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大雪滿弓刀

正文 第五十二章 三杯杏花春釀謝平生 文 / 誰念西風

    渭城仲夏之時,正是最好風景。

    往日裡的此時,渭城早已百花盛開綠樹環合,景色優美怡人,被稱為江南第一城,然而今年的渭城卻尋不到一絲平淡祥和的味道。先是兩千玄衣輕騎出城未歸,然後是西邊的九陽坡步卒聞風而動逼近渭城封鎖關隘道路,再後是吳國朝廷由戶部兵部共同發文禁止渭城閒雜人等的出入,將熙熙攘攘熱鬧不休的海內外第一商城變成了一片寂靜的所在。百姓們也少了調侃打屁出門逛游的閒心,紛紛躲在家裡猶如小媳婦兒一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種架勢,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是朝廷和宋家鬧成了僵局,否則平白無故的為什麼宋家那剩餘的一千玄衣輕騎會有事沒事就在城裡逛蕩個不停呢。還有那些本來在渭城都已經生活了很多個年頭街坊四鄰熟悉無比的人,比如豆腐店老闆啊,擺貨攤的貨郎啊,賣地瓜的老頭啊,胭脂鋪布匹店的中年大叔啊聽說也都在大半夜的被宋傢俬兵闖進來全都逮了去。聽人嚼舌頭說那是曲通賣國的諜子,可當老百姓的哪裡懂得那麼多,見人一聲不吭的被抓,禁不住全都方寸大亂面面相覷,只求安安穩穩保個平安就是了。

    宋府比之其餘百姓自然要沉穩多了。平日裡算不上喧鬧但也絕不是很安靜的宋府各院落在午後的此時此刻顯得寂靜無比。有蟬聲漸起,聒噪不休,無人粘殺,無人驅趕,使得人心煩意亂。府中之山除了輕柔的山風撲過之外還帶著若有若無的絲絲水汽,這燥熱的天氣在山上也顯得清爽許多了。宋三爺這個時候正坐在竹林小築裡,彷彿他大半生的光陰就是在這不過長三丈許寬兩丈多的地方度過的。此時的宋敬濤顯得慵懶無比,猶如江南隨處可見的富家翁,半瞇著眼,優哉游哉。斑斕的日光先透過竹林,再透過窗紗,最後才打在宋敬濤臉上,便輕柔的多了。宋敬濤滿足的歎了口氣,輕聲說道:「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趙兄,真的很想去泛舟碧波上,抬手觸蓮蓬啊!」

    趙銘就站在他的旁邊,束手垂頭,微微躬身,還是管家般的模樣,淡淡接過話頭笑道:「三爺好雅興,趙銘也多年未曾見三爺當年颯爽英姿了。」

    宋敬濤哈哈大笑,隨意擺著手道:「什麼颯爽英姿,趙兄多年來都沒有拍過馬屁,功夫粗淺,可不要東施效顰。」趙銘笑了笑,低頭應了聲是。當他抬頭的一瞬間,額頭白髮頓時顯現出來,順著白髮向下望,竟是一片片枯皸的皮膚,好似一夜間老了四五十歲,趙銘此時竟同行將朽木的老人一般無二!

    宋敬濤睜開眼望了望趙銘,歎了口氣,輕聲道:「這些年我勞心勞力不辭日夜,可沒想到的是,你竟然比我先老。」趙銘平靜道:「人終究是要老的,先老後老,並無甚不同,所幸屬下只是枯槁容顏,未曾蹉跎歲月。」

    「未曾蹉跎歲月當年江湖上的週遭七寸自成天地若不是入了宋家,怕也早成了一段歷久彌新的傳奇了。說起蹉跎歲月,終究是宋家虧欠你的。」宋敬濤睜開眼看著頭頂上片片竹篾,一時出了神。關於當年的某某舊事重提,哪怕宋敬濤經歷了再多,也還是忍不住唏噓感慨。

    「三爺,是宋家欠我,還是我欠宋家,如今都已經兩清,三爺無需再提,屬下也不再去想了。」趙銘平靜一如既往,不動聲色,只是聲音略顯緩慢,蒼老姿態十分明顯。宋敬濤點點頭,算是默認了趙銘的話,嘴角扯出一絲微笑,就此打住話頭,重新沉默下去。

    過了良久,宋敬濤才緩緩道:「晴山港已經被封了,好在老大如今已經帶人去了明港,暗中出海,朝廷就算要查,也得等到家裡人都走了才能查到線索了。如今的宋家人去樓空,咱們哥倆,總算能好好休息休息。」

    趙銘笑了,神色輕鬆,點了點頭。

    好像忽然想起什麼,宋敬濤眼睛一亮,彎下身子從桌子下不知哪個角落裡扒出來了一罈子佈滿灰塵的老酒,正是渭城最出名的杏花春釀。他晃了晃罈子,哈的笑了聲,對趙銘得意道:「差點忘了,十年的杏花春釀,當年小築剛剛修好時藏在桌下的老酒,不想今日重見天日!怎麼樣趙兄,喝上幾杯?」

    趙銘嘴角的笑意愈發濃重,點頭。

    宋敬濤扯了把椅子過來,指了指,乾脆道:「坐。」趙銘坐下後如同變戲法般從懷裡竟是拿出了兩個常見的瓷碗。宋敬濤笑個不停,指著他嘿然道:「好啊,原來早就備好了,也成,今日你我二人,就來個不醉不歸。」說完話,宋敬濤傾壇滿酒,酒香四溢。

    兩人端起酒碗,宋敬濤深吸一口氣,抬著眼皮想了會兒,嘖嘖道:「酒是好酒,不能隨隨便便的像喝涼白開。」他想了會兒,看著趙銘,笑了起來:「找些下酒菜。」

    兩人會心一笑,碰了一碗。

    第一杯,謝銅板!

    一封朝奏九重天,宋家得償所願開放海禁,在神州濱海國家為防倭寇一個比一個嚴防死守把緊國門的時候,首開先例,與外通商,震顫了天下神經,奠定了宋氏基礎。隨後在朝廷的默許下,宋家總領國內海路生意,以絲綢、茶葉、瓷器等神州特產為根本,橫渡大洋,貿易直達歐羅列國、南海諸島、東瀛島國等等地區。在極短的時間內賺了讓人目瞪口呆的百倍千倍利潤。一本萬利盆滿缽滿,瞬間讓吳國國庫擺脫了積貧積弱的尷尬局面,也在短短就幾年時間內,造就了獨霸海路生意威風赫赫的宋家聲名。世人都道宋家富可敵國是海龍王的親外甥,可又有哪幾個人知道,宋家一年交付朝廷的稅銀,又有多少,當年與朝廷簽訂的利潤分割經年累月一漲再漲,甚至一度到了要暗地裡三七分成的局面。在朝廷嫌宋家尾大不掉可堪內患的時候,宋家又何嘗不是把朝廷看做了餵不飽的嗜食饕餮。

    士子書生都說,商人逐利,銅臭熏人,污了士林耳目,然而若是沒了銅臭,吳國那些燁然若神人的王公貴族,豈不是又得哭爹喊娘嚎啕不已?若是沒了銅臭,吳國國門能否長久安然誰人又說得準?再囂張一點,甚至說若是沒了銅臭,吳國上上下下,去哪找任由士大夫們歌功頌德的盛世安康!

    所以這第一杯,謝銅板,有人唱古來王侯生貧賤。

    第二杯,謝肝膽!

    數一數流年往事,宋家老太爺常說人心叵測鬼胎無數,驀然一回首,不管是廟堂還是江湖,總少不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然而老太爺也曾唏噓感歎,今生來世二擇其一,有兄弟在側,才是最最難得。當年在吳國肆意縱橫狂放灑脫的拚命三郎宋敬濤並不是很理解這句看似拗口其實很直白的話,總是以為詩酒奇絕,踏遍天下山山水水才是男兒豪情。孤身仗劍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壺,這是何等的自在瀟灑,何等的倜儻風流。後來踏遍了半個江湖,聽了太多說書人口中的風風雨雨,贈了太多萍水相逢江湖情義,才明白原來江湖也就是這麼回事,所謂的快意恩仇不過是滑稽的笑談,傾囊相授後換來的或許不是湧泉相報,而是刀劍相向。在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時刻,哪怕是隔夜還於你同寢同榻誓同生死的抵死手足,落難時只冷眼旁觀而不落井下石,都算是極講情分的了。逛蕩了許多年的宋敬濤在被老太爺拉進祠堂逼著和江北姚氏聯姻後,開始心如止水默默聽從安排。原因只是老太爺指著鼻子正色問他,你行走了許多年江湖,倒是告訴我,哪個人是你宋敬濤的肝膽兄弟,哪個人願意為你兩肋插刀!他想了許久,終究訥訥無言,答不出一個字來,後來老太爺便拂袖而去,留他在祠堂靜跪一夜。

    說起來,此生兜兜轉轉,當真是一個肝膽相照的都沒有啊。

    自然,除了眼前面容枯槁的「老人」。

    原來我宋敬濤將死之時,才得一肝膽兄弟——此生可了去一樁憾事了!

    所以這第二杯謝肝膽,相照無端,付命也開顏。

    第三杯,謝豪權!

    宋家並非王公貴族,自老太爺去世之後,家中也再也沒有了入朝為官的人,或許老太爺早就預料到了三世而折的境況,所以才立下這門規矩。其實說來,宋家這許多年,雖不是豪權,但與之打交道最多的,還是豪權。當年的拚命三郎策馬京都,渾然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侯門子弟,管你是儒袖書生還是惡霸紈褲,只要看不順眼,就敢橫眉冷對。再不順眼,乾脆拉來架勢好好打上一架。所以不消幾日,滿京城就都聽說宋家拚命三郎的事跡了,宋敬濤還常常沾沾自喜,端的是快意瀟灑,無拘無束。京城權貴對彼時的少年郎都抱著能忍即忍的態度,渾然不顧他大鬧京都的跋扈樣子。那時的少年並不明白為何京城這麼多豪門望族統統對自己緘默無聲,後來才漸漸知曉,若不是人人都暗地裡知道聖上對宋家開放海禁的奏請格外青睞,誰會任由他橫衝直撞不知收斂!也是漸漸的才明白,原來若論起豪權,宋家才是真正的豪權無雙。

    所以這第三杯,謝豪權,生殺由斷,直把那少年心性蕩個遍

    三杯酒過,已是日暮薄靄,緩緩偏西。壇中杏花春釀還有不少,然而宋敬濤和趙銘都已經有些醉了。宋家三爺微微伏在桌上,抬起頭喃喃自語:「這第四杯呢,該謝點什麼?」

    趙銘臉上露出一絲微笑,站起身來輕聲道:「三爺,他來了。」

    宋敬濤抬起眼皮,看了看窗外晴空,歎了口氣,笑道:「這第四杯酒,該謝謝他了。」

    趙銘閉上眼,深吸一口氣,垂頭示意,轉身離去。他推開門,望著小築前的那兩個人影,語氣平靜而淡然:「七少爺,請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