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二四八章 特混艦隊與波次進攻法 文 / 莊不易

    就在石達開犯嘀咕的時候,李鴻章微微一笑,當先一抱拳:「久聞翼王威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的確是英武非凡啊。」

    「見笑了。」石達開也抱拳行了下禮,然後也不再客氣,直接問道,「不知道李特派員前來,有什麼指教?我沒記錯的話,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官軍身份了,連大人都不能叫了。」

    「石大人說哪裡話。」李鴻章繼續笑了笑,「遠征軍是什麼情況,你我心知肚明,你們不過是表面沒有官軍身份,但其實還是陛下的親軍。而石大人您,據我所知也是陛下十分看重的人物,可說是簡在帝心,假以時日,重新飛黃騰達不過是遲早的事情,因此,您又何必這麼妄自菲薄呢。」

    雖然李鴻章說的這些話都挺好聽,石達開聽著也挺舒服,不過其實還是在拐彎抹角,並沒說到點子上。

    換一個人,說不定就被李鴻章忽悠了,可石達開畢竟曾經身居高位,什麼馬屁沒聽過,所以直接濾過後面的贊詞,乾脆直接道:「不知道李大人此行的目的是什麼?要知道,我們此去日本可不是郊遊,而失去打仗,這兵凶戰危,萬一您有個什麼閃失,我們可萬萬交代不起。」

    「石大人不必擔心。」李鴻章道,「我以前也領過兵,打過仗,雖然跟石大人沒法比,但也不是怕事的人。」

    頓了頓,李鴻章繼續道:「其實我知道石大人的擔憂,不過您不必擔心,我此行的目的主要不是針對你們,而是針對日本。」

    「針對日本?」石達開愣了愣,「您是欽差,日本的事情,跟您有什麼關係?」

    「看來您誤會了。」李鴻章道。「雖然外人都說我們特派員是欽差,專門負責打貪官,但其實都是誤解。我們主要的職能,是代天巡視。簡單點說,就是去巡視地方,調查情況,然後上報陛下,讓陛下有更詳細的參考。所以說,我們只有調查權,沒有管理權。一切的命令,都是出自陛下。」

    「可是,據我所知,你們是可以調集警察以及部隊,扣押包括省長在內的地方大員,行專斷權的。」

    「那是個誤會,謠傳。」李鴻章搖搖頭,「我們沒有扣押權,只有自保權。換言之。我們的確有臨機調兵權,不過那是為了自保。

    比如說,我們查到某地方大員有問題,找到了證據。為了保護證據不被消滅,我們可以調兵過來進行保護,防止對方狗急跳牆。

    但是,我們沒有扣押對方的權力。如果說有,那也是在得到上級指示後,通過我們轉達上級意志。說白了,我們就是上面的傳聲筒而已。

    當然,更確切的說,這個自保權主要是針對自治省的總督,然後可以去調集當地國防軍的駐軍,直轄省一般用不到這個。」

    「哦,是這樣啊。」石達開點點頭。

    「話說回來,這次上面派我來,主要是讓我就近觀察一下日本當地的情況,收集資料,包括軍隊、政治、民風等等,以方便上面查詢。」李鴻章道。

    「哦,就是細作的事兒了。」石達開道,「不過既然是細作的事兒,為什麼不直接讓中情局的人來,反而要派您過來呢?」

    「因為有些事情細作是做不了主的。」李鴻章笑了笑,「而我怎麼說也是中央特派員,正如大人所說,就是欽差大臣。因此,你們打完了仗,如何跟日本方面的權貴溝通,如何談判,都是我的事兒。」

    「哦,我明白了。」石達開點點頭,「就是說,您其實是去日本行使全權特使的職務?」

    「差不多吧。」

    「可這不是外交部的差事麼?」

    「問題是,帝國跟日本還沒建交。」李鴻章道,「而且,我們的情況有些不同,我們的外交部代表國家,在這種沒宣戰的情況下,出外交部的人就有些麻煩。

    相反,我就不同了,我雖然是中央特派員,但理論上我不歸國家管,是歸皇室管。也就是說,我可以只代表皇室,不代表國家,也可以雙方都代表,相對而言比外交部的人靈活很多。所以說,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派我來了吧?」

    「明白了。」石達開點點頭,「總之您現在就是特使,是這樣吧。」

    「對。」李鴻章點頭。

    「那這麼說,您是全權特使,我也要聽你的命令?」

    「也不能這麼說。」李鴻章道,「什麼時候打,如何打,那其實還是將軍您的事情,至於您打完了之後,下面如何跟日本人談,索要相關的利益,那就是我的事情。」

    「那麼打到什麼地步是誰說了算。」石達開問,「比如什麼時候結束對日戰爭,是你還是我說了算?」

    「你我說了都不算。」李鴻章笑了笑,指了指天空,「上面說了算。」

    「這下我就全明白了。」石達開微微一笑,然後主動伸出手,「看來今後我們要經常在一起合作了,最近的時髦話怎麼說的,希望今後能夠合作愉快。」

    「這也正是我希望的。」李鴻章伸出手跟他握了下手,「合作愉快。」

    實際上,這次遠征軍征討薩摩之戰,並不是全部由遠征軍自己**完成,而是由特混艦隊護航,並且提供火力支援。

    在計劃中,攻伐薩摩藩的第一戰,並不是遠征軍的事兒,而是特混艦隊的事兒。

    所謂特混艦隊,其實就是東方集團下屬的武裝艦隊。

    在過去,這個艦隊主要都是一些排水量一千噸左右的武裝商船,其中以風帆戰艦為主,也有少量蒸汽戰艦,並大半都是給白色黎明國際縱隊使用,畢竟他們還要客串海盜。

    現在,為了攻擊日本,由於中國還沒有正式宣戰,不能用正規海軍,所以第一艦隊不能用。就只能用東方集團下屬的戰艦。

    不過,東方集團過去的戰艦沒有系統,大都是各自為戰,比如白色黎明國際縱隊就有自己的船,精武鏢局也有自己的戰船,唯有遠征軍還沒有自己的船。

    日本薩摩藩可不是軟柿子,要想打敗他,必須先打敗薩摩藩的艦隊,所以東方集團特意從各地抽出精銳戰艦,組成了一支特混艦隊。

    在這支特混艦隊中。講究的是貴精不貴多原則,因此一共只有5艘船,但都是排水量達到兩千噸的大船。

    這五艘船都是分別從英國、法國、美國這幾個地方購買的大型蒸汽商船,然後在馬鞍山港進行了簡單改裝,主要換裝了新型蒸汽機,船體外面覆蓋了鋼板,並加裝了自產的新型艦炮。

    改裝之後,這五艘船不用風帆的情況下,都可以達到12節的速度。用風帆的話,最高可以達到24節,以這個時代的通用戰艦標準看,速度算快的了。

    在艦體外面覆蓋的鋼板。都是自產的鋼鐵板,防護力更強,重量更輕,而且實現了模塊化。可以隨時拆卸補充。相對而言,此時世界主流的鐵甲艦,外面覆蓋的都是鑄鐵板。並不是鋼材,因為鋼材是很貴的。因此,只全用鋼板這一項,就比其他鐵甲艦的防護力要強。

    最後就是火力。

    五艘船上裝備的都是最新的華3型艦炮,這種火炮跟華2型艦炮最大的不同,就是改前裝為後裝,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徹底的後裝線膛炮。

    華3型火炮的口徑依舊是120毫米,有六條螺旋膛線,16倍口徑,使用彈性制退器,後裝,炮閂閉合方式採用立楔式炮閂。

    炮彈方面,採用分裝式,也就是發射藥跟彈頭分開。其中發射藥用單基無煙*火*藥,彈頭裝填t*n*t**外加觸發引信。

    使用了一系列新技術之後,華3型火炮的射程達到了6600米,基本達到了另一個時空一戰同口徑的陸戰火炮水平,不過就是笨重了點,重量太大,只能當艦炮。

    不過,就是這個射程與威力,在這個時代也可以完爆列強的艦炮了,日本那些老式前裝火炮更是不夠看。

    另外,在瞄準方面,除了傳統的望遠式炮瞄系統外,還裝備了了激光測距儀以及計算機的現代炮瞄設備,不過那種現代炮瞄設備只有艦長才能批准使用,而且有專門的人看管與使用,一般人連接觸也接觸不到。

    這五艘戰艦上,平均每艘船都裝備了30門這種華3型火炮,一共有上下兩層炮擊甲板。

    雖然由於船型的問題,沒法使用封閉式旋轉炮台,採用的依然是側舷射擊法,但火炮的炮台卻可以做文章,都用上了滑軌式半旋轉炮台。

    所謂滑軌式半旋轉炮台,是指在船體左右兩個射擊口中間設置一條鋼軌,上面安置一個可以做旋轉的炮台,火炮就固定在炮台之上。

    這樣一來,如果是用側面火炮的時候,就可以把所有火炮利用軌道都推到一面去,一次就可以二十門火炮全部射向一個目標點,而不再是一次只能使用一半的火炮,從而能夠發揮自己全部的火力。

    至於旋轉炮台,則是方便調節方向,一旦調節好方向,就會固定好,也就是說射擊的時候炮台是不能旋轉的。

    旋轉炮台配合火炮自己的高低機,就增加了火炮的射擊角度,滑軌則增加了火炮的利用率,可以做到類似於齊射的炮擊,因此,五艘戰艦雖然火炮不多,但火力卻相當強大。

    總之,特混艦隊的這五艘戰列艦,雖然無法跟中華帝國的正規海軍相比,但欺負日本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所以,戰役一開始,就是這些戰艦先發威,由這些戰艦先用突襲加偷襲的方法,先發制人,突入鹿兒島灣,幹掉薩摩藩的戰艦,然後開始炮擊海岸炮台,為登陸部隊掃清障礙。

    而為了保證這次戰役的成功,尤其是為了保證那些從現代進口的炮瞄設備的安全,特混艦隊那五艘戰艦的艦長都是特意從海軍第一艦隊抽調過來的正規軍官。

    不但艦長如此,就連艦隊司令,也就是特混艦隊的提督,也是海軍第一艦隊司令莫海虎的第一副官——唐海龍!

    這件事也是石達開稍後才知道的,但這也讓他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這次征討薩摩藩的行動。是做了充分準備的,絕對不是兒戲。

    唐海龍雖然以前只是莫海虎的副官,但本身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要不然當初也不會讓他當艦隊司令的副官了。

    而且,某種程度說,艦隊司令的副官要負責處理方方面面的事情,也是最鍛煉人的一個職位,就類似於秘書一樣。

    因此,現在讓唐海龍獨當一面,雖然也是第一次。但唐海龍還是把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或者說中規中矩,至少是沒什麼大錯。

    等遠征軍全部登船之後,特混艦隊照例先向高雄駛去,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到了高雄。

    遠征軍這批人,當初都是特別選拔過的,都是不暈船的主,加上也沒有大風大浪,因此也沒什麼不適。

    抵達高雄之後。石達開緊張的讓自己的手下進行了聯合演練,具體而言,就是重新劃分編排。

    就跟原先想的一樣,石達開把青浦軍校學生軍為主的第一團算作最終預備團。主要負責火力支援以及工兵作業,至於第二第三團則是攻堅主力,其中又以太平軍為主的第二團為主。

    三天時間,也搞不了多複雜的演練。只能搞一些進攻演習,而根據情報,鹿兒島城多山。地形狹窄,不利於大部隊展開,所以石達開的辦法就是波次進攻。

    也就是說,具體進攻單位以營為主,一次進攻就投入一個營,攻擊順利,就直接攻進去,等打累了就穩住陣腳全力防守,成為一個營級支撐點,後面的營再跟進,然後就這樣不停的滾動前進。

    如果進攻不順利,直接投入兩個營,以一個團的力量強攻,攻進去了,繼續穩住陣腳防守,讓第二個精力充沛的團再行進攻,依舊恢復第一個方法,也就是先以一個營發起進攻。

    這種營級進攻中,自己專門組建的炮兵營也可以提供炮火支援,實際上等於一個營進攻,一個營進行炮火支援,其他大部分人則休息,等待第一波進攻結束之後好上去替換。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火力優勢,在不浪費自己火力的同時,又能極大的減輕自己的士兵負擔,讓自己的部隊可以輪番休息,不但能擁有很大的後手與餘力,應付突發事情,還能讓進攻以永不停止,疲憊對面的敵人。

    這個想法石達開早就有了,其根源,則是進攻滿清以及征伐朝鮮時期。

    那個時候他就發覺,禁衛軍的火力相當犀利,特別是那種被稱為機槍或者突擊步槍的東西,火力密度強的有些過分。

    這麼強的火力密度,讓一支小部隊就能充當原先一支大部隊的攻擊力量,如果再實行原來的大部隊進攻,根本不必要,或者說過於浪費。

    因此,在石達開看來,在己方火力全面佔優的情況下,完全沒必要像以前那樣全線平推,而應該實行多支小部隊滾動前進,由點破面,然後大部隊跟進,擴大戰果的戰術。

    就好比兩個人打架,你是一個壯漢,對方是一個小孩兒。對付小孩兒,如果你還是用盡全力,由於動作過大,反應不及時,說不定反而會給小孩兒反敗為勝的機會。

    相反,如果你不用盡全力,而是用一半的力量,那這依然會對小孩兒造成很大威脅,同時你自己又留有相當大的餘力,可以應付各種突發事情,最終就是輕鬆取勝。

    這其實也是脫胎於武術,畢竟石達開本身就是個武術高手,經常把武術套路運用到兵法中,因此他才有了這種小部隊波次進攻的想法。

    但是,要實現波次進攻,必須有相應的速射武器,而之前的遠征軍卻不具備速射武器,因此一直得不到機會施展。

    現在不一樣了,遠征軍平均每一個連都有兩挺機槍,火力密度雖然比不過禁衛軍,但也差不了太多,至少比國防軍略強,所以到了高雄之後,石達開立刻就開始讓部隊按照他的想法進行演練,去實現這種營級波次進攻戰術。

    這個戰術其實也不難。無非就是分成一個個攻擊營,然後營為單位進行進攻,等前鋒的營打到一定距離,略顯疲憊之後,後面養精蓄銳的候補營就立刻出發,代替前鋒的營繼續向前攻擊。

    這種戰術的難點主要就是一個聯繫問題,在有了無線電之後,通聯問題已經不成問題,所以可以讓營級進攻好不間斷,一直保持高強度的營級攻擊前進態勢。

    步炮協同。營級進攻,散兵突擊……在這三天裡,石達開把自己的所學所想都一一演練了一遍,效果雖然不敢說完美,但也基本達到了石達開的預期。

    經過了石達開重新編組演練之後,整個六千人的遠征軍就成了一個攻擊如潮的情況,就是說攻擊行動好像潮水一樣,一波接著一波,讓人應接不暇。

    「石大人的確不愧名將的稱號。」同樣看過演習後。李鴻章中心點讚歎,「攻如海潮,急而不亂,進退有據。令行禁止,大人的這種戰術,簡直把部隊訓練的如臂使指。相信在這種攻擊下,恐怕除了陛下的禁衛軍。沒有一支部隊,能夠在相同人數下擋住您的兵鋒。」

    「李大人過譽了。」放下望遠鏡的石達開搖搖頭,「我這種方法。也不過是一種取巧而已,憑借的就是機槍的犀利,如果對方也有機槍,擁有同樣高的火力密度,那我這種辦法是斷然不可取的。

    要知道,營級進攻畢竟人數太少,如果對方的火力密度比我強甚至跟我齊平,或者能夠擋住我的前鋒,那我這種進攻就是徒增傷亡,後面的波次進攻,就成了添油戰術,會被對方各個擊破。

    陛下的禁衛軍就不提了,就算打國防軍,用我這種方法也是沒用的。簡單點說,我這種打法,就只能欺負欺負日本人這種沒有太強火力的部隊,如果對方的水平跟國防軍一樣,我是斷然不會這樣用的。」

    「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恃強凌弱的打法?」李鴻章問。

    「是的,這的確是一種恃強凌弱的打法。」石達開點點頭,「只有我方火力,尤其是基層火力完全強於對方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這種戰術,否則的話,就是給人家逐個擊破的命運,甚至可能造成自己的混亂。」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您還要用這種方法,而不用傳統打法呢?」

    「因為傳統打法太浪費,也不能充分發揮新武器的效能。」石達開道,「機槍作為一種速射武器,一挺56機槍的火力,就敵得過普通一個步兵連。(561式機槍的最高射速650發子彈每分鐘,戰鬥精確射速是150發每分鐘。)

    更可怕的是,這種機器的射程很遠,威力也大,可以有效壓制對方,讓對方無法干擾我方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投入營級規模的部隊進攻,綽綽有餘,要是繼續大部隊壓上,就過於浪費了,會消耗掉自己的精神跟力氣。

    如果是一般情況下,也就罷了,大部隊壓進反而能快速結束戰鬥,給對方更大壓力,不過我們這次是出國作戰,是要在國外進行**作戰,到時候周圍可能都是敵人,我們必須步步謹慎,因此必須留有餘力,做好萬全的準備。」

    「是這樣。」李鴻章想了想,「您是擔心日本人的……民團?」

    「差不多吧。」石達開點頭道,「我雖然沒去過日本,也沒跟日本人打過交道,不過看了不少相關的書跟介紹。書裡面都說,日本人生性隱忍狠辣,悍不畏死,跟我們中國人以及朝鮮人完全不一樣。

    正面作戰我不怕,就怕我們正面作戰的時候,他們的老百姓組織起來騷擾我們,尤其是騷擾我們的後勤。

    因此,我必須什麼都留一手,但留一手又對作戰不利,所以就想出這種波次進攻的方法。

    用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持續給對方壓力,我自己呢,又可以有充分的餘力應付突發狀況,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不求全勝,先求不敗,沒想到石大人還這麼謹慎,這可跟傳聞略有不符啊。」李鴻章笑了笑,「想當年,您二十八天內就挺進一千八百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令清軍聞風喪膽,號之曰『石敢當』,翼王之號,據說也是這麼來的。我還以為您要繼續速攻的風格呢,沒想到也是這麼穩紮穩打的人。」

    「兵勢如水,並無常形。」石達開淡淡的道,「打仗並不一定要有什麼風格,能打贏就行。

    其實我這波次進攻法,也不過是一種嘗試,是驗證我的設想,至於到了日本後,究竟是否還會這麼打,那可就不一定了,那要根據現實情況而定。」(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