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穿越之重塑盛唐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英雄 文 / 菜無心不活

    第二百四十一章英雄

    「什麼,張淮鼎到了?」一出禁軍大營,海無影便看到了舒冬卉。

    「皇帝哥哥,壽王哥哥急件。」

    看完信件,海無影道:「希夷先生,冬卉妹妹,隨朕一起前往七號客棧。順節、雲昭,你們自便。」

    「是,皇上,末將告退。第一時間更新」

    海無影「嗯」了一聲,隨即跨上戰馬,向七號客棧奔去。

    來到客棧,只見壽王李傑已經親自在門口等候。

    衝著李傑點了點頭,海無影便直接走進了客棧的後院。

    一入後院,就聽見其中一間屋裡傳來陣陣怒喝聲:「你們是什麼人,怎麼可以隨意綁架我等,難道這長安城裡就沒有王法嗎?」

    「咦,怎麼回事?」

    「皇兄,當日六哥言及,這張淮鼎一到長安,便務必將其秘密帶到客棧,說皇兄您要親自召見。更多更快章節請到。今日午時剛過,臣弟就接到狼牙傳來的消息,說此人已到。於是,臣弟下令,讓狼牙將張淮鼎一行請到客棧。第一時間更新沒想到。他們竟然反抗,而且隨行之中還有不少勇士,後來多虧了冬卉妹妹親自出手,才順利地將他們請到了客棧之中。」

    「胡鬧。」海無影笑罵道,「當日朕還未能控制朝權,所以才有此一說。」

    「開門。」李傑訕訕一笑,對門口的守衛道。

    推門而入,那屋裡之人看見有人進來,聲音更大:「何人如此大膽,快快放了我們。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放肆,張淮鼎,見了皇上還不下跪。」李傑呵斥道。

    「皇上?」張淮鼎愣道。

    海無影笑笑:「你就是張淮鼎?」

    「正是。」

    「朕就是當今皇上。」海無影邊說邊坐下道,「張淮鼎,是朕讓他們請你來的,這其中嘛,可能有些誤會,朕代他們向你道歉。」

    十多年前,張淮鼎便隨同其父張議潮入宮見過李儇,後來,李儇登基時,張淮鼎也出席過登基大典。只不過,那時的李儇還是一名孩童,雖然相貌變化頗大,但多少還有些相似。

    儘管張淮鼎心下不滿,卻也不敢在皇帝面前放肆,又見海無影平易近人,語氣也隨之緩和下來:「如何證明?」

    「證明?」海無影想了想道,「先帝鹹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令尊張議潮張愛卿卒於長安,當時,朕還是太子,雖然尚處於懵懵之中,但朕還是記得,先帝在咸寧殿接見了你等,並當場言及,『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四方獷悍,卻通好而求和;八表來賓,列階前而拜舞。北方獫狁,款少駿之蹄,南土蕃渾,獻昆崗之白璧。』以此作為對令尊生前功績的評價。張淮鼎,可有此事?」

    說起這張議潮,實為大唐之一大功臣,張議潮的回歸更是晚唐時期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安史之亂後,西域吐蕃趁著唐朝的內亂,自永泰二年(766年)起,相繼佔領了河西重鎮甘州、肅州等地,之後的十多年間,又陸續攻克了唐軍在河西走廊的各個要塞。到元和三年(808年),安西都護府也為吐蕃所破,由此,唐朝徹底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吐蕃國內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並引起騷亂,而國力有所恢復的大唐朝廷乘機出兵,收復了陷於吐蕃的三州(原州、樂州、秦州)和七關(石門、驛藏、木峽、特勝、六盤、石峽和蕭關)。

    大中二年(848年),胸懷大志的張議潮見時機成熟,率眾在沙洲一帶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起義。他率部眾披甲執銳,與吐蕃軍隊在城內展開激戰。更多更快章節請到。城中的漢人紛紛響應,人人爭相與吐蕃軍拚命。吐蕃軍在沙洲城中的軍力本來就不多,在出其不意之下,難以抵擋,於是倉皇逃出沙洲。之後,由於吐蕃國內的政治陰謀和內訌不斷,每當遇到張議潮所部強有力的挑戰,吐蕃軍均以失敗告終,這就導致了吐蕃人在河西的統治土崩瓦解。到了大中五年(851年),張議潮已經收復了整個河西走廊中除涼州之外的所有州縣,聲震西域。

    此時,「春風不度玉門關」已經將近七十年,但是,對於河西之事,朝廷卻是一無所知。取得沙洲控制權的張議潮完全可以據地稱王,雄霸一方。然而,張議潮率眾驅逐了吐蕃守將後,立即派遣十路使者,分赴京師長安,向朝廷報捷。由此可見,張議潮確實胸懷歸唐之心,和其他節度使完全不同,並非貪圖個人權勢,而是一心維護大唐的統一。

    儘管後世的史學家出於某種目的,很少提及這段偉績,但張議潮之舉,維護了國家的一統,在當時的確算得上是一件令人稱頌之事,哪怕是與唐初那些開疆拓土的名將們相比,也不遑多讓。只是隨著大唐的衰敗,這樣一位英雄也漸漸被人遺忘。

    海無影所言使得張淮鼎完全相信,坐在自己面前的這位年輕人必是當今皇上無疑。略微整理了一下衣衫,張淮鼎拜倒在地道:「微臣沙州(今甘肅敦煌)刺史張淮鼎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愛卿,免禮平身。」

    「謝皇上。」

    海無影漫不經心地問道:「張愛卿,你來長安,所為何事?」

    「皇上,微臣有罪。」

    「罪?何罪之有?」

    「皇上,微臣未得朝廷指令,私自來京,罪也。」

    「此罪朕暫且記下,容後再議。張愛卿,你先說說此次前來長安之目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