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穿越之重塑盛唐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你去,我就去 文 / 菜無心不活

    第二百六十六章你去,我就去

    孟憶襄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顯得有些擔憂道:「唐大哥,如今的局勢過於複雜,沿路都是藩鎮自立,加上到處是流民暴徒,安全問題很難得到保證,如果這時候外出遊歷,依我看,還是就近為好。」

    「襄兒,放心吧,我自有分寸。」海無影笑道,「生命誠可貴,我是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的。」

    「生命誠可貴?」孟憶襄重複了一遍道,「這似乎像一首五言詩的起句,後面還有嗎?」

    「有,當然有。第一時間更新」

    「是什麼?」

    海無影小聲地在孟憶襄耳邊道:「生命誠可貴,理想價更高。若為襄兒故,兩者皆可拋。」

    「什麼嘛,不懂。」孟憶襄臉紅道。

    「這個都不懂?要不,我去將海棠姑娘叫來,讓她來給你講解講解。」

    「才不要呢,唐大哥,我就要你講給我聽。」孟憶襄聲音雖小,卻是不容置疑。

    「是,孟大主編,小生遵命就是。」海無影突然變得一本正經道,「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常人認為,一個人的生命十分重要,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人的理想,人的信念或者說是人的追求。第一時間更新但是,在我看來,還有比這兩者都要重要的,那就是我的襄兒也。」

    孟憶襄嚴肅道:「唐大哥,這首詩是你的作品中最沒有韻味的……」

    「我知道。」海無影打斷道,「不過暱,卻是襄兒最喜歡的,對嗎?」

    孟憶襄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今天啊,我總算發現我的唐大哥臉皮還是很厚的。」

    「是嗎?我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優點也被你發現了,看來這世上最瞭解我的人呢,就是襄兒了。」

    「越來越厚。」孟憶襄樂道,「什麼時候出發?」

    「打算在三月末出發,爭取在兩個月內返回長安。」

    「三月末,那就還有大半個月,時間足夠,我把報行的事好好安排下。」

    「怎麼,襄兒願意和我一起去嗎?」

    「這還用說。」孟憶襄在海無影耳邊小聲道,「你去,我就去。」

    海無影輕輕的「嗯」了一聲,摟緊了孟憶襄:「我就知道,襄兒一定會去的。」

    「只是,唐大哥,兩個月的時間恐怕不夠吧?」

    「應該差不多,我會托人從宮中借來御馬,以其腳力,當會事半功倍。」

    「宮中御馬?唐大哥,你的本事還真大,有時候,我都覺得你的家族勢力甚至不下於當今皇室。」

    「我的家族嘛,勢力的確夠大,到時,我自然會告訴你的。」

    孟憶襄同樣「嗯」了一聲,卻沒有多問。

    兩人相擁,溫存了好一會,孟憶襄才道:「對了,唐大哥,王酒胡就在隔壁屋裡,說你找他有事。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嗯,襄兒,那你先做事,我去找他。」

    當天夜裡,在得知孟憶襄要隨同海無影外出時,孟昭南愣了一下,隨即表達了反對之意,理由很簡單,如此距離之長途跋涉,路上不安全。

    不過,在孟憶襄的堅持下,孟昭南也只能無奈地答應。

    「伯父,我有種預感,這次外出,很有可能會弄清唐大哥的真實身份。」

    「能夠知道,那是最好不過了。」孟昭南依舊眉頭緊鎖道,「襄兒,你的安全才是第一的,於公於私,伯父都希望你能平平安安,這比什麼都要強啊。」

    「伯父,你就放心吧。」孟憶襄笑笑,接著又道,「蜀中有最新消息傳來嗎?」

    孟昭南點了點頭道:「王建大軍已經基本上肅清了成都外圍的守軍,不過,在向成都城發起進攻時,卻遭到了守軍的頑強抵抗,連續數日均是損兵折將,毫無建樹。看來,要攻克成都,還有待時日啊。」

    「陳敬瑄、田令孜雖然不足為慮,但成都防禦使李順之以及大將李鋋、鞏鹹等人卻都是身經百戰之將,再加上成都城城堅牆厚,那王建想攻克成都,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最好的辦法,或許只能改攻為圍,最終困死田令孜,但這種辦法卻至少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襄兒,這麼多年都等過來了,也就不在乎這一兩年。按照東樓和朱洽的推斷,成都城這一次是守不住了,只要陳敬瑄被滅,那田令孜的死期就到了。」

    「嗯,伯父,在我離開的兩個月中,教中事務就全部交給你了。」

    「襄兒,這點你儘管放心。」

    「有伯父在,我當然放心了,何況我們聖靈教又不做違法之事。」

    「不錯。」孟昭南臉色緩和道,「襄兒,兄長之仇雖然當報,但對伯父而言,襄兒你卻更為重要。近一年來,隨著唐公子的出現,特別是你去中華報行之後,伯父見到你是一天比一天充實,一天比一天開心,伯父這心裡啊,也就釋懷了。僅從這一點來看,唐公子就是我教之貴人也。」孟昭南感歎道,「還是老教主說得對啊,只有愛,才能改變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才能讓人的心靈達到蓮花之彼端。」

    「伯父,這是兩回事,父親之仇,還是要報的。」

    孟昭南莞爾道:「當然。」

    時至今日,孟昭南看出,孟憶襄在提及報仇時,已經沒有以往那種咬牙切齒之態了。或許是愛的緣故,或許是時間的流逝,又或許是皇室的做派讓百姓看到了希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