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丑夫

正文 第七十四章 :開業之前 文 / 深北以北

    三家人為了籌備三葉鎮早市上的小吃店,足足忙乎了快一個月。好在這年頭蓋個房子就地取材皆自然環保,不用特意去散味道,所以開業時間倒不用特意多等。

    上次木製傢俱滯銷的事兒,其實對桑榆也是個提醒與打擊,好在她有半顆前世女強人的心臟支撐著,服天服地就是不服氣。這次新店面,完全被打造成了一個特製的樣板房,當然也是盡力融合了古今審美元素,可說是現階段現能力範圍內,桑榆所能做到的極致了。

    桑榆將店舖設計成了一座微縮四合院的結構,也可以說是前後進、左右廂,只不過地盤受限,並非居家狹長形,而是顯得四四方方,算起來將將兩百平的樣子。

    其中後進自然是設計成了居所,畢竟一開業肯定要忙起來,荷塘村、三葉鎮的來回跑是不現實的。

    居所是細長形狀,佔地橫十豎三,約三十平米。進了堂屋門便是個小會客廳,三面合圍的長木椅,估計坐十多人都沒問題,中間一個長條木製矮桌就相當於現代的茶几。

    小廳兩側房間一大一小,都是大通鋪,小的給男人住,大的女人帶著孩子住。桑榆覺得居所就是個用來睡覺休息的地方,可以小但得舒服,睡好歇足才有力氣幹活兒,所以房間裡都盤的火炕,大屋裡的直接通著左廂房的灶台,小房間裡在對門處牆腳另起了一個燒水的小茶爐通著火炕。

    炕櫥都是現成的,桑榆家裡工棚存了好幾套,挑尺寸合適的直接拉來用上。兩屋的窗簾是草綠色豎條家織布做的,被褥從家裡各自帶來,不過套上了新做的嫩黃綠色棉布的被套。

    左廂房隔成了廚灶、食材間與柴房;右廂房可謂是小店的重地,主要是桑榆的配料間、底湯製作間、庫房。

    左右廂房佔地不少,中間只留下一條三米多寬被四面房屋合圍的天井,天井中間陽光最充足的地方還砌了一個一米見方的石製花壇,裡面一個敞口鼓肚兒一尺多高的大灰缸,正是去年雪災時凍裂了縫兒要被季婆子扔掉的那個,桑榆當時開口要了過來就是準備做成一個大型盆景,只是沒想到最後是放在了這裡。

    大灰缸的裂縫並不大,外面又有石製花壇的遮擋,就更不顯眼了。尤其是大灰缸裡一整株虯枝漫天、糾糾結結、別有風骨的梅樹,枝頭上一樹紅梅正當盛放,美不勝收,更是奪去了所有眼球。

    其實眼下的節氣,梅花或有吐蕊,卻不至於怒放,這一樹惹眼的紅梅,都是桑榆用紅綃所制,花朵大小錯落、骨苞間布、適當留白,幾可以假亂真。既是個景觀,又遮擋了前後進一覽無餘的視線。

    最重要的當然是最前面、佔地最多的店面。

    店面的整體風格就像是山間的一座小木屋。其實屋子後進為了住人,肯定要蓋土坯房,而前店面為了避風取暖,也並沒有草草起一個簡易棚子就算了,同是正正經經地土坯房,只是外牆皮都用真正的樹皮做了裝飾,看上去就像是用原木造成。

    店面的左右屋頂角落,各自橫伸出一面雙層雙面字的店招旗,被紅布袋罩著,尚看不到樣子。

    店門很開闊,牌匾與左右楹聯皆是小沈掌櫃從陳二公子那裡聽到消息後,特意問了店名在衢州府做好送來做賀禮的。此刻因為尚未開業,同樣暫被紅綢遮擋。

    店門兩側是明亮的新式窗戶,就是桑榆家裡用著的那種,只不過為了采光明亮,做得更長更大,還特意釘了木柵欄做安全防護。店舖窗前空地還立有一塊巨大的木質展板,暫時還沒有張貼什麼告示內容。

    進了店門,正對面便是設的財神位,供奉的是武財神關聖帝君,面向大門,既能鎮壓邪祟又可招引財運。供桌上正中擺放了陶土香爐,桌椅都刻意繞開供桌前方擺放,正好將這裡做為了進店的一個通道。

    店門右牆角就是櫃檯區域,用櫃案與齊胸高的櫥櫃圍攏,櫃檯背後牆面掛著木製展示櫃,上面除了一排桑榆從家裡拿來的小盆栽之外,還有兩個大肚細脖窄口兒的青白瓷瓶很惹眼,瓶口上還嚴嚴實實地塞緊了木塞,並纏了油布。

    剩下的便是一排排的木質桌椅,樣式簡單大方,都是桑榆家裡沒賣出去的存貨。屋子四個牆腳都生有專門燒茶水的火爐,更是方便店內取暖。

    因為整個店面是一個大開間,所以用了六根柱子做支撐,這些柱子桑榆花心思裝飾了一下,下部分四分之三的長度就是普通的樹幹,上面保留了一些枝杈,用各種綠色碎布料裝飾了葉子,鋪展在房梁下方。與上方的樹葉相對應的,店內所有椅子都鋪了坐墊,黃綠色格子的家織粗布,裡面塞了厚厚的蘆花。就連前後兩個棉門簾也是綠色豎條家織布縫製的。

    四國歷1十一月初三,小店已萬事俱備,三家人只稍稍休整了兩日,小吃店終於定於初六開業了。

    初五這天,季婆子也帶著七七到了鎮上來,要參與明日的開業禮。好在桑榆那屋的大通炕實在是不小,住十來個人毫無問題。

    季婆子把七七交給桑榆後,當然首要之事便是將店舖裡裡外外看了一個遍。這一走一瞧一問就開始挑毛病了:「你剛說這店名是啥來著?三嫂小吃?」

    桑榆看看身後作陪的梨花嫂與何秀枝,特意笑瞇瞇回話道:「是啊,大嫂、二嫂、三嫂合開的小吃店。」

    季婆子哼哼兩聲,撇嘴挑理道:「三家都姓季,叫季氏小吃鋪豈不恰好?真沒想到你們合計這麼久,就起這麼個名字,居然也沒人提前跟我商量一聲。這女人家拋頭露面就算是沒奈何之事,也總要略作遮掩,向來只聞老闆娘,不見幾位女老闆。今兒個一次遇著仨,還真是三生有幸。」

    梨花嫂與何秀枝聞言臉色都有點僵,何秀枝內向臉小,耳朵都發燙起來,心裡不樂意卻也不敢回什麼。還是梨花嫂性子潑辣,頂了一句:「乾娘,牌匾、店招都做好了,來不及改了。我覺得這店名挺好的,三嫂,一叫一聽就帶著股家人味道。季氏小吃,一聽就是某人家的,跟客人關聯不大啊。」

    季婆子氣道:「這買賣本來就是自己家的,你還算紅利給客人不成?滿大街這麼多姓氏為名的店舖,沒見哪家因此客人少了?就說斜對面那家小吃店,不就叫李氏老麵館嗎?聽說還是這早市街裡生意最好的一家呢。」

    梨花嫂不想跟她抬槓,便轉移話題道:「你老人家進店看看去?」

    季婆子怎麼察覺不出她的心思,偏還就在店外轉上了,可店外左右不過就是這樣子,一眼都看完了。季婆子轉了兩趟,重又回了大門前,仰臉看著店舖牌匾道:「這就是小沈掌櫃從衢州府城裡特製了給送來的那塊門匾?」

    桑榆見她找台階呢,趕緊地搭梯子,回道:「是,小沈掌櫃特別有心,特意找的挺有名的鋪子做的呢,還帶落款的,這左右的楹聯也都是。這一掛上,就立刻顯得咱這小吃鋪也上了層次。」

    沒想到這話更讓季婆子可惜起來,連連歎道:「唉,唉,這要是寫的季氏小吃那多好,這麼好的牌匾。」說完還狠狠地剜了桑榆一眼,又問道,「南山呢?」

    桑榆回道:「買供奉財神的貢品和開業用的鞭炮去了,一會兒就該回來了。娘,咱別都在店門口站著了,進去邊看邊等吧。」

    季婆子這才抬腿進了店門。桑榆與兩位嫂子對視一眼,稍鬆了一口氣,也趕緊地跟了上去。梨花嫂邊走邊扯住了桑榆的衣袖子,小聲跟她嘰咕道:「不是都分家了嗎?說好了各管各事兒,怎麼你還這麼由著她說東道西、指手畫腳的?」

    桑榆也小聲撫慰她道:「這不辦著辦著銀子花冒了嘛,今年該給人家的二十兩的孝敬只湊出十五兩,前陣子又借回來十兩。這裡頭花的有人家銀子,不能不讓人家開口啊。好在咱們來了個先斬後奏,她嘀咕她的,咱聽聽就得了,也不真按她說的改動。」

    何秀枝也湊上來道:「桑榆,我這些天都可有勁可高興,她來了就找事兒,真是壞人心氣兒啊。我算能體會一二你之前的處境了。」

    這時候季婆子在店內又咋呼上了:「桑榆!」

    桑榆趕緊地追過去:「哎,咋了娘?」

    季婆子氣呼呼地指著那六棵仿真樹的支柱道:「這活兒,這活兒是咋干的啊?樹連皮都沒刨下來,連樹枝子都沒攛攛,就這麼立這兒了?再說,誰家屋子裡種樹啊,這長長高了不把你的茅草頂子給掀了?再說你一個小吃店,上面樹冠鋪開這麼大,枝枝葉葉的不長蟲子啊?掉客人飯碗裡你還幹不幹了?這,簡直豈有此理!南山好歹是個木匠,也由你這麼幹!這還開個屁業,趕緊換了重整!」

    季婆子話音剛落,桑榆三人已忍不住笑出聲來。

    作者有話要說:這也是個過渡章,第三卷首章,因為往下很多情節都是在鎮上,在店裡發生,故前半章著重寫了一下店面,內容雖然稍平淡,但其實不好寫,寫挺長時間,希望大家理解、喜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