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八十五章 輿論 文 / 霍當天

    按既定行程安排,張紹平會在8號參加「全家樂」京城西單南口店的剪綵,然後於10號搭京城飛穗城的飛機,轉道返港。但在5號下午的時候,張紹平接到了陳冠忠的來電,語氣急切地叫他趕快離京。

    原來在2月4日的時候,美聯社駐粵省的一位記者發了個電訊稿,稱「紅色中國的改革開放從飲食進行突破」。本來是正面描述的一篇報道,2月5日經港台媒體引用報導之後,卻在港澳台地區引起一片輿論上的風暴。

    這一切都要從中英關於香港回歸的談判說起。

    早在1972年,中國就發出明確無誤的信號,不承認英國對香港享有主權。兩年後的當時英首相希思先生證實了這一點,中美兩國建交後的各項宣言和聲明也都正式予以確認。但輪到撒切爾夫人當首相的時候,風聲開始變了,英國的政治家根本不想把香港歸還給中國,於是港英政府開始操縱媒體,大肆宣揚「什麼香港是大英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什麼中國大陸是共產國家,管理不好資本主義的香港」,等等。大陸這邊當然不甘示弱,親內地的《大公報》、《文匯報》立馬強勢反擊,同親英的媒體,你來我往,大打輿論戰。

    兩國除了通過媒體隔空叫陣之外,還在各自拉攏香港社會的各階層、文化知識分子、精英分子。比如,港英政府就以怡和、渣打兩家銀行為首,糾合一群所謂的商界成功人士,組成什麼香港青年商人團、香港商業聯合請願團之類的團體,趕赴京城陳述民意。80年、81年,搞了這麼一陣子,英國一看,火候夠了,是時候和北京當局攤牌了。

    正好當時和阿根廷的馬島戰爭取得了勝利,撒切爾夫人立馬決定訪華,同北京當局談香港的未來問題。去年9月24日,這位英國的鐵娘子碰到中國的鋼鐵公司鄧公,終於在人民大會堂的階梯上跌了歷史性的一跤。讓張紹平大賺一筆的同時,也引爆了越來越多的深層次矛盾。

    對於香港的主權,大英帝國和港英政府及親英人士,沒有一個人主張歸還。

    不時有人建議英國應該乾脆拒絕做出任何讓步,應該堅決主張對香港島和九龍城享有絕對主權,並要求重新談判續訂新界租約,這些建議大多是不嚴肅的。

    一些右翼人士甚至鼓吹沿界線街修築一道「柏林牆」,把英屬九龍與新界隔開。這麼做顯然根本行不通,只要中國反對,英國就根本不可能保住新界,供水問題還只是許多明顯難以克服的難題之一。對於英國來說,坦率地拒絕中國的立場倒有些可能。國際法有可能承認英國對香港島和九龍的主權,國際輿論很有可能會同意英國賦予香港獨立,中國很難完全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間的親善關係一意孤行。

    但中國完全清楚自身的權利,聯合國把香港從殖民地名單中撤消,即從法律上承認了中國的權利。

    無可奈何之下,英國乾脆以民意逼宮。1982年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85%的被調查者傾向於維持現狀,只有4%的人希望香港歸還中國,仍有非常直率的少數人,尤其是青年學生,猛烈抨擊「不平等條約」,表現出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感情。

    英國佬對北京當局說,既然我們都談不攏,那就在香港來個民主投票表決吧。設定三項選擇,一是維持現狀,也就是讓港英政府繼續統治;二是民主獨立,就是學新加坡獨立成為城市國家;三是回歸中國。

    要投票表決,大陸這邊當然不願意幹了。你丫的,香港都被你們殖民統治了近一個半世紀,那些人不是被你們洗腦了,就是你們的利益代言人,這能民主投票的嘛!況且,還有個嚴重扯後腿的,就是台灣當局是站在港英政府一邊的,堅決反對香港主權歸還給大陸。

    面對中方毫不動搖的立場和談判停滯的情況,撒切爾夫人焦躁不安,她在1月28日首相府召開的談判小組工作會議上,提出如下建議:如果談判不能進展,就在短時間內讓香港獨立或自治,像當年在新加坡做的;亦或迅速地在聯合國主持下就香港問題舉行全民投票,由當地居民公決。

    可以說,中英兩國的關係,此時正陷入冰點,火藥味正濃。而美聯社駐粵省記者的這篇電訊稿,則成了導火線。在「紅色中國的改革開放,從飲食進行突破」的一文裡頭,對正在試業的穗城白天鵝賓館、已然開張的深廣兩地的「全家樂」快餐店進行了全面而詳細的報道,字裡行間透露出「白天鵝賓館」是中外合資的第一家五星級酒店,「全家樂」快餐店是第一家在大陸開業的外資快餐店,亦是第一家連鎖經營的現代化公司。

    這篇電訊稿經港台媒體轉載後,在有心人的解讀下,張紹平立馬成了同霍家一樣等級的鐵桿親中派,也就怪不得陳冠忠急了,趕緊叫張紹平火速離開京城。

    在風聲鶴唳之下,張紹平坐火車回到穗城,再接著低調地返港。

    半路上,張紹平對米雪說:「我們在這分開吧,你先回爸媽家住,或回自己租的公寓。等風頭過了,我們再見面。」

    外界的媒體記者找不到張紹平的人影,肯定全都蹲守在他的別墅外,來個守株待兔,所以兩人分開走很有必要。

    「嗯,你自己注意些,別被媒體記者抓住把柄了。」米雪關心地說道。

    「你放心吧,我知道該怎麼做。」張紹平淡淡笑著,一點都不擔心,「我就呆在家裡,哪也不去,先裝幾天鴕鳥,到時看看情況再說。」

    在大陸做生意的港人千千萬萬,不知多少人和那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馬蜂窩豈是那麼好捅的?況且,輿論上的東西,根本做不得準,不是被人控制,就是被人誘導或誇大,只為了糊弄普通大眾罷了。過了這陣風頭,估計事情就過去了。

    張紹平的座駕駛上太平山頂,轉入賓吉道,隔著老遠,就看到二三十人三三兩兩地散落在別墅大門外,抽煙打屁。或胸前掛著相機,或拿著話筒,反正一見這些人的行頭,就知他們是記者。

    「咦,有車子沖這開來了。」當記者的首先要耳目靈敏,其次反應要夠快。

    「應該是張紹平這位牛人不管了,無論是誰,先堵住他再說。」

    這些人的反應堪稱神速,張紹平的車子還沒開到別墅大門,他們已一哄而上,甚至變魔術似的拿出筆、採訪本和攝影機來,照相的照相,問話的問話,攝影的攝影,亂紛紛的。

    「張先生,你的政治立場是左翼分子嗎?」

    「右翼團體指控你投靠中國大陸,是罔顧香港500多萬民眾的利益,請問張先生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張先生,《東方日報》罵你親共是無知愚蠢,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張先生,你是支持大陸收回香港主權,還是贊成維持現狀?」

    「香港青年商會近日已對外宣佈,拒絕邀請與接納你成為商會的會員,原因是因為你對政治持有偏頗立場,違背了『社會責任感』和『促進社會發展』兩大宗旨。張先生,對此指控,你是否有異議?」

    「張先生」

    這些人來自港澳台三地各大報刊、電視台,有文字記者、電視記者或廣播記者,亦有攝影師、攝像師,各色各樣,雜得很。

    此外,他們問的話,全都帶著陷阱,不管你答「是」或「不是」,只要一開口解釋,明天的報紙絕對會按他們的「理解」來報道。

    對此,張紹平甚為瞭解,任憑外面吵鬧喧囂,他關密車窗,不發一言,坐得極為淡定。

    聽到車聲響,陳伯小跑著來開門。記者們沒問幾句話,車子已緩緩開進別墅去了。眾記者尚不死心,想追進去,卻被幾位一身黑衣褲的保鏢擋住。幾位男記者仗著蠻勁想往裡面衝,難免推推搡搡的,差點打起來。沖了幾次,覺得沒戲後,眾記者也不失望,反而有說有笑地走人了。

    這些人玩慣了文字遊戲,不管張紹平開不開口說話,他們都有辦法寫出吸引眼球的文章來。

    翌日。

    《東方日報》報道說:「張紹平冥頑不靈,死挺**到底。」文中添油加醋地描述,張紹平被眾記者問得啞口無言,默認左翼身份。

    《華僑日報》說:「大陸起家,張紹平默認政治選邊站。」

    《大公報》報道:「年輕企業家張紹平,胸懷赤子之心。」

    《明報》說:「張紹平低調現身,對甚囂塵上的報導不予表態。」

    甚至無線電視台也參合一腳,主持人調侃說:「張紹平少年得志,成為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心智卻不夠成熟。」

    所有的媒體,親台派和親港英的貶低張紹平,親大陸的就拱高他,文字裡頭比較中立,僅《明報》一家。張紹平看了下,便懶得看了,這些報道全是胡說八道居多,偏偏又都用上「默認」兩字,讓你想告它「誹謗」都難。

    2月7日,穗城的白天鵝賓館盛大開業,霍老爺子帶著霍振霆出席剪綵。

    當著眾媒體記者的面,霍老爺子直接嗆道:「建工廠、商場就行,建酒店就不行,這是什麼邏輯?」

    2月8日,京城的全家樂快餐店正式掛牌開張,張紹平缺席,但京城的副市長張佰發前來剪綵。

    西方國家駐京記者聞訊而至,美國合眾社記者採訪後,發出的電訊稿將之比喻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次進行」。

    而三年前悅賓飯館開業的時候,合眾社的記者龍布樂就曾在他的報道裡這樣寫道:「在**中國的心臟,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業正在狹窄的小胡同裡恢復元氣。」

    合眾社一度作為西方國家瞭解大陸的權威機構,兩篇報道前後呼應,在港澳台地區造成的影響非一般的轟動。如果說,張紹平只是在深市、穗城投資做生意的話,台灣當局還能睜隻眼閉只眼,但京城是哪,那可是大陸的頭腦或心臟,這性質就不一樣了。

    正當台當局震怒,欲把張紹平列入不受歡迎的左派分子時,忽聞法新社又報道說:「北京當局大開放,溢達集團投資建設香山酒店。」

    這下子,在港澳台地區可謂是舉世嘩然。香山是什麼地方?只要有點見識的人,都心裡有數。這個報道直接將溢達集團和楊遠龍推到風口浪尖,倒把張紹平的壓力減少了大半。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