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187章 大華談判的慣用態度 文 / 獨孤冷者

    **表示願意和談,但華軍的一切軍事行動卻並未停止。華軍第一步兵師繼續北進,並兵分三路,兵勢如洪地逼向著山東重鎮泰安和濟南。已經被運往遼東的華軍第四集團軍,也就是蔣晴晴部,也開始了動作,這支集團軍已經兵分兩路,一路繼續朝著東北方向的遼東第一大城瀋陽挺進,而另一路,卻是朝著更靠近北京方向的錦州逼近。華軍第一步兵師正在山東境內一路北上,兵鋒直指北京城。華軍第四軍的其中一支逼向錦州,儼然是要逼向山海關直攻京師。再加上華軍艦隊已經陳兵大沽口外側海域,兵鋒已經指向京城。華軍兩陸一海三路大軍已經形成了對清廷政治中心北京城的包圍之勢。華軍的一切軍事跡象都在對外宣示著華軍的一個意圖——包圍京城,覆滅大清朝!

    不過,**這位遠東霸主願意和談,畢竟是清廷和列強們的唯一稻草。所以,不論是清廷還是列強,他們都異常積極地促成著和談的事宜。

    終於,在列強們的努力和妥協下,在**拋出願意和談的橄欖枝之後的第三天,也就是1898年大年初一的這一天,「迫於巨大的國際壓力」的**對外宣稱將於正月初五與清廷在天津大沽口進行正式的和平談判。不過,**卻是明確表示,在談判未有任何結果之前,華軍不會停止任何軍事行動。而且,**強烈要求列強代表不得出席談判,否則拒絕任何形勢的與清對話。

    面對**的和談條件,列強和清廷只得選擇妥協。畢竟,在遠東這個地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可以與**抗衡。即便是將列強們在遠東的全部兵力全部聯合起來,也依舊是無法與**抗衡。大華帝國擁有著多達24萬的精銳陸軍,更是擁有著世界排名第三的強大海軍,軍事力量強大得令人髮指。除非是西方世界的某一軍事強國舉全國之力與**對抗,否則即便是大英帝國也得對**忌憚三分。

    既然**不想讓列強代表出席和談,那列強們不參加便是。反正現在和談事宜已經促成,清朝廷也已經急不可耐,列強們坐等結果即可。至於華軍在和談結果出來之前不會停止軍事行動的事情,那就由他去吧,反正也就四天時間而已。區區四天時間,華軍又能推進多少呢?

    不過,令列強們瞠目結舌,同時也令清廷驚恐不已的是,就是在區區四天時間,兵分兩路的華軍第一步兵師竟是相繼佔領了泰安和濟南,華軍第四軍的左路軍竟然直接在正月初三這一天的清晨直接攻陷了錦州城。在談判日的前一夜,華軍第一步兵師直接逼向了山東北部緊靠直隸的德州,而華軍第四軍的其中一支更是直接陳兵山海關。德州城距離京師僅有不到300公里,而山海關是東北的門戶。這兩處關卡一破,華軍便可以一路北上和西進,直搗京師。

    華軍雷霆般的軍事行動,給清廷製造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在這樣的國內形勢下,清廷與**的這場和談,對清廷可謂是大大的不利。誰為刀俎,誰為魚肉,立見分曉。作為談判代表,李鴻章和翁同龢幾乎是在擦著額頭上的汗的同時,硬著頭皮走進了談判室。

    不過,待李鴻章和翁同龢這兩位大清重臣與大華帝國的談判代表對立於談判桌兩側的時候,這兩位清廷重臣當即瞪大了雙眼。

    「硯莊?孝達?怎麼會是你們?」李鴻章一臉不可思議地瞪大了雙眼,而翁同龢同樣是異常震驚。眼前的這兩個人,帶給了李鴻章和翁同龢太大的震撼,讓二人簡直不敢相信。因為,大華帝國派出的兩位談判代表,竟然是原兩江總督劉坤一和原湖廣總督張之洞。硯莊就是劉坤一,孝達就是張之洞。作為大華的談判代表,劉坤一和張之洞都是身穿一身修身的黑色禮服,頭戴黑色禮帽,腳穿皮質長靴,看上去異常精神。

    待看到李鴻章和翁同龢的那一刻,劉坤一和張之洞的臉上都略微地閃過了一絲異樣的神情,而是攤手示意談判桌的另一側:「兩位大人,請入座。」

    李鴻章和翁同龢對視了一眼,大抵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安心。既然大華的談判代表乃是前朝舊臣,而且彼此有著過硬的交情在,這場看似對大清不利的和談的最終結果應該不會太過難看。李鴻章和翁同龢心中已經抱有幻想,幻想著劉坤一和張之洞會心朝廷,從而扭轉朝廷在整個談判中的頹勢。

    「硯莊,**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他這個亂臣賊子難道真的要顛覆朝廷?」待雙方在談判桌坐定,李鴻章當即急切地問向對面的劉坤一。

    李鴻章的話讓劉坤一的眉頭微微一緊,臉上竟是閃過了一絲不快,他抬起頭,正視著李鴻章,語氣嚴肅:「李鴻章李大人,請你對我大華帝國皇帝陛下尊重些。另外,我覺得我有必要提醒你,我劉坤一乃是大華帝國華武陛下全權授命的談判大臣。本次和談,將會由我劉坤一作為談判主使,張之洞張大人作為副使。想必你和翁同龢大人也都清楚,本次談判的結果,將直接決定整個清廷的命運。你若是再出言侮辱我皇陛下,這雙方的談判就完全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劉坤一那嚴厲的語氣,讓李鴻章和翁同龢均是吃驚不小。這兩位朝中重臣相互對視了一眼,這一次卻是彼此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擔憂與無奈。眼前這個,還是自己認識中的劉坤一嗎?

    大清與大華的和談繼續著。

    「劉坤一大人,我聽聞你是大華的農業部部長,而張之洞張大人也是大華的教育部部長。你們二位,既不是外交部要員,也不是華軍首腦,我很想知道,你們大華的華武皇帝派出你們二位出席兩國談判,究竟是何用意?我聽說你們大華首相李恩富乃是談判的天才,為何本次談判不是他來?」翁同龢凝視著對面的劉坤一和張之洞,款款而言的同時,語氣中卻是透著一絲怪氣。

    張之洞這位教育部長卻是對這翁同龢微微一笑,道:「本次談判,只有允與與不允,誰來談都是一樣。」

    張之洞毫不客氣的一句話,當即讓翁同龢瞪大了雙眼。只有允與不允,好霸道的談判!貌似在三年前,李恩富作為大華談判代表與日本進行談判時,就是這種態度。

    「更何況,我和劉坤一大人一個管天下教育,一個管天下農事,要論職務高低,比起你大清的六部尚書也是不逞多讓。而且,我們二人都是華武陛下全權任命的談判大使。所以,由我和劉大人出面與你大清和談,已經算是給足你們面子了。」面對帝師翁同龢那怪裡怪氣地嘲諷,張之洞卻也不卑不亢,直接正然回應。

    張之洞的回答,讓翁同龢稍稍皺起了眉頭。從其神情可以看出,這位帝師,已經是在憋著火了。張之洞一口一個你們大清,讓翁同龢心中憤怒的同時,感覺到了一股巨大的危機正在逼近。

    翁同龢甚至開始懷疑,由劉坤一和張之洞這兩位清廷曾經的封疆大吏擔任大華帝國的談判大使,可能會給清朝廷帶來一個更加惡化的結果。**派出劉坤一和張之洞出面與朝廷談判,果真是居心叵測!

    張之洞對著身側的劉坤一投去一請示的眼神,在劉坤一微微點頭之後,站起身來,身形稍稍後轉,輕輕揮手示意身後四米開外的一名華軍。

    緊接著,這位精神抖擻的華軍正步上前,直接將兩份文件遞給了張之洞。

    張之洞接過那兩份文件,隨後直接扔到李鴻章和翁同龢的跟前,正色道:「這是談判文件,你們簽字吧!」

    「談都未談,何來簽字一說?」張之洞那一種命令式的口吻,當即讓李鴻章微怒地站了起來。

    「李大人,我勸你還是簽吧!畢竟,你自己心中很清楚,在目前的形勢下,不論我大華提出何種條件,你們都是會答應的。你們早一點簽,我華軍的軍事行動便會早一日停止。」張之洞鼻息一哼,一臉不以為意地坐回了座位。

    張之洞的一哼,讓李鴻章的臉上閃過一絲痛色,他有些無力地癱坐在了座位上,用顫抖的手伸向了那份已經裝訂好了的文件。

    「什麼?你們要東三省和山東,這,這絕無可能!」翻閱著文件,待閱讀至其中的一個條款,李鴻章再一次暴跳而起,直接怒斥道。

    「李鴻章,你醒醒吧!」面對李鴻章的怒斥,靠椅而坐的劉坤一直接發出了一聲冷哼,「別說是小小的東三省和山東,就算是要你大清朝全部的疆域,我大華帝國也能夠要得下來。若不是我華武陛下仁慈,不忍因戰亂而致天下黎民受難,你腐朽不堪的大清朝早就亡了。現在,出於對抗沙俄帝國的需要,我大華帝國必須控制山東和東三省。關於山東和東三省歸屬大華一事,朝廷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和談不成,我華軍的兩路大軍將會繼續北進和西進。你們應該很清楚,待我大華精銳之師陳兵於京師城外,我們想要的,恐怕就不止是山東和東三省了。」

    「你們,你們欺人太甚!」李鴻章怒不可遏,顫抖的手直指劉坤一。

    「翁大人,你的意思呢?」張之洞沒有理會怒氣衝天的李鴻章,卻是轉而問向了李鴻章身側的翁同龢。因為翁同龢這位光緒皇帝的老師,才是本次談判的正主。

    翁同龢卻是歎息了一聲,隨即一臉無奈地閉上了雙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