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漢國祚

正文 第5章 論太平道 文 / 紫雲翔騰

    酒食上來之後,大家侃侃而談,各自見聞,各抒己見,彼此更加的熟悉,賢弟,愚兄的直喚個不停。孔融和陳琳都是詩性大發,妙句橫生,席間其樂融融。就在這時,荀攸問道

    「殷公子如此高才,難道只願待在這丹陽郡內?」

    「不滿各位兄長,我大病初癒後,父親讓我明年舉孝廉出仕。我本打算,等身體好之後,去大漢各州遊歷。可是父親為我治病耗費巨資,家族產業差點一蹶不振。父親為了這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身為人子怎可離老父獨自遠行,正所謂父母在不遠遊。看來愚弟是沒那機會了。」殷紹想起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很揪心,潸然淚下。

    「愚兄錯怪賢弟了。」荀攸看見殷紹痛哭,很是感概,大家一起寬慰,過了一會,為了轉移殷紹的注意力,荀攸又問

    「不知賢弟,聽說過大賢良師沒有?」原來只是荀攸轉移殷紹注意力的隨便一問,殷紹聽見後大吃一驚,他記得後世歷史上面有這麼一個人,而且是很強大的一個人,就是在中平元年,爆發了黃巾叛亂,就是這個大賢良師——張角發起的。

    「公達兄,這個我倒是聽說過,聽說大賢良師張角創建太平教,在大漢各州建立分堂,救死扶傷,幫助百姓。很是了得!不知諸位兄長怎麼看?」殷紹不知道他們對太平教的態度,只是把聽說的講出來。

    原本一個個氣氛安然,聽見殷紹的話都停下來,各自思索。隨即,陳琳,孔融還有張弘都說太平教救死扶傷,幫助百姓,對大漢來說無疑有好處。而朱治,蔣琬,費禕,陳群,虞翻他們都是持中立,沒說不好,也沒說好。只有張昭,荀彧,荀攸三人皺著眉頭。看來歷史記載的沒錯,人才還是分三六九等,和不同領域的。有的擅長政務,有的擅長軍務,有的擅長戰略,有的擅長戰術。各有所長。

    「不知,賢弟以為如何?」荀彧認準殷紹有大才,抬起頭想要殷紹說說他的看法。其餘人聽見荀彧問起,也都看著殷紹,雖然殷紹年紀不大,但是在場的沒有一個人瞧不起他,彷彿眾人中有他為首之勢。這不可謂不說殷紹這次玩的挺大,不過效果挺好。創出新體裁和新字體,對這個時代的文人來說可以說是開宗立派了。估計這次分開,通過這幾人的口,殷紹的名聲將會更上一層樓。超過年輕一輩荀彧,孔融等人,甚至媲美直追蔡邕,盧植,鄭玄那些大儒。

    「諸位,吾以為太平道好壞各半,如果太平道只是宣傳他們

    看?書網』]下載;角登高一呼,貧窮百姓揭竿而起,此乃取禍之道也。」

    「荒謬,荒謬。」

    「善,大善」

    陳琳,孔融,張弘,對殷紹的話都極力反對,眼神和嘴角都一副不屑之意,而其他人都是大聲叫對。一時間房間內討論聲不斷,殷紹沒有介意,舉起酒杯只是看好戲。

    「那麼殷公子,請問我大漢有多少虎狼之師?」陳琳不屑於他們辯論,就問問這個發起人

    「算上邊軍,各州駐軍,郡兵大概30萬軍士。」殷紹大概算了下.

    「既然殷公子知道,難道還認為那些太平道會造反?難道他們會認為木棒,鋤頭能對付的了大漢的大刀,長矛?不自量力。哼」陳琳站起來昂首挺胸,對著在場諸位大聲說道】

    「對,孔璋兄說的不錯。殷公子你想多了,一些賤民罷了,不值一提。」張弘極力贊成陳琳的話。孔融雖然沒說,不經意間也是輕輕頷首,其他人都看殷紹怎麼反駁。

    「孔璋兄,認為如今大漢如何?」殷紹沒有生氣,只是淡淡的問「如今朝廷黨錮之爭未解,十常侍亂政,蒙騙皇上,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家族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百姓不堪剝削、壓迫,他們會怎麼樣?幽並涼三州常常被匈奴,鮮卑,羌族,烏桓,高句麗等蠻族劫掠,年年打穀草,大漢對他們來說就是予取予求,你說的那些虎狼之師還真是我大漢虎賁?再者,不說其他州郡,只說揚州吳郡,聽說吳郡烏程有個嚴白虎,膽大包天,帶著一家子佔山為王,搶掠百姓,郡兵不敢惹,郡守,縣令視而不見,由小見大。你們說如果太平道收攏百姓,訓練私軍,那麼太平道得到足夠的發展時間,只要張角登高一呼,大漢各州太平教眾必然遙相呼應,你認為,大漢這些大漢軍士能擋得住?各地郡兵能擋得住?各地城池等擋得住?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這才是王道。哎……只看那太平教張角是不是有謀反之心了。」

    「這……這……這……這不可能」陳琳被殷紹說的,嘴角哆嗦,臉色漲紅,冷汗直冒,雖說心裡已經被殷紹說服,但是嘴上還是死不承認。其他人也是直冒冷汗,他們更本沒有想這麼多。

    「賢弟,有沒有解決之法?」荀攸急忙問道,因為他族叔荀爽就在大將軍何進處當幕僚。

    「這個……吾也沒有好的解決之道。」殷紹也沒有解決之道,183年底由於太平道唐周洩密,張角提前造反。還不知道現在太平教怎麼樣,所以現在他也不好多說,只是說出來給他們聽聽太平教的壞處,畢竟他們大都是世家子弟,官場關係遍佈大漢各州,說不定,今天自己一說,會讓那些朝廷權臣注意,減少黃巾軍叛亂時帶給大漢陣痛。畢竟自己現在未及冠,人言微輕。

    「賢弟,今天就到這裡,家中還有事,吾先回。下次到吳郡我掃榻相迎。」朱治聽了一些話,想到這是大事,一定要回去和族長商量,想看看太平教是不是像殷紹說的那樣。其他人也是這樣,只留下荀彧,荀攸,陳群,蔣琬,費禕,顧雍幾人。荀彧幾人是從穎川一起過來,隨顧雍到江東遊歷。蔣琬和費禕一起結伴而來。

    「賢弟,看你剛剛好像有話不能說,不知是不是有解決之道?」荀彧看到殷紹略作思考,猶猶豫豫,便問道

    「是的,只是還沒有理清楚,所以沒說。不如這樣,諸位不如在這裡逗留幾日,結識各位,聽見各位口中大漢河山,非常嚮往。便想和和諸位交流交流。不知諸位意下如何?」殷紹通過剛剛和他們談論,發現自己何嘗不能和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一樣爭霸天下。

    以前沒有這樣的想法,只是被殷紹原先的,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忠君思想所束縛。而另外一半記憶中,給殷紹的教訓就是只有自己強大了,別人還敢打壓你嗎?還會看別人臉色嗎?

    而通過和未來的記憶融合,殷紹現在思想也在不斷的改變。數十年之後的五胡亂華,華夏民族慘遭屠戮,內心非常憎恨那些蠻族,特別是日倭,一定不能再讓那些蠻夷屠戮我們華夏民族。自己有未來的記憶,這東漢末年的人和事,自己雖說不是一清二楚,幾件大事還是知道的。

    俗話說:大勢在手,天下我有。有了這個心思,殷紹看見眼前的幾個人才更是激動不已。雖然目前不能招攬,但是以後誰說的準呢,目前必須要打好關係。因此殷紹出言挽留道

    正好,荀彧和荀攸也有和殷紹交流溝通的意思,便答應了。而,蔣琬和費禕本就是為殷紹的絕句和字體慕名而來,自然不會拒絕。一行人便隨殷紹去了殷府。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