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189章 停戰協定正式簽署 文 / 獨孤冷者

    身為清廷的談判主使,身為帝師的翁同龢早已經看明,這根本不是什麼談判,這分明就是在**裸地下命令下通知。弱國無外交,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眼下多路華軍直逼京城,銳不可當;戰力低下士氣低落的清軍,甚至連與華軍正面一戰的勇氣都沒有,華軍一到,他們非逃即降。大華,分明已經將大刀架在了朝廷的脖子上。把刀都架到對方的脖子上了,然後再跟對方說,我要跟你跟你談判,好好談判。此等陣仗,這要讓談判如何進行?面對這樣的局面,**別說是派了兩個部長過來,就算是只派兩個華軍小兵把談判文件送過來,也足以讓他在談判桌上穩操勝算。至於**為什麼不派兩個小兵,而要派遣劉坤一和張之洞這兩位大清舊臣作為談判代表前來,無非就是想讓清廷更加絕望罷了。讓劉坤一和張之洞作為大華的談判特使,這看似讓大清朝佔盡了便宜,但卻是在**裸地扇朝廷的耳光。可以肯定的是,今日談判之後,朝中大小臣吏,乃至清廷治下的百姓,都將會對滿清朝廷更加絕望。再之後,清廷都將只能繼續在**的一念之間垂死掙扎。

    三年前,**尚且是個亂上作亂的亂臣賊子,但劉坤一和張之洞卻是用最為明確立場使得**一下子昇華為了華夏正主。連劉坤一和張之洞這兩位前朝的封疆大吏都已經擁護**,天下百姓還有什麼理由不擁護他呢?

    華軍很快就要兵臨城下,朝廷正面臨著社稷崩塌之危險。所以對朝廷而言,只要在維持清廷統治這一大前提下,**的任何要求,朝廷都會答允。被人用刀架著脖子,朝廷也沒辦法不答應。

    另外,在本次談判中,他與李鴻章依舊還在勾心鬥角的事情,著實也讓這位帝師心痛不已。翁同龢心中很清楚,本次談判李鴻章只是作為副使,李鴻章之所以要怒吼要叫囂要抗議,乃是李鴻章這位官場老手不想背上那分疆裂土的黑鍋。當初在指定正副使的時候,一直都在與李鴻章明爭暗鬥的帝師翁同龢還一度竊喜過自己壓過了李鴻章當上了談判正使。可現在看來,自己分明是被李鴻章給坑了。

    而此時,真正令翁同龢深感絕望的,到底還是劉坤一和張之洞這兩位前朝舊臣的態度。劉坤一和張之洞都曾是清朝廷的九大封疆大吏之一,在清廷也曾經算是官居一品、位高權重,而且還都是清廷老臣,可這兩位清朝重臣在歸降**之後,竟然徹頭徹尾地成為了大華帝國的官員,而且還成為了**忠心不二的左膀右臂。劉坤一和張之洞都是做了十幾二十年朝廷的一品二品大員的人,他們尚且如此,那江南十省的前朝舊臣,恐怕也已經係數華化了。

    **這招也是夠狠的,竟然直接把劉坤一和張之洞派來談判!更令人驚異的是,劉坤一和張之洞竟然願意聽從**的命令而前來談判。

    劉坤一和張之洞,一口一個你們大清,一口一個我們大華,都讓翁同龢的心中有如刀絞。翁同龢很想當面質問**,你這個殺人無數的魔頭,竟然有何德何能竟然能讓劉坤一和張之洞這兩位昔日的清廷大吏對你如此俯首帖耳?

    「翁大人,李大人,你們二位對和談的條款,是否還有異議?」李鴻章忙著怒不可遏,翁同龢忙於絕望透頂,心中早已經不快的劉坤一當即敲了敲桌子,催促提醒道。

    「我不簽!」李鴻章當即憤怒地表態。

    「我簽!」翁同龢卻是在歎聲中擠出了這兩個字。

    「翁大人,你這是在賣國!」李鴻章一臉震驚地轉向翁同龢。

    劉坤一有些反感與李鴻章的做作,直接發出了一聲冷哼:「李鴻章,這份和談文件只是翁大人簽字是不能生效的,身為副使的你也必須簽字。你可以選擇不簽,但你不簽字的後果,你卻是承擔不起。」

    劉坤一的威脅之言,讓原本還是怒氣衝天的李鴻章稍稍皺起了眉頭。

    「一個山東和東三省,換來整個大清江山的不失,這筆帳不論如何算都是你們大清賺了。畢竟,山東和東三省被我華軍佔領,已經幾乎是既定事實了。而以我大華帝國的軍力,要覆滅你大清王朝,簡直就是易如反掌。現在我皇仁慈,不忍山河破碎,不忍覆巢之下無完卵,這才決定留住你滿清朝廷的性命,並希望你們能夠勵精圖治,富國強邦。」劉坤一凝視這李鴻章,語氣已經絲毫沒有客氣。

    張之洞輕咳了一聲,正視著李鴻章,用還算溫和的語氣說道:「李大人,您把山東和東三省歸華一事說成是清廷賣國,這有些不妥吧?畢竟,大華與大清本就是同出一脈。出於對俄戰爭的需要,將山東和東三省規劃我大華經營,跟賣國可是完全扯不上邊的。要說賣國,昔日滿清朝廷將華夏寶島台灣賣給外夷美國,那才是真正的賣國!」

    張之洞提及了台灣,李鴻章臉上的一絲愧色當即一閃而過,卻是瞬間轉向一臉肅然,嚴肅地說道:「我可以簽字。不過你們的條款需要稍作更改!我希望得到的結果,是朝廷答應你們全部條件的同時,你們華軍不僅僅是要停止對朝廷的軍事行動,而且必須答應永遠不對朝廷用兵。」

    「這,絕無可能!」劉坤一直接揮了揮手指。

    「你!」李鴻章猛然站起,瞪向了劉坤一。大華帝國覆滅清廷之野心,竟是一直存在!

    「三年!」不過緊接著,劉坤一豎起三根手指,「在朝廷沒有違背停戰協議任何條款的前提下,我大華帝國可以承諾三年之內不對朝廷用上一兵一卒。但若是你們違背其中任何一條條款,我大華將無視三年不兵犯的承諾,並將隨時發兵覆滅清廷!」

    「三年時間太短!」李鴻章當即搖頭。

    「那就一年!」劉坤一霸氣地一聲冷哼。

    劉坤一底氣十足的霸氣一哼讓李鴻章再次皺起了眉頭,他感覺他根本不是在與昔日的湘軍宿將劉坤一談判,而是在與那個霸道、囂張、狡詐且被稱為小魔頭的**直接談判。眼前的劉坤一已經不是他所認識的那位湘軍宿將,而是一位受**影響頗深且已經心向大華的華府要員。劉坤一代表著**,他必將為**為**的大華帝國盡可能多地謀取利益。

    「還是三年吧!一年時間,你們大華帝國恐怕還深陷與沙俄帝國的戰爭泥濘之中,甚至可能已經被沙俄帝國打敗,三年之內,你們恐怕也根本無暇顧及清廷。」劉坤一與李鴻章相持不下,一旁的翁同龢卻是用較為溫婉的語氣順勢表了態。

    「哼~難道你們就這麼希望看到我大華帝國被沙俄打敗?陛下說得一點不假,你們這群混蛋果然只關心自己的統治,根本不關心百姓疾苦,也不在乎民族大義。為了能讓你們的封建統治維持下去,你們還果真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翁同龢提及對俄戰爭,對朝廷早已經絕望的劉坤一發出了一聲聲冷哼,語氣更是盡顯嘲諷。

    「我?」翁同龢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話語的確有失民族大義,語塞的同時臉色已然漲紅。

    「也罷!我畢竟是前朝舊臣,到底還是不希望朝廷覆滅。所以在此奉勸你們一句,好好利用這三年時間。朝廷若是能夠勵精圖治發憤圖強,覆滅之日定會遙遙無期。小李,把備用文件拿來~」劉坤一姑且沒有理會吃癟的翁同龢,對這李鴻章詭異一哼,隨即直接對著身後的另一位華軍士兵招了招手。

    很快,這位華軍士兵將另外兩份已經謄寫好的文件和一支鋼筆遞給了劉坤一。

    劉坤一相繼將兩份文件打開,隨即直接在兩份文件上劃上了相同的幾筆。

    見劉坤一竟然早已將備用的談判文件準備好,李鴻章和翁同龢冷不由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懼與震驚。

    大華,似乎已經預料了一切!在這場所謂的和談中,自己所代表的朝廷,竟然完全在對方的控制之下。

    1898年1月5日,大華帝國代表劉坤一、張之洞與清朝廷代表翁同龢、李鴻章在天津大沽口正式簽訂了停戰協定。

    就談判文件上的條目而言,**的要求根本算不得過份,甚至,其中的個別條款對清廷統治的維持有利,是在一定程度上地保護大清。

    **開出的停戰條件,主要條款有著五條:

    一、在華俄戰爭期間,清廷可繼續選擇中立,但絕對不能做出任何有悖於中立國立場的事情,不得借道給俄軍,不得給俄軍提供情報,也不得給俄軍提供任何戰略物資。若出現俄軍強行進入大清國境之事,清軍有責任將入境俄軍武力驅逐出境。若清軍無力驅逐入境之俄軍,華軍有義務協助清軍抵禦並消滅入境之俄軍,同時將有權自由出入大清國境。兩軍共同抗俄期間,清軍需聽從華軍指揮官之調度;

    二、朝鮮國可根據本國意願重新選擇宗主國,清廷不得從中干預;

    三、鑒於華俄戰爭迫近,出於對俄戰爭的需要,自合約簽訂日起,原本歸屬清廷的山東省、奉天省(遼寧)、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全部劃歸大華。四省之地的百姓、清廷官吏,乃至清軍將士,可根據自身意願自行選擇去留,亦可根據自身意願加入華籍,清廷不得以任何形式從中干預;

    四、清朝廷有責任維持現有領土之完整以及現有主權之不丟失,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將任何一塊國土割讓給他國。在清廷遭遇邊境勢力**或周邊他國入侵之時,大華帝國有義務協助清廷維持現有國土和主權之完整,必要時可直接出兵干預。

    五、在清朝廷不違背以上任何條款的前提下,自合約簽訂日起的三年之內,大華帝國不得主動對大清用兵。

    **提出的這第四條,就是一項保護大清的條款。這些年,因為國力羸弱,大清接連遭受著列強們的欺壓,一個個不平等條約更是接二連三地被列強們強加道了頭上。但若是與軍事實力強大的大華帝國簽訂了此條款,以後若是再出現西方列強欺壓清廷的事情,便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地倚靠大華帝國這座大靠山。

    兵臨城下而結成的城下之盟,注定要帶有一定的屈辱性。妄圖苟且偷安,清朝廷將山東和東北三省割讓給了大華帝國,換來了一個華軍三年不對清廷用兵的承諾。從此,大清僅剩下直隸省緊挨著渤海灣的部分海岸線,海岸線總長度僅剩下三百多公里。再加上遼東和山東盡入大華,被遼東和山東所包裹著的渤海將會盡在大華的掌控之內。山東和東三省從此歸屬大華,意味著大清帝國自西南到東北,將會全部被大華帝國的勢力範圍所包圍,幾乎淪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內陸國家。

    大華帝國與清朝廷簽訂的停戰協定,很快便是被公開。當英法德美等國得知清廷竟然與大華帝國簽訂了這樣的條約,當即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令列強們不滿的,乃是停戰協定的第四條——清朝廷有責任維持現有領土之完整以及現有主權之不丟失,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將任何一塊國土割讓給他國。在清廷遭遇邊境勢力**或周邊他國入侵之時,大華帝國有義務協助清廷維持現有國土和主權之完整,必要時可直接出兵干預。

    列強們認為,這一條款分明就是針對他們的。但是,即便是不滿,列強們又能如何呢?抗議?維持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乃是一個國家最為基本的持國之道。他們這些非華人國家有什麼理由抗議?他們若是對這一條款進行抗議,豈不是自扇耳光表明自己要欺負清朝廷的意圖?

    更何況對清朝廷而言,這是一條唯一對自己有利的條款,他們就算是再懦弱無能,又怎麼會傻到去更改這一條款?

    至於清廷割讓山東和東三省之事,列強們對此也只能表現出無可奈何。他們倒是可以通過給**施壓,讓**吐出這些地盤,起碼要讓**把山東吐出來。但是,華軍已經佔領了山東和整個奉天,而吉林和黑龍江則很快要淪為華俄戰爭的戰場。出於戰爭需要,華軍是不可能把東北三省吐出來的。至於山東,那就完全得看**的態度。

    被**吃到嘴裡的東西,他從來沒有吐出來過。偌大的南方十省都被**吞了,難不成**會連一個小小的山東都吞不下?

    再說了,**雖然已經勢大如列強,但他治下的大華帝國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華人政權。兩個華人政權之間的糾紛,兩個華人政權之間締定什麼協定,英法德美等國還真的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介入。就好比英國再怎麼強大,她也不敢去干涉德國或者法國的內政。列強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暗中支持承認著一切不平等條約的清朝政府,以期盼著清廷能夠一定程度上地牽制住日益做大的**。

    在這份停戰協定中,最無辜的,應該算是朝鮮了。朝鮮乃是大清的藩屬國,但卻在1876年的日朝《江華條約》中被迫宣佈**,從此朝鮮這個小三便在大清和日本之間來來回回。三年前日朝戰爭中因為**打敗了日本,使得朝鮮幸運地沒能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後朝鮮選擇了重歸大清的懷抱。這幾年來,隨著大華帝國國力日強,而大清朝廷國力日衰,身為大清藩屬國的朝鮮的確有著傾向大華的趨勢。身為小國的朝鮮,自然是想找一個更粗的大腿抱抱。而礙於國內保守派的堅持,朝鮮與**治下的大華帝國的關係一直都是不冷不熱,朝鮮王國也一直沒有捨棄自己大清藩屬國的身份。在大華帝國與大清簽訂的停戰協定中,僅有的五個條款中卻是有著一個單獨條款提到了朝鮮,說是朝鮮可以自行重新抉擇自己的宗主國。這分明是在通告朝鮮,身為小三的你們,從此屬於大華了。

    隨著大華勢力的北移,與朝鮮隔著黃海的山東已經差不多變成大華的地盤,與朝鮮北部接壤的遼東和吉林也將會變成大華的地盤,再加上南面已經淪為大華保護國的日本,朝鮮國已經完全被大華給包裹在了其中。

    這樣一來,朝鮮這一彈丸小國,這個小三級的國家,想要生存,想要不受到西方列強們的欺負,便只剩下一個選擇——依附大華。清廷這個糟老頭子已經年老色衰且體力不支,朝鮮這個小三自然得貼上年輕力壯的大華。

    不論如何,在華軍雷霆般的軍事逼迫下,大華與大清終究算是消停了下來,很多事情直接變成了既定事實。列強們暫時也只能默許局勢發展到了如今這個局面。雖然目前這個局面列強並不願意看到,但是,不願意觸及**霉頭的列強們,只能把打破這一局面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了已經對華宣戰的一個強大帝國——沙俄。

    華清停戰協定剛剛簽訂,大華與沙俄之間的這場聲勢浩大的國之戰爭,卻是已經拉開了帷幕。

    大華帝國與沙俄帝國的這場戰爭,竟是比任何人預料的都要激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