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大雪滿弓刀

正文 第十九章 渭城一別,未定風波 文 / 誰念西風

    清晨的渭城被柔暖的陽光斜斜籠罩,城外的楊柳隨晨風輕輕搖擺,模樣溫柔,恰似南方水靈的姑娘在臨溪浣紗,於城樓登高而望,整個春日大地呈現著一派脆嫩微黃的清新氣息,令人格外的心曠神怡。

    城內百姓剛開始一日的生活,街頭有販賣早點的商舖開了鍋,炊煙和蒸汽層層疊疊向上湧去,讓沉靜了一夜的渭城漸漸喧囂起來。昨日眠月樓前殺人的事件並沒有給這個富饒的海濱城市帶來什麼陰鬱的氣息,奔波於一日三餐的人們生活的還是波瀾不驚。或許處於社會上層的一些人已經開始嗅道了一絲風雨欲來的味道,但這和平頭百姓們卻沒什麼關係,他們只知道開門,吆喝一聲:客官打尖還是住店?顯得是那麼的平安喜樂。

    可是這種平安喜樂,卻在一個早早進城的老漢那裡被打破。

    那老漢的年紀實在不小,好不容易在朝陽初生的時候趕到了城門口,不禁彎著腰喘了兩口氣,又抬起頭擦了擦額上的汗水。

    然後他像是發現了什麼,愣了一愣,手垂了下來,瞇起眼昂著頭往城門樓子上看。

    頓時間,他雙眼睜大,手指著城門上,不停顫抖,嘴角哆嗦著,想說些什麼,卻張不開口。

    終於,他像被砍了一刀似的嚎叫起來:「殺人了!!!!!」——

    城門上,赫然懸掛著十幾個血淋淋的人頭,在晨風中不停晃蕩,凌亂的頭髮隨風搖擺,似乎連氣息中,都帶著揮之不去的血腥味。

    這十幾個人頭明顯已經被掛上去了很長時間,皮肉蒼白,雙眼有的緊閉,有的卻仍舊睜開著,無力的打量著城門下的人。老漢的這一聲嚎叫如同打開了洪水肆虐的閘門,一瞬間,整個渭城的人都被吸引過來。大多數人初見此情景,也如老漢一般哆哆嗦嗦說不出話來,驚的面如土色。但隨著人漸漸增多,吵鬧聲漸漸加重,慢慢的,人們的驚慌開始褪去,隨之而來的,是紛紛不停的議論聲。

    這是一群什麼人?怎麼會被掛在城樓上?

    江洋大盜吧……或許是反賊也說不定。咦?衙門裡的人呢,怎麼連個差役都沒見著?

    沒差役,沒衙門公人……這不會是宋家干的吧。

    喲,八成就是。除了宋家,誰有這麼大魄力!

    幾位,沒聽說昨兒眠月樓前的事兒啊。連玄衣輕騎都出現了,聽說是有人要陰謀刺殺宋家七公子,昨天當場就被宋家的釘死了一個,喲喲喲,那叫一個慘啊……

    嘿,哥幾個,我怎麼瞧著這幾個人頭,那麼像……太守府上的啊!

    太守府!

    一瞬間圍在一起的人群臉色都不好看了,他們彼此望一望,記性好的瞬時想起來,昨天夜裡被釘死的那個人,好像就是太守府的護院秦莊秦爺!這,這,這……這是什麼情況?宋家和太守府關係不聽說一向不錯嘛,貌似太守千金還是宋家太太認的干侄女呢。

    愈加疑惑的人群低聲討論著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此時卻聽到了城門口有得得的馬蹄聲漸次傳來。人群抬起眼往城門口瞄了一眼,頓時像被揍了一拳,都睜大眼說不出話來。

    眼前,是幾輛大家較為熟知的馬車,上面有太守府的徽記,正遲緩的往城門口而來。最為讓人驚訝的是,後面有兩輛馬車上,載滿了家居細軟和箱子。這分明就是搬家的樣子,難不成太守大人要搬家了?

    太守大人為什麼要搬家?稍微有心的人便情不自禁的聯想起昨夜發生在眠月樓前的故事,一瞬間猜到了其間點點的聯繫,看向那些馬車的眼神,就充滿了悲憫。

    終究是一方太守啊,何必去招惹宋家呢,這可好,連渭城都待不下去了。

    渭城南門前的主道兩側,站了無數看熱鬧的百姓。本來大家正討論的熱烈,但當太守府的馬車來臨時,彷彿有什麼約定,大家都緘默不語,直愣愣看著一行馬車在清晨的陽光中向外行去。

    在其中的一個車廂裡,往日嬌蠻的太守千金彭靜娜掀起車簾,探頭向外看了一眼,神色中有說不出的黯然,並帶著一絲怨怒。她轉過頭遠遠眺望著宋府的方向,咬緊

    看書網:*奇幻:麼地方?彭靜娜的心裡非常清楚。可就算如此,父親依然像得了巨大的好處似的用幾近五體投地的姿態表達了謝意。彭靜娜在那一刻明白了什麼叫做目眥欲裂,什麼叫做痛徹心扉。

    ……

    一夜未眠的彭靜娜臉上並沒有看到太疲憊的神色,也沒有黑眼圈,沒有鬆弛的眼皮和紅腫的眼睛。相反,她看著比以往,更多了一絲沉穩和安靜。馬車走到城門口時,停了下來,這是必要的規矩,畢竟為一方父母官,走的時候,再落魄,也是要飲一杯送別酒的。

    今日來敬酒的,是渭城都尉劉勳國。他和彭雲一文一武,彼此在渭城搭檔了整整十幾個年頭,不說交情深淺,就看這同事多年的份上,也是要來送送的。

    劉勳國是武官,打扮看著精煉乾脆,黑色的勁裝包裹著他高大的身軀,猶如黑雲一般立在城洞前。在他的腳邊,是兩個酒甕,泥封尚新,似乎剛從酒窖裡挖出來的一樣。

    看著多年的老搭檔前來送別,剛下馬車的彭雲歎了口氣,道:「何必來走這一遭呢,本就是一個形式而已,不喝這碗酒難不成我就走不動路?」

    在城洞前的,只有劉勳國一人,顯得有點形單影隻,沒有絲毫送太守離城的樣子和排場。其實原因也簡單,彭雲之所以離開渭城,便是因為得罪了宋家。在這麼個風口浪尖上,誰願意來送這個老大人?誰又想觸宋家的眉頭?故不論親疏,都無人敢來送別。也就是這個都尉的官職,沒有利害關係,直屬軍方又無利益糾紛,才能坦坦蕩蕩的前來送別。

    聽得老友的話,劉勳國呵呵笑了笑,道:「怕你悄摸的走了,我特意來早點,就這還差點趕不上你呢,哪裡敢說你走不動路。畢竟十幾年了,出了這麼大的事兒,你竟沒和我招呼一聲,若不是昨日發現我帳下劊子手被借出去許多,恐怕到現在還被蒙在鼓裡,更不要說來送送老朋友了。」

    劊子手被借出去許多,自然是殺人的,這城頭上掛著的十數個人頭,便是那些劊子手的傑作。渭城太守彭雲沉默了一會兒,苦笑道:「渭城居,大不易,想必你也已經知道了我因何而去,雖然你歸軍方統屬,也實在沒必要跟宋家過不去。」

    劉勳國淡淡一笑,轉了話題,道:「不說這些了,你來看看,我今天帶的什麼酒。」

    說完這話,他彎下身拍開泥封,輕輕對著甕口扇了扇風,笑著看彭雲。彭雲吸了口氣,臉上生出一絲笑意,道:「好啊,竟是十年的杏花春釀。」

    劉勳國點頭道:「明白你好這口,乾脆刨了兩壇出來,路上帶著。」

    彭雲拍了拍甕口,滿意的喃喃:「不錯不錯,雖是萬里西風瀚海沙,有美酒作伴,也足以笑對苦寒了。」

    說完這句不錯,二人似乎找不到什麼什麼話頭似的沉默下來。半響,彭雲才悠悠道:「我之一走,不過是個開始而已,你仍在渭城,免不了要多加小心。宋家,似乎……」彭雲忽然停住了口,苦笑著微微搖了搖頭。

    劉勳國冷笑一聲,接道:「似乎像一條瘋了的狗。」

    他倒是快人快語,看了一眼城牆上漸漸往下偏斜的目光,冷冷道:「從那個宋家七公子回到渭城以來,不過才幾天時間,從東海水師到你這個太守,宋家已經連咬了朝廷兩位大員。以往的宋家行事何等的穩妥謹慎,怎麼會在這個時候犯了糊塗!」

    彭雲道:「宋家家主已經無子無嗣了近二十年,好不容易盼來個兒子,又豈能不重之又重。」

    「重之又重?」劉勳國哼了一聲,道:「你我心中都明白,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幾乎已成當今大族之宿命。這個淺顯的道理,宋家又豈不會明白。若非如此,當年正值宋家如日中天,宋老太爺又何必立下兒孫永不得踏入官場的遺訓。如今才過了幾十年,宋家就忘了老太爺的諄諄教誨?」

    彭雲緊緊皺起了眉頭,並不搭腔。

    整個神州大陸都知道,吳國之所以能夠以財力傲視其餘三國,皆是因為國中有宋家。正是因為當年的宋老太爺高瞻遠矚建議仁宗帝開放海禁,才有了如今繁華昌盛的吳國,才使得吳國擺脫了積貧積弱的窘迫境況。也正是因為這樣,宋家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一舉成為整個吳國最為雄厚的家族,或者說……財團。

    而隨著世宗帝龍馭賓天,開陽皇帝繼位,難保宋家不會由功臣,慢慢成為帝王猜忌的對象。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宋家這許多年來,盡量隱忍,和朝廷的關係,也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態度上,從不敢逾越半分。

    但誰能想到,自從冒出來一個七公子,這宋家竟然會在短短十來天裡,成為了整個吳國最狠最凶的一條瘋狗。

    東海水師提督、渭城太守……這兩個官職,放在吳國朝堂,那也是一跺腳便顫一顫的主。可隨著宋家的怒火,這兩個官員,竟然一者被降級待勘,一者驅逐西海……一向不顯山不露水的宋家,這一次可以說讓整個朝廷,都佈滿了不安的莫測風雲。

    這也正是劉勳國不解並冷笑的原因。

    彭雲自然明白劉勳國話中所指,但他並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評論,沉默了半響,只有苦笑著歎了口氣,自嘲道:「你也曉得,我這個太守,不過是空有名頭罷了。宋家和朝廷本來如何,將要如何,並不是我所能左右參合的,我只願接下來能護得家裡老小平安就好。倒是你,手裡握有兵權,一旦有什麼變化,所處位置,最為尷尬。」

    劉勳國爽朗一笑,哈哈道:「有什麼尷尬不尷尬,左右最多搭上條命就是。」

    彭雲臉色變了變,道:「這話說的太重了,絕不至到這般田地。」

    劉勳國笑道:「玩笑話,不必當真。」說完捧起開了封的那甕酒,從旁取來兩個備好的玉盞,斟了兩碗,道:「今日一別,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這一杯酒,怕是你我最後同飲了。」

    彭雲笑了笑,接過其中一碗,輕輕在對方碗沿上磕了一磕,道:「但願你我都能安安穩穩,有再見的一天。」

    二人相視微笑,將碗中杏花春釀一飲而盡。

    初陽慢慢升上半空,朝陽的緋紅漸漸變為了淡金色,彭雲遙望東面天際,眼見得流雲在陽光下緩緩消散化為清朗的一片碧空,忍不住喃喃道:「朝陽已升,江山新顏……勳國兄,多加保重,告辭了。」

    劉勳國鄭重的抱拳還了一禮,側身站在了城門之邊,道:「西海不比渭城,更要多加保重,必要時,勿忘來信。」

    彭雲點頭致意,轉身上了馬車。

    車伕甩動鞭子,呼喝著催動馬車趕路。

    車輪碾在路上,發出略有節奏的吱吱呀呀,悠悠馳往城外。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