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修美仙緣

正文 137、韋陀寺 文 / 微醺淺醉

    由於一路避風、救人,速度放慢了許多,又向西飛了六天。她們終於看見天邊出現了一座高聳挺拔的山峰。

    若在中土,這高達數千丈的山峰,頂上必定雲霧繚繞,直入雲霄。

    而在這沙漠中,不起風的日子,萬里無雲。碧藍的天空似一塊最好的襯布,將雪白的山峰襯托得如一位靜立不語的仙女,那樣的神秘、出塵、嫻靜……

    最高的峰頂,猶如帶著白紗的頭頸。兩邊延伸的山脊猶如垂落的肩膀,卻又綿延了兩條弧線,在胸前聳起兩個小高峰。整體看來,就像一位合掌豎立,在虔誠祈禱的聖女。

    山腳下的韋陀寺,從空中看過去,就像一朵盛開的雪蓮花。在一片金黃的沙漠,華貴、莊嚴的顏色中,由無數潔白的塔林組成的韋陀寺,顯得那樣的聖潔,宏偉。

    這裡的一切顏色,都是那樣地純淨,遠離人間的喧囂,沉寂在這漫漫黃沙中。令人不由自主地從心中生出一股虔誠的嚮往。

    純潔的美,會令人忘記呼吸。

    班若讓青鸞化作了人形,兩人似蝴蝶般翩翩而下,沿著韋陀寺外圍飛了一圈。發現整片建築群都建在一塊巨大的基座上,如金字塔般,下方上尖,層層疊疊。

    而且只有一條通道,如佛祖頭上的螺髻,盤旋而上。

    她們來到基座底下通道口,仰頭而觀,基座的厚度仿若中土王城的城牆,高達數十丈。基座上雕刻著一圈佛像,神態各異。班若看過捨予留下的佛經,明白那佛像手心朝下放在膝上,意為「接地」;佛像手心朝上放在膝上,意為「接天」;佛像手心朝上兩掌重疊。意為「修行」;佛像手心向外推出。意為「拒絕」。

    人站在基座底,窮目眺望,也看不見最高處的塔尖。只能看見基座上一圈外圍的佛塔仿若雪蓮花瓣,環形毗連。令人頓生渺小之感,忍不住就想要向這神跡虔誠膜拜。

    她們剛踏上基座中唯一的通道階梯,從階梯上急步走來一位僧人。竟是鴻光大師!

    「阿彌陀佛,主持命貧僧特來迎接班施主。」鴻光大師向班若豎起單掌,行了個佛禮。

    「什麼?主持怎麼知道我們來了?難道他真的能未卜先知?!」班若和青鸞二人驚奇不已。居然真的比那衍機老人還要厲害!

    「兩位施主請,容我來介紹一下我韋陀寺佈局。」鴻光大師領著二人通過階梯,走上基座,來到一個大平台。一邊走,一邊向她們介紹:「韋陀寺建造方式是擬天庭佛座浮屠樣式所建。共分十層。一層基座、五層方形平台、三層圓形平台和主塔,分別代表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基座代表「欲界」,即充滿各種**的現實世界,也稱為「下界」;方形平台代表「色界」,即追求感官享受的世界;圓形平台代表「無色界」,即擺脫了形體,追求精神愉悅的世界;這三者就是我們常聽說的「三界」。頂層圓塔代表消滅了一切**的極樂世界。所以由下到上的登塔過程就象徵著一步步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最終脫離三界輪迴。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平台上寬如王城街道,足以容得下六匹馬車同時通過。隔一段距離就建有一座佛塔。塔內的佛像真人般大小,多取坐姿,莊嚴慈悲,掐著各式手印,似在暗示各種偈語。

    佛塔底下,有很多普通人在交談,或擺攤,熱鬧得仿若中土繁華街市。攤上的東西千奇百怪,大部分班若都不認識。

    他們三人從中而過,所有人都抬起頭,用充滿著驚羨和崇敬的眼神看著他們。

    五層方形平台上都是自由貿易地區,從人們的服裝和口音上也可看出,他們來自四面八方。

    從第二層平台開始,佛塔的對面,開始出現很多弧形門洞。等於是在上層的平台基座上挖出了空間。鴻光大師說那是供四方苦行僧住宿的。

    第三層至第五層的門洞內則住著韋陀寺本寺的僧人。他們在這裡面休息、打坐、唸經、抄經書。

    走完五層方形平台,來到頂上的圓形平台。平台上的塔也小了很多。裡面也看不見有佛像。鴻光大師說這三層平台上都是舍利塔,專門供奉歷代高僧的舍利子。

    平台的路面窄了許多,也再沒有普通人交易、閒談。偶爾見到的人,也都是剃著光頭,穿著紅色僧衣的僧侶。

    「捨予他住在哪裡?」班若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捨予是活佛,自然是住在最高處的圓形塔裡。不過……我先帶你去見住持,捨予他在閉關,不能見任何人。」鴻光大師喚過一位普通僧人,指著青鸞交待他:「你領這位姑娘去歇息。」

    然後他轉身對班若解釋道:「主持在頂層圓塔內,但這位青衣姑娘不能進入,上面有專對妖邪的禁制。」

    「那就只好委屈姐姐了,我一會兒來找你。」班若對青鸞道。

    青鸞微笑著點點頭,她身為妖類,進入這佛門聖地,本身就感覺到了強大的壓力。若不是有鴻光大師引領,她根本就不敢踏上無色界。

    頂層圓塔外仍有平台,寬闊平坦,空無一物。地磚呈放射狀向外排開,人立於其上,精神會不由自主地集中於中心建築上——圓塔通體白色,外面有一圈門廊柱,柱上浮雕著立姿的佛像。正對著上平台的方位有一扇洞開的大門。門寬數丈,彷彿有陣陣梵唱聲從中傳出,召喚著班若的腳步,情不自禁地向裡挪去。

    塔內是寬闊的殿堂,呈圓形,比班若見過的任何佛殿都要大,足以容納上千人在這裡頌經。殿內立柱、門窗、橫檁、圍欄上處處雕刻著各式各樣的佛像和瑞獸。並沒有單獨擺放供奉的佛像和供桌。

    整個殿堂空空蕩蕩,人走在裡面,會情不自禁放輕腳步,偶爾一聲咳嗽都會產生嗡嗡的回鳴。

    進到裡面,才發現,原來圓塔面向四方有四扇門。不過,現在只有對著班若上來的方向開啟了一扇。

    抬頭向上看,塔身兩丈高處有一圈迴廊,上面建有數間禪房。禪房頂上是一圈又一圈的漆成黃色的橫檁,呈放射狀直指塔頂。

    殿堂內沒有通往樓上禪房的樓梯。

    所有的地磚排成一個巨大的「米」字。鴻光大師領著班若來到最中間的彙集點,突然從塔頂上射下一道強烈光線。班若感覺彷彿自己受到了佛光的洗禮,眼前一花,就已置身於一處禪房中。

    禪房內沒有桌椅,床被。只有幾個蒲團放在地上。四周牆壁上雕刻著持燈的佛像,燈火通明。

    一幅長長的畫軸掛在班若面對的牆面,畫上是佛祖傳法的畫像。

    畫像下面的蒲團上,端坐著一位鬚髮全白的老僧,長得方頭大耳,寬鼻厚唇,頗俱佛相。正慈祥地含笑看著班若。

    「你來啦。」老僧神情自若,彷彿是與班若認識數年的熟人,非常自然親切地打招呼。

    「班若見過主持。」

    「請坐吧。」

    班若與鴻光大師在蒲團上盤膝而坐。

    「請問主持,您是怎麼知道我會來的?」班若坐下後,半晌見主持並不開口說話,便找了個話題問道。

    「萬事皆有定律,施主與我佛有緣,遲早會來。」

    「那您知道我為何而來咯?」

    「老衲願聞其詳。」

    普祉大師的意思是讓班若自己說。

    「我想問主持,從前讓普慈大師帶給我的字條上寫著『捨予軼聞』是何意思?」

    「就為這個,施主千里迢迢,不辭辛苦而來?」

    「也不全然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想請活佛下山,與我一起降妖除魔,為民除害。」

    「既是如此,鴻光,你與施主走一趟便是了。」普祉大師吩咐鴻光道,鴻光大師應聲「是」,就待起身走人。

    「不!我要請的是活佛,活佛捨予!」班若急道。

    「降妖除魔,鴻光與捨予有何不同?」

    「因為……因為我就只想要與捨予一起。只有他,才能幫我解開眾多疑惑;只有他,我才能無所畏懼。」

    「捨予已接受了生蓮袈裟,他目前在閉關靜修。三年後,他將出關主持辨法大會,考驗眾僧的同時,接受眾僧的考驗。如果一切順利,我將為他舉行正式的證法典禮,成為韋陀寺下一代主持。」

    「待我閱盡人間浮華,袈裟加身時,我就將永遠呆在韋陀寺,不再入世了。」班若回想起捨予在夢貘的幻境中說的話,心一陣揪痛。他從小受佛戒約束,從來沒想過要違逆佛規。她能感受的到他的無奈。如果一切可以重來,讓捨予重新選擇人生,他還會願意當一個活佛嗎?

    「敢問主持,您選擇捨予接任主持,可問過他本人願意嗎?」班若鼓起勇氣問道。

    「接受生蓮袈裟的那一刻,他已做了選擇。」

    「當時他是為了救我,情勢所逼。我相信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他不會願意!」

    「施主何來的信心?」

    「我……我也不知道,其實我來這,就是想要問問他,如果不是為了救我,他還會願意當韋陀寺活佛,永不入世嗎?」班若喃喃自語,突然驚覺其實這才是她千里迢迢來韋陀寺的原因。那些什麼降妖除魔的理由,只不過是她為自己找來的強大支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