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五十一章 「世界美鑽」羅州島 文 / 霍當天

    (以後書中涉及到內地城市地名的,一律用簡稱、別名或曾用名,希望各位能夠理解!)

    下午,在漠陽縣書記、縣長的陪同下,張紹平踏上了羅州島。

    羅州,又名螺洲,只因很多年前,它的地形很像一隻橫著的海螺殼,故此得名。

    張家村,不全姓張,只因搬來這的第一位住客是張氏的祖先,後邊的人遂稱這裡為張家村。張家村人丁不足四百,而張氏子弟佔其五分之二。

    縣委書記、縣長的聯袂到來,早已驚動了張家村的村委會,村書記、老村長匆匆趕來,把他們接到了老村長的家裡去。這時的村委會是沒有辦公地點的,有什麼政策之類的,大都拿個大喇叭一喊,或者叫齊人到大地堂上齊排站,大聲嚷嚷地宣佈了。

    到了老村長的家裡,張紹平說明了來意,老村長吃驚道:「你說你父親是我們這村裡出去的?他叫什麼名字?」

    張紹平道:「先父諱名國全。」

    「國全?張國全」老村長念了幾聲,「鬧饑荒到現在十幾年了,記不起來了,我看看張氏族譜先,看到底有沒有你父親的名字。」

    張父是十年困難開始時,逃到香港的,當時逃出境的人很多,餓死的也不少。老村長記不起來也不奇怪。

    老村長不僅是張家村的村長,也是張氏輩分最高的族老,張氏族譜就掌握在他的手裡。翻開邊沿磨損、紙張泛黃的族譜,老村長逐行逐頁查看著,終於在第三房找到了張父的名字。

    他點了點族譜上的名字,道:「這裡確實有個名字叫國全,但是不是你的父親,我可不敢言。你的父親有說到你祖父的名諱嗎?」

    「沒有!」張紹平搖頭,想了想,又道:「我好像聽他說過,我們這支張氏是百多年前遷移來的,是什麼張氏的分支,所以只有族譜,沒有宗祠。」

    「我們這支張氏就是只有族譜,沒建宗祠。看來,你的父親應該就是三房這系的了。」老村長定了調子。

    張紹平鬆了口氣,道:「既然如此,能不能把我兩兄妹的名姓補上這族譜?」

    本來霍振霆通過官方的力量來調查過,應該不會出錯才對,但認祖歸宗這種事太大單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能得到多方確認才是最保險的。

    老村長欣然道:「這是應當的。」說罷,提著毛筆,將張紹平、張夢瑩兩個名字補到三房的一系下面。

    「啊,對了,我的母親也要補上,她可是正宗的張氏媳婦。」

    老村長只好問了下張紹平母親的名諱,又把張氏王清芸補了上去。

    這趟尋根問祖,到這裡,已算圓滿完成了。

    張紹平當即長身而起,高興道:「張某這次回到家鄉,能夠認祖歸宗,算是完成了先父的遺願,心裡是無限歡喜的。但我來時匆匆不曾備有見面禮,此時見到各位鄉親父老,只能整一酒席,聊表心意,請各位務必賞臉出席。」

    這倒是實話,張紹平真忘記了準備禮物。

    原本來了一位香港的親戚,民村們就倍感面上有光,這時聽到張紹平如此的話語,口口相傳下,頓時全村都轟動了,沸騰了。這年頭不比幾年後,放寬了管制,現在下館子、買菜、進百貨商場等等,還是有一定量限制的。想整一酒席,不是簡單事,有錢都未必吃得到,何況現在的人還真沒幾個有錢的。

    不過,憑著縣委書記、縣長兩位老大的名頭,事情就好辦多了,整酒席的食材是敞開供應。

    村民們歡天喜地地去幫忙架火整菜,張紹平樂了一陣,冷靜下來,不好意思地對在座眾人說道:「張某喜不自勝,以致失態,讓各位見笑了。」

    縣長笑道:「張先生生在海外,長在海外,遠離祖國家鄉,今日得見鄉親父老,情不自禁,在所難免。此為人之常情,不足為怪。」

    張紹平笑了笑,又問老村長:「老爺子,不知我這一房這一系可還有親人在世?」

    老村長搖著頭道:「張家村的張氏本有三房子弟,當初建國時,二房遷去了高州縣,三房也就是你們這房去了春州縣。原本相互間是有來往的,每一位張氏子弟出世,都會來我們大房這邊添上族譜。可惜,這種聯繫十年前就斷掉了,而我人又老了,去不了多遠的地方,對他們現在的近況,實在是不瞭解啊。」

    張紹平皺著眉,問道:「這麼說來,先父的老家實際上是在春州縣?」

    漠陽縣的書記、縣長聽到這急了,丫的,好不容易盼來一位有錢的港僑,正琢磨著以家鄉親情套住他,讓他投點資金改善本地經濟,你卻給我來這一出!

    好在老村長接下來的話,讓他倆鬆了口氣,老村長道:「這倒不是,你奶奶是司徒家惟一的女兒,要照顧老父,你爺爺便留了下來,沒隨三房大隊人馬一齊遷走。」

    老村長絮絮叨叨地說著許多有關張氏的事情,老人家年紀大了,愛嘮叨。張紹平也從他的口中,探出奶奶的父親是位武術名家,在兩陽地區名氣頗盛。張紹平已經肯定,自己父親的拳法武術應該是祖母授受的。

    張紹平從沒想過,自己的父親會是「風箏之都」漠陽縣人,而且還是正正宗宗的羅州島漁民出身。

    羅州島在後世開發後,素有「南方北戴河」和「東方夏威夷」之美稱,被譽為一塊未經雕琢的翡翠,甚至有「世界美鑽」的美譽。島上擁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風景優美,歷史沉澱,被開發後,是絕佳的海濱生態旅遊勝地。

    信步登上山頂,跳高遠望,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張紹平看著外海,讚道:「想不到我的籍貫之地是如此美麗的地方,我都快捨不得離開這了!」

    跟在身旁的縣委書記、縣長聞言,對視一眼,便見縣長笑道:「張先生既然這般喜愛家鄉山水,何不投資於此,也好造福鄉親啊。」

    張紹平先是點頭,後又搖搖頭。漠陽江的兩位頭頭看了就奇怪了,怎麼又點頭又搖頭的,那到底是答應呢,還是不答應?

    張紹平解釋道:「羅州島很適合開發成濱海生態旅遊勝地,但現時交通不暢,縱然開發了也難以旺起來。我很想投資這塊,但一人力有未逮,基建、通訊、交通之類的,要找人合作來做才行。到底能不能投資,我現在也不敢打包票,等我回去後,看能拉到多少家大公司合資再說吧。」

    書記急聲道:「交通方面,張先生不用愁。廣湛公路已然動工,斯時會貫穿整個兩陽地區。這是陸路的,而在水路,我們漠陽江的港口碼頭正準備擴建,竣工後渡輪可以直達珠三角地區,來往甚為方便。」

    「都說了,開發羅州島耗資太大,就算你所說的水路交通齊頭並進,我也要找人來合夥投資。」張紹平耐心地說道。

    聽到張紹平這樣說,漠陽縣的兩位父母官是大失所望的,未來的大投資就像空中樓閣,看不見摸不著,說不定張紹平也就是隨口說說的呢。他們要的是現在就可以看得到的實際投資,哪怕小點都無所謂。

    縣長忽然想到了什麼似的,笑道:「張先生,太大的投資,我們以後可以合作,但小投資,我們漠陽縣也是需要的。你看這樣行不,我們漠陽縣也有不少優良的投資項目,你就費點時間考察一下,看看有什麼合你心意的沒有?」

    「行!我也想為鄉親父老做點實事,就麻煩你們兩位安排了。」

    話說到這程度,張紹平也不好拒絕了,心裡打定主意,到時投資個一百幾十萬港元,權當照顧鄉親就是了。

    到漠陽縣後的第三天,縣長全程作陪,和張紹平一道考察著漠陽縣的投資環境。

    漠陽縣工農業不咋的,但旅遊業的開發前景卻是非常不錯的,除了羅州島的人文自然風光無限美外,漠陽五月端午的賽龍舟、九月重陽的風箏節,都是獨具特色的傳統。至於文物古跡,更是不少,比如石覺寺、崆峒巖、北山石塔等等,都值得一觀。

    一日下來,張紹平也是看得大呼過癮,越發堅定要開發羅州島的決心。通過羅州島的開發,完全可以帶旺其他地方,到時候,把兩陽地區打造成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張紹平一心只想著開發羅州島,對其他的投資根本生不起興趣來,但他倒也不是一毛不拔。首先,他捐出100人民幣,為全漠陽縣的大大小小中小學翻新教室,置辦新課桌椅子。其次,又出50萬人民幣,和一家國營剪刀廠合資建立一家刀具公司,整合當地本來鬆散無序的刀具小作坊。

    投資出去的50萬,張紹平倒不是很在意,任憑聘請的幾位當地的主管人員去搞。而張紹平真正在意的是捐出去的100萬,他可不想這些錢進了私人口袋,沒花到實處。所以,接下來的五六天,他一直盯著錢款的流向。

    直到來到漠陽縣後的第十二天,張紹平接到了陳冠忠的來電,叫他趕回穗城,說是很多事情已然談妥,就等他簽約。張紹平不得不離開了,不過走之前,他祭拜了一下張氏祖宗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