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漢國祚

正文 第4章 章 歸來、名士 文 / 紫雲翔騰

    就這樣,半個月內殷紹加班加點生產出數千壇高度酒。還有數百噸白糖,一個月後,丹陽郡內出現劍南春和白糖。購買者絡繹不絕,一傳十,十傳百,劍南春和白糖的名聲逐漸向丹陽郡外擴散,很多商家,發現商機,立馬打聽劍南春和白糖是哪裡產的,後來才知道是句容殷氏出品,讓殷紹賺得盆缽滿滿。

    · 在悅來酒樓重新開業的時候,殷紹在門外掛了一幅對聯:人游洛陽勝地;心醉句容酒香。後來殷紹又把酒樓的二樓包間分成:梅、菊、竹、蘭,荷。每個房間對應首詩賦。

    · 比如梅:黃昏風雨斷橋頭,更被群芳妒不休。奇士梅花今古慨,淒涼豈獨問天樓。

    · 蘭:聞香喜識玉蘭幽,雅潔清新韻欲流。入畫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 竹:勁節獨能持,幽香有所思。比鄰兄與弟,同氣復連枝。

    · 菊:含翠分黃意念深,有人默契費沉吟。群芳鬥艷爭春去,獨向清秋展素心。

    · 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樣悅來酒樓更是日進斗金,文人騷客不計其數,順帶著門口的那副對聯和包間的幾首詩賦,都流傳於天下,殷紹的名聲也水漲船高。

    · 在這兩個月時間,句容劍南春酒和白糖,聞名大漢。而句容悅來酒樓也盛名於外,當然主要不是劍南春酒和白糖的原因,而是二樓雅間的幾首詩賦。殷紹知道後非常高興,畢竟名聲響徹大漢是個人都會很興奮。於是今天殷紹略作打理去看看悅來酒樓有沒有後世的大名人。走進悅來酒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和兩個月前相比真是一天一地。掌櫃看見殷紹進來,連忙招呼「公子,您怎麼來了?」

    · 「常九,你做的很好。」殷紹看了看大堂,非常滿意。

    · 「是多虧了公子辦法,才能將悅來酒樓盤活,小人沒有什麼功勞。」常九一臉討好的說

    · 「對了,常九今天可有什麼名士來?」殷紹激動的問道

    · 「公子有三撥人,衣著光鮮,看起來很是不凡。不知道是不是名士」常九疑惑的說,不是很確認

    · 「嗯,你按照我的意思這樣……」殷紹在常九耳邊輕輕地說

    · 「是,公子。小的這就去安排,您稍後。」常九聽見殷紹說,感覺公子很是重視那三撥人。很有幹勁的安排去了。

    · 就在殷紹去悅來酒樓後,一批有六七人來到殷府,在殷府大廳內,一個壯實少年和一個少女跪在地上

    · 「殷氏殷武(殷雪)叩見老爺」少年和少女激動的下拜

    · 「好好好,小武和小雪三年多不見都成大人了。」殷和看見殷紹的玩伴殷武和殷雪回來,非常高興。尤其看見殷雪長落成這個模樣——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殷和泛起了心思「你們先去見見你們父母親和大哥。紹兒出去了,等紹兒回來晚上給你們接風,快去吧。」

    「老爺,這次回來我和小雪在路上碰到兩位壯士被強盜打劫。便救了他們,把他們帶了回來。希望老爺能夠收留他們。」殷武想起回來路上碰到的韓當和程普兩家被強盜打劫,看見他們兩位孔武有力,便自作主張帶回殷府,略有惶恐地對殷和說,生怕殷和怪罪他。

    「哦?既然這樣,你叫你父親去安排一下吧。」殷和知道殷武的為人,絕

    >看書網最快:來的名字,把殷紹狠狠的震了一震,朱治身邊便是張昭,張子布。虞翻,虞仲翔。荀彧,荀文若。荀攸,荀公達。陳群,陳長文。顧雍,顧元歎。陳琳,陳孔璋。孔融,孔文舉。張弘,張子綱。蔣琬,蔣公琰。費禕,費文偉。這些都是三國鼎立時,魏/蜀/吳時期的股肱之臣啊。今天能和這些現在或者以後名聞天下的名士結交,真是不枉今天辛苦地走一遭。

    「今天能和各位相識,真是我殷紹三生有幸,請坐。」殷紹越來越激動。拿出早準備好的杏花村酒「諸位,這是吾最近釀製的杏花村酒。請各位品嚐。請」

    「哦?殷公子,這杏花村酒和殷氏的劍南春有何不同?」孔融激動道,本來孔融就喜歡飲酒作詩。聽見有好酒,便衝動。

    「文舉先生,這……」這聲文舉先生叫得殷紹很是彆扭,剛剛想說下去,便被打斷。

    「停,殷公子,我孔融雖有小名,但是看見殷公子的詩賦和書法,獨樹一幟,我不如多矣,實在是擔不起先生二字,我們就就平輩論交,諸位覺得如何?」孔融聽見殷紹叫他先生,很是汗顏。趕緊打斷殷紹,平輩相交。其他人見孔融這樣說,也不無道理,畢竟殷紹才學放在那裡。都是頷首

    「那紹恭敬不如從命,文舉兄,這杏花村酒是有來歷的,我殷府有一幫工,原是并州人士,世代釀製酒麴。因戰亂躲避江東,在途中病倒正好遇到我,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在下收留了他,他為了報答於我,就把釀製杏花村酒的方法給我並要求我杏花村的名字不能改。我答應他我不但不會改,而且還會讓大漢所有人知道這杏花村酒。」殷紹侃侃而談,回憶著。

    「殷公子高義,不知公子如何讓整個大漢知道這杏花村酒的名字呢?」陳琳讚了聲,疑問道

    「孔璋兄,諸位,疑問待會在解答,先嘗嘗這酒如何。請」

    「請」眾人一起道

    「好酒,真是好酒啊,香氣撲鼻,津齒盛溢,口留餘香。這和荊州的果酒大有不同。」蔣琬喝了一口大讚。大家都是贊同。

    「殷公子,雖然這杏花村和殷氏之前釀的劍南春比很是溫和爽口,不知你如何讓這杏花村就聞名於大漢呢?」年紀最小的顧雍又提出剛剛的問題。眾人聽見顧雍的提問,都豎起耳朵聽殷紹如何解答

    「呵呵,諸位,愚弟打算把釀造之法獻於皇上,並且在洛陽開一座酒樓就叫杏花村,並且賦詩一首。自然杏花村的名聲就聞名於大漢。」殷紹笑吟吟地對顧雍眨眨眼道

    「哈哈哈哈,,,妙……妙……」陳琳看見殷紹惡作劇,大聲笑道,其他人也是擊掌稱讚。而顧雍臉紅通通的,以為其他人笑話他。

    「殷公子剛剛說賦詩一首,是何妙作,不妨說出來,讓大家聽聽?」荀彧急切道,荀彧之前在其他包間看見房內的新體詩,很是感興趣,剛剛聽見殷紹要現場作一首,很興奮。畢竟不知道房內那幾首究竟是不是殷紹作的。

    「善,大善。文若提議大家覺得如何?」陳琳本來想自己提出來的,看見荀彧搶先一步也是大聲附和

    「哈哈……理該如此」孔融,張昭他們都是慧心一笑。

    「既然諸位由此雅興,那愚弟就獻醜了。」殷紹知道他們之前看見的詩,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做的,正好借現在考量一下自己。

    如果和之前的相差甚遠,那殷紹的名聲肯定毀於一旦。如果自己真的有大才,他們肯定會放下姿態,折節相交。畢竟殷紹起於商賈之家,和他們這些士族,地位相差太大了。既然你們要看看我的真是才華,那就睜大眼睛看看。

    殷紹端起酒杯,走到窗邊。看著路上的行人,秦淮河的來往船隻。低吟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妙哉,妙哉,殷公子大才,在下不及。」陳琳靠近窗邊,聽見殷紹低吟,第一個擊掌大讚。眾人還在品味殷紹的詩句。一幅幅畫面出現在每人的腦海中,這首詩直指本源——杏花村。不久,大家看殷紹的眼神不同了,如果有這首詩,這杏花村想不出名都難啊。

    「孔璋兄謬讚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殷紹故作謙虛,隨口一道,誰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兩句又把他們給鎮住了。

    「殷公子,真是出口成章。文若佩服。」荀彧歎服,眼神看著殷紹放出精光,肯定這殷公子有高才。想想別人稱自己有王佐之才,自己還有點沾沾自喜,如今見到這殷公子年不及冠,便有此大才,看來自己還要多學習。

    「文若過獎了。」殷紹現在臉皮紅彤彤的。這在後世黃口小兒都知道的。更加謙虛了。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