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八十二章 進擊的精武軍(一) 文 / 莊不易

    在精武軍中,李永吉的權威已經是說一不二,他一旦下了決定,那就誰也沒能力阻止。

    雖然是下令全軍出擊,但因為精武軍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戰鬥團體,是根據現代化的步兵操典的不停矯正,經過了長期而嚴格的封閉化訓練,紀律與秩序已經成了他們的一種習慣,深入了他們的骨髓,因此做什麼都是一板一眼,按部就班,所有的行動都十分精密,這跟其他部隊的一窩蜂狀態完全不同。

    首先是出動騎兵,他們的任務,是驅趕營門前的難民,為大部隊出動掃清障礙。

    精武軍自從聽了卡爾松的建議後,專門設置了一支專業的騎兵部隊,目前為止,騎兵部隊除了警衛營是全騎兵化外,還有三個騎兵團,分別是第一騎兵團,第二騎兵團以及第三騎兵團。

    騎兵團與步兵團建制不同,每一個騎兵團的騎兵人數是一千,通常是一人雙馬,也就是三千人,六千匹馬。

    驅逐難民的活,騎兵來做最合適。

    當一隊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兵氣勢沖沖的衝過來,不用別的,光那股子千馬奔騰的氣勢,一般老百姓就沒有不怕的,不尿褲子就不錯了。這時候馬上的騎兵再一邊開著擴音器喊話,一邊摔著皮鞭驅趕,做事就要容易的多,比單純的步兵好用的多。

    也不用多,只是出動第一騎兵團的一個團,一千人,花了十分鐘不到,就把營門口的難民給驅散了。

    而在騎兵驅散難民的空,精武軍的大隊人馬也已經集合完畢,之後就是出動主力步兵了。

    按照次序,步兵以連隊為基本單元,排成整齊的方陣,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伴著後世音樂家久石讓的《狩獵進行曲》的節奏,扛著上好刺刀的步槍,緩步走出營門。

    最先出動的,是步兵第一團,當第一團全部出營,並展開戰鬥隊形,沿著騎兵開闢出來的前進道路向前行進的時候,步兵第二團也緊跟在後。

    步兵第二團出動完畢,就是步兵第三團,騎兵第二團,騎兵第三團,這都是精武軍的主力部隊,也是這次戰鬥的主力軍。

    至於精武軍的營門防守,則交給李永吉的中軍警衛部隊,**炮兵營以及其他留守的後勤輜重部隊來防守。

    換言之,這次主動出擊,雖然是第一二三步兵團外加第一二三騎兵團,看似全軍出動,但實際上出動的都是戰兵,其他像後勤兵,衛生兵等都留在後方大營。

    簡單說,精武軍等於是分成了兩個兵團,一個機動攻擊兵團,一個營門守衛兵團。

    其中機動攻擊兵團基本都是戰兵,攻擊力無可挑剔;營門守衛兵團雖然大多都是輔助兵,但也基本人手一支夏普斯步槍,再加上還有裝備了改良版拿破侖炮的**炮兵營,以及裝備了56突擊步槍、56機槍,擲彈筒以及迫擊炮的加強警衛營,防守方面完全不用擔心。

    警衛營在哪裡,主帥就在哪裡,也就是說李永吉並沒有參加攻擊兵團。之所以如此,除了安全方面的考慮,最重要的就是為了方便指揮。

    前文說過,精武軍跟這時代別的部隊不同,除了有大量先進武器外,最大的特色是配備了大量無線通訊裝置。

    精武軍中,無線步話機已經裝備到連隊,營一級還裝備了中繼台,再加上李永吉還有線導式偵查氣球以及多功能無線指揮裝置,其他什麼高倍望遠鏡,激光測距儀之類也都有配備,在指揮方面雖然跟21世紀的現代軍隊還沒法比,但在這個時代的話,絕對是超前了。

    正因為如此,李永吉安坐指揮中心居中策應,比親臨前線的作用更大,以精武軍的裝備,只要不犯大錯,贏是肯定的。

    當部隊開始出營門的時候,偵查氣球就早早升了起來,由於天氣不太好,李永吉不敢讓偵查氣球飛太高,只有八十米,不過這個高度俯瞰全場已經足夠了。

    所有步話機都有定位系統,也就是說,當偵查氣球升起來以後,李永吉的多功能雷達顯示器上就顯示出了己方所有部隊的分部點,再加上通訊器,李永吉可以很方便的直接指揮每一個連,再加上視角更寬更廣更清楚,這仗還沒打呢,光靠情報他就贏了一半。

    根據偵查氣球的偵查,太平軍兵分三路,也就是分為三個攻擊集群,從三個方向逐步靠近精武軍大營,是典型的圍三缺一。

    其中中央一路兵勢最厚,而且還有李秀成的大旗,應該就是李秀成的中軍主力了。

    為此,李永吉把攻擊兵團也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配置一個步兵團加一個騎兵團,三部呈品字型聯合前進,目標直指李秀成的中軍。

    第一步兵團在品字大陣的最中央,是主要的攻擊力量,兩邊的第二、第三團,則主要負責維持兩翼,騎兵居中策應,大家就這麼一路向李秀成的中軍壓去。

    看到精武軍居然放棄營壘出營野戰,李秀成也是大喜,立刻下令自己的中軍出擊迎敵。

    在他看來,自己的中軍足有五萬人,且多是精銳老兵,又在之前的戰鬥中繳獲了大量抬槍銅炮,戰鬥力大大增強,實力應該遠比這支團練兵要強。

    另外在兩翼還有陳坤書的一萬人以及陸順德一萬兩千人,這兩支部隊的戰鬥力也相當不錯,只要自己的中軍跟對方黏住,這兩翼再一個包抄側擊,那麼這支什麼精武軍就完了。

    雖然李秀成沒有無線電通信系統,而且由於跟兩翼部隊的距離太遠,無法及時給兩翼部隊下命令,不過他十分相信陳坤書以及路順德的指揮能力跟戰場嗅覺,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自己動起來,那兩隻部隊看到後必然會跟上,自動從側翼攻擊這支自不量力的精武軍。

    在這一點上,他十分自信,畢竟跟這兩人的合作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他十分信任這兩名指揮官的能力。

    就這樣,雙方逐漸接近,從偵查氣球的高空偵察來看,精武軍的攻擊兵團全部聚集在一起,已經逐漸進入太平軍的包圍圈。

    也就是說,李秀成的中軍,路順德以及陳坤書的偏師,已經從三個方面包圍了精武軍的攻擊兵團。精武軍的攻擊兵團跟李秀成的中軍距離最近,跟陳坤書的距離最遠。

    就在這時,精武軍的先頭部隊已經能目視到太平軍那黑壓壓一排的中軍陣線了,就距離來說,大概還有一千兩百米左右。

    精武軍攻擊兵團得到消息後,立刻停止前進,進行就地佈防,具體而言,就是步兵在前,炮兵居中,騎兵殿後。

    緊接著,各團的迫擊炮部隊開始迅速佈置迫擊炮,並測算距離,三分鐘之後,當太平軍接近到兩里,也就是一千米左右的時候,第一輪火炮齊射就開始了。

    這次由於強調機動性,所以炮兵只設置到團,營級不再設置迫擊炮排。也就是說,一個團只有一個配備了18門w87式81毫米迫擊炮的炮兵連,三個團加起來,總共只有54門迫擊炮。

    雖然減少了營一級的迫擊炮配置,但這次炮彈帶的卻更多,而w87式81毫米迫擊炮迫擊炮的射速是30發每分鐘。

    不過,精武軍的炮兵由於水平還不夠,無法達到30發每分的急速射,只能做到20發每分鐘的急速射,而這一次因為距離過遠,為了節約炮彈,精武軍的炮兵實行的是10發每分鐘的標準射。

    這樣一來,精武軍三個團共54門炮,在短短的三分鐘之內,按照每分鐘十發炮彈的頻率,總共向李秀成的中軍集群投射了1620發炮彈!

    這一下就把李秀成的中軍部隊給打蒙了,一千六百多發炮彈,隔著一千米,在短短三分鐘之內投射過來,而且都是現代的高爆彈,有大量破片,殺傷半徑超過十三米,太平軍又一直是密集陣型,這樣一來,所造成的破壞就更是驚人!

    現代迫擊炮的集中射擊,這絕對不是這時代的普通冷兵器部隊能承受的,哪怕是李秀成的精銳部隊,也一下子就被這一頓火炮給猛揍一通,前鋒也立刻就潰散了。

    不過李秀成的部隊畢竟人數太多,陣型的縱深太厚,而且有李秀成在後方親自壓陣,前鋒崩潰了,後面的人還不知道情況,只要嚴加彈壓,還是很容易穩住陣腳的。

    當然,這也跟兩軍相距過遠,精武軍還呆在原地,沒有趁機進行反擊有關,如果當時精武軍是跟在太平軍潰散的前鋒後面銜尾追殺,不停的製造混亂,那只這一下子,就算李秀成的部隊不全軍潰散,至少也得大敗虧輸。

    但是,李秀成雖然穩住了陣腳,但顯然太平軍被之前的那頓火炮給打怕了,因此只能止步不前,再也不敢主動靠近了,只是讓自己的炮兵部隊隔著遠遠的向這邊開炮。

    太平軍的火炮大都是奪自前江南大營的老式前裝炮,炮彈也是實心彈,雖然就射程來說,勉強也能打到1000米外,但準頭根本談不上,威力更可以忽略不計,太平軍此時開炮,更多的是給自己壯膽。

    雖然準頭不行,但炮彈無眼,總有個萬一,所以看到太平軍開炮,精武軍的炮兵果斷嚴格的執行炮兵操典的制度,優先打擊敵方炮火,及時調整參數,對著太平軍的火炮陣地再次開火。

    又是一陣三分鐘速射,這一次精武軍打出了兩千多發炮彈的成績,瞬間把太平軍的炮兵陣地全部炸平,順帶還炸了旁邊的步兵隊。

    眼看如果繼續這樣挨炸下去,不用等接戰,光靠這種炮火,太平軍就要再次崩潰。

    一旦再次崩潰,對士氣的打擊將是致命性的,精武軍如果趁勢掩殺,那李秀成的這支隊伍就完了,這是他絕對不能允許的。

    看到這個情況,李秀成也發了狠,知道自己的炮火不行,立刻調了三千步兵,以大範圍的散兵陣模式全力衝鋒,搞起了人海衝鋒。

    李秀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人數優勢,貼上去跟精武軍肉搏,避免這種被動挨炸的不利局面。

    1000米的距離看著不遠,全力衝刺不過三四分鐘就可以了,不過一般而言,部隊沒有在這個距離全力衝刺的,因為全力衝刺對體力消耗太大,跑一千米以後,就剩不下多少力氣進行廝殺了,因此,一般在一千米的時候,都是慢步走,等兩百米左右再進行全力衝刺。

    然而,這時候李秀成也顧不得了,精武軍的炮火太猛,他不能光等著挨炸,因此只能靠自己的人數,提前進行步兵衝鋒。

    在步兵衝鋒的時候,李秀成又開始調動他的騎兵部隊,這三千騎兵,才是他的真正的精銳,也是他真正的殺手!

    步兵雖然沖了一千米後體力會嚴重消耗,但騎兵還是沒問題的。因此,衝鋒的三千步兵不過是炮灰,他們的作用是消耗敵人的炮火以及製造混亂,他的真正後手是騎兵。

    李秀成就指望靠騎兵的衝擊力來撕開精武軍的口子,打掉對方的炮兵陣地,讓對方無法安穩開炮,這樣他的大軍就可以順勢壓上,靠人數淹死這支奇怪的部隊。

    只可惜,李秀成算錯了精武軍的韌性與火力密度,精武軍不止是有迫擊炮這一種大殺器,他的輕武器更加可怕,除此之外,嚴格的訓練,也讓精武軍不會輕易被這種氣勢嚇倒,而是像機器一樣,嚴格的按照既定計劃作戰。

    換言之,李秀成的部隊不過是憑著一股血氣之勇的古代部隊,精武軍則已經跨入近代部隊的門檻,武器更是裝備了不少現代武器,實力對比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當太平軍的三千步兵開始嗷嗷叫的全力衝擊的時候,精武軍的士兵只是在士官的命令下冷冷的把槍放平,嚴陣以待。

    在這個過程裡,迫擊炮就沒有停止炮擊,而是以一分鐘20發炮彈的速度來了個急速射,在一千米到七百米之間的距離內製造一片死亡的火網。

    等太平軍好不容易冒著炮火衝到距離精武軍400米遠的時候,精武軍的大量步槍兵開火了。

    由於對方陣型很散,加上精武軍的火槍都是後裝槍,射擊精準,射速極快,所以精武軍這次射擊是自由射擊,以求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武器優勢,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

    精武軍的密集射擊立刻就形成了一道無形的火網,衝鋒的太平軍的士兵立刻就好像割韭菜一樣一片片的跌倒在地,再也無法靠近三百米以內。

    如果是別的部隊,這個時候早就潰散了,但這畢竟是李秀成的精銳,因此就算傷亡慘重,他們依然嗷嗷叫的前仆後繼的頂著傷亡繼續衝鋒!

    當然,也可能是他們自己也打懵了,失去了理智,所以才迎著傷亡蒙頭前衝。

    很可惜,血肉之軀終究抵不過鋼鐵,當他們好不容易衝到三百米的時候,擲彈筒也跟著發威,迅速在三百米範圍內炸成一片。

    而且,到了三百米,夏普斯步槍的精準度立刻大幅上升,加上精武軍士兵大都是長期以來用子彈喂出來的精準射手,射擊三百米的集群目標根本沒難度。

    這樣一來,三百米就成了一道名副其實的死亡線,太平軍根本就衝不過三百米這道線,大多數都在四百米到三百米之間被射殺。

    就算有一些漏網之魚,也沖不到二百五十米,其中最好的成績,是一名身材矮小的小伍長,他被擊斃的地方,離開精武軍只有兩百四十八米,這就是這次太平軍衝鋒的最佳成績了。

    這在這個時代,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就算在西方列強的部隊,就算是普遍列裝了米尼步槍,有效射擊距離也不過是一百米到兩百米之間,射擊死亡線不過是五十米左右。

    就這樣,戰鬥只是維持了三分鐘不到就結束了,三千太平軍的精銳步兵,在精武軍的陣前留下了超過七百具屍體後,終於全面崩潰,不得不向後逃亡,就傷亡比例來說,這支部隊絕對可以稱作強軍!

    可就是這樣的一支強軍,也最終飲恨收場,而他們對精武軍造成的傷害呢?零傷亡!

    七百比零!這已經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血淋淋的屠殺!

    這種一面倒的屠殺場面震撼了雙方,精武軍由於之前上過類似的理論課,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加上是施暴方,還算好一點,可作為承受方的太平軍就沒那麼好受了。

    前線士兵但凡見到這一幕的,沒有一個不心驚膽戰的,士氣立刻就跌倒了谷底。

    太平軍雖然裝備了不少抬槍火炮,但歸根到底還是一支以冷兵器為主的古代部隊,別說現代軍隊,連近代軍隊都不是。

    這種以冷兵器為主的古代部隊組織結構鬆散,最重士氣,一旦士氣被打沒了,就會立刻全軍潰散,到時候人數再多,也只是人家的戰功。

    更何況,精武軍還有騎兵,一旦全軍潰散了,人家來個尾隨追殺,那後果不堪設想。

    古代軍隊裡所謂的士氣,講究的是一鼓作氣,如果第一次攻擊不成,第二次第三次只會更加不成。正是明白到這一點,李秀成只好承認失敗,不再派騎兵部隊進行第二次衝殺,做無畏的犧牲,而是下令全軍撤退。

    也是因為距離夠遠,雙方相距達一千米,李秀成才敢下令撤退,如果兩方距離少於兩百米,他絕對不敢下撤退的命令。當然,真到那個距離的話,他就會下令全軍衝鋒,到時候勝敗就不好說了。

    總而言之,精武軍與太平軍終於交手了,而在第一個回合的交戰當中,是以精武軍的全面大勝而告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