你做你的大丈夫,只要能活命,我什麼都不管。」霸氣十足,說完便氣匆匆地走了。

    顏品文低聲叫道:「轉來,不准去亂來,捉住了是要被打死的。」

    顏定平不理不睬,頭也不回地回到側房。他和二弟顏定正合住在一個床上。

    不一會兒,顏品文在門外叫:「中元,中元,你在嗎?」

    顏定平假裝睡著後被叫醒的樣子應道:「在,啥子事嘛?我睡了。」

    顏品文聽到他在床上回話,安心地說:「哦,你在啊?在就好,你在我就放心了。」

    顏定平這招瞞天過海之術,瞞住了顏品文。

    晚上兩點多鐘,他搖醒睡得正香的顏定正:「老二,現在全家眼看著就要被餓死了,我不想死,也不想全家被餓死。不想被餓死,就只有去偷保管室的糧食。走,你陪我一起去……」

    還未等他說完,顏定正在黑暗中連忙搖頭擺手:「我不去,我膽子小,不敢去,我害怕,抓倒了是要被活活打死的。」

    顏定平怒道:「我還沒有說完,你怕啥子怕?怕個球啊?我給你說,盜口我都看好了,把穩得很,保證不會出事。你只是去跟我把個風,壯個膽,不要你下手,我自會做得萬無一失的,你不用怕。」

    四川人的髒話很多,比如「球」、「雞兒」、「卵子」、「錘子」之類的髒話,同性之間一般不是用來吵

    看。書網.(男生?,啥子我都是想好了的,不會被抓住的。萬一有事,你別管我,你就朝白虎坡的方向跑回家,我自會脫身的,聽見沒有?」

    顏定正牽強地點了點頭。

    弟兄二人剛走不久,顏品文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仍然不放心,翻身起床。宋明香被驚醒:「這麼晚了你還要去幹啥子?」

    顏品文在床下答道:「我擔心中元到保管室偷糧食去了,我放心不下,到他房裡去看一下。」

    宋明香一聽中元去偷糧食,嚇了一大跳,翻身坐在床上,驚駭地說:「短命娃兒,不要命啦?快去把他找回來。」

    「我正因為擔心才睡不著,我馬上去看看。」顏品文輕腳輕手地到了側房,他沒有喊叫,用手推了一下門,門便開了。

    他走到床前摸了一下,床上空空如也。心裡著急地罵了一句:「狗日的,把老二都帶去了。」

    他立即轉身關上門,回到自己房間。見宋明香還坐在床上,說道:「狗日的當真去了,還把老二也帶去了,我馬上去找他們。」說完轉身便出門去了。

    顏定平、顏定正到了保管室靠馬路邊的牆頭,顏定平把籮筐輕輕地放在公路邊,示意顏定正別出聲。

    他膽子真大,想先去試探一下。一個人慢慢地走到保管室石圍牆內的涼棚邊,見涼棚上掛著一床蚊帳。

    此時正是午夜時分,張子洪和何光躍睡得正香,鼾聲如雷。他放心的回到原處,示意按計劃行事。

    顏定正站在原地把風。顏定平挑起籮筐輕輕地走進保管室院壩大門,大門沒在門,大門離守夜的涼棚約有五米遠,他朝第三間保管室門口移去,這間保管室離涼棚又約有十米遠。

    到了門口,他放下籮筐,看了下動靜,見無異常,便開始行動。

    保管室的門是雙扇門,他抓住左邊那扇門中間的門方隔板,輕輕往上一提,然後往右一移,左扇門便懸掉下來了。

    他把門輕輕移到中間,懸掉在地上,回身將扁擔、籮筐提進室內,又把門安回原位,把自己關在屋裡面。這樣,他人在裡面,只要不出聲,即使守夜的起來,見門關得好好的,也不會發現問題,仍會安心地回去睡覺。

    門鎖是「鎖君子,不鎖小人」。凡是農村的木門,只有門和門框,門框上面有一個門耳朵,門耳朵中間有個圓洞,供上門時穿在門耳朵的圓洞裡。

    門框下面有一個門窩窩,用於和門耳朵來固定門,又能轉動。門耳朵和門窩窩之間要有兩公分的間隔,門才能上得上去、下得下來。但無論是雙扇門還是單扇門,只要輕輕往上、下一提一放,便被取下來了。

    顏定正在外把風,緊張地四處看。

    顏定平在室內用手摸糧食,糧食是分開堆在地上的。他先摸到豌豆,裝了一籮筐,後摸到小麥,又裝上一籮筐。挽好繩子,穿上扁擔,挑在肩膀上試了試,一切盡意,又放下。

    他在房內更好開門,三下五除二,門就開開了。

    他看了一下動靜,如常。便返回室內挑上糧食,輕輕地放在門口,又轉身把門安好,再看了一下動靜,無異樣,他挑著一百多斤糧食,慢慢地挑出保管室大門,上了馬路。

    黑夜中,顏定正見他挑著糧食出來,想趕緊上去幫忙。

    顏定平給他打了個快走的手勢,顏定正跟在後面,一路朝回家的路上走。

    顏定正天生膽小,一路膽顫心驚的跟在後面看前看後,看左看右。看見馬路兩旁的小柏樹,被風吹得左右搖晃,看起來又像人,又像鬼,害怕極了。

    顏定平挑著糧食比顏定正還走得快。快上小路前五米,顏定正在後低叫一聲:「哥,前面有人。」

    顏定平抬頭一看,對面馬路邊上確實站著一個人,但已避之不及。他索性繼續往前走,用側眼觀察動靜。

    常言說「做賊心虛」。顏定平可沒有這種感覺,他認為行大義救人不算偷。他這是做了一個挽救全家生命的壯舉,問心無愧,一點不害怕和內疚。

    顏定正天生膽小,此時也只能硬著頭皮跟著往前走。到了人影身邊,這人突然開口:「是老子。」

    弟兄二人一聽是父親的聲音,又驚又喜。父子仨心意相通,不吭聲、不出氣,把糧食擔回家,藏在柴堆裡,整個過程前後不到一個小時。

    回房後,顏品文小聲數落道:「窮不要偷,冷不要動,你怎麼不聽話。」

    顏定平打了一個哈欠,伸了一個懶腰:「我要睡了。」

    顏定正也做出一副想睡覺的樣子,顏品文無奈之下,只好回房。正是:

    有吃有穿好過冬,又饑又餓誰不偷。

    若是如來有法眼,因果報應隨吉凶。

    宋明香仍然未睡,見丈夫回來,忙問:「找到了嗎?」

    顏品文笑著說:「找是找到了,可他們已經把糧食偷回來了。」說完便撲上床,按在宋明香身上。

    公上被弄醒了,睜眼看見父親壓在母親身上,他認為父親是在欺負母親,用腳去蹬,用手去抓。

    顏品文罵著逗他:「狗日的。」

    公上被罵,又嘻嘻一笑,翻過身去又睡了。

    宋明香配合著說:「中元膽子真大。」

    夫妻倆高興了一會兒,便睡了。

    生產隊沒有發現糧食被盜,宋明香白天不敢煮飯來充飢,便白天偷偷磨面,晚上半夜三更燒火煮來吃。但不能多煮,因為這是吊命糧,一家十人度過了這個亙古不遇的大饑荒。

    一九六二年,小春有收成了。因顏品文家的地壩是石板鋪的,好打曬糧食。隊長張子洪便安排部份勞動力把豌豆、胡豆等小春農作物堆在這個地壩裡打曬。上午扯回豌豆、胡豆,鋪在地壩裡曬半天,下午附帶勞動(婦女)用連蓋打。

    連蓋是用牛皮做的,將一塊牛皮纏成一根圓條,四根一組,捆在上、下兩根木棍上。上端的木棍要長幾公分,用於捆在去掉一大半竹竿的竹片上,連蓋就能三百六十度旋轉。

    幾十個婦女面對面站成兩排,不用喊口哨,只要一人開個頭,其他數十人乃至一百多人便可自動隨節奏揮打。左、右移位,前、後進退,整齊劃一,十分有序,場景十分壯觀,和著節拍,聲音粗獷悅耳。

    打過一遍後,又翻過來再打一遍,然後將蓋在上面的殘物捆成一捆,用作柴火分給社員。第一輪打的是豌豆,殘物清走後,地壩上露出來的全是豌豆粒,幾十個婦女便歇干。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