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太子妃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拉攏 文 / 風吹翦羽

    太子妃冷下臉來,自有一股威嚴和氣勢,頓時壓得花容說不出話來,就是站在一旁的李承徽此時也是大氣不敢出一聲,二人都被太子妃的冷臉給嚇著了。只太子妃問話不能不答,花容只得硬著頭皮,戰戰兢兢地開口,「奴……奴婢不知,奴婢的阿姐只是使人來傳話,讓奴婢務必將這事兒轉告給太子妃您。」

    卓驚凡聽罷沒有反應,只是拿著眼瞧著她二人,花容和李承徽被太子妃冷冷的眼神盯著,後背瞬間就沁出一層冷汗,臉上的表情也逐漸僵硬,太子妃的反應和她們預期的有些不同,也讓她二人變得膽戰心驚。

    其實在來求見太子妃之前,李承徽和花容都以為,太子妃聽了這消息,應該會感謝她們的通風報信,就是不能馬上信任她們,至少也不會是現在的冷臉。誰知太子妃聽了不僅沒有高興,臉色還這般嚇人,使得李承徽和花容心裡的底氣漸漸消失了。

    卓驚凡擺出這副神情,便是要打壓她二人,讓她二人害怕,否則一個小小的承徽和宮婢,就想施恩於他?真是笑話,姑且不論李承徽和花容在盤算什麼,就是蘇奉儀真跑出來了,那也與他干係不大,畢竟人可是皇后帶走的,怎麼處置都是皇后說了算,如今蘇奉儀跑出來了,自然也賴不到他身上,反倒是立政殿該緊張才是。

    因此李承徽和花容想拿這件事賣好,實是找錯了對象,還是她們背後的賢妃,以為自己想對付皇后,所以才會拿這件事來試探自己的態度?

    太子妃在心裡琢磨著賢妃的用意,臉上還是一副冷然的模樣,李承徽和花容立在一旁,額上都冒出了細細冷汗,殿內的寂靜使得她二人更是心跳如鼓,甚至生出一絲後悔的心來,覺著她們不該聽了賢妃的話,便巴巴地跑來求見太子妃。

    「本宮知道了,下去罷。」最後卓驚凡什麼也沒說,只是將她二人揮退了。待到退出了承恩殿,李承徽和花容這才敢吁出一口氣。

    「承徽,太子妃是什麼意思?」二人在走回秋水閣的路上,花容忍不住輕聲開口問道。

    「噤聲,回去再說。」李承徽目不斜視,蠕動著唇低喝了一聲,花容心下一凜,立時低下了頭,不敢再言語。待得回到了秋水閣,李承徽將所有侍候的宮人支開,獨留下花容在寢室裡,二人這才細細說起方才太子妃的反應。

    「承徽,太子妃到底是高興還是不高興?」花容忐忑地問道,實是太子妃的反應太奇怪,說是生氣也不像,畢竟她們又沒有受罰,但要說到太子妃不生氣,但太子妃臉上的表情又如此嚇人,使得她都被搞糊塗了。

    「不管太子妃到底是如何想的,我覺著這件事咱們還是別沾手了。」李承徽思索一番後,緩緩地說道。

    「可是……」花容聽了頓時有些急了,自己的阿姐在三公主處當差,好容易兩姐妹有機會能往來,若是承徽就此不再理會此事,她和阿姐就得斷了聯繫。畢竟宮婢入宮後,若是沒有主子發話,哪裡能在宮裡自由行走,更遑論任意串門子。

    往日裡她就算知道阿姐在鳳陽閣,也是無法相見的,就是要托人帶口信或稍東西,也是不方便得很,難得這一次竟是賢妃開了口,親自派了一個姑姑來傳話,才讓花容得以和阿姐傳了一次信。倘若現在承徽抽身而出,不再搭理此事兒,賢妃肯定也不會再給阿姐方便,如此一來,她和阿姐豈不又回到了原先的境地?

    因此花容著急了,可卻也不知該如何說服承徽,畢竟承徽是主子,主子做了決定,哪裡有底下奴婢反對的?就是承徽往日裡待自己好,怕也是容不得自己違逆了她的意思。

    花容想得無錯,李承徽自是不會讓花容駁了自己的意思,她也知道花容心裡的小九九,若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她自然不介意施點小恩小惠給自己底下的人,可這件事兒不對頭,自己不能因著憐憫花容和她阿姐,便將自己置於險地,今日太子妃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太子妃覺著花容阿姐這消息來得古怪,所以才會什麼也沒說便把她們打發了。

    她回頭仔細想想,確實是有那麼些古怪,若是賢妃想和太子妃搭上線,何必透過她?難道就因著花容和三公主身旁的宮婢是姐妹?這個理由太薄弱了,說出來李承徽自己都不信。且因著今日的貿然前往,太子妃的心裡恐怕將自己貼上了賢妃一黨的標籤了,想想實是得不償失。

    她自入了東宮以來,便小心謹慎,雖算不上左右逢源,但秉持著各方都不得罪的原則,低調的龜縮在其他侍妾的身後。直到傅良娣和張良媛都倒了,而那一日蘇奉儀也只差臨門一腳,她才忍不住跳了出來,將蘇奉儀給踩了下去。

    只是當日話一開口,她便知道中了太子妃的算計,那時候她便看清了,太子妃昔日肯定是韜光養晦,待到摸清了傅良娣和張良媛的底,這才發難,而且一出手便是雷霆手段,瞬間就將殿下的四個侍妾拔除了三個。

    自己因著往日扮木訥、裝愚笨,所以沒有牽扯進其他幾人的陰謀裡,否則蘇奉儀倒下之後,怕是就要輪到自己了。想來太子妃根本不在乎東宮無人,左右新一批的良家子入宮了,殿下還怕沒有新人麼?

    李承徽在心裡思索著,自以為摸透了太子妃的心思,便越發不肯和賢妃或三公主有牽扯,因此也顧不上花容的焦急失落,轉眼間便下定了決心,不再理會蘇奉儀這檔子事。……

    李承徽和花容退下後,卓驚凡仍舊歪在軟榻上,須臾,他才淡淡地開口問道:「茯苓,蘇奉儀這事兒,你怎麼看?」

    「回太子妃,奴婢覺著,賢妃娘娘這是想拉攏您呢。」茯苓輕聲說道。

    「嗯,她打得好算盤,想拿本宮當槍使,好讓本宮替她和皇后打擂台,她莫不是以為,本宮和皇后不對付,便會不顧殿下和皇后作對罷?」卓驚凡嗤笑一聲。

    「許是賢妃娘娘以為太子妃您心裡有怨,否則何必將傅良娣等人都踩下去,現如今東宮只剩下一個李承徽,估摸著她以為太子妃您斗倒了東宮侍妾,接下來就是和皇后叫板了。」茯苓抿著唇,笑著說道。

    「看看,連你都覺著好笑,若賢妃當真是這樣想的,也難怪她始終只能待在四妃之末,就連這賢妃的位份,都太抬舉她了。」卓驚凡睨了茯苓一眼,冷哼了一聲。經由他的調1教,如今茯苓看事的眼光比往日強了許多,就是嘴皮子也利索了許多。

    其實也不怪賢妃會如此想,畢竟在外人眼中,卓驚凡一個郎君被迫嫁入東宮,雖說是得了個太子妃的位置,可本該頂天立地的郎君,卻得雌伏在另一個郎君身下,這事兒擱在任何一個郎君身上,怕是沒有一個郎君能忍受。且打從卓驚凡入宮以來,皇后就明確的表達了她的不喜,後宮上下誰不知道,皇后對太子妃這個男兒媳是一千一百個不滿意。

    先是被迫入宮,再是被皇后搓磨,賢妃以為,縱使卓驚凡再好性,心裡也該有怨氣和怒火才是,否則何必將東宮攪得上下不安寧,還一一斗倒了太子的其他侍妾。本著自以為的猜測,賢妃思量了幾日,最後還是遞出了橄欖枝,向太子妃表達了想要結盟的善意。

    只賢妃卻不知,卓驚凡不是普通的郎君,就算他現在只能屈居太子妃的位置,日後但凡有一絲機會讓他捉住,這大周朝的皇位,最後是誰坐上的還不一定呢。……

    ******

    竇澤得了婉貴妃的密信,這才知道在他忙碌的這一段時間,宮裡竟是發生了這麼多大事,其中最讓他震驚的消息,便是婉貴妃小產了。

    前些時候他一聽說太子中毒昏迷了,便開始暗中拉攏朝臣,並且和府裡的咨議參軍事、長史等幕僚們關在書房裡,日日都挑燈議事到深夜,再加上後院時不時鬧出些事來,以至於他竟是無暇顧及宮內的情況。

    他本想讓婉貴妃出手讓太子再也無法甦醒,誰知婉貴妃卻先中了旁人的毒手,好端端的被禁足不說,連被關在紫宸殿裡也能弄掉了孩子,實在讓竇澤又是失望又是難過。

    竇澤的反應很快就傳入了王妃耳裡,王妃聽罷只是冷笑一聲,竇澤自以為他的計劃周密,殊不知聖人早就防著他了,當年自己會嫁入王府,未嘗沒有替聖人盯著竇澤的用意,思及此王妃倚靠著引枕坐在床頭,眼神幽深的望向窗外。

    窗外院子裡的幾棵大樹上,光禿禿的枝椏透著一股蕭條,園子裡雖有灑掃丫鬟每日定時清掃,可這滿園的落葉又豈是能掃得完的?王妃怔怔地望著隨風飄揚的落葉,只覺著自己的命運也像那落葉般,竟是不知會飄向何處。

    百草和百靈站在一旁侍候著王妃,自是看見了王妃臉上的惆悵,兩人對望了一眼,心裡頭都有些難過,或許王妃的身子骨用藥養得好,可王妃心裡的傷痛,那是什麼藥都無用的。俗話說得好,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年王妃之所以會毅然決然地嫁入王府,為的都是那一位啊。

    只那一位說不得,就是連想也不能想,王妃入了王府後,暗地裡做的安排和佈置,也都是為了那一位。王妃知道大王懷有異心,想要攀上孫尚書等權臣,因此王妃便使了計,讓大王只得了孫府一個不受寵的庶女,更是因著這個庶女,使得大王和尚書府越走越遠。

    接著王妃又千挑萬選,挑中了呂家,讓呂家送了一個嫡女進來和孫家的庶女打擂台,這其中耗費的心力精神,幾乎掏空了王妃的身子,幸好宮裡時有賞賜,再加上王府裡珍貴的藥材不少,總算是將王妃失的元氣補回了大半。

    其實外人只道賀家嫡女體弱多病,卻不知王妃及笄後已調養得差不多了,如今會纏綿病榻,蓋因當年王妃不聽勸阻,硬是為大王誕下了一雙兒女,這才使得先前十多年的調養功虧一簣,還險些賠上了命。

    百草和百靈心知,王妃會拚命留下大王的血脈,並不是因著有多喜歡大王,實是想要有個寄托罷了,日後大王若是出了事,王妃還可守著一雙兒女,不至於落得孤身一人的淒涼境地。

    王妃自是不知貼身大丫鬟的心思,她看似正在欣賞窗外的風景,實則心裡卻是忍不住正在緬懷過往一段說不出口的愛慕。當年阿耶和阿娘極力反對自己嫁入王府,可自己一意孤行,只是為了離那人近一點,也為了能幫助那人。

    她嫁入王府這麼多年來,和那人其實並沒有直接連繫,那人也不知道她的心思,只以為自己的行為代表了賀家的忠心,因此儘管賀家仍然手握重兵,卻沒有引起那人的猜忌。

    王妃想,這樣就好,就讓她默默地待在他的身後,替他剷除那些蠢蠢欲動、懷有異心的人,就算不能讓他記著自己,也能讓他記著賀家。待到竇澤事發後,自己便帶著一雙兒女回到西北,再也不要進京都。……

    淮王府裡淮王妃臥病在床,孫孺人本是仗著掌了管家權,便在眾人面前耀武揚威,可後來呂孺人仗著大王的寵愛,硬是和孫孺人鬥了個勢均力敵,再加上呂孺人身後有常通的幫襯,竟是隱隱的有壓過孫孺人一頭的跡象。

    群芳園裡多是些慣會見風使舵的牆頭草,以往還奉承著孫孺人,如今眼瞧著呂孺人起來了,便轉頭巴結著呂孺人,把孫孺人氣得夠嗆。可孫孺人因著有了身孕,行事有了顧忌,和呂孺人對上時,難免變得有些畏手畏腳,如此一來更是無形中加漲了呂孺人的氣焰,竟是讓呂孺人成了大王侍妾中的頭一人。

    呂孺人壓倒了孫孺人,心裡並沒有多少喜悅,畢竟孫孺人肚子裡的孩子,對其他侍妾來說,實是一個不小的威脅。縱使她現在能夠將孫孺人打壓下去,待到日後孫孺人若是誕下郎君,怕是又要翻身壓在她上頭了。

    所以呂孺人說什麼也不能讓孫孺人如願。

    因此不久前她便讓奶婆子回了呂府一趟,私底下找了阿娘,問阿娘拿了一些藥,儘管那藥用了會損陰德,可呂孺人也管不著了,因為她不敢賭,若是顧念太多使得孫孺人誕下個郎君來,縱使她福澤滿滿又如何,日後怕是也沒命享福了。

    呂孺人得了藥之後,並沒有馬上動手,因著她收到消息,有另外兩個媵侍也傳了信回家,她心裡存著一絲僥倖的想法,若是那兩個媵侍出了手,她便不用親自動手了,如此一來既可以除掉孫孺人肚中的胎兒,又可藉此事發落掉兩個媵侍,這可是一箭雙鵰的法子啊。

    她想了又想,越發覺著這法子好,便暗地裡買通了那兩個媵侍身邊服侍的丫鬟,讓丫鬟們在媵侍耳旁吹耳邊風,攛掇她們對孫孺人下手。只她如意算盤打得好,可那兩個媵侍卻是不為所動,反而還向孫孺人靠攏,竟是要巴結著孫孺人。

    她自以為那兩個媵侍傳信回家是懷著和她相同的心思,殊不知那兩個媵侍是特意寫信回家將孫孺人有孕的消息告訴府中,讓府裡對王府裡的情勢有個心理準備。她們壓根兒就沒想過要害孫孺人的孩子,只她們見了王妃纏綿病榻,且並沒有多受寵,竟是生出了旁的心思來。她們私心裡以為王妃熬不了多久,便想著先攀上孫孺人這棵大樹,待到繼王妃入府了,再來斟酌。

    這兩個媵侍的小心思,自是沒有瞞過王妃,王妃本也不會和兩個小角色計較,只她們太過心急,自己這個王妃都還沒死呢,就在打算後路了,如此不將她這個王妃放在眼裡,若不施加薄懲,她這王妃豈不成了擺設。

    因此幾日後,這兩位媵侍就被常通逮住了錯處,被壓著在眾人眼前打了十大板,行刑完後,常通只是淡淡地說道:「王妃心慈,念在你們是初犯,否則下回便不是這樣便宜了。」

    那兩位媵侍硬撐著沒有昏迷,待到聽得常通的話,卻是眼前一黑昏了過去。她們怎麼會不知道這是王妃在敲打她們,顯然王妃已是知曉她們的小心思,這讓她們如何不驚懼,因此兩位媵侍送回屋裡後,就開始發熱,然後病得一蹋糊塗。

    孫孺人自是請了大夫又用了好藥,好歹將病情給穩住了,這兩個媵侍前些時候才向她隱晦的表達了忠心,誰知今日就得了一頓板子,這簡直就是打她的臉。只她再氣,也不敢和常通叫板,心裡更是對常通和常通背後的王妃恨得不行。

    今日這一出後,也讓眾人看清了,就算王妃不管事,那也不是能夠隨意冒犯的,沒見常通根本不理會孫孺人的阻止,帶了人直接將那兩個媵侍打得半死不活的,愣是一點兒臉面都沒留。

    王妃這一招敲山震虎之後,王府的後院頓時清靜了好些時日,不只孫孺人安份了許多,連呂孺人都沒了聲音。……

    淮王府的動靜,自有人一五一十的報到聖人跟前,聖人翻了翻王府的密報後,隨手遞給了坐在一旁的竇淳。打從竇淳醒過來後,聖人便把對方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似乎為了盡力彌補竇淳原先的不足,聖人這些日子以來,表現得恨不能將所知所學的都塞入了對方腦裡。

    竇淳知曉聖人等自己康復已經等了太久了,十多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如今大周朝的局勢,已是不樂觀。先不說自己這個太子位坐得不穩固,就說大周朝周圍還有幾個虎視眈眈的強國,都是無形中的威脅。

    若非賀家替聖人守住了西北,想必大周朝的情勢還會更為險峻才是,西北是大周朝的邊防重地,因著有賀家駐守,這些年來想要入侵的外族或敵國,多少都忌諱著賀家的威名,不敢輕易進犯。

    只賀家這一代除了嫁入王府的淮王妃之外,就只得了一個嫡子,賀家大郎雖已成親,但是膝下子嗣單薄,長此以往,賀家怕是要無人了。

    外有強敵,內有幾個親王蠢蠢欲動,聖人這些年來殫精竭慮,為著大周朝的安定努力,可他已是知天命之年,再活又還能活多久呢?因此眼見著太子終於康復了,他總算後繼有人,便是卯起勁兒來,想要在他還有精力時,教導出一個合格的太子。

    竇淳多少能察覺聖人的心思,因此也是乖巧的配合著。如今聖人不只處理政務時帶著他,就是密報也不會避著他,甚至還會斟酌著讓他知曉一些內情。而這淮王府的密報,聖人一封都沒落下,每一封都會讓他過目。

    竇淳知道,聖人雖沒有明說,卻在提醒他,淮王竇澤不可信,且淮王竇澤有異心。

    竇淳垂下眼瞼,若非他早就康復,否則真是怎麼也想不到,平日裡看起來不顯山不顯水的淮王,心裡竟是存著篡位的念頭。……

    竇淳在兩儀殿待了一日後,陪著聖人用過了晚膳,這才領著有福回到東宮。自從他醒來之後,崇文館的課便停了,不過楚太傅被聖人傳到兩儀殿,在兩儀殿的偏殿中繼續教導太子殿下。

    卓驚凡聽說了之後,沉吟一會便猜到了聖人的用意,想來聖人是不想竇淳康復的情況洩漏出去,現在外面雖有傳言太子殿下康復了,可沒見著人,誰也不好說是真是假,畢竟聖人並沒有給個准話。

    如今就是他這個太子妃,也不是每日都能見到竇淳,因著竇淳被聖人拘在身邊,再加上楚太傅總會佈置大量的功課,所以儘管竇淳還是每日回到東宮,卻往往是待在書房裡挑燈夜戰,有時候甚至是歇在了書房。卓驚凡也不好打擾對方,只是時常吩咐小廚房燉煮一些養身的補品,讓竇淳好好的補一補。

    誰知就在這一天晚上,已有好幾日未踏足承恩殿的竇淳,突然來了。卓驚凡聽了內監的稟報,趕忙換上正式的衣裳,匆匆地趕到了正殿。他一踏入正殿,就見到竇淳正站在殿中央。竇淳一席藏青色的圓領窄袖袍衫,越發襯得他身姿修長儀表不凡,而竇淳的臉龐在燭光的照耀下,竟是透著一股沉穩內斂,和往日裡的幼稚大不相同。

    卓驚凡見到這樣陌生的竇淳,心裡猛然一跳,腳步不自覺停了下來。

    眼前的竇淳似乎已不是往日裡那個八1九歲的稚兒,他要如何面對對方?對方現如今是大周朝的太子,還是自己的夫君。癡傻的竇淳不會在意自己的太子妃是個郎君,但是,清醒過來的竇淳呢?

    他突然想到,但凡正常的郎君,都沒有人會希望明媒正娶的夫人,也是個郎君吧?

    作者有話要說:七寧夏檬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4101920:13:13

    ylyzfi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4101914:49:09

    墨染流年畫心殤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4101914:38:43

    謝謝親們的地雷,麼麼噠∼╭(╯3╰)╮

    竇淳:作者你不是吧,我醒來後的戲份腫麼越來越少了?那還不如不醒呢……

    聖人和淮王妃之間並沒有姦情,說起來只是淮王妃的單相思罷了,畢竟兩人相遇時,聖人已有了傅家女為太子妃,因此淮王妃最後選擇嫁給了竇澤。他們兩人可以說是絕對的有緣無份,因為就算他們早一點兒相遇,聖人也無法選擇賀家嫡女為太子妃,畢竟賀家手握重兵,且賀家不站隊,說什麼也不會讓女兒捲入奪嫡的鬥爭,而聖人登基後,若是賀家把嫡女送入宮,下場就是和程家一樣,一紙詔書就能斷了賀家的前程,所以淮王妃和聖人之間注定無緣相守。

    另外,別急啊,太子和太子妃的對手戲會有的,太子都已經推了納人,肯定會來找太子妃邀功的……「_「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