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220章 吶喊過後的平靜 文 / 獨孤冷者

    「不出兵,不和談,一個字,拖!不得不承認,但尼古拉二世老兄的這種做法著實相當高明。(網最穩定)如此看來,沙皇之前因暴怒而做出的高姿態,分明就是一場華麗麗的政治表演。」書房內,**嘴角微翹,發出著讚歎之言。他已經開始意識到,作為自己對手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並非後世傳言中的那般昏庸無能。尼古拉二世或許殘暴,但絕對是一位頗有謀略、頗有魄力且有著獨到政治主見的聰明皇帝。

    俄軍在遠東戰場已經敗得一塌糊塗,直接損失了十萬正規軍兵力,遠東的多個沙俄軍事重城被華軍侵佔也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若是在這種情況下與大華進行和談,沙俄帝國確實會「損失巨大」。

    首先,沙俄帝國將不得不把「華軍既定佔領區」以歸還的名義劃歸給大華帝國,甚至可能會徹底損失掉《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從清廷王朝手中侵吞過來的全部領土,

    使得中俄邊境線回退到1858年之前。

    其次,與華和談,肯定會涉及俘虜贖還問題,這會直接讓沙俄損失掉一大筆錢財。大華皇帝商人秉性十足,大華帝國更是有過幾次要求戰敗國出巨資贖回俘虜的先例,所以沙俄國內有著十成十的理由相信,大華帝國皇帝**肯定要求沙俄帝國花巨資贖回被俘虜的俄軍將士。要知道,當初琉球海戰日本主力艦隊全軍覆滅之後,大華就曾向日本索要了1200萬兩白銀作為贖回包括日海軍中將伊東右哼在內的637名日軍戰俘。而就在華俄戰爭期間,大華皇帝也曾有過讓沙俄帝國花費150噸黃金將待處決的兩位俄國將軍贖回的提議。在這次華俄戰爭中,俄軍中被華軍俘虜的高級軍官很多,其中包括兩名中將、一名省長和三名少將,以及一大群校尉級軍官。除了軍官,被俘虜的俄軍士兵更是數以萬計。高昂的俘虜數字,意味著一筆數目嚇死人的巨額贖金。單是贖回俘虜這個問題上,**就有辦法讓尼古拉二世直接吐血。

    另外,在當時代向戰敗國索要戰爭賠款乃是主流,沙俄作為戰敗國,若是選擇妥協並與華和談,將不得不支付一筆巨額賠款給大華。鑒於沙俄的軍隊實在是敗得太慘,沙俄帝國毫無話語權,再結合沙俄帝國的財力,這筆戰爭賠款將會數以億計。要知道,以沙俄帝國每年高達6億多盧布(3億多美元)的財政收入,作為完勝國的大華向作為完敗國的沙俄索要2至3年的財政收入作為戰爭賠款一點也不過份。

    現階段與大華和談,毫無任何話語權的沙俄只能落下一個割地、賠款以及花重金贖回戰俘的下場。沙皇尼古拉二世肯定是早已經看透了這一點,故而才一意孤行地選擇與大華帝國繼續死磕,並在最開始的時候就用一種蠻橫霸道的手段震懾住了群臣,強力壓制住帝國內部的和談呼聲,並想法設法地激起了沙俄民眾對大華的極度仇視。

    在表現出強烈的主戰決心,並把戰鬥的姿態抬得很高之後,尼古拉二世卻是合情合理地犯起了拖延症。遠東十萬正規軍的全軍覆沒,而且死得不明不白,到底還是讓尼古拉二世意識到了華軍的強大。身為沙俄帝國的權利執掌者,尼古拉二世早已經開始正視自己的這個對手。他很清楚,如果貿然地將大量部署於中亞和東歐的軍隊調往遠東,不僅會打亂沙俄在中亞和東歐地區的戰略部署,引起中亞和東歐局勢的變動,讓沙俄在歐洲的敵人有機可乘,而且還會因準備不夠充分而大大減小對華戰爭的勝算。十萬帝國陸軍莫名其妙地全軍覆沒,極大地打擊了沙俄帝國戰勝大華的信心。潛意識中,尼古拉二世和沙俄群臣們都在擔心50萬大軍開赴遠東後是否也會落下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所以,尼古拉二世選擇了拖,盡可能地拖。他知道俄國準備不足,拖得越久戰局就越會對俄軍有利,時間是沙俄帝國最好的盟友。尼古拉二世在呼籲人民「捍衛國家領土」、「報復遠東暴徒」的同時,戰爭準備卻是進行得極其緩慢,東征大軍更是遲遲不見蹤影。

    **從未懷疑過沙俄能夠將50萬軍隊派到遠東戰場。沙俄是一個陸地大國,擁有著高達1.4億的人口總數,而通過不斷擴張,沙俄帝國的國土總面積更是已經闊達2300萬平方公里。沙俄一直很注重陸軍建設,一直都將發展陸軍作為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1877∼1878年俄土戰爭前夕,俄國陸軍常備軍總額為72萬人,戰後約有77萬人。這無疑是這一時期西方列強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支常備軍。當時英、法、德、意、奧、美等國的陸軍常備軍都在25萬至40餘萬之間。俄國的陸軍總額超過了其他任意兩個國家的陸軍總額之和。

    此後,到1890年前後,俄國的陸軍總額一度減至64.7萬人,但很快又重新膨脹,以平均每年三萬兵力上下的速度快速壯大著陸軍隊伍。截止去年華俄戰爭爆發,沙俄帝國的常備陸軍總兵力已經高達90萬,堪為列強陸軍規模之最。除了數額驚人的常備陸軍兵力,沙俄帝國還有著數量高達300萬上下的後備役軍人。這也就是說,別說是50萬軍隊,就算是80萬、100萬軍隊,沙俄帝國也拿得出來。

    所以,沙俄帝國完全有能力在維持西部本土安全的前提下,在較短的時間裡,動員起一支兵力接近甚至是超過50萬的強大軍隊並將其派往遠東戰場對華作戰。

    只不過,遠東戰場十萬俄軍的全軍覆沒,整個沙俄太平洋艦隊的全軍覆沒,讓沙俄國內對向來神秘的華軍相當忌諱,迫使著尼古拉二世相當明智地選擇了「一邊高呼吶喊,一邊等等看」的對華方針。

    在**公開槍決俄軍上將阿列克謝耶夫之後,華俄兩國的矛盾便是攀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陷入了不死不休的死局。但即便如此,沙俄依舊沒有急於調集軍隊東進,而是做起了一件與大華雷同的事情——瘋狂築路。

    只不過,相比於大華帝國在東北境內大修公路,沙俄帝國乃是在大修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

    1891年,俄國人開始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企圖利用這條鐵路大動脈將東西方世界從陸地上連通起來,以便更好地發展西伯利亞地區,並謀略遠東。這條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最東端的海參崴動工,隨後又在1892年7月鐵路工程開始從車裡雅賓斯克往東修建。因工程量太過巨大,有著近萬公里的總長度,沙俄帝國於1892年成立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特別管理委員會」,由當時的皇儲尼古拉二世親自出任主席。現如今,7年時間過去了,曾經的皇儲已經成為了新的沙皇,而這條作為西伯利亞大動脈的西伯利亞鐵路,除了海參崴往伯力城的鐵路路段通車之外,其他路段依舊還處在艱難的施工階段。

    一直主持建造這條世界第一長鐵路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很清楚這條鐵路的建成對未來的華俄戰爭意味著什麼。故而這一次,尼古拉老兄直接發了狠,開始拼了命地往這條鐵路上砸錢砸人。他不斷追加築路經費,大規模地投入民夫勞力,絞盡腦汁地妄圖加快工程進度。

    西伯利亞大鐵路起自莫斯科,經梁贊、薩馬拉、車裡雅賓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赤塔、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建成後的總長度將達到9200多公里,號稱世界第一長鐵路。按照尼古拉二世的計劃,如果能將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最東端修築到伊爾庫茨克甚至是更東面的赤塔,50萬東征俄軍便可以順著這條鐵路直接抵達對華戰爭的前線,而大軍所需要的戰略物資也可以順著這條鐵路幹線快速被送達。這樣一來,對華戰爭將會變得極其輕鬆。屆時50萬大軍直接殺入中國境內,華軍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

    遺憾的是,這條鐵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哪怕是這條鐵路已經修了七年,已經算是有所基礎,但要使得伊爾庫茨克以西的路段建成通車,以正常的施工進度,至少還需要2至3年的時間。哪怕尼古拉二世再怎麼增加經費,再如何增派勞工,再怎麼拼了老命、傾盡國力以縮短工期,哪怕工程進展再怎麼順利,也至少需要1年時間才能修完伊爾庫茨克以西的全部鐵路路段。如果要將鐵路修到更加東面的赤塔,那工程量可就海了去了。畢竟,伊爾庫茨克與赤塔雖然只相隔幾百公里,但中間卻是隔著一個貝加爾湖。整條西伯利亞大鐵路中,伊爾庫茨克附近的環貝加爾湖區段的鐵路修築難度極大,有著不少技術難關需要被攻克,絕非簡單地追加築路經費或增加鐵路工人數量就能夠建成的。

    可以預見的是,沙俄的這條生命線,最東將會止步於貝加爾湖西面的伊爾庫茨克,全長五千多公里。

    如果沙皇尼古拉二世真的打算把鐵路修通才發兵,那麼尼古拉二世口中的50萬大軍怕是得等到明年了。

    沙皇不著急,**就更加不著急了。而且,才剛剛得到山東和東北三省的**,更加需要時間來做戰爭準備。沙俄軍隊遲遲不來,這正是**樂得其見的事情。

    尼古拉二世把時間當成是沙俄的最好盟友,**又何嘗不是呢?

    i1153

    ,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