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二四九章 偷襲鹿兒島港 文 / 莊不易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就到了正式出征的日子了。

    雖然對一種新戰術來說,三天的時間遠遠不夠掌握純熟,不過,波次進攻法這種新戰術只不過是一個預案,就算不用這個方法,相信憑著遠征軍的裝備以及特混艦隊的幫助,拿下薩摩藩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原因很簡單,雙方的力量對比太懸殊了,尤其是在裝備上的差距,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上的,這讓遠征軍可以有更多的應對方法。

    遠征軍陸續登船之後,特混艦隊就開始啟程,但其首要目標卻不是薩摩藩的鹿兒島城,而是種子島。

    一開始,討伐軍的確是打著不宣而戰的心思,也就是直接突襲薩摩的鹿兒島城。

    這個方案論起來也不錯,雖然要繞過種子島,但種子島本來就沒什麼力量,沒什麼威脅可言,薩摩藩的精華都在鹿兒島城,打下鹿兒島,薩摩藩也就完了,種子島自然也就會投降。

    而且,不打種子島,直接打鹿兒島,可以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如果是先打種子島,那可能會走漏消息。

    正因為這種種好處,加上實力佔優,所以一開始的計劃就是從高雄出發,直奔鹿兒島城。

    不過後來石達開卻跟唐海龍商議,說這個方法雖然不錯,但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其他到不發愁,就怕萬一敵人抵抗激烈,戰役膠著,或者有個颱風什麼的,那就麻煩了。

    要知道,當年元朝大軍兩次遠征日本的事情他們都是知道的,自然也對日本的颱風天氣多加關注。雖然就目前看來,薩摩附近海面沒有颱風的跡象,但這種事兒往往沒有徵兆,所以不可不防。

    所以說。為了穩妥起見,所以石達開建議先打種子島,拿下種子島之後,再打鹿兒島城。

    這樣做的好處是,種子島基本無險可守,容易拿下,而這個島跟鹿兒島很近,萬一在鹿兒島的戰爭呈現膠著狀況,有種子島當後備,也能讓大家更安心。更不用說提前打種子島,也能讓大家先練練手。

    至於走漏消息方面,只要動作夠快,其實也沒什麼,日本人可沒有無線電,島嶼之間的通信基本靠船,只要封鎖的好,動作夠快,基本也沒啥問題。

    另外。石達開還說了,像鹿兒島這樣的多山地帶(他們有完整的地形圖),就算是突襲,效果也不會太明顯。這畢竟是攻城,不是野戰。

    所以說,突襲只能讓對方盡量減少抵抗力量,讓對方來不及動員。但戰爭麼,難免有意外,尤其是自己優勢更大的時候。更是要謹慎行事,有一個就近的島嶼當橋頭堡,總比一鼓作氣的打要好的多。

    對於石達開的建議,唐海龍也十分贊同,其實作為海盜出身的他來說,原本就喜歡藏一手,也想過先打種子島,只不過這是原先參謀部制定的計劃,他才不好說什麼。

    現在看到石達開也這麼說,尤其是連特派員李鴻章也贊同這麼做,這就讓唐海龍有了更多的底氣,於是改變了計劃,先打種子島。

    由於不是代表中華帝國,所以整個特混艦隊的旗幟都只是東方集團的公司旗幟,也就是黃金月季旗。

    黃金月季旗幟上的黃金月季,原型是大花香水月季種的萊茵黃金。

    這種萊茵黃金月季呢,是在另一個時空的1982年才培育出來的,整體呈金黃色,具有色澤艷麗,抗病力強等諸多優點,是李永吉從現代引進的現代月季品種之一,也是目前在中華帝國上流社會相當流行的一個品種。

    之所以選這個月季當東方集團的旗幟,是因為月季出自中國,又容易讓西方人認可,而黃金則代表了財富,月季的刺呢,則說明公司不好惹,反正就是很討東西方人的喜愛,不像梅花,雖然東方人喜歡,但西方人相對而言就不是很喜歡。

    種子島的現任家主,是種子島久尚,不過他的年齡還小,才八歲,所以實際上種子島的政務都是由他的養祖母,松壽院來負責的。

    松壽院是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婆,雖然並不糊塗,也有比較豐富的執政經驗,可惜種子島這個封地太小,也做不出多少事業來,能拿的出手的政績,就是重修了防波堤,並且輕徭薄賦,讓種子島的領民過的比較舒坦點。

    換言之,松壽院玩內政還不錯,是個太平之主,但要是面臨危局,她就未免有些不足了。

    因此,當聽說海面突然出現大量黑船的時候,她只是故作鎮靜的讓人少安毋躁,一直等對方直接開炮了,這才匆忙組織起人進行反擊。

    松壽院所謂的反擊,不是讓人緊守城池,而是派兵出城進行反衝擊,要在海灘上拒敵。

    她的想法是好,畢竟在她想來,對方人多勢眾,火炮又犀利,在海中隔著那麼遠,都能打到自己的城池上,而且威力驚人,一下就把城牆炸開一個大口子,所以在城裡防守是找死。

    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出擊,讓士兵出城,散在海灘上,盡快跟登陸的敵人接觸,進行冷兵器作戰,這才能減輕敵人的炮火威力。

    她長期生活在海邊,知道從海上搶攤登陸的難處,因此覺得讓部隊在陸地上阻止對方登陸,是很明智的一件事,這比讓對方推進到城下要好的多。

    然而她卻低估了對方的火炮威力,不知道人家的火炮不但數量多,威力也強,而且有大量的開花高爆*彈。

    先前松壽院看到的炮擊,那不過是實心校射彈,不是高*爆*彈,所以才讓她形成一種錯覺,覺得對方火炮猛則猛,但發射速率緩慢。

    因此,當種子島家的武士率領著所謂的家兵,帶著太刀長矛弓箭火槍等一堆零碎,嗷嗷叫的抵達海灘的時候,首先面對的不是準備登陸的陸軍。而是海軍艦炮的一頓狂轟濫炸。

    這一次,海軍艦炮可就不是稀稀拉拉的打幾發炮彈的事兒了,而是玩排炮,用的都是開花爆炸彈。

    這下子就要命了,海灘上無遮無攔,出擊的士兵還沒接敵呢,就被炸的鬼哭狼嚎,迅速就退了下去,那些流下的武士怎麼阻攔也不管用,甚至那些留下來的武士也成為重點招呼對象。很快就被埋沒在一片爆炸當中。

    唐海龍現在就在自己的旗艦平遠號上,通過高倍雙筒望遠鏡靜靜的觀察著這一切,看到一切順利後,嘴角還是不由自主的微微上翹了下。

    對於那種排水量達兩千噸的鐵甲艦,統稱遠字級戰艦,比如海軍第一艦隊的鎮遠,定遠等等。

    特混艦隊的這五艘船,分別叫平遠號、志遠號、征遠號、討遠號,伐遠號。排水量都超過了兩千噸。雖然威力方面遠不如經過現代化改造的鎮遠號,但跟定遠等艦還是相差不大的。

    平遠號是特混艦隊這五艘遠字級戰艦之中排水量最大的一艘,噸位是兩千三百噸,雖然武器方面跟其他四艦相差不大。但相對來說最穩,也最耐打,所以就成了旗艦。

    當唐海龍通過高倍雙筒望遠鏡看了又看,發現海灘上已經沒什麼問題了。就放下望遠鏡,對身邊同樣剛剛放下遠鏡的石達開點點頭,表示可以登陸了。

    看到唐海龍點頭。石達開笑了笑,然後拿起無線電報話機,直接向第二團的團部下達了攻擊命令。

    石達開的命令傳下去後,接到第一波攻擊任務的第二團團部,就開始發射了一發紅色信號彈,發佈了總攻擊命令,要下面的攻擊小隊按照計劃,依次進行登陸進攻。

    具體的登陸方面,登陸部隊乘坐的船大都是小型平底沙船,每一艘沙船正好可以裝一個連的部隊,然後這些沙船就通過搖櫓的方法向前衝,直到衝到沙灘上擱淺,然後士兵再跳下船,踩著沙灘向前進攻。

    至於一些沒有衝到沙灘上就被礁石擋住而擱淺的船,部隊就直接用皮划艇,每一個皮划艇五個人,通過皮划艇向岸上衝去。這樣一來雖然速度慢,但卻可以盡量保證武器不進水,比讓士兵直接跳水要好的多。

    實際上,搶攤的過程雖然是最危險的,不過除非對方有強大的火器,否則就算那些士兵沒有被提前轟散,憑著弓箭長矛還有一些前裝火器就行阻擋這些登陸部隊,那也簡直是做夢。

    不說每一艘沙船前面都有兩挺機槍,就說船上士兵的排槍,那也不是開玩笑的。

    總之,由於武器差距太大,所以種子島的守衛部隊怎麼玩都沒用。

    很快,陳玉成的第二團就無驚無險的搶灘登陸成功,之後陳玉成的部隊先做好防守,接應了第三團上岸,然後第二團繼續在海邊防守,攻擊種子島城的人物就交給了彭玉麟的第三團。

    這倒也不是完全因為第二團比較疲憊的緣故,也有分配功勞的緣故,畢竟搶攤成功原本就是一個大功勞了,如果連攻城也歸第二團,那第三團的人肯定不幹。

    所以,為了平衡利益,攻擊種子島城的人物就給了第三團。

    彭玉麟本來也是雄心勃勃,要打一個漂亮的攻堅戰,誰知道剛帶兵進入攻擊陣位,還沒等呼叫後方炮擊支援呢,就看到對方城池上空升上了白旗,說明對方投降了。

    的確是投降了,松壽院年紀大了,沒有年輕人的那番壯志雄心,也沒有視死如歸的精神,所以看到事不可為,就果斷的選擇投降,以求得保全種子島家,哪怕直到現在她還不知道這夥人到底是什麼人。

    雖然不知道遠征軍是什麼人,但有一點松壽院可以確定,那就是這些人絕對不是什麼海盜,肯定是正規軍,否則的話不會有這麼強的紀律性跟戰力。

    因此,海盜的話,她說不定還會拼一把,但如果是正規軍,只要早早投降,想必不會太過為難。

    事實上,她猜對了,看到對方這麼快投降,石達開也沒過分為難她。在帶兵入城,接受了對方的投降之後,反而還向這個領著自己養孫的老太太解釋了一番,讓她不要害怕。

    這就是修養的好處了,松壽院這老太太哪怕心裡再怎麼害怕,可表面上還是一副淡定神色,這引起了石達開等人的好感,所以才給了他們這麼多優待。

    這也就是石達開還有李鴻章等人了,要是換了李永吉在這裡,肯定不會這樣被迷惑。要不說呢,日本的那些禮節的東西,的確迷惑性很強啊。

    雖然感歎了一方對方的通情達理以及高修養,不過石達開跟李鴻章等人畢竟都是政治人物,心如鐵石,所以對種子島一家優待歸優待,但該幹嘛還得幹嘛。

    為了保證種子島的安全,石達開讓人把種子島家的衛隊全部繳械並集中看管,家主種子島種子島久等人全部被軟禁在種子島城。然後留下一個營看守種子島,其餘部隊重新上船。

    也就是說,進攻種子島只用了不到一上午的時間,然後下午的時候大部隊就重新登船出發。直奔鹿兒島城,來了一個兵貴神速。

    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因為石達開發現,攻擊種子島的作戰強度很低。大多數士兵並沒有積累多少疲勞。

    相反,在進攻種子島的過程中,他們還經歷了實戰的檢驗。雖然未必比平時演習的時候難多少,但在心理上,讓大家更加的放鬆,覺得日本人也不過如此。

    雖然這有輕敵的嫌疑,不過只要適當引導,反而能夠讓大家更能放得開手腳,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對士氣的鼓舞是十分明顯的。

    沒錯,近代化的部隊作戰,依然是首重士氣,而士氣的作用,其實就是看能多大程度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所謂士氣,就是一種正面情緒,可以壓倒恐懼、沮喪、疲憊等負面情緒。

    士氣越高,正面情緒越多,那麼士兵就能更加的鬥志高昂,可以放開手腳,更具有進攻性與主動性,能把自己的力量充分發揮。反過來說,一支士氣低落的部隊,哪怕裝備再好,也無法充分發揮力量,此消彼長,反而就會被武器裝備差的敵人擊敗。

    激勵士氣的方法雖然很多,但什麼方法,都沒有比取得勝利更能激發士氣的了,哪怕這是一場小勝。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遠征軍在種子島取得一場勝利後,原先內部的隱性競爭與矛盾也就被彌合了,變的更加團結,也更加渴望戰鬥,再也不像之前那樣顧慮重重了。

    就這樣,趁著我軍士氣高昂,敵人還不清楚被襲擊的情況下,特混艦隊帶著遠征軍的主力即刻出發,在第二天凌晨三點的時候,就抵達了鹿兒島灣外圍的山川港外。

    山川港位於鹿兒島灣最南端的揖宿郡,是進入鹿兒島灣,進抵鹿兒島港的門戶。在過去,這裡曾經是一個著名的貿易港,不過後來鹿兒島港興起後,這裡就漸漸廢棄了。

    然而,這裡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戰略樞紐,如果佈置炮台,就可以控制整個鹿兒島灣。

    不過很可惜,薩摩藩的實力有限,並沒有在這裡佈置炮台,也沒有佈置重兵,因此特混艦隊的人都沒有開炮,趁著夜色,輕輕鬆鬆就用一個營的兵力奪下了這裡。

    奪下這裡之後,遠征軍大部隊就在山川港歇息,而且還在這裡的制高點佈置了一個連的炮兵陣地。

    這個炮兵連可都是裝備了華2型野戰炮,最遠射程達六千米,足夠封鎖鹿兒島灣的入口,這樣一來,就等於關上了鹿兒島灣的大門,同時也給部隊留下了充足的後路。

    佈置好炮兵陣地之後,特混艦隊留下了所有的運輸船跟補給船,讓這些船都進入山川灣停泊,至於那五艘遠字級戰艦,則生火起錨,直接殺向鹿兒島城。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把最有戰鬥力的戰艦單獨挑選出來,先去鹿兒島港執行炮擊任務,先把鹿兒島城的海岸艦隊以及海岸炮台擊破,等擠破了這些阻礙,再通知後方的登陸部隊進行登陸作戰。

    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加靈活的使用戰力,讓戰艦徹底放開手腳,畢竟大部隊都是運兵船,戰力有限,跟著去的話反而徒增混亂。

    總之。拋開陸軍跟後勤艦隊之後,五艘遠字級戰艦似乎是放開了韁繩的野獸,被徹底點燃了激情,船上那些原本就玩海盜玩慣了的白人水手嗷嗷大叫了一番後,就開始用百倍的熱情點火起錨,向鹿兒島殺去。

    凌晨五點三十五分,特混艦隊的五艘遠字級戰艦就來到了鹿兒島港外五千米的地方,然後為了提高炮擊的準確率,直接停船下錨,把側身迎向港口。

    此時的鹿兒島港口。還能看到火光,這倒也正常,這畢竟是個港口,燈塔是必須的。

    五點五十五分的時候,五艘戰艦一字排開,然後在唐海龍的一聲令下,由打頭的平遠號開始,向鹿兒島港的岸防炮台發出了第一炮。

    緊接著,轟鳴聲接連不斷。五艘船,一百五十門炮,接連不斷的有序射擊,把裝填了高**爆炸**藥的。高達18公斤重的120毫米口徑重型炮彈不停的投射出去。

    這其中,不但有大量破壞工事的高*爆*彈,還有不少引起大火的凝*固*汽*油*彈,因此很快的。遠方的港口就冒起一片火光,提前驅趕走了黎明前的黑暗。

    最慘的是,港口還停泊著不少船舶。大都是漁船,也有幾艘日本的蒸汽戰艦,這些在港口停泊的船也慘遭池魚之禍,被連帶攻擊,損失慘重。

    好在,這裡並沒有外國船隻,所以損失的只是日本人。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薩摩藩現在的藩主對洋人並不友好,所以鹿兒島港只允許日本商船停靠,不准洋人的商船進入。

    大火熊熊燃燒,照亮了整個鹿兒島港,這讓攻擊艦隊的瞄準更加準確,炮火接二連三的打了過去。

    這一次,因為看的更清楚,所以五艘船通過無線電簡單的溝通了一下之後,就立刻進行了分工作業。

    簡單的說,是兩艘船繼續炮擊海岸炮台,清除炮台的火力點,另外三艘船則重點攻擊停泊的船隻,尤其是那些有著大煙囪的蒸汽船。

    薩摩藩早在島津齊彬時代,就開始了西化改革,不但成立了西式陸軍,還建立了一支海軍,開辦了不少的工業。

    所以說,在此時的日本,要說海軍力量最強的,那就非薩摩藩莫屬,在島津齊彬統治後期,單純就此時的力量來看,薩摩藩也算是兵強馬壯,已經具備了跟幕府單獨叫板的實力。

    很可惜,島津齊彬死後,島津家陷入內亂,最終,島津忠教,也就是島津久光獲得了大權,但為了鞏固權力,卻大量停止了原先島津齊彬的改革。

    比如說,為了節約經費,島津久光並沒有繼續增加蒸汽戰艦,反而是不斷的加強陸軍建設,大有帶兵入幕,推翻幕府,自己取而代之的心思。

    當然,也由不得島津久光這麼想,畢竟經過了島津齊彬的銳意改革,薩摩藩已經是此時的最強藩,沒有之一,假以時日,的確有**跟幕府掰腕子的實力。

    在歷史上,這個時期的薩摩藩實力是相當強大的,其他長州藩等,暫時還沒辦法與薩摩藩相比,但就因為島津久光的自大,一門心思攘夷,得罪了英國人,爆發了英薩戰爭,被英國人好一頓胖揍,尤其是損失了大量的現代化工廠,這才實力大損失。

    此後,認識到跟列強的差距之後,知道攘夷短期內實現不了,所以島津久光才一門心思搞起公武合體,再也不去玩攘夷了。

    也不能說島津久光這個重視陸軍輕視海軍的做法是錯的,畢竟薩摩藩整體規模有限,就算全力發展海軍,其實也不是列強的對手,但不管怎麼樣,他這種注重陸軍的思想,就導致了海軍經費短缺。

    由於海軍缺錢,不但沒有新船下水,連岸防火炮也沒有增加,且都是老式的前裝炮,使用黑*色火藥,射程不過兩三千米而已,只到平遠號戰艦上面華3型艦炮的一半,而且大多都是實心彈,威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本來船就少,現在又被人偷偷過來堵上門一頓胖揍,而蒸汽戰艦要行動起來是需要時間的,在燒火期間,特混艦隊那三艘專門針對戰船的戰艦上,早就利用後裝炮射出七八輪炮擊了。

    三艘船,一共九十門火炮,按照七輪射擊的話,那就是最少六百三十發炮彈!

    這已經是相當恐怖的炮擊數目了,再加上船上都有先進的現代化炮瞄設備,比如激光測距儀,火控計算機等,這讓炮擊變的更加準確。

    因此,還沒等薩摩藩海軍的那幾艘蒸汽戰艦生完火,停泊在鹿兒島港的幾艘戰艦就全軍覆沒,被特混艦隊的三艘戰艦利用集火射擊的方式,一一打沉。

    等機動艦隊被滅,太陽已經升起,這下子,失去艦隊的薩摩藩就好像失去了手腳的癱瘓病人,是徹底失去了還手之力,只能被動的挨打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