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太子妃

正文 第六十章 駕崩 文 / 風吹翦羽

    卓驚凡坐在皇后下首,冷眼瞧著皇后眼中閃過的驚慌,他的心裡已有七八分確定,聖人會中毒和皇后脫不了干係。此時他的心中忍不住升騰起一股怒火,對皇后頗有幾分恨鐵不成鋼的無奈,更多的,卻是對皇后將局面攪得一團亂的怨懟。

    因此他也不耐與皇后周旋,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之後,便也不管皇后的臉色,逕自地離開了立政殿,就算宮務交還到皇后的手上又如何?聖人已經昏迷不醒了,皇后再威風也沒幾日了。

    只卓驚凡想到若是竇淳知曉對聖人下毒的人是皇后,心裡不知道該有多傷心?他揣著對竇淳的擔憂和心疼,快步的回到了東宮。

    由於卓驚凡已經恢復了太子妃的身份,因此東宮上下對他自是不敢怠慢,且先前就算他遷到了宜秋宮替太子祈福,東宮的宮務也還是他在打點,因此對東宮的宮人來說,一切都沒有改變,只是被廢的卓郎君又成了太子妃罷了。

    要說太子妃復立,東宮裡有誰的心裡最不是滋味,當屬秋水閣裡的李承徽了。

    李承徽親眼見證了太子妃的被廢和崛起,一年多前太子妃被廢時,她也不是沒有起過心思,可她沒想到,太子妃就算被廢了,還是把持著東宮,且聖人竟是對太子將東宮宮務交在一個被廢的太子妃手上毫無意見,因此縱使李承徽心裡有再多的想法,也不敢顯露出來,只能靜靜等待著機會。

    可她這一等,卻是等到了太子妃復立。

    李承徽坐在秋水閣裡,滿心的苦澀,這一年多來她也不是沒想著在殿下面前露臉,她也成功的見到了殿下幾次,可殿下對她一直是淡淡的,別說寵愛了,殿下根本是一點兒都不把她放在眼裡。久而久之,李承徽也就漸漸的死心了,她乖乖的待在秋水閣裡,等著太子繼妃入宮後,若能在太子繼妃面前博得憐惜,或者日後還能仰仗太子繼妃。

    沒承想,殿下竟是在迎娶繼妃時遇刺,接著又出了蕭家拿假的谷璧充當玉璋一事,最後竟是鬧得蕭家女無法入宮,要知道,當時李承徽聽說了那道斥責蕭家的聖旨後,心裡就砰砰砰地跳個不停,她以為,沒有了太子元妃和繼妃,殿下又重傷未癒不能納新人,東宮裡就只有她一個承徽,聖人怎麼著,也應該升一升她的位份了罷?

    可是她滿懷著希望,一日盼過一日,最後沒有盼來自己的晉陞,而是盼來了太子妃復立。……

    李承徽的心思卓驚凡自是不知,他現在正忙著接手宮務,第一件事便是打點淮王妃的喪禮,淮王妃薨逝之後,立政殿偏殿便封了起來,儘管並未掛起白幡,可侍候的宮人們都換下了鮮艷的衣裳,著了素服。

    卓驚凡去了立政殿偏殿一趟,見著了幾乎哭暈過去的竇芷容,他心裡有些不落忍,且如今淮王世子跟在竇淳的身邊,日後的淮王府一脈便成了太1子黨,為此他也不能不管竇芷容,因此他攬下了淮王妃的喪禮,並且將竇芷容等人送到了東宮。

    卓驚凡派了詹事前往淮王府,在淮王府中設了靈堂,並且將淮王妃的屍首運回了淮王府。淮王府因著人都散了,此時偌大的王府竟顯得冷清蕭條,詹事領著內監將一切打點好。而淮王府中除了世子、小娘子和小郎君被留在了宮內,其餘的侍妾下人們,都還在大理寺的大牢裡。

    太子遇刺一案,聖人本想著推到淮王的身上,可淮王遲遲未出現,聖人總不能將罪名安在淮王府上的女眷身上,因此這案子竟是就這麼拖延了下來。此時淮王妃薨逝,聖人又昏迷不醒,因此卓驚凡和竇淳商量後,還是扣下了那群女眷,只讓淮王世子竇珣帶著竇芷容並小郎君回府祭悼淮王妃。

    另一邊,竇淳雖說壓下了聖人昏迷不醒一事,可聖人已經連續幾日未上早朝,對外說是身體不適,但是朝中已經隱隱有了風聲,畢竟聖人無預警的突然病倒,這事兒聽起來就有些不對勁,因此有些人難免想到了這其中怕是有陰謀。

    只是就在群臣的心裡起了疑惑時,竇淳立時拿出了聖人的手諭,證明自己監國替聖人代理朝政是名正言順的,且同時太傅和太師亦拿出聖人的密旨,密旨中更是言明了若是聖人有了什麼不測,便傳位於太子竇淳。

    如此一來,朝中眾臣也不敢再對太子代理朝政有什麼意見,再說太子是聖人唯一的血脈,太子繼位可以說是理所當然,就是心裡有些想頭的大臣們,也找不出理由反對,唯一能夠拿來作文章的,就是太子妃不能生育罷了。

    可就在朝臣想要用這一點詬病太子和太子妃時,東宮竟傳出了喜訊,原來是太子侍妾李承徽竟有了一個月的喜信,這下子那些本想要趁機上書的大臣們,只能默默的將寫好的奏章塞進懷裡。只他們也不是如此輕言就放棄的,回家改了改後,就開始勸著東宮進人了。

    雖說李承徽有孕了,可是這還不夠,先前聖人指了好幾個太子侍妾,本應在太子繼妃入宮後,也被納入東宮,可前些時候太子腿傷未癒,因此這事兒便擱置在一旁,如今太子的腿傷看著好多了,那麼納人一事便可以提上日程了罷?

    竇淳自是想好了拒絕的理由,先是以聖人身體不適,他為人子必須在父親床榻前日夜侍疾,若在父親病重時還有心思納新人,豈非不忠不孝?再說京都外還有秦王、楚王起兵造反一事,他若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只安於自己享樂,豈非不仁不義?

    這幾頂忠孝仁義的大帽子扣下來,群臣哪裡還有話能反駁?就是御史大夫想要死諫都找不到比竇淳更有說服力的理由,否則他們豈不是成了不忠不孝之人了?因此納人這一事兒,被竇淳輕輕鬆鬆的擋掉了,他也不怕日後朝臣老調重彈,畢竟三個月後聖人駕崩了,他就得守孝,這一守就有三年的時間,三年後若他還不能站穩腳跟,必須受朝中老臣的掣肘,那麼他這個皇帝也就不用當了。

    聖人已經替他掃除了許多障礙,京都裡一些百年世家在朝中的勢力都被削弱了,且聖人特意指了卓驚凡為太子妃,就是為著卓家根基淺薄,日後無法成長為外戚威脅到皇權。聖人自己吃過外戚的苦,可當時他若不求娶傅家女,便坐不上皇位,所以聖人用了十多年,將京都裡那些世家張牙舞爪的勢力,一根一根拔除了,就是西北程家都成了困在京都裡,被拔了獠牙和利爪的大貓。

    聖人既是費了這麼多心思,才替他鋪平了前方的道路,他自是不能辜負了聖人才是,如今聖人替他走了九十九步,這剩下來的一步,就讓他和卓驚凡一起來走。聖人來不及完成的宏願,他來完成;聖人來不及開創的盛世,他來開創,他誓要締造出大周朝歷代以來最為輝煌的政績。……

    ******

    三個月轉瞬就過,聖人昏迷的這些時日以來,只有清醒過一次,那唯一的一次清醒,聖人只做了兩件事:一是擬了傳位詔書,二是封了竇芷容為縣主。除此之外,聖人旁的什麼都沒做,實也沒心力再做什麼,聖人只是一直緊緊握著手指上的玉扳指,眼中帶著緬懷、傷痛、愧疚等等一些竇淳看不懂的情緒。

    之後聖人便又睡了過去,這一次,便再也沒有醒來。

    大周文武二十五年六月,聖人駕崩,太子竇淳即位。竇淳即位後並未改年號,而是沿用了文武。

    於此同時,秦王、楚王的叛軍在離京都還有一半路程的時候,被程家率領著京都周圍各州諸府的幾萬府兵給攔住了。

    兩軍相遇的地方正好是淮水邊,秦王楚王和程家率領的府兵隔著淮水遙遙相望,他們自然也收到了聖人駕崩的消息,因此起了拉攏程家的心思,畢竟當初程家被聖人一紙詔書召回了京都,經營許久的西北就這樣拱手讓給了賀家,程家的心裡肯定是記著這筆帳的。

    只是他們捉了賀家大郎的一雙兒女,逼著賀家跟著造反,賀家軍心裡頭肯定憋著一股氣,此時若讓他們和程家碰在一起,怕是要起紛爭,屆時鬧了個窩裡鬥反倒不美,因此他二人湊在一起討論,想拿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而這時在淮水另一邊的程家,也有自己的思量。

    程家阿郎為行軍元帥,兩個兒子也是副元帥,可這都是戰爭時期的臨時軍銜,待到平亂完,他們又會恢復為原本的官階和軍銜。

    程阿郎原本為從一品的驃騎大將軍,聽著名頭好聽,卻沒有兵權只是個散官的官銜,他也不是不知道聖人點名他帶兵的意思,不就是為了測測程家的忠誠度,可沒承想,聖人還來不及看見結果,竟然駕崩了。

    對於聖人的突然駕崩,程家兒郎心裡是既震驚卻又隱隱有著一絲竊喜,如今朝中只有一個剛成年的太子,倘若他們加入秦王的軍隊,一路殺回京都,要拿下皇位似乎也不是難事,屆時不論是秦王也好、楚王也罷,不管是哪一位大王得了皇位,程家都有從龍之功,日後程家的前途也就不用煩惱了。

    程家越想越覺著此路可行,他們被聖人困在京都裡已經十多年,心裡早就累積了許多不滿和怨恨,此時不爆發更待何時?

    因此程家立刻修書一封,讓探子秘密送往叛軍駐紮的營地,交到了秦王的手裡。也是秦王和楚王料到了程家必會有所動作,所以故意放鬆了營地的警戒,讓程家的探子可以順利摸到秦王營帳。

    秦王和楚王得了程家的准話後,自是高興不已,有了程家手上幾萬府兵的加入,使得他們的隊伍更加壯大,就算京都有羽林軍等禁軍守衛,只怕也抵擋不了他們的二十萬大軍。

    二王信心滿滿,自是接受了程家的投誠,只他們還顧慮著賀家,因此對外仍舊做出一副和程家在淮水兩邊對峙的假象來。……

    這一日,賀家大郎的營帳迎來了竇澤。

    賀家為著被擄走的一雙兒女,假意和秦王合作後,不多時就見到了淮王,當賀大郎見到淮王跟在秦王身邊時,心裡自是震驚不已,同時也為著淮王妃的處境擔憂。淮王擅自離京,且還和秦王攪和在一起,那麼被他獨自留在京都裡的時娘,該如何面對聖人的震怒和質疑?

    為此賀大郎對竇澤根本沒有好臉色,尤其是後來又收到了賀時娘病逝的消息後,自此賀家人完全不待見竇澤,一點兒也不把竇澤當成賀家的女婿看待。所以此時竇澤突然來訪,賀大郎壓根兒不想招待對方,他連見都不想見到竇澤,又怎麼會想聽他說話?因此賀大郎將竇澤晾在營帳外,就是不理會對方。

    誰知竇澤這次倒還算硬氣,愣是在營帳外等了好幾個時辰,就為了見賀大郎一面,連秦王和楚王都被竇澤驚動了,紛紛出面幫竇澤說情,使得賀大郎不得不憋著一口氣退讓一步。

    待到竇澤進了賀大郎的營帳後,賀大郎冷著一張臉,沉聲問道:「不知淮王到底有何要事,非得見末將不可?」賀大郎雖自稱末將,可一點兒也沒把竇澤放在眼裡,連敷衍的行禮都不願意,仍舊坐在書案後。

    「賀錚,本王知曉你心中有怒氣,本王也不怕與你說實話,本王既然敢離開京都,便是算準了聖人不會對時娘下手,事實證明本王沒有料錯,聖人不僅沒有對時娘下手,還封了我兒為世子,就連容姐兒也得了一個縣主,本王對你賀家,也算仁至義盡了。」竇澤眼中帶著陰翳,緩緩地說道。

    「如此末將還得多謝淮王了。」賀錚扯了扯嘴角,露出一個嘲諷的笑容。

    「賀錚,你也不用說話這樣陰陽怪氣的,賀家認為本王對不起時娘,時娘又何曾對得起本王了?你可不要告訴本王,你不曉得時娘心裡到底想著誰。」竇澤咬牙切齒的說道,自己費盡心思娶來的賀家嫡女,心裡不只沒有自己,竟然還裝著聖人,這樣的奇恥大辱,讓他怎麼吞得下這口氣?

    打從他無意間窺探到了賀時娘的心思後,心裡無比的震驚,忍不住開始懷疑,竇珣和竇芷容是他的骨肉麼?會不會他根本就是替聖人養孩子卻不自知?只這樣的懷疑無憑無據,他也不可能質問賀時娘,再者這事兒若是傳了出去,他的臉面往哪裡擺?自己的夫人想著自己的阿兄,自己的兒女有可能是阿兄的孩子,賀時娘丟得起這樣的臉,他竇澤可丟不起這樣的臉!

    賀錚則是瞳孔驟縮,他沒想到時娘的心思會被竇澤看穿,可他很快就定了定心神,冷聲說道:「自打時娘嫁入淮王府中,替淮王您生兒育女,操持府中大小事務,盡了為人1妻子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如此淮王竟是還不滿意麼?非要在時娘過身後,還在這裡編派她!」

    賀錚一口咬定竇澤說賀時娘心裡有旁人是污蔑,畢竟他篤定竇澤肯定沒有證據,否則早就鬧上了賀家,要賀家給一個說法才是,如今竇澤只是在他面前說道兩句,更是證明了對方不過是猜測或是聽了些風聲罷了。

    竇澤見賀錚一臉坦然的模樣,心裡嘀咕一聲,賀家莫不是真不知道賀時娘齷齪的心思罷?想想也有可能,賀家若當真知道賀時娘的心意,如何還會將賀時娘許給他,送進宮中不是更好?一來全了賀時娘的念想,二來也能讓賀家的前途更進一步。思及此,他的臉色便緩了緩,原先以為賀家故意用賀時娘膈應他的想法,也淡了一些,或許他真是錯怪了賀家。……

    東宮崇仁殿

    竇淳雖然即位了,可是因著聖人的駕崩還有諸多事宜,因此還未舉行登基大典,也還沒有遷宮。只他雖還未正式遷宮,但平日裡大多時候都是待在兩儀殿和甘露殿,已經極少回到崇仁殿了。

    此時他會回到崇仁殿,是為著和卓驚凡討論一月後的登基大典,以及冊封皇后的事宜。

    「凡凡,我當日說過必會立你為後,一個月後,我便舉行冊封儀式,正式立你為後。」竇淳坐在卓驚凡面前,握著他的手真摯的說道。

    「殿下心裡記著臣,臣自當是感激的,只臣覺著此番不是立後的時機,待到……殿下的長子誕下後,再談立後許是恰當些。」卓驚凡抿了抿唇,溫聲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誠然竇淳的真心讓他感動,可是竇淳才剛登基,此時要立一個郎君為後,必定會受到不小的阻礙,在他看來,何不等到日後立穩了腳跟,再來談立後。

    竇淳聽罷皺了皺眉,心裡也知道自己太急了,只能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朝中一些老臣仗著原先在父皇的跟前有臉面,越發的不知道自個兒的位置,待到登基大典後,我定要讓朝中眾人知道,不是資歷老就可以倚老賣老,對我指手劃腳!」

    「殿下……不,臣該稱您為聖人了,聖人心裡有成算自是好的,只聖人也該知曉,若是大肆清理了群臣,屆時聖人手底下無人可用,反倒不美。」卓驚凡溫聲說道。

    「私底下就不要這樣拘謹,凡凡,我在你面前都不曾用『朕』,你也別把聖人掛在嘴邊,你是我的皇后,我自是拿你當一生的伴侶看待。」竇淳聽卓驚凡口呼自己聖人,總覺著兩人之間似乎被劃出了一條界線,使得兩人的距離變遠了,因此他皺了皺眉,不讓卓驚凡再喊自己聖人。

    「……我知道了,你能如此待我,我很高興。」卓驚凡愣了愣,抿著唇笑著說道,只他頓了頓,接著又說:「竇淳,有些話我只說一遍,今日你待我真心實意,我必也拿真心相對,倘若他日你變了心意,我也不會再糾纏不放。」

    「這話怎麼說的,我怎麼會變了心意呢?」竇淳嗤了一聲,唬著臉說道。

    「如今你已是一國之君,天底下多少美人等著你,就是你不想要,都有人巴巴地要送上來,他日你若見著了一個可心的,動了意,把人納進了宮裡,我也不會說什麼,只當我們的緣份就此結束了。」卓驚凡淡淡地說道。

    竇淳一愣,他第一次聽見卓驚凡說出這樣類似於想要獨佔他的話來,可他的心裡沒有彆扭也沒有尷尬,更沒有對卓驚凡語出驚人的不喜。卓驚凡能夠說出這番話,表示真的將自己放在了心裡,他高興都來不及,又哪裡會去怪罪對方。

    他只想著自己努力這麼久,終於得了卓驚凡這番話,心裡自是熨貼不已,他笑嘻嘻地說道:「凡凡,就像你說的,我已是一國之君了,難道我已說了不要,還有人敢將人塞給我麼?如此不如換他來坐我的位置罷,你說是也不是?」

    卓驚凡聽罷睨了竇淳一眼,笑著說道:「你可記住自己此時的話,他日若真是鬧出些不好看的,我便直接將你拉下來,自個兒坐上去,這也是個法子,你說是也不是?」

    竇淳聽著卓驚凡的威脅,心裡真是越發的舒爽,凡凡將話說得越狠,表示他心裡越看重自己,想著自己終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真是越想越快活,若不是因著還要守孝,真想現在就將凡凡抱上榻去,好好撫弄一番才是。

    卓驚凡見他笑得蕩漾,自也是看出了他心裡齷齪的心思,他忍不住臉紅的啐了一口,「嘖,竇郎你的笑容收一收罷,再笑下去口水都要滴出來了。」

    「……」竇淳剛回過神來,又被卓驚凡一聲「竇郎」勾得心癢難耐,他忍不住伸出手,捏捏卓驚凡的掌心,然後順著對方滑膩的掌心往上移,撫過潔白的手腕,鑽入衣袖裡,一路摸著細滑的手臂往上移。

    卓驚凡被他摸得癢了,嘴裡咯咯的笑著,身體不自覺的扭著,兩人笑著鬧著不一會兒就在軟榻上滾成了一團。正當竇淳想要趁機偷點香時,有福尖利的嗓音在外面響起——李承徽求見聖人。

    作者有話要說:卓驚凡:竇淳說情話的功力提高了,竟然讓我聽得心花怒放……

    竇淳:既然心花怒放,求熱吻、求肉渣、求這樣這樣和那樣那樣……

    智商堪憂的淮王,上輩子若不是太子身邊少了能幹的太子妃,他和婉貴妃也不會逼宮成功,不過在最後一刻被自己的親信背叛,也能間接證明淮王肯定不聰明……「_「另外,淮王的兒子是他自己的骨肉沒錯,賀時娘心裡雖然有念想,可她做不來和自己大伯子通姦*的醜事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