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太子妃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昭媛 文 / 風吹翦羽

    皇后進了宛楓閣,便直奔葉昭媛的寢室,她冷著一張臉,搭著王姑姑的手快步走著,腦中還不斷回想著方才太子妃所說的一番話。

    先前當她知道葉昭媛中毒時,心裡只是冷笑了一聲,連動都懶得動,繼續端坐在立政殿中處理宮務,後來宛楓閣傳出消息,葉昭媛說是自己想下毒害她,這使得皇后更加不屑插手宛楓閣的事,只想著清者自清。

    只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太子妃竟來了立政殿求見。

    皇后現在可說是一點兒也不想見到太子妃,因著前些時候聖人發話,使得皇后想往東宮塞人的計劃胎死腹中,她便認為是太子妃在背後弄鬼,她可不信太子會說出不想納人的話來,肯定都是太子妃指使的。也不知道太子妃私下裡都教了太子什麼,她怕太子會被太子妃給帶壞了,因此急吼吼地將這個擔心透露給聖人知道,卻反過來被聖人斥責了一頓。

    這使得皇后心裡越發的不待見太子妃。

    所以這會兒聽見太子妃求見,她實是不想見的,後來還是王姑姑苦口婆心勸了許久,如今太子漸漸康復,聖人心裡高興,想必對太子妃也會另眼相看,畢竟當初白馬寺高僧說了,太子妃是能替太子消災解厄的。現在太子好了,其中不乏有太子妃的功勞,且太子妃是聖人親指的,就算皇后心裡再恨,也不好擺到明面上讓聖人知道,免得惹惱了聖人。

    這道理皇后自是知道,只太子推了納人的舉動,讓皇后心裡憋了一團火氣,不向著太子妃發要向誰發?她可是還記著她那可憐的侄女兒,被送到了京外的別院休養,聖人沒有發話,那就是一輩子都不能回京。思及此,再看著佔了侄女兒位置的太子妃,皇后當然是怎麼看都不順眼。

    不過王姑姑說的話,皇后多少還是聽得進去的,所以也就勉強見了人。

    只她卻沒想到,太子妃一進來問安完了,就是直接將話題扯到了宛楓閣的葉昭媛身上,她本想呵斥幾句,卻沒想被太子妃的話給震住了。

    太子妃只說了幾句,他說:「母后如今掌著宮務,宛楓閣出了事,母后是肯定推拖不了的,再者葉昭媛口口聲聲是因著喝了母后賞下的補藥才會吐血,母后就是想著清者自清,也耐不住旁的人往身上潑髒水。」

    經過太子妃委婉的暗示,皇后聽懂了對方的意思,就是心裡再厭煩,也不得不親自走一趟梧桐殿的宛楓閣。畢竟太子妃說得對,補藥是從立政殿出去的,她再怎麼樣也得擔一個治下不嚴的罪名,且就是裝,她也得在聖人面前裝出一副賢慧的樣子來,不能讓聖人覺著自己不能容人。

    就算闔宮上下早就知曉,皇后本就不是個能容人的,但是誰不會做面子情兒,既然皇后擺出了一副賢慧的模樣,也沒人會傻到真的去捅破那層窗戶紙。卓驚凡便是捉著這一點,才能勸著皇后前往宛楓閣,想來聖人也是樂意瞧見,眾人演繹出來的粉飾太平。

    因此皇后才會站到了葉昭媛的床榻前。她居高臨下地看著躺在床榻上的病美人,只見葉昭媛原本紅潤嬌媚的臉蛋,如今竟是透著一層灰白,雙眸失去了往日的靈動,整個人顯得單薄無比,讓皇后看了心裡閃過一股解氣。

    葉昭媛仗著聖寵,幾次三番在她面前上躥下跳的,她心裡真是巴不得摁死對方,如今見著對方不好過,她的心裡就舒坦了。

    「太醫呢?」皇后淡淡地問道,候在床榻邊的一個宮婢立刻上前恭敬稟報,「回皇后娘娘,太醫先前來過了,替昭媛解了毒,又開了藥方子,說是好好調養一段日子就行了。」

    「不是說要死了麼?還巴巴地派人到兩儀殿的書房求見聖人,也不知道是仗著誰給的膽,竟然敢打擾聖人上朝,有的人就是容易得意忘形,日子稍微順遂點,就忘了自個兒的身份了。」皇后冷笑一聲,張口就是一番指責,只將躺在床榻上的葉昭媛氣得不行。

    只對方是皇后,葉昭媛就是再氣,也只能聽著,莫說是回嘴,就是主動開口都不行,先前她不過仗著得寵,才敢在皇后面前顯擺。可這一次的中毒讓她警醒,皇后要她死,可是容易得很,都不用什麼借口,只要一碗藥下去,就能讓她暴斃而亡,怎能讓她不害怕。

    且她派去兩儀殿的內監一直沒有回來,聖人也遲遲未到,這時候她才明白,往日裡自己沾沾自喜的聖寵其實根本只是縹緲的聖恩,在國家大事前,就是再受寵又如何?難道聖人還能丟下早朝不成?

    看透了這一點,再看著居高臨下蔑視著自己的皇后,葉昭媛的心裡充斥著苦澀和怨恨,傅燕菁就算沒有寵愛又如何,只要她一日是皇后,其他妃嬪就矮了她一頭,再者她的兒子是太子,還是聖人唯一的兒子,傅燕箐現在是皇后,日後就是太后,哪裡是自己比得上的。

    可笑之前自己還想仗著聖寵將對方壓下去,如今回想起來,自己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現在躺在床榻上,怕也是自找的。葉昭媛也不是傻子,很快就猜到了,八成是因著自己先前的張狂,使得自己成了別人手上的槍,被拿來指著皇后。她剛中毒時,也曾懷疑真是皇后下的手,可仔細想想,皇后就算當真要她死,又怎麼會明目張膽的在補藥中下毒。

    只怕皇后和她都中了旁人的圈套。

    「娘娘容稟,葉昭媛身子不適,娘娘就是有話要教導她,也得等她好起來不是?」就在葉昭媛想通了這其中的關節時,門口突然又傳來一道嗓音,葉昭媛愣了愣,偏頭望去,就見德妃噙著一抹笑容,儀態端莊地立在門口。

    「原來是德妃,怎麼,本宮做事還需要你指手劃腳麼?」皇后聽見德妃的話,轉頭瞥了她一眼,淡淡地說道。

    「娘娘言重了,妾只是想著葉昭媛此時正虛弱,倘若再有個思慮鬱結,屆時聖人怪罪起來,只怕是不美。」德妃絲毫不在乎皇后的冷臉,自顧自的說道。

    皇后聽罷眼神凌厲的睨了德妃一眼,冷笑一聲說道:「如此能說善道,怪道聖人總說德妃生了一張巧嘴。」

    「妾不敢當。」德妃笑意盈盈的回道,面上難免帶上一絲得意,畢竟能夠得了聖人的一句讚賞,實是臉上有光的事,只她還沒得意完,就聽皇后繼續說道:「既然如此,你便留在這裡寬慰葉昭媛罷,想必你的巧嘴,定能紓解葉昭媛心裡的鬱結。」

    德妃的笑意就這麼僵在了臉上。

    德妃的眼神不受控制的飄到了葉昭媛的臉上,自己是什麼位份,葉昭媛是什麼位份,竟然要自己堂堂一個德妃,去給一個昭媛當解悶的玩意兒?皇后也忒埋汰人了罷?只皇后壓根兒沒有明說,她只是讓自己去紓解昭媛的鬱結,畢竟自己的巧嘴也是聖人誇讚過的,這個要求就是傳到聖人的耳裡,也只會讚一聲皇后慈愛、德妃體貼呢。

    德妃被皇后噎得說不出話來,臉上的表情也是一會兒青一會兒白的,皇后見了也只是冷哼一聲,便不再理會對方,反正她已經發了話,就是德妃再不情願,這事兒鬧到聖人面前她也站得住腳,畢竟她也是為著葉昭媛著想不是?……

    立政殿

    卓驚凡正待在立政殿裡等著皇后回來。

    他可以勸動皇后前去看望葉昭媛,自己卻是不好跟著去的,就算他的心裡有些擔心皇后不會說話,會把事情給搞砸了,可是不說自己身為郎君,就說他做人兒媳婦的,哪有去探望阿翁小妾的道理,因此也只得按捺住性子,端坐在立政殿中等待。

    不知過了多久,他總算是等到皇后回來了,他趕緊站起身站在殿門口恭迎皇后,皇后見著他還在,倒是有些驚訝,不過面上一點兒都不顯,淡淡地免了他的問安。

    「不知葉昭媛的情況如何?」卓驚凡待到皇后坐下了,這才開口問道。

    「死不了。」皇后撇撇嘴,冷淡地說道。

    「母后容稟,下毒一事還得在父皇下朝前尋出個脈絡才好,兒臣聽聞母后立政殿的小廚房有個燒火宮婢自縊了,不知可有此事?」卓驚凡不在意皇后的態度,只想趕緊將竇淳交代的事辦完,好早點離了立政殿。

    「確有此事,怎麼,難道你懷疑她是畏罪自盡?」皇后聞言掀了掀眼皮子,瞥了卓驚凡一眼。

    「回母后,不是兒臣懷疑,而是這宮婢自縊的時間太過湊巧,不知母后可知這名宮婢是因何自縊?」卓驚凡說道。

    皇后望了一眼王姑姑,王姑姑立即站了出來,恭敬答道:「回太子妃,那名宮婢留下一封遺書,說是受不得宮內的辛苦,因著她時常被打罵欺負,所以最後才會有了輕生的念頭。」

    「一個小小的燒火宮婢竟也識字,還曉得留下遺書,倒真是難得,可惜了。」卓驚凡聽罷沒有其他反應,卻是感歎了一聲。

    王姑姑聞言一凜,心裡頓時轉過許多念頭,她先前沒想到這茬,現在經由太子妃點了出來,這才注意到這名宮婢身上的疑點。宮人進宮之後,送到尚儀局學習規矩之前,會先將識字和不識字的分開,調1教好規矩之後,識字的宮人自是會被送到比較好的地方當差,不識字的宮人大部分都從粗使宮婢開始做起。

    既然那名宮婢識字,如何會被分到小廚房當個燒火宮婢?思及此,王姑姑有些坐不住了,她得將這事兒再好好的查一遍才是。

    「太子妃若無事,便先回罷,本宮走了一趟宛楓閣累得慌,想歇歇了。」皇后不耐煩聽這些官司,橫豎死的只是一個小宮婢,哪裡能證明毒就是她下的?且葉昭媛不是還活著麼?既然葉昭媛沒事,她也就認為這事兒好解決。

    卓驚凡見王姑姑聽懂了他的提點,便也不想久留,他和皇后之間不對付,硬撐著說幾句場面話已是難得了,再待下去自己也要受不了,自是趕緊順著皇后的話告退離了立政殿。

    回到東宮的承恩殿後,就聽留守的琥珀上前稟報,「稟太子妃,李承徽方才來了承恩殿想要求見太子妃,奴婢說了您不在,李承徽回去之後,秋水閣的花容就往宮門局走了一趟。」

    「盯緊她們,有任何異動再來稟報。」卓驚凡現在沒有功夫理會李承徽和花容,不管蘇奉儀在外面搞什麼,只要人離了東宮,就不關他和竇淳的事,雖然蘇奉儀還頂著太子侍妾的名份,可人已經被送進佛堂靜修,就是變相的打入冷宮了。

    琥珀領命而去,接著卓驚凡又找來長林,讓他替自己送了一封信給有全,有全自是有辦法將信交到竇淳的手中。待到吩咐完後,他才又開始處理早先放下的宮務。

    而在兩儀殿書房裡的竇淳處理完奏章後,便開始做著楚太傅佈置的功課,儘管他心裡有些掛心葉昭媛中毒一事,可他知道這事兒不是他能插手的。他只能讓他的太子妃,盡量提點母后,而母后能聽進去多少,說實在的,他也沒把握。

    直到有福拿著一封信進來,他看過信之後,心裡終於算是鬆了一口氣。儘管事情的發展仍然不盡人意,至少母后將皇后該做的面子情和處置都做完了,就是聖人聽說了,也不好先拿皇后開刀。……

    ******

    淮王府正院

    淮王妃的身子近日來好了許多,雖然還是有些虛弱,可是至少能夠下床榻到院子中走幾步,只如今快要入冬,天氣變得冷了,百草和百靈等服侍的丫鬟,總是怕王妃受不住寒風。因此每回王妃想要到院子中走動,幾個丫鬟簡直是恨不能將王妃包成個球,裡裡外外穿了不少層,斗篷大氅更是一件也不少,懷裡還塞了幾個袖爐。

    淮王妃被幾個丫鬟弄得哭笑不得,想她自小長在西北,小時候她的身子骨可是比現在還弱,比這嚴寒的天都撐過來了,現在如何會因著這一點寒氣就受不住?不過淮王妃心知肚明,幾個丫鬟是關心則亂,怕是被自己的纏綿病榻給嚇壞了。

    她也不好拂了丫鬟的心意,畢竟百草幾人都是自小跟著她的,自有一番特殊的情誼,所以她也好性的由著百草幾人張羅,只是最後還是忍不住有些失笑,她只是到院子走一走,倒是被百草她們整得像是要出遠門似的。

    她搖搖頭,搭著百草的手緩緩地步出了房門。

    身後幾個丫鬟簇擁著她,一行人在正院的院子裡走著,不一會兒,守在院門口的婆子來報,小娘子來了。淮王妃一聽頓時精神一振,隨後就見一個十四歲的小娘子,領著一眾丫鬟進了正院,見著了王妃正站在院中,小娘子精緻的小臉上瞬間湧上一股喜色。

    「芷容見過母親。」小娘子雖然欣喜,卻還是規規矩矩的先向王妃問安,王妃連忙拉過她的手,溫柔地笑道:「這麼冷的天,不好好待在房裡面,怎麼好出來亂走呢?」

    「芷容聽聞阿娘身體好些了,哪裡還坐得住。」原本規矩的小娘子,此刻卻是膩在王妃的身邊嬌憨著說道,語氣間的親暱讓王妃的心軟得都快化了。

    「快進來罷,仔細吹了風,回頭又頭疼了。」王妃趕忙拉著女兒進房,她的小女兒隨了她,身子骨有些弱,因此王妃打小便很注意小女兒的身體,不過幸好女兒的身體只是弱了些,不像她是個藥罐子。

    母女兩人挽著手親親熱熱地進了房,百草和百靈早就吩咐了廚房備些小娘子喜歡的糕點,還上了兩碗熱騰騰的甜湯,讓王妃和小娘子能暖暖胃。

    竇芷容陪著王妃坐在軟榻上說話,竇芷容明年就要及笄,她的婚事王妃兩年前就開始相看,在一年前已經替她定了下來。不過王妃想多留竇芷容幾年,所以說好了十六才會出嫁。

    只是雖然還要一年多才出嫁,可該學的管家和女紅早就提上了日程,早在竇芷容十歲時,王妃就將她帶在身邊,讓她跟著理家。女紅雖是從小就學,但是以竇芷容的身份和地位,並不要求她繡得多好,畢竟她身為淮王的女兒,出嫁後便是縣主,縣主哪裡需要做得一手好繡品。

    至於管家她學了多年,前些時候王妃病倒時,淮王雖然聽了枕邊風,將管家權交給了孫孺人,可如今在管家上說得上話的,除了王妃就是她,孫孺人空有個好聽的名頭,可事實上王府中的僕役哪個不是人精?表面上捧著孫孺人,可實際上還是聽著常管事和正院的吩咐。

    因此竇芷容雖說沒明著管家,可私底下庫房的鑰匙和對牌,還是在竇芷容手中,就是府內出入的賬本子和名冊也在她手裡。平日裡常管事代表竇芷容出面,那些管事婆子和媳婦要回話,雖說回給了孫孺人,可孫孺人哪裡見過這陣仗,又哪裡做得了主,每回都是常管事替她將事兒攬了過去,回頭便一五一十報給了小娘子,讓小娘子定奪。

    這一回兩回的,那些婆子和媳婦心裡自有一本帳,往後在孫孺人面前雖說還算恭敬,可再也不曾拿過府中庶務去打擾對方,每日早上的回話變成了例行公事,管事們有事自會向常管事稟報,然後等著小娘子裁決。

    孫孺人就算心知肚明,卻也無可奈何,怪只怪自己不會投胎,才會投在了一個姨娘的肚子裡,生下來便是庶女,自是不曾在嫡母的教養下,學過這些管家的手段。本來嫡母有教養庶女的責任,孫孺人懂事了之後,孫夫人本想著接到身邊好好管教,可孫孺人的姨娘仗著還算受寵,竟是不將孫夫人放在眼裡,在孫尚書面前哭訴孫夫人虐待孫孺人,孫夫人懶怠和一個上不得檯面的東西計較,也樂得不用教養庶女,手一甩就將孫孺人給丟一旁了。

    現如今孫孺人再後悔也無用了,是她和她的姨娘生生的把機會給磨掉了,且從那一次姨娘上了孫夫人的眼藥之後,孫孺人知道,阿耶對她姨娘就淡了下來,日後也極少踏進姨娘的屋子。孫夫人更是再也不曾過問她,待到她都快及笄了,婚事也沒個著落。

    若不是被阿耶放棄,又被嫡母漠視,她和姨娘又怎麼會使勁兒搭上淮王?她不替自己打算,還有誰會替她打算?

    孫孺人想起從前,心裡便是一陣怨恨,她本以為進了淮王府,阿耶和嫡母就該後悔了,她也能好好的出一口惡氣。沒承想,她前腳入了王府,後腳姨娘就被送到莊子上,就連回門阿耶都避不見面,而嫡母臉上似笑非笑的表情,比直接辱罵她更讓她難堪。

    回門之後大王就對她淡了下來,她知道大王之所以納了她,都是因著她姓孫,就算心裡再不甘心,她也不得不拿出姨娘教給她的手段,拚命將大王的心攏了過來。之後她也曾想盡力修補和孫府的關係,可是嫡母不冷不熱的態度,硬是將她給隔絕在孫府之外。

    幸好她現在肚子裡有了大王的子嗣,不管大王對這個孩子重視與否,只要她能誕下一個小郎君,就能在淮王府立穩腳跟,屆時,許是阿耶看在這個孩子的份兒上,也就不會再遠著她、遠著王府了。

    孫孺人自是不知,不管她替淮王生下多少個兒子,只要淮王賊心不死,仍舊惦記著聖人屁股下的寶座,那麼孫尚書就絕無可能和淮王親近。生為庶女不是她的錯,只是生為庶女卻妄想不該想的東西,那便是她的錯。

    孫孺人一直害怕孫夫人拿捏她,殊不知孫夫人出生高門世家,就算心裡再不喜庶女,也不曾剋扣過她的用度,且為了自己的名聲,怎麼都不會讓她嫁得太差。只是她和她的姨娘太過心急,竟是替自己謀了出路。

    這一條出路在當時的孫孺人和姨娘眼中,是一條光明的大道,可在孫尚書和孫夫人眼中,卻是一條沒有退路的死路。

    作者有話要說:石音扔了一個手榴彈投擲時間:2014102211:43:28

    謝謝親的手榴彈,大麼麼∼╭(╯3╰)╮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