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八十三章 進擊的精武軍(二) 文 / 莊不易

    戰鬥結束的如此之快,傷亡比如此之大,這是之前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因為在這之前,大家都以為這會是一場漫長的惡仗。

    當然,平心而論,太平軍雖然剛剛遭遇完敗,但相對於自己五六萬的兵力基數來說,死傷千八百人並不能算傷筋動骨,之前的戰鬥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場試探性進攻。

    然而,己方完敗,對方零傷亡的殘酷事實,對己方士氣的打擊卻是足以致命的。

    也就是說,這個讓人不可思議的結果對雙方的心理衝擊都很大,只不過一個是正面衝擊,一個是負面衝擊。

    對李永吉一方來說,自然就是正面衝擊了。

    過去,李永吉雖然一直對自己一方有信心,可李秀成畢竟是當世名將,兵力也比自己多的多。

    有鑒於此,他原以為這會是一場火力密度對人海密度的殘酷消耗戰,所以才分出來一個純粹戰兵組成的攻擊兵團,又給攻擊兵團配備了不少五六衝鋒鎗當機槍用,並下發了不少火箭筒,就是為了提高自己一方的火力密度,但誰知道還沒用上這些大殺器呢,只靠迫擊炮、夏普斯步槍外加一頓擲彈筒,就把對方給徹底打退了。

    這讓李永吉重新認識了這個時代的戰爭原則,那就是面對古代軍隊,不能光看火力跟人數,還得看士氣,通常後者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士氣這東西其實就是人的情緒心態,士氣越高,作戰意志就越強。畢竟人不是機器,有七情六慾,做事的時候總會被這些正面或者負面的情緒所影響。

    士氣高漲,正面情緒強烈的軍隊,往往能夠抵消懼怕等負面情緒的影響,這使得這支部隊的行動更順暢,能夠更加有效的完成規定的戰術動作,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戰鬥力;而一支士氣低落的軍隊,負面情緒強於正面情緒,只要稍微一失敗,就會全面崩潰,根本就完不成指揮官要求的戰術動作,完全發揮不出自己的戰鬥力。

    為什麼古代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例?歸根到底就是人數多的一方士氣低落,無法完整的把自己的戰鬥力發揮出來罷了。

    所謂戰爭,如果仔細分析,拋開那些感性化情緒化的東西,就會發現其實這就是一個比大小的數字遊戲。

    在這個比大小的數字遊戲中,兵力與武器裝備等物質基礎是戰鬥力的基數,而士氣或者說作戰意識這些則是戰鬥力輸出功率的百分比,士氣越高,戰力輸出功率的百分比越高。

    如果一方人多武器好,士氣卻低,那麼總的戰力輸出就低,自然比不過人少武器差,卻士氣高昂,總戰力輸出更高的部隊。

    就比如現在,從戰鬥力基數上看,精武軍佔據武器裝備的絕對優勢,火力更強,但太平軍卻佔據人數的絕對優勢,如果純粹兩相對比戰鬥力指數,會發現雖然精武軍略強,但卻強的有限,畢竟精武軍沒有達到全自動武器化。

    可是,精武軍的組織力更強,火力輸出也更強,這種火力對敵方士氣的打擊尤其厲害。

    雖然之前的那場防守中,精武軍自己也犯了不少錯,比如迫擊炮轟炸,就因為炮兵過於緊張的因素,導致火炮的射速過快,炮火也過於集中,雖然形成了一個恐怖的火力網,卻只是打在一個很小的區域,浪費了不少火力,沒有完全發揮炮彈的威力,給對方造成最大殺傷。

    如果炮兵的心理素質更好一點,能嚴格按照操典的要求,一點一點進行精準炮擊,那恐怕結果會更好。

    至於步槍兵犯的錯就更多了,照李永吉的看法,一開始的火槍射擊,精武軍士兵的精準度跟射速還不如平時訓練時候的一半水平。

    然而,絕對的火力優勢卻抵消了精武軍自己的一些小錯,最終形成了己方完勝的局面。

    在這場短暫而激烈的戰鬥結束後,太平軍一方自然是士氣低落,那麼此消彼長,精武軍一方的士氣則徹底的調動起來,變相的說,就等於己方的戰鬥力輸出百分比得到了大大增強,對方則大大的削弱。

    也不知道是誰先開頭,精武軍一方忽然就開始集體歡呼起來,士氣一下子就旺盛起來。

    精武軍的士氣起來了,自信心更足,動作就更迅速有效,能發揮的戰力自然就更大,也就等於多增加了勝利的砝碼。

    反過來說,這次戰鬥結果對李秀成一方就是負面衝擊,所造成的惡果也更大。

    他之前並不瞭解精武軍的具體情報,只知道這是一支團練鄉兵,而且人數不少,有一兩萬人。

    根據李秀成以往的經驗,團練兵要比清兵的正規軍戰鬥力略強,特別是人數達到一萬人以上後,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威脅了,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明明知道蘇州城已經陷落,自己卻不忙著進城,而是調集全軍來打精武軍的原因。

    不過他雖然有所重視,但卻重視有限,只想著集中全力速戰速決,卻沒想到一下碰到鐵板上,根本不知道精武軍是一個如此奇葩的怪物,讓自己損失如此慘重。

    之前突擊李永吉的那三千步兵,已經是李秀成手下精銳中的精銳了,可以說人人都是悍不畏死,作戰經驗豐富的勇士,之前突破江南大營的時候,也是這支隊伍最先立功,可現在居然連靠近敵人都做不到,遠遠的就被放倒。

    以李秀成的眼光看,他那三千人敗的不冤。

    他當初為了防止精武軍的炮擊,故意讓這支精銳部隊呈散兵式突擊,沒指望能真的靠散兵突擊一舉獲勝,只是希望能就此打亂精武軍的節奏,讓精武軍不能再安安穩穩的開炮,好為後面的騎兵開闢道路。

    誰知道,哪怕他讓人散開突擊了,也還是沖不到精武軍的跟前,也沒法打亂對方的攻擊節奏,對方似乎一點也不害怕自己那排山倒海一樣的正面攻擊,一點也沒有被那種一往無前的衝鋒氣勢嚇到。

    這讓李秀成認識到,以精武軍的這種火力密度,任何正面衝鋒都是找死,哪怕是他手中的騎兵,正面硬衝恐怕也討不到好。

    李秀成跟李永吉不同,他作戰經驗豐富,以前一直在領兵作戰,對士氣尤其看重。

    他很清楚,對付精武軍這樣火力強大的部隊,一窩蜂的正面衝鋒是不管用的,士兵不可能無懼生死悶頭沖,一旦前鋒被打潰,後面的人就會害怕,那樣就會造成連鎖反應,讓整個部隊全面崩潰。

    當初打江南大營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時打清軍的時候,江南大營裡還有十幾萬清軍,可真的交戰,清軍只是前面損失了兩三千人,就整個崩潰了。

    面對士氣全無的清兵,太平軍根本不需要害怕什麼,只需要不停的追擊就行。

    反過來,對太平軍自己也是一樣,如果自己當初盲目的投入全部力量一窩蜂的正面衝鋒,結果很可能就是全面失敗,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只是局部挫敗。

    這讓李秀成覺得很頭疼,他覺得要想對付精武軍這樣火力強大的部隊,正面強攻實不可取的,純粹防守也不好用,最好是利用大範圍的機動作戰,拖垮對方,不過這一招能不能成也不好說,畢竟對方的機動力看起來也不差。

    想來想去,李秀成覺得要想擊敗對方,似乎只有擴大接觸面,搞大範圍的穿插包圍這一條路。

    也就是說,要對付這支火力強大的部隊,必須用自己的人數優勢,全方位的包圍這支部隊,先打掉對方的後勤,然後再四面圍困,一旦對方進攻,自己就後撤。

    這就跟當初清軍對付太平軍一樣,正面打不過,就來個不離不棄,不打不撤,就那麼黏在一起,在運動中尋找戰機。

    不過那是理想狀態,連李秀成自己都覺得困難重重,畢竟他現在不能退,一退就萬事皆休。因此他必須要正面作戰,必須短時間迅速殲滅這支奇怪的部隊,否則大好的局面可能就要毀於一旦。

    這樣一來,那就只能利用自己的人數優勢,擴大戰場,分成更多的攻擊集團,全面包圍這支部隊,然後發動大規模的人海衝鋒,四面八方同時攻擊,用多點進攻加大量傷亡來換取近戰的機會,這樣或許還有一點獲勝的可能。

    要知道,一面進攻,或許會容易產生連鎖崩潰,但多面多點進攻則減少了這個連鎖反應,也分散了對方的精力,增加了對方的防守難度,只要對方一個不小心,自己有一支部隊能衝過去跟對方貼身近戰,自己就有機會了。

    可是這必須有足夠的士氣才行,現在己方士氣已喪,已經失去了決戰的機會,所以李秀成打算先暫時撤退,重整旗鼓後再尋機決戰。

    然而,士氣高漲,自信心爆棚的精武軍卻不肯給他安安穩穩撤退休整的機會。當李永吉通過偵查氣球發現李秀成的部隊居然有撤退的意思後,果斷的下令全軍壓上,開始主動進攻了。

    上一次,嚴格的說是太平軍進攻,精武軍防守,這一次,就換成精武軍進攻,太平軍防守了。

    上一次,是太平軍信心滿滿,精武軍心懷忐忑,這一次,就換成精武軍信心滿滿,太平軍心懷畏懼了。

    攻守之勢已易!全面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