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八十一章 京城 文 / 霍當天

    16日18點35分的火車,原定於18日23點左右到達的,但凡是坐過火車的都知道,沒有火車是不晚點的。所以,當張紹平一行人走出火車站的時候,已是19日的早上6點25分。

    火車站不遠就是公共汽車站。這年代,公交車是京城民眾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

    「你們人生路不熟的,真不跟我們一塊走?」

    出了火車站,六小齡童邀請張紹平一行隨他們大隊一塊走,孰知張紹平婉拒了,使得六小齡童瞪大了眼睛,猶自不信地問道。

    「好啦,哥們,你看,有人來接我了!」張紹平拍了拍六小齡童的肩膀,向著大街邊的兩輛麵包車努了努嘴,笑呵呵地道。

    張紹平認出來,站在兩輛麵包車旁邊的幾人,正是自己委派到京城打前站的員工。而楊潔卻看出,這兩輛車子都掛著政府部門的牌子,儼然是招商引資來的。

    「那好,小張,我們先就此別過,等你們找到了落腳點,告訴我一聲,到時我和六小齡童他們再來拜訪。」楊潔看出這點後,接過話爽利地說了句,對張紹平點點頭,帶著劇組人員往公交車站走去。

    望著楊潔、六小齡童等人遠去的身影,張紹平站著久久不動。

    誰能想到,一趟火車之旅,竟然湊巧結識了《西遊記》的劇組。

    短暫旅程的相處,帶給張紹平的是觸及靈魂的震撼。在這個時空,時間不長,卻已養成鐵石心腸,很少會為某些事某些人而感動,但這次卻是例外。

    這是一群最純粹的影視人員。不為名,因為他們從沒想過,《西遊記》拍出來後,會很火,火到僅憑一部劇而舉世聞名。況且,除去幾位主演得到了他們辛苦付出後的回報以外,其他人雖辛勤勞動,卻默默無聞。不為利,因為孫悟空、豬八戒等幾位主演的片酬也不過80元人民幣每集。一部電視劇橫跨數年,拍完獲得的工資尚抵不過普通人的工作收入。他們只因為外國都有本國名著改編的電視劇,而中國沒有,他們覺得重任在肩,所作所為就只為了拍好中國的名著,目的就如此單純。

    對這代人而言,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和開創的時代,為了夢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張生,外面雪大,該動身了。」陳飛虎喚了聲。

    「走吧。」

    張紹平快步走向麵包車,撣了撣身上的雪花片,鑽了進去。

    北京第二服務局派來個姓任的幹部,一直陪著張紹平四處逛,主要是考察一下待選的好幾處地點。當然,還有就是見識一下北京城的著名建築。

    張紹平來到**,**前的長安街上,寥寥幾輛機動車點綴在寬闊的馬路上。一眼望去,頗有點像後世封閉的朝鮮平壤大街。

    此時,京城的機動車是很少的,私家車就更少了。1979年的時候,經統計,全京城的機動車僅為89萬輛,此時也絕不會超過30萬輛大關。

    其實,這不單是京城的問題,放在全國而言,都是人多車少。因為汽車產量的控制權是在國家計委手上的,汽車產量每年為22萬輛,而轎車產量僅有4000輛,嚴重的供不應求。去年6月,中汽公司總經理陳租濤聯合一些人將報告遞給總設計師,終於得到批復:「轎車可以合資。」這才開了口子,進口車輛猛增。

    但縱然如此,街上的車輛仍以公交車和公務車為主。上海牌轎車是當時公務用車的主要車型,所以看到的車絕大部分又是上海牌轎車。說到公交車,張紹平算是大開眼界了,清一色的捷克產紅殼斯柯達,樣式老舊,極具收藏價值。

    麵包車沿著長安街緩緩行駛著,張紹平發現兩側的建築物屈指可數,這麼一來,路上的車輛即便再多,也不可能擁堵。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西長安街中段的六部口路口,數不勝數的自行車排著見頭不見尾的長龍,綠燈一亮,面前的自行車就好似環法自行車比賽一樣,千軍萬馬一般衝了過去。密密麻麻,如山洪洩水,給人一種勢不可擋的震撼視覺,這種視覺上的衝擊讓見慣了汽車鳴笛的香港人一陣恍惚,太驚人了!

    走了兩天,張紹平甚至到過以「烤鴨」為特色的全聚德老字號、以「四做魚」為特色的魯菜館致美齋以及翠花胡同的悅賓飯館。悅賓飯館作為京城第一家個體飯館,客流量驚人得很,門檻幾乎被踏破。張紹平去的時候,排了老長的隊,點了三菜一湯——鍋燒鴨、魚香肉絲、扒白菜以及鴨架豆腐湯,再要了三瓶啤酒,才花費4塊5毛2。因為啤酒是3毛9一瓶,也就是說三菜一湯才3塊4毛不到。

    有人會說,這麼低的消費,能賺到錢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物價更低,會一直低到1988年下半年。

    兩天下來,張紹平有了三處地方是比較滿意的。一是王府井南口,後世東方廣場所在的位置。二是距離翠花胡同不遠的崇文門西大街一帶。三是西單路口。

    張紹平想了想,最終敲定京城的第一家全家樂快餐店落於西單路口。因為西單路口,人流大於車流,而且京城首座人行過街橋——西單人行過街天橋剛建成。人流多,行走方便,再加上體育界、新聞界及外國友人出入多,此三點足以令全家樂快餐店火爆到頂。

    當然,西單路是首選,其他的地方,便自動成為下一批次擴張的分店最佳位置。按張紹平的預估,不需半年時間,全家樂快餐店便會在京城多開一到三家的分店。在時間上差個半年數個月,完全不成問題,關鍵的是要樹立品牌、樹立口碑。

    和政府甫一簽訂合同,工作人員立馬找來施工隊,出高價讓他們趕工裝修、裝潢、佈置。

    期間,22日那天,楊潔、六小齡童聯袂上門拜訪,張紹平提了下招聘美術美工人才的事。

    楊潔想了想,道:「比較出眾的人才基本都在中國、八一、珠江、西安、長春廠以及上海六大電影製片廠裡頭,剩下的部分在中央台,你要想請到技術經驗能力很強的人,估計是請不到的。」

    「呵呵呵,太出名的人,當然是請不到,但我也用不著這些精英人物啊,我只要他們的基本功紮實、技術過硬就行了!比如電影學院或美術學院的學生,有意願的,可以南下粵省,到深市工作嘛。」

    對於當前的所謂「名家」,張紹平並不是很看重,有固然好,沒也無所謂。惟有經過學院系統學習出來的年輕學子,才是張紹平最為看重的,他們是中國第五代的影視人才。

    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分配開始,田壯莊去了北影,陳楷歌分到兒童電影製片廠,張毅謀、何峮、張均釗、肖豐去了廣西電影製片廠。正式拉開第五代影視人才的序幕。這些人現在還沒嶄露頭角,但不用幾年,他們就會活躍在影壇上,奠定屬於他們的輝煌年代。

    楊潔倒沒想這麼深遠,聽到張紹平只找些畢業的學子,便笑道:「只招些學子的話,那就好說了,什麼時候找個時間,我帶你到中央戲劇學院、中央藝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轉轉,到時你可以直接招人嘛。」「我明天要到上海一趟,等我回來吧,到時候再麻煩楊導你。」

    「你要到上海?上海的戲劇學院也挺有名的,那邊的學子思想更開放,估計願意跟你到南方深市發展的人會多些。」聽到張紹平要去滬市,楊潔立馬提了句,「我給你寫封介紹信吧,到時你可以去找李天伈老先生,他是上海美術協會的負責人,擅長連環畫,和上戲的人頗多交情。」

    「連環畫?」張紹平聽得眼前一亮,忙道,「楊導,嗯,其實,那個連環畫的畫家,我覺得也挺適合做影視的美術美工的。要不,你給我介紹一些連環畫名家吧,我也不需要這些名家南下深市,只需要他們在我的公司掛個顧問的名頭,我照樣支薪給他們。平時不用他們做什麼,但我的公司在美工美術設計遇到瓶頸的時候,他們要幫我解決。」

    前面張紹平還說得支支吾吾的,後面他就越說越順暢,機關鎗似的把心中的企圖說了出來。連環畫人才,這可是正兒八經的畫家,他們在影視方面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譬如60年代的動畫《大鬧天宮》,就是這些連環畫名家畫出來的。

    楊潔呵呵笑了起來,笑得很開心:「那你就更應該到上海去,那邊的連環畫人才也特多,尤其是李天伈老先生,桃李滿天下,光是他的徒子徒孫,便足夠你招攬的了。

    等你從上海回來,我再帶你去見京城的連環畫名家,不過,能招到多少人,這就看你的本事了。說實話吧,這些人並不好請到,他們不是功成名就,就是清高,甚至很多人是在追求著連環畫的藝術,你要他們放棄,專做影視的美術美工,恐怕不大樂觀啊。」

    在去滬市的火車上,楊潔的話言猶在耳,讓張紹平一陣深思,到底怎樣才能打動這群人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