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五十三章 小陞官大發財 文 / 莊不易

    事實證明,李永吉還是高估了汪家的實力,也高估了汪家被滅門這件事在官面上的影響力。

    汪家的確很有錢有勢,是地方上的一霸,但因為平時過於低調,商人出身,並非什麼有名望的高級官僚家族,所以在清朝看來,那就是個上不得檯面的家族。

    像這樣一個有錢有勢的地方豪強,要是不造反,朝廷看不上你,地方官也管不了你,就算你造反了,只要形不成大的影響跟破壞,那在朝廷看來,也不算多大的事兒。

    如今這大清朝的地方官,你要是敢說地方上沒個土匪啊強盜啊或者民亂什麼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因此汪家造反被滅這件事,由於「被扼殺於萌芽」之中,也就是沒造成多大影響跟破壞,所以在清政府的眼中,不過就是地方上普通的鬧匪而已,定義就是汪匪之亂。

    朝廷看輕汪匪之亂,除了破壞力太小等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匪徒的首級太少。

    當初李永吉早有約定,只除汪家首腦,從者不計,因此周達就算再狠,也只是把汪家的主要家族成員給卡嚓了,其他下人僕役等則沒有動,只是找個地方看押起來,等候處置。而被卡嚓的汪家成員總共也不過一百來人,除去老弱,男丁的首級不過三十來個,這麼少的首級報上去,說明事情不大,自然就引不起清政府的重視。

    如果不是汪家有私通發匪的證據,而發匪在清政府眼中過於敏感,要放在盛世,汪家被滅這件事可能在朝廷中樞那裡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壓根引不起重臣的注意。換句話說,如果不搞私通發匪,只是搞成普通鬧匪,那這事兒的影響力還能進一步降低。

    至於說汪家跟兩江總督的關係,那更是不靠譜,汪家強盛的時候,或許還有點用,但當何桂清知道汪家居然通匪被滅門,且證據確鑿,還走了八百里加急上報朝廷之後,第一時間就把那個汪家的小妾給秘密處決,沒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是秘密殺掉,一點為汪家伸冤的意思也沒有,甚至唯恐有人拿這個說事兒。

    但不管怎麼樣,這也是一件官員處置得當的好事兒,畢竟青浦縣在江南大營的後方,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一旦有事,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不管是為了提振人心還是為了別的,必要的處置還是有的。

    就這樣,經過肅順等人前後花了不過一刻鐘,就給出了安排。

    首先是處罰,以汪峰為首的汪家一系被定義為逆匪,汪峰這一支的汪家人就地捉拿審問,各地的汪家產業就地充公。

    其次是褒獎,青浦縣知縣賀際運因為處置得當,特官升一級,由七品知縣,升為六品的松江府通判,暫且以通判兼管青浦知縣事;另外地方團練精武軍作戰得力,特賞精武軍團練總辦李永吉一個正九品的外委把總的官身,外加紋銀三千兩。

    賀知縣升級是意料之中,人家本來就是體制內,還是正經科舉出身,陞官是理所當然,至於李永吉居然也有官升,而且還從沒品直接升為正九品,這就是意料之外了。

    不過仔細一想,外委把總實際上是武官,比文官要低一等,而且外委實際上是額外,也就是編制外的意思,在咸豐年間本來就是個封爛了的官職,因此也算不上多出彩的封賞。

    相反,有了這個官職,那就是正經的朝廷命官,要按月吃官餉,也就是吃朝廷俸祿,這樣一來,朝廷以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發令調動李永吉這支兵,而不像之前那樣只是個自主性很強的民團了。

    所以說,在明眼人看來,相比這個正九品的外委把總,還是三千兩銀子更靠譜一點,不過層層剋扣下來,真到李永吉手的時候,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但不管怎麼樣,這也算是陞官了,有了這個把總的身份,李永吉就可以正式的被人稱呼為大人了,之前精武軍的人叫他大人,只是一種尊稱,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現在就是名正言順了,且外人也可以叫他李大人了。

    朝廷的獎賞下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的事兒了,而在這期間,各地官府已經提前對汪家進行進一步的抄家抓捕,所以就算汪家在其他外地還有倖存族人,這次也是一個沒跑,至於他們在當地的產業,自然是全部被充公,不過沒進國庫,而是進了相關人士的腰包。

    汪家在蘇杭等外地的產業李永吉管不了,但汪家在青浦縣本地的產業更多,因此李永吉卻藉著剿滅汪家而發了一大筆橫財。

    不過這筆財富由於大多是田地等不動產,而李永吉對在此時此地當大地主並沒多少興趣,而他最需要的又是黃金珠寶等能送到現代社會換錢的東西,所以他略微一考慮,就果斷決定拍賣汪家財產變現,而不是繼續留在手裡。

    汪家的那十幾萬畝良田可都是好地,大多數都是上等的水田,而且很多都是連成一片的,價值很高,因此聽說要賣地,對此動心的人著實不少,不但青浦縣本地的很多大戶爭相購買,連青浦縣之外的人也有聽到消息過來購買的。

    此外汪家的茶引與鹽引也是好東西,那可是各地省府發的通關憑證,比朝廷正規的鹽引茶引還好用。有了這兩樣東西,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採辦茶鹽,這都是十拿九穩的賺錢生意。

    還有就是,汪家在各地商號所佔的股子雖然很多因為被官府查封而失去了作用,但汪家在青浦縣還有不少獨資的錢莊、當鋪、糧鋪、綢緞莊等產業,還有不少賭坊、**、大煙館等產業的股權,這些產業雖然也被知縣查封,但卻轉手就無償送給了李永吉,所以這些產業實際上都是李永吉所屬。這其中,除了錢莊、當鋪跟糧鋪李永吉是留下自己用,其他像茶莊、賭坊、**、綢緞莊、大煙館等產業,都在出售之列。

    由於精武軍之前有過親臨青浦縣城下,嚇得縣城上下不敢開城門的經歷,很多人都在那次事情中見過精武軍的威風,再加上有賀知縣的鼎力支持,所以這次拍賣活動進行的相當順利,歷時近一個月,就賣了個乾淨,總共獲得黃金三萬多兩,以及價值一百一十多萬兩銀子的珠寶翡翠。

    沒錯,就是黃金跟珠寶,因為李永吉早就說明了,要想買汪家的產業,不要銀子,也不要銅錢,只要珠寶翡翠跟黃金。

    這其中,李永吉首重珠寶,珠寶中首重翡翠,如果沒有合適的翡翠,那麼像和田玉、鑽石、象牙製品也可以,其他的東西就先算了,要是這些都沒有合適的,黃金也行。

    很顯然,李永吉要的這些東西,都是能在現代社會賣高價的東西,因為他聽張信達說,現代社會的翡翠跟和田玉都是年年看漲,象牙製品的價格也居高不下,寶石級鑽石雖然價格略有下降,但價值一直就不低,也是容易出手的好貨色,黃金就更不用提了,那是硬通貨。

    順便說一下,張信達已經弄到了南非的綠卡,並且在南非買了一家中型的珠寶公司,那家珠寶公司有黃金跟珠寶的出口權,已經可以名正言順的洗黑錢,不對,是出手來路不明的翡翠珠寶跟黃金製品了,而且南非的白銀產量也不少,從南非購買白銀,不但價格更便宜,也更容易獲取。

    不管怎麼樣,李永吉要珠寶黃金,對他來說是最合適的,也是目前來說能在現代社會價值最高的物品。而因為李永吉此時已經有了珠寶行,有了不少專業的大師傅,所以他都是只收精品,品相差一點的翡翠玉石的都不要。

    再加上清朝這時期是亂世,珠寶翡翠的價格本身就不高,所以價值一百萬兩銀子的珠寶翡翠,要是放在現代社會,那價格就沒譜了,不說別的,光極品的老坑玻璃種帝王綠製品,就有二十多件,這其中還有一套在清朝也算極品的十二生肖製品,合在一起賣的話,那價格絕對低不了。

    這還是時間太短,按照李永吉的估計,如果持續這麼收購,等時間一長,那珠寶翡翠製品的數目會越來越多,精品也會越來越多。

    要知道,清朝是很迷翡翠的,而緬甸出口到清朝的翡翠數目也是十分龐大,只不過是因為長期的戰亂,在經過百年的**,才導致大量的外流跟遺失,但在1860年,只要有錢,要想收集翡翠珠寶還是很容易的。

    除了拍賣汪家的產業外,李永吉也在內部重新整合了資源,重新劃分了負責範圍。

    簡單說,就是李永吉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將會繼續主要負責軍事方面,另外就是會繼續按時提供緊俏物資,至於生意上的事情,統統交給自己的老爸李正祥負責。

    換句話說,戴夢得珠寶也罷,中信錢莊也好,雖然依舊都是李永吉自己的個人獨資產業,但在經營管理上,都交給自己的老爸李正祥總拿。

    從此以後,商業上的事情,就是李正祥全權負責,為了讓他做事方便,還花了巨資給李正祥買了一個候補道台的身份,目前因為時間關係,這個身份還沒下來,但下來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至於永吉基金,則並進中信錢莊,算是中信錢莊的一個特殊業務,這個基金會繼續保持無息貸款的模式,而且會擴大受惠群體,不僅僅是李王兩家的人可以申請,其他跟李王兩家沾親帶故的也可以申請,等於是擴大李王兩家在商業上的勢力範圍。

    另外,把商業的事情都交給自己的老爸,也給了李正祥更大的自主性,充分調動了全家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了李正祥的能力,也讓李王兩家能夠更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畢竟從之前一系列的事情中可以看出,自己這個便宜老爸李正祥在待人接物以及經商方面的能力是相當強的,屬於情商很高的類型,比自己更適合經商做買賣,再加上他是自己親老爸,是直系親屬,生意上的事情交給他辦,李永吉覺得很放心,至少比交給別人放心。

    這樣一來,李永吉就可以把在商業上投入的精力抽出來,全力以赴的招兵買馬整軍備戰。畢竟根據張信達給的資料,再有沒多少時間,太平軍就要發動二破江南大營的攻勢了,那是太平軍最輝煌的一個時刻,也是太平軍最得意的一次戰役!

    這次戰役中,江南大營很快就要被攻破,蘇滬杭等大量蘇南地區會就此淪陷,如無例外,青浦縣會被太平軍輕鬆攻陷,所以接下來也是青浦縣最大的危機時刻。

    不過危機就意味著機會,只要把握好了,在跟太平軍的戰鬥中取得重大戰果,那飛黃騰達指日可待,跟打下汪家給的那點小恩小惠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總之,一個騰飛的機會就在眼前,李永吉決定全力以赴,做好最萬全的準備,以迎接這次新的挑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